爱看书屋 > 华娱:商业大导演 > 第166章 罗刹海市,个人专访

第166章 罗刹海市,个人专访


“十字西厢发四喜怎么样。”老郭笑了笑道。

    “我还以为是画扇面。”陈守着调笑道。

    “去你的吧。”老郭没想到陈守着会来这一句,不少知道翻车版画扇面的人会心一笑。

    “快点来吧,等下会的都上啊。”老郭扭头对后面的人说道。

    “大家轮着来。”陈守着道。

    “好啊,高老板打板就唱。”老郭嗓门嘹亮道,高风拿出竹板开始打起来,可以说整个德运社没有谁的竹板能比得上高风,老郭打板不怎么样,余谦打板师承很高,比高风还高,和他相声门的师父一个辈分,所以余谦是从来不打板,听过他同仁堂的人都知道他的快板很好,最大的缺点就是他鼻炎很严重,还动过手术一直没好。

    后台早已经彩排过来,开场小曲定下了十字西厢和发四喜,安排几个人一起唱。

    “哒,哒,哒哒哒……”

    陈守着已经很久没唱,不过基本功还在,张嘴唱道:

    “一轮明月照西厢,二八佳人莺莺红娘,三请张生来赴宴,四顾无人跳花墙,五鼓夫人知道信,六花棒拷打莺莺审问小红娘……”

    台上台下都没想到陈守着开嗓会那么好,现在也只能从一些考古的视频看到陈守着说相声,没想到他的柳活也那么好。

    唱完了前段,陈守着就退了出来,老郭接上,然后是郭麒林,张云垒,岳云棚,张鹤轮。

    最后老郭补了一段太平年,就算是开始了。

    演员下台,留下张鹤轮和郎鹤炎开场。

    陈守着跟着老两口下去,后台一下子乌泱泱的都是人。

    有些年纪大就不让继续在后台了,早点回去,剩下的基本都在后台坐着聊天,吃瓜子。

    陈守着和老两口待在一起,还有其他人,坐在一起嗑瓜子聊天。

    台上演了四个节目,分别是轮郎,孟周,饼四,张杨,第四个的时候,陈守着走上了舞台。

    台下没想到陈守着会上台。

    “我之前说过,在大型的晚会上很难说单口,今天还是准备了一段评书,毕竟我也没搭档,要磨合也来不及了,好久没有站在这个舞台上了,自从被举报之后就再也没说过聊斋了,不知道各位能不能顶得住。”

    陈守着站在台上略带磁性的烟嗓说道,他是真抽烟抽多了,台下的人听到他要说聊斋,都开始欢呼起来,聊斋说的是什么,鬼故事啊,这大半夜的说鬼故事,多刺激。

    “开场来一段定场诗,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啪’当日愿。”

    不少人还在品味第一句,陈守着却已经开始了。

    “今天讲的这段故事,来自于聊斋,名叫罗刹海市,罗刹海市在哪呢,西去二百六十里有一个罗刹国……”

    罗刹海市在聊斋中属于比较长的了,一个奇怪的国家出现在陈守着的口中,听的让人毛骨悚然,荒唐无度。

    不过听着听着,似乎也有些不同之处,好像在说些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说,仔细体会,感觉能带入某些事。

    冯小钢作为导演,最起码的分析能力是有的,在旁边和妻子咬耳朵。

    “评书终有时,罗刹海市就说完了,我不像我干爹,老是挖坑,给大家说完了,当然要是撑开了说,那肯定不止这些,还有很多不能说的,时间紧张,就这样吧。”陈守着一鞠躬台上下去。

    这时候观众才爆发掌声,评书的笑点不多,但是故事离奇曲折,让人听着新鲜的同时又能从书里面看到些什么,主要是陈守着开头的那段定场诗,他们从未听过,很多人还在回味第一句,并且拿出来去网上搜,都没发现有相关的诗词。

    后面是岳越,然后高栾,最后是老两口,一共八个节目,演到了快一点,最后大返场老郭把陈守着单独拉了出来。

    “刚才的聊斋故事太好了,你的聊斋里面有多少个故事,改天也给我来几个,我好吓唬吓唬他们。”老郭笑道。

    “也不多,差不多五百个吧。”陈守着道。

    “嚯~”台上台下都吓一跳。

    “那么多?”老郭都被惊到了,以为陈守着是在开玩笑。

    “真没骗您,有四百多个,差不多五百个,等我有空了,闲下来的时候,我就都给写下来,到时候您一天一个都不带重样的。”陈守着笑道。

    “那太好了,这孩子现在很辛苦,在外一直拍电影,还有自己的公司,今年大年初一,制作了一部高达七亿的动画电影,我和他说你有这么多钱,留起来享受不好吗,他喜欢小动物,和他师父一个德行。”老郭道。

    “嗨。”余谦笑了笑。

    “性格上他像我,兴趣上像他师父,拍电影的能力上是我的百倍,而且这些年一直带着我赚钱,我过生日还给我送礼物,这孩子无可挑剔,今年过年,上映的电影机器人瓦力对吧,大家可以带孩子去看,相声不要带孩子,会带坏他们,但是动画电影可以,大年初一,阖家欢乐。”

    老郭在台上给宣传电影,之后就是大合唱,然后下班回家。

    忙到这个点了,都累了,几个夜猫子去找吃的。

    每年的封箱都会有小合照,几个人围在一起拍一张围在一起的照片。

    陈守着也混在里面和他们勾肩搭背的拍了一张,司机开车送他回家。

    昨天晚上的封箱,一大早就在网上出现了,陈守着的那段单口相声被很多人提及,尤其是定场诗。

    更是有一些文学家开始点评,第一句说的实在是太好了,很多人开始研究这句诗。

    陈守着没理会这些,发布会结束后,他陆续参加了几个节目。

    其中就有一个是之前和央妈说好的采访,也是陈守着第一次一个人的采访。

    采访的地点选在了小小梦,央妈的记者来到小小梦,看到一大堆仪器眼花缭乱,陈守着耐心的给她解释,镜头也记录了下来。

    最后是在一张巨大的海报面前接受采访,节目播出后算是宣传,对此央妈的记者也不好说什么。

    “听话你昨天上台说相声了?”记者笑道。

    “嗯,我从小学这个,要我放下有点难,偶尔还是会想去茶馆说一说评书。”陈守着点头道。

    “那么你是怎么看待相声演员这个职业,又是因为什么让你当了导演。”

    “相声以前被称之为下九流,这个是建国之前的称呼,后面国家提倡人人平等,什么职业都是平等的,你是大老板,我是农民,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所以我经常说,那些张口闭口下九流的人,他们本质上眼界并不高,只能在更弱自己的人寻找一个优越感,真正思想上有道德的人,从不在乎高低贵贱之分,所以我也丝毫不避讳我是一个相声演员的身份,就算别人说我是下九流,在我看来他很可悲。

    当演员并不是因为我不能说相声,我昨天还能登台,就说明我能说相声,我也能靠相声吃饭,不过我大学的时候是学的导演,我的师父也就是余谦老师,他也是电影学院学导演的。

    于是在10年吧,我当时的相声搭档退出了德运社,去其他单位发展了,没办法,我就一个人了,也没有搭档能上台,要么找一个就和下来。

    那时候正好有师兄弟问我,学导演几年,为什么不自己导演一部电影,然后我开始当导演了。”

    “那你觉得当导演辛苦,还是做相声演员辛苦。”

    “都辛苦,我们这一行是服务业,演员本身的价值来源于作品,而作品东西说好听点是艺术,说直白点,是我能给观众什么,观众才愿意花钱买单,因为这不是必需品,不是柴米油盐对吧,每天三餐都必须要有。

    衣食住行这些才是必备,离开这些人不能活了,离开了相声,离开了电影,都能活的挺好的,所以都很难。”

    记者点点头,的确是这样,她也认可这一点,她从来没听过相声,电影倒是看过,那是因为电影和爱情捆绑上了。

    约会去电影院,去咖啡厅,这些都是营销出来的,以前谈恋爱也没这些,照样能谈。

    “你是怎么看现在的国内电影市场,现在的电影市场越来越好,电影也越来越多,这是好还是坏?”

    “肯定是好啊,电影市场大了,意味着人民的生活水平高了,因为生活水平高了,才能花钱在精神娱乐上的消费,如果赚到的钱只能满足温饱,谁去看电影,电影不赚钱了,谁还拍电影,谁还开电影院,一切的基础都是要从人民有钱开始。

    不过电影越来越多并不是什么好事,电影多了没用,要好电影多才行,每年有几百部电影上映,能赚钱的有多少,能被记住的又有多少,我希望大家能多拍点好电影出来,让中國的电影走向国际,宣传我们的中华文化。”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8176/1284462.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