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强化相权
推荐阅读:及笄日,我听见未婚夫要灭我满门 异界骨龙操作指南 摸鱼修仙:我成天道巡查使 恶魔圣经 我将以女友形态出击 错上花轿:霸道将军不好惹 小师妹是废材,但她命好啊! 最长的河 北狄之北是狼族 科举:你举族托举,我有百万图书
李吉甫也听出来了,李纯这是给两个宗亲台阶下,也不便捅破,就说:
“陛下英明,如果追溯过往,不知要从哪年哪月算起,今年清查完毕以后,就从今年算起,这样大家都没意见。”
李纯又说:
“这次清查多出来的土地和人口,全部要按照标准收取赋税,同时也要取缔有些地方胡乱给平民增加的税赋,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给底层人民减轻负担。”
李吉甫觉得李纯已经考虑的比较周全,当即领命而去。
李吉甫回去以后,首先派人到李谅和王士平原来庇护的地主那里清查土地和人口,这些人还心存侥幸,又跑到两个宗亲那里找关系。
李谅和王士平上次被李纯敲打以后,内心紧张的半死,哪还敢跟这些人沾上关系,命人将他们赶走。
李吉甫还声称,哪个官员如果胆敢阻挠清查土地人口,甚至帮助他人隐匿,就派御史台的人严查涉案的官员,只要发现违法行为,严惩不贷。
在高压态势下,绝大部分人只能老老实实配合朝廷的人口和土地清查活动,没想到还是有人心存侥幸,企图蒙混过关。
前面已经仁至义尽,敲打提醒到位,李吉甫这次就不客气了,对一些参与隐匿土地和人口的地主和官员施行重罚。
李吉甫将那些隐匿的土地全部充公,隐藏的人口全部与地主脱离关系,对于涉案的官员交给御史台严查,按照贪污金额的大小分别予以撤职、流放,甚至判入监牢。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朝廷共多清查出土地近三千万亩,两百多万人口,并取缔了一些地方擅自增加的赋税,虽然朝廷总的征收赋税没有增加多少,但是确实减轻了底层百姓的负担。
当然,由于还有很多藩镇具有很大的独立性,所以这次的土地和人口清查,主要在朝廷能够直接控制的区域进行,对于一些强藩隐匿的土地和人口,李吉甫也是无可奈何。
总体来说,李纯对于李吉甫开展的活动还是比较欣赏的,认为他刚柔并济、恩威并施,基本达到了自己的预期目的,有效缓解了社会矛盾。
针对藩镇的影响,李纯也没幻想一次性就把问题彻底解决,等后面削平藩镇以后,再搞一次清查,就可以实现全国统一标准。
土地和人口清查的事告一段落后,李纯开始将精力放在朝廷的机构改革上。李纯即位初期就发现朝廷的机构设置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但因当时的事情比较多,时机不成熟,就暂时放下了。
经过近两年多的观察和体验,李纯对唐朝的制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觉得可以首先对朝廷的中央机构进行改革。
在唐朝的官制设置上,虽然官员由高到低设置为一到九品,但是对高级官员控制比较严,一二品的大员不轻易授予,给的也是一些虚职,纯属摆设。
中书侍郎,门下侍郎,加同平章事,履行宰相职能,却只有三品,和各部尚书、各地节度使差不多,没有一点权威,纯粹就是相当于秘书长,对皇帝的好恶依赖太大,不利于独立开展工作。
李纯觉得要干大事,就要依赖一大帮人才,各管一摊,协同配合,自己要把主要精力用在制定战略和重点工作上,没办法事事操心,其他的事务就是要放权给一些有能力的大臣,让他们大胆去干,这样才能多点开花、齐头并进,开创大业。
李纯决定,首先对三省的机构进行改制,把顶层架构搭好,以后再逐步往下改革。
强化中书省决策机构的职能,把中书省作为朝廷核心的议事和办事机构,设两个宰相,分任中书左丞、右丞,定为正二品官,配有三个光禄大夫,定为正三品官,五人以左丞为首,实行集体负责制。
朝廷的重要事务,由中书省商议后,向皇帝提出意见,并由皇帝决策。中书省的两个宰相由三品提升为二品,又增加了三个正三品的参政官员,地位大为提高,成为朝廷施政的中枢。
尚书省的执行机构职能不变,六部仍为执行部门,各部尚书仍为正三品不变,尚书省设左、右仆射,仍为从二品,主要为虚职。
门下省的审议机构职能不变,对中书省制定的意见进行审核,认为其不当的,可以驳回,并向皇帝反映,也可直接向皇帝提出施政的意见、建议。
门下省设门下侍中一人,级别定为从二品,设门下侍郎一名,从三品,设三个青禄大夫,正四品,以门下侍中为首,共同发挥监督审议和参政议政的作用。
对三省的机构改革,重点是加强中书省的权力,皇帝可以通过中书省来进行决策、推行重大事项,中书省也可以按照皇帝的授权,自行处理朝廷的一般事务,让皇帝可以集中精力处理重要的事项。
门下省继续审议、监督、建议的职能,可以对中书省和六部错误的意见和政策进行纠偏,但实际上中书省的决策都是执行皇帝的意见,所以门下省实际作用有限。
尚书省下属的六部作为执行机构,是朝廷重要的办事部门,必须执行皇帝和中书省下达的决策。
经过李纯的改制,中书省成为朝政运行的核心,左、右丞成为实职中品级最高的,实至名归,成为名副其实的宰相,同平章事的官职以后仅留作虚衔赏给有功之臣。
李纯还筹划撤销宫内的内枢密院,单独成立一个类似秘书处的机构,辅助自己处理事务,取消宦官参政的权力,一时还没有合适人选,打算等到时机成熟再办。
朝廷官制改革,李吉甫和裴垍分别被任命为中书省左丞、右丞,两人都是刚升为中书侍郎、门下侍郎不久,又被升为左丞、右丞,李纯怕给他们升的太快,其他官员意见太大,就给他们先定为从二品,待以后合适机会再升为正二品。
经过其他官员的推荐和李纯的考察,李藩、权德舆、崔群被选定为中书省光禄大夫。光禄大夫作为中书省成员,配合左右丞一起处理政务,参与决策,是皇帝的重要参谋人员,也可以按照皇帝的指派,单独负责某项事务。
按照唐朝的惯例,官员升职要进宫向皇帝谢恩,中书省的五个官员升职后,李吉甫、裴垍和李藩、权德舆、崔群都深感皇恩浩荡、心存感激,集体到宫中向李纯谢恩。
五人到宫中后跪下三叩首,齐拜道:“臣等感谢陛下鸿恩,定当为振兴大唐尽心竭力,鞠躬尽瘁。”
李纯道:“五位爱卿请起,以后中书省就是我朝施政的中枢,你们的担子很重,朕也是经过长期考察,认为你们五人能力突出、勇于任事,才让你们担此重任,希望你们在中书省能够帮助朕谋划全局、破解难题,把国家治理的繁荣昌盛。”
李吉甫说:“陛下给予我们这么大的恩赐,我等能力有限,却获此殊荣,甚为惭愧。”
李纯道:“古人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想干一番大事业,急需贤才辅助,不光是你们,以后凡是有大才的人,中书省都可以挖掘推荐,朕都会委以重任。以后中书省就以李爱卿为首,裴爱卿为次,其他三人共同参与,谋划政事,提高朝廷的办事效率。”
裴垍说:“关于推荐人才,臣以为八司马中就有一些人才,他们虽然犯了错误,但是已经深刻反省,被贬官外放两年了,陛下可以酌情考虑使用。”
(https://www.2kshu.com/shu/98184/49356636.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