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世界江山一统志 > 第11章 立为太子

第11章 立为太子


不久,地方的藩镇果然推起了新的波澜。

西川节度使韦皋治理西川政绩卓越,又多次打败吐蕃,功勋卓著,为地方藩镇最有威望的节度使。

他感觉自己才能卓越,仅仅一个西川不够管,雄心勃勃,想兼任东川和山南东道的节度使,就委派其心腹刘辟到朝中跑官。

刘辟这个人仗着韦皋的权势,也是傲慢惯了,觉得和执政的王叔文说说应该能搞定,就跑到王叔文那里说:

“韦大人功勋卓著,能力超群,仅一个西川屈了他的大才,剑南三川都应归他统领,还请王大人支持一下。”

心高气傲的王叔文一向反感藩镇的跋扈,所定的策略是要削藩,对权势很大的韦皋,本就有戒备之心,怎么可能会同意给他增加权力,于是说道:

“韦节度使操劳多年,年事已高,本应回京颐养天年,何苦再加那么多负担呢?”

刘辟没想到王叔文不接他的茬,就有点不高兴:

“自古能者多劳,我们韦大人让我来找你,那是看得起你,王大人最好还是答应帮忙,不然韦大人自己也有办法拿到三川。”

王叔文没想到韦皋的手下都这么狂妄,哪受得了这种态度,不但拒绝,把刘辟大骂一顿,刘辟恼羞成怒,当场跟他顶撞,气得王叔文要杀了他。

王叔文跟韦执谊商议处置刘辟时,韦执谊畏惧势大的韦皋,不想得罪藩镇,更不可能为了几句话就杀人,根本不同意。

李纯听说此事,心中暗喜,觉得王叔文如此托大,得罪了那么多人,几乎把所有人推到对立面,可见其凝聚人心的能力低下。

李纯认为,做大事不拘小节,要尽量争取多数人的支持,步步为营,先把大的问题解决掉,再去解决小的问题。

如果一下子要解决多个问题,也要分个轻重缓急,像王叔文这样没有大局观,急于求成,处处树敌,早晚必败。

对手的破绽,就是自己要充分利用的机会,李纯当即派人找刘辟笼络了一番,说了一大堆韦皋的好话,还送了一些财物给刘辟,让刘辟回西川后,代他向韦皋致意。

刘辟正对王叔文气着,不知道如何回复韦皋,看到李纯这么给面子,当然是乐得答应,拿了李纯赠予的财物,高兴的领命而去。

刘辟回到西川以后,自然是将情况添油加醋的向韦皋说了一番,韦皋在西川任职二十一年,是资格最老、功勋地位最高的节度使,王叔文竟然这么不给面子,韦皋心中非常气愤。

韦皋觉得,既然李纯向自己示好,而且李纯当太子也是大势所趋,自己何不顺手推舟,还落得一个人情。

后面,韦皋专门写奏疏,夸赞李纯德才兼备,能力超群,认为他是做太子的不二人选。他的态度,基本就是藩镇的风向标,其他藩镇也开始向李纯靠拢。

从此以后,如果有其他藩镇的代表来长安办事,李纯都会派人笼络一番,各藩镇都觉得李纯不错,更加愿意向他靠拢,李纯的声望越来越大。

王叔文感觉到形势对自己越来越不利,就想办法扭转局势,思来想去,他觉得抓住兵权最重要。

京城的主要驻军就是神策军,属于皇帝亲军,目前由宦官俱文珍和薛盈珍等人统领,他们和王叔文处于对立状态,不可能听他的。

经过筹划,王叔文决定来个巧夺兵权,准备让和自己关系还不错的大将范希朝的担任禁军统领,再让自己的亲信韩泰为副手,实际掌握兵权。

经过一番运作之后,他的意见被顺宗批准,同意换范希朝和韩泰统领神策军,让禁军将领到长安以西的奉天向范希朝和韩泰报到。

王叔文把事情想得简单了,以为一道旨意就可以控制禁军,殊不知把掌握禁军兵权的俱文珍等宦官给惹恼了,彻底推到了对立面。

俱文珍和薛盈珍等人认为,兵权就是宦官们最大的依仗,如果没了兵权他们就什么也不是。那些禁军将领都是几个大宦官一手提拔的,自然心向着宦官,接到旨意后一起跑到俱文珍那里讨主意。

俱文珍怒道:

“我们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如果把我们拿下了,让范希朝和韩泰得逞,他们肯定会换上自己人为将领,你们也会完蛋,你们都不要去报到,不要听他们的,谁敢去就废了谁!”

薛盈珍也说:

“我们现在和王叔文已经势不两立,现在过去就是自缚手脚,任人宰割,上面有我们顶着,你们不要管范希朝和韩泰。”

这些禁军将领都是宦官提拔上来的嫡系,当然不愿丢官,既然有两个老大顶着,干脆就是不去报到。

范希朝和韩泰在奉天左等右等,就是没有禁军来报到,他们下的命令也没人理,搞得无可奈何,只能向王叔文报告,王叔文看到宦官们态度强硬,也不敢硬碰,只能作罢。

不久,顺宗皇帝的病情加重,走路都需要别人搀扶,不能与人交流,根本无法处理朝政。绝大多数人都觉得应当尽快册立太子,可是王叔文、王伾、李忠言、牛昭容等人已经结成了利益群体,哪里肯愿意放弃权力,依然阻挠册立李纯为太子。

宦官俱文珍、刘光琦等人已与王叔文、李忠言一伙势不两立,更期待通过拥立新君,争宠立功,提升自己的权位。借着在宫内的优势,俱文珍等人决定采取措施,联合朝廷重臣采取断然措施,推动顺宗立李纯为太子。

李纯认为,经过一系列的操作,上位的时机已经成熟,由俱文珍等人领头做这件事就好,自己只需呆在王府调度局势。

俱文珍通过一番沟通联络,带着几个大宦官在宫中奏请皇帝,召集朝中重臣来到金銮殿,确定册立太子事宜。

李忠言本想反对,可是又势单力孤,又害怕俱文珍,不敢吭气,牛昭容利用随侍顺宗的机会,还想继续阻挠此事,几个宦官头领直接撇开她,来到顺宗身边。

顺宗看到来了那么多人,默不作声,俱文珍刚开始还耐心的说好话,希望顺宗能够尽快立太子,顺宗则是一言不发,莫衷一是。最后,俱文珍有些不耐烦,干脆一挥手,让随带的小太监去通知在宫外等候的大臣进宫。

杜佑、郑余庆、郑珣瑜、高郢、卫次公等重臣于是进入宫中,来到顺宗身边,这些人来了之后,也是劝顺宗立李纯为太子,没想到顺宗还是不说话。这些人考虑到顺宗患风疾,说话不方便,卫次公直接在纸上写下“册立嫡长子”五个字给顺宗看,算是征询顺宗的意见。

顺宗看了后,也明白意思,但还有点犹豫不决,没有立即表态。

俱文珍立即奏道:“陛下身体有恙,难以处理政务,王叔文等人欺上瞒下,贪赃枉法,尽失人心,嫡长子李纯贤明练达,睿智能干,深得人心,还请陛下早做决断。”

杜佑说:“皇上身体不好,与其委政于王叔文那些人,不如让长子李纯来干,早日立下太子,皇上可以轻松些,这样也能锻炼一下皇储。”

其他大臣、宦官也都纷纷附和,要求顺宗册立李纯为太子。

顺宗病了很久,越来越重,长久无法处理朝政,觉得再拖下去也没有意思,自己也厌倦了,反正是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再不表态连最后的体面都没了,于是点头认可。

卫次公当场书写立李纯为太子的诏书,给顺宗看,顺宗再次点头,算是同意,俱文珍当即在诏书上盖上御玺,算是正式册立李纯为太子。


  (https://www.2kshu.com/shu/98184/49375348.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