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约见重臣
推荐阅读:及笄日,我听见未婚夫要灭我满门 异界骨龙操作指南 摸鱼修仙:我成天道巡查使 恶魔圣经 我将以女友形态出击 错上花轿:霸道将军不好惹 小师妹是废材,但她命好啊! 最长的河 北狄之北是狼族 科举:你举族托举,我有百万图书
李纯觉得杜黄裳确实倾向于自己,便附和道:“我也觉得他们的执政方式有些荒谬,因为父皇生病,政务上传之事,要一经韦执谊,二经王叔文,三经王伾,四经李忠言,五经牛昭容,才能为父皇所知晓,下达之事,环节亦同,只要有一个环节卡住,政务就会被拖住。”
杜黄裳点点头:“我也看清了,这些人权迷心窍,名为革新,其实就是想把持朝政,恐对广陵王不利,广陵王要早做决断。”
李纯忽然想起什么,说道:
“听说韦执谊还是你的女婿,你原来担任侍御史,因为他的帮助,你才得以升任太常寺卿。”
杜黄裳凛然道:
“韦执谊虽然是我的女婿,但在政见上我们却是两路人,他跟王叔文等人搅在一起,我非常看不惯。我深受三朝皇恩,心向广陵王,认准了只有广陵王才能撑起大唐的担子,愿追随广陵王振兴我大唐,虽死不悔!”
杜黄裳如此表明态度,李纯不觉动容,慨然道:
“我素知黄老忠贞为国,今闻卿言,更觉感动,以后的事还要多多仰仗黄老,纵有千难万险,我们一起来干,从目前来看,你觉得哪些人还可以为我们所用?”
杜黄裳略微思考了一会,说道:
“排第一的应该是俱文珍,这个人虽然是宦官,但是此人心机深沉,果断狠辣,又识大体,他曾任宣武军监军,宣武军多次兵变内乱,都被他平息下来,很有一些手腕,当年颇受德宗皇帝赏识,德宗末年他回到宫中,凡是握有兵权的宦官,大多依附于他,使他成为宦官的头领。皇上即位时,他没有机会参与,少了拥立之功,又与皇上宠信的宦官李忠言不和,更对王叔文一帮人不满,如果他能站到我们这一边,将会起大用。”
李纯道:“黄老居然看重一个宦官,他真有那么重要吗?”
杜黄裳郑重说道:
“我朝从肃宗时期开始,宦官势力做大,经常参与皇帝的废立,俱文珍作为宦官的首领,地位举足轻重,而且他还心向广陵王,曾经提出拥立殿下为太子。”
李纯想起来,在唐朝中期宦官势力做大,争取宦官的支持确实很重要,就说道:
“黄老说的对,在我朝宦官是一支重要的力量,特别是在宫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既然俱文珍心向于我,他这边我会想办法沟通,朝中有哪些人可以用?”
杜黄裳说:“卫次公,裴垍、李绛、武元衡、郑余庆等人都是忠心体国之士,各有不凡之才,也都支持殿下出来参与朝政,将来可堪大用。”
李纯道:“好,朝中这些人就麻烦黄老先去联络,有空我会见他们,以后在朝中,小王还要多多仰仗黄老。”
杜黄裳听到仰仗二字,连忙客气一下:“广陵王说的哪里话,如有用到老臣的地方,我定当尽心竭力。”
李纯道:“黄老忠心为国,小王谨记在心,今天先到这里,小王病愈以后还会经常到黄老府上叨扰一番。”
杜黄裳拱手道:“老臣自当随时欢迎广陵王光临寒舍。”
两人聊完后,李纯还专门让吐突承璀代自己送一下杜黄裳。
吐突承璀送完杜黄裳走进来,李纯问他:“俱文珍这个人你了解多少?把他的基本情况说给我听听。”
吐突承璀赶紧表现一下:
“俱文珍是我们宫中资历最老的宦官,多年在外担任监军,对军事上、管人上很有一套,我们都比较怕他,他现在负责禁军这一块,宫中的其他事务也有很大的参与权,算是我们宦官里的头领。”
李纯又问:“李忠言呢?他可是皇帝身边的宠信宦官,应该更有实权吧。”
吐突承璀答道:
“李忠言资历较浅,在宦官里威信不高,也就是今年顺宗皇帝登基后,才跟着受宠。他这个人相对老实本分,也就是帮着皇上传个话、办个事之类的,没啥大的野心,也不会拉拢人,跟他的人不多,在大的场合他也有点怕俱文珍。”
李纯继续发问:“你觉得宫里的形势怎么样,还有哪些人跟着俱文珍?”
吐突承璀略微一愣,然后谨慎地说:
“恕奴才多言,目前宫里大体分为两派,一派是以妃子牛昭荣和宦官李忠言为首,他们跟王叔文等人联系紧密,捞到了不少好处,他们人少,但是有皇帝撑腰,暂时得势。一派是以俱文珍为首,还有刘光琦、薛盈珍等人的多数宦官,他们因受王叔文等人压制,内心仇视王叔文一伙,心向皇后和殿下。”
李纯还不放心:“你觉得俱文珍他们实力如何,在大事上能够发挥多大作用?”
吐突承璀则说:
“俱文珍和刘光琦、薛盈珍等人掌管着宫中的很多事务,特别是掌握了禁军,如果没有了皇帝的支持,李忠言那些人根本不是俱文珍的对手,大事上没有他的帮助不行。”
李纯思忖一会,然后说:“既如此,你今日抽空去俱公公那里一趟,代我向他问个好,说我有空会约他走动一下。”
经过和吐突承璀沟通一番,李纯确认俱文珍在夺取皇位上非常重要,此人在历史记载中也不算坏,认为必须把此人争取过来。
李纯对历史中宦官的印象不太好,在东汉、唐朝、明朝中后期,出现了很多为祸朝野的大宦官,在唐朝,就有李辅国、鱼朝恩、仇士良、田令孜等。
李纯知道,政治是一个没有刀光剑影的战场,向来是成王败寇,为今之计,必须要尽量争取多的力量到自己一边来,自己输不起、败不起,否则所有的理想都将化作泡影。
李纯又考虑到,组建自己的班底,获取太子之位,固然是当今第一要务,但是以后要富国强兵,还有其他的准备工作要做。
在唐朝要想强国,有两个东西很重要:一是蒸汽机,二是火器。蒸汽机是搞工业革命、发展经济的重要机器,但是目前情况下难度太大,短期内不现实,可以后再考虑。制做火器的火药,在唐朝就有了,搞起来难度比蒸汽机小很多,可以先找人一起弄一下。
吐突承璀到俱文珍那里传话回来后,李纯问道:“我朝是不是有很多炼丹的道士,听说有的还搞出了火药?”
吐突承璀想了想才答道:“我朝皇家崇信道教,进宫炼丹的道士很多,但是是否炼出火药之类事就不太清楚了。”
李纯觉得此事也不急于一时,就说:“这样吧,你先差人找找看,如有发现会炼制火药的道士,随时禀报于我。”
过了两日,李纯明显感觉身体好多了,可以在府里走动了,该进行下一步的大棋了,就对吐突承璀道:
“你去约请一下俱公公,让他下午来府上一叙。”
下午,李纯正在王府里散步,吐突承璀就领着俱文珍到了,只见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太监,一身宫服,眉宇里透着一份雷厉果决之气,一看就不是凡俗之辈。
见到李纯,俱文珍赶忙躬身叩拜说:
“恭喜殿下、贺喜殿下,这看着病情应该是大好了,老奴特带来一支百年老参,给殿下滋补身子。”
说罢,拿出一个装了人参的锦盒交给了吐突承璀。
李纯感觉俱文珍还挺会做人,就拱手道:
“俱公公客气了,本王身体已无大恙,就是有段时间没见着俱公公,有点想着慌,就差人请俱公公来府上一叙。”
俱文珍的眼睛转了转,连忙说:“老奴一介残躯,仅有微薄之力,怎值得殿下惦记。”
李纯知道人都喜欢正话反说,就继续拣好听的说:
“俱公公多年来为国事操劳,先是在宣武军多次平复兵乱,现在又执掌禁军,劳苦功高,本王对你一直非常钦佩,也想与你这样的忠贞之人多交往。”
俱文珍听了,果然来了兴致:“都说殿下胸怀天下,礼贤下士,果然不一般,难怪大家都心向着你。”
李纯会心一笑,说道:“也不尽是如此,听说王叔文他们就不赞成立我为太子。”
俱文珍听到王叔文,立即表明态度:
“王叔文他们不过是小人得志,蹦跶不了多久,大势还是在广陵王这边。”
李纯也不想跟他继续绕圈子,就想着引入正题,得拿出点东西打动他,便说:
“听说王叔文不仅反对我当太子,还对宦官有意见,不仅罢了宫市五坊使,还要限制宦官权力,对待宦官的态度很不好。”
俱文珍像是被揭到短处,气愤道:“我们宦官都是为了皇上办事,总会有个别人招摇过市,惹出一些篓子,稍加惩戒就是了,结果把所有的罪名都扣在我们身上,这是什么事!”
李纯看到自己的策略有点作用,就继续说些拉拢的话:“别人不说,就说俱公公这些年的表现,就比很多大臣强很多,对于王叔文他们的很多做法,我也很不赞成,宫中宦官这些年为了皇上的事出了不少力,挨了一些骂名,主流还是好的,不能全部污名化,俱公公也是宫里的老人了,关键时刻要发挥作用,不能由着他们胡来!”
俱文珍已经感受到李纯要表达的态度,自己也有攀附之意,知道是要表态的时候,赶忙说:
“一个王叔文翻不了天,李忠言当年还是我的一个跟班,宫里的事,老奴自会为殿下帮衬着。”
李纯也跟进表态:
“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我自然是要竭尽全力,如有俱公公的帮助,自当事半功倍,事成之后,我不会忘记俱公公的襄助之情。”
俱文珍会心一笑,说道:
“宫里的太监,大都是我带出来的,我说的话,还有人听,殿下有什么事,只管知会一声。”
李纯亲切地说:
“多谢俱公公为我分忧,以后会有俱公公立功的机会,今天先聊到这里,以后俱公公有事可以随时来府里找我。”
俱文珍觉得该说都说了,就不再浪费时间,拜首告退。
(https://www.2kshu.com/shu/98184/49380805.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