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风舞南诏 > 第43章 失传的乐器

第43章 失传的乐器


苏郁繁的青姑娘舞剧策划开始,由几位非遗老师带着她去找一些村寨,收集各种版本的青姑娘传说故事。

    顺便也想从民间收一些古乐器,几经周折,苏郁繁和刘向明来到一个较为原始的村寨。

    她能找到这里,也是赵老师提供的线索,这个村寨比较封闭,很多习俗传承和保留比较完整。

    周围的建筑没有很现代化,多是干栏式木屋,还有类似草垛一样的房子。

    “刘老师,这里的建筑没什么现代气息,不知道他们会不会说普通话”

    苏郁繁把车子停在一块荒草地上,就在进村的空地上,有些担忧。

    他们已经寻访过几个村落,没有年轻人的话,交流非常困难。

    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只会本族的语言,很难听懂。

    “这样的村落大多是老人居住,语言不一定能沟通顺畅,进去碰碰运气。

    老赵介绍过来的,只要找到翁老爹,走访就没问题。我翻一下翁老爹的号码。”

    苏郁繁穿着长衣长裤,扎起高马尾,头上戴着白色棒球帽。

    这里海拔更高,紫外线很强,稍不注意就会形成晒斑。

    两人走进寨子,道路两旁种满鲜花,村落干净整洁,不远处是一个悬崖,风景独美。

    苏郁繁身上挂着相机,忍不住按下快门。

    刘向明电话联系上翁老爹,两人费劲的交流,好在村子不大。

    还没走到另一端,翁老爹一路举着手机相册走过来。

    “赵师傅的朋友?”

    “啊我们是。您手机里的这位就是赵师傅。”刘向明指着老人手机里的赵老师。

    “你们要采访我们这里的大哑巴是吗?走我带你们去。”

    苏郁繁疑惑了一下,大哑巴?

    不是非遗老师吗?

    刘向明低声给苏郁繁解释:“大哑巴是他们这里的巫师,一种直白的称呼,过节的时候他会全身涂满色彩,在村子里给各家各户祈求平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大哑巴师傅会好几种乐器,听老赵说他收藏了不少传下来的玩意,有几样只有大哑巴会吹奏,外人见都没见过。

    他手里的乐器,在古代只有巫师才能使用,普通人没有资格接触。

    他的祖师爷一代代传到他这里,估计得几百年,大多数是木头和兽骨做的,音调很独特,不是普通乐器能产生的。”

    苏郁繁边走边听,头一次听说现在还有大哑巴。

    “那他今天会给我们表演吗?如果只有祭祀时候使用,现在不是什么节日吧?”

    “找到他再说,这村里都没几个人,我估计能商量。”

    刘向明说着话,忙追上翁老爹的脚步。

    这老头年纪挺大,走路却很快。

    苏郁繁见到大哑巴时,看他跟普通人没区别,她还是很难想象面前瘦弱的老头竟然是活化石。

    翁老爹扭头跟他嘀咕了一阵,苏郁繁和刘向明都听不懂。

    估计在商量演奏的事情,苏郁繁趁机四处观察他的家。

    矮小的木屋,里面很暗,基本不见什么光线,只有头顶的一个窟窿投进些阳光。

    大哑巴好像同意了他们的请求,指着地上的草垛矮凳:“坐下。”

    刘向明眼神示意苏郁繁,两人有些紧张地坐下。

    翁老爹去门外的井里打来半桶净水,拿来两个陶碗,给每人倒了一碗。

    “喝水,他去拿东西,一会你们别说话,可以录像,录音,但是别对着他的脸拍。”

    苏郁繁忙拿出摄像机直接架在木桌上,侧对着大哑巴坐的地方。

    他拿出几样乐器,看起来十分老旧,上面已经黑糊糊的,看不清是什么材质,只能看个形象。

    竖笛还是箫,口琴,三弦,还有跟树叶一样的东西。

    两人都默不作声,眼睛盯着大哑巴表演,他从头到尾不停地转换几样乐器,看起来很熟练,音调时而高亢,时而阴沉,能自动切换各种情景。

    苏郁繁默认这是固定的程序。

    结束后,苏郁繁提出能不能近距离拍摄他的乐器,翁老爹又跟他交流了一会,得到同意。

    刘向明稀奇地凑近,小心观看和研究其中的构造和材质。

    大哑巴板着脸,但是没有拒绝。

    苏郁繁放大手机镜头,拍摄乐器的内部结构,以及外形的造型。

    她有些疑惑:“翁大爹,这几样乐器年代有多少年?看上去应该超过两百年了吧?”

    “不止,大哑巴说五百年,我自己认为五百年早坏了,可能有两三百年。

    平时他不用,就节庆的时候用一下。这些音调,外面听不到,也算稀罕,是他的传家宝。”

    看到最后,苏郁繁和刘向明得出结论,是他们这行业自创的乐器。

    因为没有流通性,音调和音阶都是他们调控,依靠一些口技,来配合他们完成仪式。

    苏郁繁认真拍摄完成,送给他们各自一袋米,一桶油,还有牛奶和水果。

    离开翁丁村后,苏郁繁打着方向盘,还是有些惊叹。

    “云南像这样的村子多不多?这样的人您还认识吗?”

    她似乎意识到什么,要是没有人知道,这样的民俗文化和特殊的乐曲一定会失传。

    也许今天就是最后一次听见,也许是明天。

    “多吧,群里好多非遗人都是这样的村子走出去的,主要有些人拒绝沟通和表演。

    像这个大哑巴,要是没有翁老爹介绍,一般人他不见,毕竟他是特殊职业。

    乐器和舞蹈在古代是为了祭祀诞生的,有些闭塞的村落保留原始的风俗很正常,他们有他们的绝技,特殊的乐器是最直接的传播方式,也能容易让人信服。”

    刘向明演出多年,各色人物和节目都见识过,对这样的人群,有他自己的理解。

    “可惜我精力和时间有限,不能逐一拜访这些人。刘老师,我好像明白了你坚持表演霸王鞭舞的意义,不坚持下去,这样的艺术绝对会消失在浩瀚的人类历史中。

    外面的人很难想象,这是多么震撼的事。他们在一百里范围里形成了一个小社会,是最初的人类聚居区的形态。

    而大哑巴就是他们的精神寄托,他的表演,是最初的人类能听到音乐的唯一途径,这是非常奇妙的一件事。

    而它竟然在人类这么长的历史中,保留到现在,它应该被更多人熟知和记录。刘老师,您觉得,我邀请大哑巴参与我们的舞剧,他会接受吗?”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8216/1284585.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