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大哥说我天下无敌 > 第358章 善事

第358章 善事


天色已深。

    六合城内,格外的寂静。

    在临时的大帐之内,李玄霸躺在床榻上,已然熟睡。

    他的眉头紧皱,浑身都在颤抖,身躯蜷缩着。

    “呵!!!”

    李玄霸猛地惊醒,举起了金瓜锤,警惕的看向了周围。

    屋内漆黑一片,月光透过小窗倾洒在这小屋内,李玄霸神色不安,眼神警惕,大汗淋漓。

    “将军?”

    从外头传来了一声呼唤。

    这声音颇为熟悉,李玄霸放下了手里的金瓜锤,呼出了一口气。

    他走下床榻,推开了屋门。

    在大门之外,站着一个高大魁梧的男人。

    秦叔宝怀里揣着佩刀,正威严的站在门口。

    李玄霸愣了下,“你这是”

    “那些大贼虽都被除掉,可暗中想要对付郎将的人并不少,这里又不是骁果卫,故而我便在这里守着。”

    李玄霸愣了下,“不必如此。”

    “无碍,将军只管进去休息就是,我守在这里,谁也进不来。”

    李玄霸平静的站在原地,他抬起头来,看向了天边的月亮。

    凉风习习,李玄霸的呼吸也渐渐平稳。

    “我过去杀人,都是在战场之上,杀的都是敌人。”

    “将军现在杀的也是敌人,六合城的战役,远比辽东城的战事凶险的多。”

    秦琼缓缓说道:“我似将军这般年纪的时候,最大的敌人还是隔壁邻居家的小女娃,那女娃很坏,老是抢我零嘴。”

    李玄霸迟疑了会,缓缓说道:“我年幼的时候,一直都在屋内,不怎么出门。”

    “故而我说将军仁义。”

    “将军应当是不知道外头那些人的经历,就以我家来说,我家本算富裕,奈何,这位圣人上位之后,连年加税,徭役频发,我阿爷一把年纪,家中又只我一个男丁,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只能进军府。”

    “给阿爷认识的贵人送了许多许多礼物,家产都要掏空了,方才进了军府.我是很幸运,先得到了荣国公的青睐,又得到将军的提拔,日子还算不错,可其他那些人.就是费尽心思进了军府,也没什么好下场。”

    “徭役倒是免了,可这税赋可一点不免,越加越多,好像是三四年前吧,皇帝下令强征,要在十日内凑齐征吐谷浑的粮草,挖掘运河的耗用军户之家都不能例外。”

    “许多军户就反对,拒绝缴纳,朝廷就收走了民间的铁器,说他们作乱。”

    “关陇河东这边其实还挺好的,这里的郎将啊,校尉啊,都是大人物,能护住自己人,可我们那些地方的人,却不敢如此啊。”

    “军府的人尚且如此,民间的百姓,那更是无法言语。”

    “我老家那边已经出现乱贼了,很多很多,比其他地方的人都要多,那些都是活不下去的人。”

    “此番,我还得代替家乡的父老谢过将军,将军在辽东城厮杀,为的是保国,在六合城厮杀,那便是要安民了。”

    “若这次战事真的能平息,将士们能安然的回去,那离谱的税赋和徭役都能得到制止,想来能活数百万之民。”

    “这都是将军的功劳啊。”

    秦琼一直都说的较为轻松,语气不算沉重。

    李玄霸却板着脸,“我也没有把握,我不知道事情会变成什么模样,或许能救下很多人,或许会死掉更多的人。”

    “做了,总好过什么都不做。”

    “若是三十万精锐死在前线,其武器甲胄都丢在对方那边,皇帝还要继续他的远征,只怕十年之后,这高丽人就要成为下一个鲜卑.要来中原牧马了,就是高丽不来,等到国内局势糜烂,那突厥也得来。”

    “如此看来,我们这次做的应当是好事。”

    “应该吧。”

    城外大营。

    当将军们走上将台,正式宣读可以撤离这鬼地方的时候,全军上下,皆是欢呼起来。

    军士们根本没有了刚刚出征时的那种期待,听到终于能回家,他们大笑起来,纷纷与自己身边的同袍们拥抱,甚至有人喜极而泣。

    皇帝简简单单的一个诏令,就将全天下的军队都带到了辽东去。

    皇帝坐在车辇之中,有人在前头铺好道路,有舞女在他面前跳动,甚至有专门的队伍为他取来最新鲜的瓜果,他就这么来到了辽东,到达这里之后,他不由得跟众人感慨,自己如此勤勉,御驾亲征到这种偏僻恶劣的地方,这是古代的君王都做不到的事情。

    而在皇帝看不到的地方,这些军士们也是跋山涉水的赶来。

    幽州的,河北的这些军士,或许处境还好一些,到了中原的,关陇的,军士们便开始叫苦了,日夜赶路,不得停歇,天气愈发的恶劣,身体愈发的疲惫,一旦倒下,就再也无法起身。

    而对那些从更远地方来的军士们来说,让他们送死的命令在出征的那一刻就已经下达了。

    从成都,番禺等地出发的军士们,哪怕是有运河相助,当他们走到了前线的时候,已经没剩下多少了,越往前走,他们越是惊恐。

    那些习惯穿着单薄衣裳在河边捞鱼的年轻人,或许是第一次看到辽东这大雪封天的场面。

    这是一条必死的路,侥幸活到了目的地,也躲不过那死亡的命运。

    有文人形容这个场景,‘道途险远,昼夜不绝,死者相枕,臭秽盈路’。

    赶路的劳累,水土不服,后勤混乱,这些所杀死的人远比高丽人所杀的要多太多了,而死的人多了,瘟疫也就紧随其后,在熬过了所有这些外部因素之后,就要面对皇帝的瞎指挥。

    就比如像负重奔袭这类的小巧思。

    历史上,在大军撤退的时候,大隋官方的数据是死了一半的士卒皇帝召集了一百多万的军士,死了一半,那便是有五十万人直接死掉。

    而根据其余史料和后来学者的推测,第一次出征时保全下来的士卒不会超过三十万,也就是说,圣人此番远征共计为大隋消耗了八十余万的精壮军士。

    倘若说圣人的目的只是为了消灭关陇勋贵,那这也算是下了血本,把家底都一同搭进去了。

    这是一个极为夸张的数字。

    打完这一仗之后,大隋基本就失去了民心,军心,以及对外的威慑力。

    这导致第二次远征的时候,朝廷只能从地方募兵。

    而这一次,军士们至少能早些回家了。

    这些幸存者们欢呼着,叫声响彻天际。

    将军们沉默不语,只是看着这些跟随自己出征的同袍们,握紧了双拳。

    军士们等待这一天实在是太久了,随着诏令传达,军士们开始了行动,就看到一支又一支的军队,开始收拾营地,逐步的朝着家的方向撤离。

    那些魁梧高大的壮汉们,擦去眼泪,脑海里憧憬着跟家里人团聚的画面,步伐都快了许多。

    大军撤离的极快,一支又一支。

    在他们离开之后,那临时搭建的校场变得空荡荡的。

    而在这些军士们撤离之后,只有周围的那些土包留在了原地,那些土包一个接着一个,一个接着一个,延绵不绝,没有尽头.

    每一个土包之下,都是一些孩子的父亲,是一些父亲的儿子,是一些女人的心头肉,是一些家庭的栋梁。

    走在最前头的校尉仰头唱起了歌。

    这位校尉的口音很古怪,似是南边的,其余那些赶路的军士们根本就听不懂。

    校尉高高举起自家军府的旗帜,他就这么仰着头,声音嘶哑,一路高歌。

    在他身后,却是空无一人。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8250/1284267.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