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钢铁先驱 > 813四方巡视

813四方巡视


亚历山大对这里所呈现出的贫困状况深感震惊。毕竟,他为这座城市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还实施了各种各样旨在提高民众生活水平的政策。

在他的设想中,这般赤贫的状况理应已成为历史,至少在他的首都不该再出现。然而,现实却无情地给他上了一课。

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如同一记重锤,敲醒了亚历山大。

仅仅是走在街道上,他便能听到远处传来饥饿的孩子向同样饥肠辘辘的父母乞讨食物的哭喊声。

那哭声,如同尖刺,刺痛着亚历山大的心。还有锅碗瓢盆激烈碰撞的叮当声,仿佛有人在愤怒地敲打墙壁,偶尔还会传来因商业交易纠纷或家庭内部争吵而引发的激烈争执声。

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贫困与无奈的悲歌。

那些贪婪而又警惕的目光不断在他身上扫来扫去,寻找着哪怕一丝一毫的可乘之机。

倘若亚历山大身边没有二十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护卫,他真的很怀疑自己能否安然无恙地走出这条街道,说不定最后只能穿着完好的内衣狼狈离开,其他的一切都会被洗劫一空。

即便能够活着回来,想必也会历经艰难险阻。危险的气息,如同阴霾,笼罩着这片贫困的区域。

倘若亚历山大肯花时间询问这些居民为何如此绝望,他们定会给出无数个理由。

其中最为常见的,便是疾病或某种残疾。有些人因身患重病或存在某种身体缺陷而无法工作,比如肢体残缺、失明、失聪、侏儒症等等。

他们卧病在床,不仅失去了劳动能力,还要支付各种生活账单,无奈之下,这家人只能搬到这个城市最便宜的区域——北区。

疾病与残疾,如同命运的枷锁,将这些家庭困在了贫困的深渊。

居住在此的另一类人是债务人,他们自己乃至父母都背负着债务。没错,在阿哈德尼亚,债务是会代代相传的。

而这些债务产生的原因可谓千差万别,从常见的商业贷款,到为应对紧急情况(如家人生病急需用钱)而借的贷款,以及为盖房子、嫁女儿、送儿子去当工匠学徒,甚至是为了履行纳税义务而产生的个人贷款等等。

无论缘由如何,一旦无法偿还债务,后果将不堪设想,包括遭受毒打、土地和财产被没收,甚至全家都可能被卖为奴隶。

为了避免如此可怕的命运,他们只能忍受这里的种种不便,在这般恶劣的环境中艰难求生。

债务的阴影,如同乌云,遮蔽了这些家庭的未来。

至于最后一类人,他们之所以留在城市的这个角落,仅仅是因为他们喜欢这里!这些人大多是酒鬼、浪子和罪犯,他们骨子里没有一丝诚实的品性,也丝毫没有通过诚实劳动谋生的意愿。

即便亚历山大为他们提供一份每月一千罗帕尔的工作,他们也依然会毫不犹豫地拒绝。

他们宁愿虚度光阴,挥霍无度,通过欺骗他人来满足自己的私欲。

也正是因为这第三类人的存在,使得城市的这一部分成为了当地人和城卫兵最为头疼的地方——他们是这座城市大部分犯罪行为的根源。

尽管亚历山大多次试图整治这些乱象,但到最后,这些问题就如同野草一般,春风吹又生,你永远无法真正将其根除,只能时不时地加以抑制和修剪。

这股黑暗的力量,如同城市的毒瘤,难以彻底清除。这也是封建社会无法根除的,过渡将是一个漫长的时间。

不过,虽说对北区有着诸多负面的描述,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毫无可取之处。

事实上,贫民窟只是整个区域的一小部分,而这片土地实则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在这里,也住着许多社会地位虽低却受人尊敬的人,如工匠。

他们居住在建造得相对良好的木屋和石屋里,并且地位越高的人,越倾向于住在远离城门、靠近中心区的地方。

这些看似普通劳动者,如同城市的基石,默默支撑着城市的运转。

因此,当人们从该区的北边向南行走时,会发现街道上的混乱与肮脏逐渐减少,威胁感也随之降低,天际线愈发清晰可见。路边摆摊兜售食物的小贩越来越多,在街上嬉笑玩耍的孩子也日益增多。

人们还会注意到,越来越多漂亮的衣服挂在建筑物之间,在微风中轻轻飘扬,而在贫民窟,却没有人敢如此晾晒衣服,因为害怕被偷。

这南北之间的差异,仿佛是两个世界的对比,却又同处于这座城市之中。

亚历山大甚至在一条较为整洁的街道上,看到一位街头艺人正在表演杂耍和吹口哨,他颇为欣赏,便给了这位瘦削的男子五块罗帕尔作为小费。

这小小的善举,如同黑暗中的一丝微光,给这片土地带来了些许温暖。

当亚历山大结束对北部地区的巡视时,他意识到尽管该地区正在逐步恢复,但仍有大量的工作亟待完成。

疾病在这里普遍存在,而且由于该地区所有预定的输水管道都尚未完工,导致干净的水源匮乏,从而造成了极不卫生的状况。

垃圾处理不当、居民营养不良以及过度劳累等问题,同样不容忽视。最后,火灾和建筑物倒塌的风险犹如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始终存在。

这些问题,如同重重山峦,横亘在北区发展的道路上。

历史上,有许多火灾几乎烧毁了整座城市,其中最著名的,或许当属伦敦大火。尽管存在这些负面因素,但也不乏一些积极的方面。

亚历山大注意到该区中心正在建造一个巨大圆形剧场的轮廓,在参观之后,他决定在这里建造主浴室。

北区本就规划为娱乐中心,亚历山大决心要将其打造成名副其实的娱乐胜地。

因此,一旦西侧的房子完工,一些穷人能够搬迁过去,亚历山大便计划对那里的地块进行大规模改造。希望的曙光,在诸多困难中悄然浮现。

从北区离开后,亚历山大略过了对中区的游览,因为这里他早已无比熟悉。他居住于此,他时常祈祷的主要盖亚神庙坐落于此,他日常工作的参议院大楼也在此地。于是,他将行程转移到了南部。

在亚历山大的宏伟规划之中,中心区的蓝图里,一座体育场的建造计划熠熠生辉,其设计理念近乎对罗马斗兽场的精妙复刻。

然而,彼时该工程尚处于“打地基”的初步阶段。亚历山大远远眺望,只见工地上工人们正忙于挖掘地基、堆砌柱子,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他稍作停留,目光在这片充满希望的施工现场流连片刻后,便转身迈向南区。

南区,作为一座临海城市的关键区域,宛如城市跳动的经济脉搏。这里的大部分居民,其生计皆紧紧系于码头之上。

码头上,照例密密麻麻地停泊着各式各样的船只,它们犹如忠诚的伙伴,承载着城市的繁荣与希望。

在那些木质船只的周遭,工人们在炎炎烈日的炙烤下,挥洒着辛勤的汗水。他们的手脚沾满了泥土与污垢,却依旧不知疲倦地搬运着货物。

他们或是用双手,或是借助起重机,又或是驱使马拉车,在码头与仓库、马车之间来回穿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货物的转移。

许多货物先被运送至仓库,而后经由陆路,分发至各个城市;而有时,货物则直接被装上马车,通过大大小小的城门,运往城市之外。

与此同时,部分货物自然流入了附近的商店。彼时,已至傍晚时分,白日的喧嚣尚未完全褪去,许多人刚刚结束一天的劳作,踏上归途。

此刻的商店,正迎来一天中最为热闹的时刻,生意兴隆非凡。无论是想给孩子买点吃食,或是为妻子挑选些美味,亦或是与朋友、同事共享美食,各行各业的人们如潮水般涌向各个摊位,使得城市中心瞬间充满了蓬勃的活力。

这里,无疑是这座城市的主要市场,其规模之大,着实令人惊叹。西区的店铺,或许也拥有一批忠实的顾客群体,但终究在各个方面,南市都更胜一筹。

南市的摊位数量远远多于西区,犹如繁星密布;商品的选择更为丰富多样,仿佛一座无尽的宝藏库;

库存充足,宛如一座稳固的堡垒;价格也更为亲民,这得益于规模经济以及与码头距离的缩短,运输成本得以降低,使得这里成为了购物的天堂。

正因如此,诸多独特的商品,唯有在此处方能寻得,而在城市的其他角落,却难觅其踪。

就以粮食为例,在居住区,粮食固然是较为丰富的物品。然而,当家庭主妇们将其与南市的商店相比较时,便会轻易察觉到自身所缺之物甚多。

除却南市商店供应的各类农产品,还有许多热情的摊贩兜售着异国食材,那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仿佛一首独特的商业交响曲:

“甜酒嘞!快来买城里顶好的甜酒!每升只要20罗帕尔!用真糖精心酿造!每升只要20罗帕尔。整个城里再也找不到比这更实惠的价格啦!”

“鱼露哦!选用新鲜鲭鱼和锦葵叶精心熬制而成!一罐只要15罗帕尔!!”

“贻贝、海蛎嘞!今儿早上刚从海里捕捞上来的,鲜得很呐!”

“鲭鱼、鲟鱼还有金枪鱼,每公斤只要10罗帕尔!”

“石榴、枣、李子还有杏子,全部来自锡巴西斯和西方,尝尝鲜嘞!”

“来自世界各地的香料哟——只要您能叫得出名字,咱这儿都有!盐、胡椒、大蒜、丁香、生姜、孜然……应有尽有。来来来,保证这些香料您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全乎的,咱这儿汇聚了世界各地的珍品香料!”

西区之所以无法拥有如此丰富的商品选择,实则有其内在缘由。人们只需聆听这些商品的报价,便能略知一二。

尽管西区的公寓楼坐落于城市的富裕区域,许多家庭每月的收入约在250至300罗帕尔之间,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依照一些商人的要价,定期花费如此高昂的费用购买食物,着实难以承受。

例如,一公斤肉的价格,依据切块大小的不同,在5到10罗帕尔之间徘徊,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想要每周食用一次以上的肉,实在是一项沉重的负担。鱼、奶酪和鸡蛋等食物,亦是如此。

因此,普通民众平日里主要食用蚕豆、鹰嘴豆、小扁豆和芸豆等蔬菜,这些蔬菜每公斤仅售2至3罗帕尔,搭配上橄榄油,偶尔还会享用熏肉和熏鱼,因其价格相较于新鲜蔬菜更为低廉。

毕竟,人们无需食用过多此类食物,便能获得饱腹感。

类似的消费考量同样适用于葡萄酒。西区所售卖的多为廉价葡萄酒和小麦啤酒,每升仅售2至4罗帕尔,与南部市场上出售的一些甜酒相比,价格相差甚远。

这种价格差异的背后,是在阿哈德尼亚,人们普遍认为葡萄酒越甜,品质便越高。故而,商人们所售卖的甜酒,虽仅是由红糖与普通酒混合而成,却依旧被视作美味佳肴,通常仅供招待客人时享用。

毕竟,一升水的价格,甚至相当于一名熟练工人月薪的十分之一。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这里出售的许多其他商品,因为这个市场既要满足普通人的日常所需,又要迎合贵族们对品质与独特性的追求。

正因如此,西区的人们平均每周都会来到南市的市场一两次,每当他们渴望一些更高档的商品时,这里便是他们的首选之地。

......

当亚历山大漫步于食品摊位之间,就连他,也不禁对这里丰富多样的商品选择感到些许惊讶,更遑论当地的妇女们了。

作为一名对美食有着浓厚兴趣的爱好者,他十分确定,一些香料,比如藏红花,以及水果,诸如枣和杏,在以往是他难以接触到的稀罕物。

显然,城市贸易的开放,犹如一把钥匙,为这些曾经鲜为人知的货物流通开辟了全新的渠道。

亚历山大兴致盎然,甚至决定为家人选购一些水果,并挑选了一些藏红花,打算为当天的晚餐增添一份别样的风味。

这一举动,让售卖商品的商人喜出望外。商人满心欢喜,甚至想要免费将这些商品赠予亚历山大,然而,亚历山大自然婉拒了这份好意。

帕夏凝视着这位商人,敏锐地察觉到他并非本地人,遂与他攀谈起来,对他有了更多的了解。

原来,这位商人竟是西方时期一个大型贸易集团的成员,该集团的商业版图遍布中海各地。

这一消息,对于亚历山大而言,不啻于一个重大的惊喜。他最初的想法,是立即邀请此人前往家中,深入探讨进一步的合作事宜。

但旋即,他想起自己的尊贵身份,又担心表现得过于急切,从而被对方利用。于是,他努力抑制住内心的激动,神色平静,只是淡淡地发出邀请:

“那么,埃什蒙先生,我衷心希望您能欢迎更多的同行来到我的城市。倘若您能为我带来更多这些珍奇的水果和香料……或许我们可以商议一番,给予您一些优惠。”

这一提议,自然而然地引发了外国商人的极大兴趣与兴奋,他郑重其事地承诺,定会竭尽全力促成此事。

......

沿着街道前行,一排排的商店映入眼帘。除了众多的杂货店之外,第二受欢迎的生意,似乎当属服装店。

店内,一卷卷色彩斑斓的布料,整齐地堆放在木架上,犹如一幅幅绚丽的画卷,等待着有缘人的赏识。

每当有潜在的顾客流露出感兴趣的神情,无论男女,他们总会指着心仪的布料卷轴,而后店主或其助手便会熟练地取下卷轴,缓缓展开一部分,让感兴趣的顾客能够仔细端详。

“这可是最精致的亚麻布哟!双层针织工艺,直接从首都进口而来,并且用最好的核桃壳精心染色,品质上乘呐!”

这里的商店,出售着各种各样的面料,涵盖了亚麻、羊毛、毛皮以及三者的混纺面料,品质层次分明,满足着不同顾客的需求。

既有面向最为贫困之人的白色低质量亚麻或亚麻连体衣,这些衣物虽质朴无华,却能为他们遮体保暖;

也有面向普通民众的,他们喜爱在亚麻或混纺服装上添加鲜艳的染料,让生活增添一抹亮色;

还有专为富商们准备的,他们偏爱纯羊毛或毛皮材质,钟情于蓝色和绿色等昂贵颜色,因为采购和制造这些染料,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劳动力,更需要漫长的时间,方能成就这独特的色彩魅力。

偶尔,也会有一些贵族男女光顾这些商店。不过,更为常见的做法是,布商们会主动将自家的产品送至这些尊贵之人的府邸,向他们展示产品的卓越品质。

然而,像格莱娜所开的这家店,拥有如此众多常客的店铺,实属少数。

至于普通民众,一旦他们对正在查看的布料的外观与触感感到满意,并与商人就价格达成一致后,便会要求购买一定长度的布料。

商人会用刀子,或是亚历山大所引进的剪刀,从整卷布料上精准地剪下相应的长度。

而后,男人们要么将这块布料拿到裁缝那里,定制合身的束腰外衣、裤子等衣物;倘若他们并不富裕,便会尝试自己动手缝制——当然,最好是能在女主人的协助下完成。

后者的工艺,无疑会稍显粗糙,但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已然能够满足日常穿着的需求。

毕竟,大多数人倾向于穿着宽松的衣服,再巧妙地运用腰带、扣子和绳子,使衣服更加合身,展现出一种随性而又自在的穿着风格。


  (https://www.2kshu.com/shu/14986/1283811.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