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钢铁先驱 > 812交通问题

812交通问题


在亚历山大的城市蓝图之中,精心规划着将新俘获的工人妥善安置于他的糖厂之内,期望借此契机大力扩充糖厂的生产能力。

当前的状况却略显棘手,他所种植的甜菜根数量颇为可观,然而却无法将其尽数转化为香甜的糖品。

究其根源,乃是人力的严重匮乏。这一困境致使他不得不将大量新鲜的甜菜根出售给第三方买家,如此做法,其收益或许较之直接盈利更为微薄,实在令人惋惜。

亚历山大心中暗自笃定,无论如何,都要竭尽全力改变这一局面,阻止这般不利情形的持续。

……

待研讨会圆满结束之后,亚历山大终于踱步至街头。

他放眼望去,发觉这座城市在过去的九个月里,并未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映入眼帘的,是许多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的输水管道,它们看起来已然接近完工的尾声,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即将投入使用的喜悦。

污水处理厂也在稳步推进,进一步拓展了对城市地下区域的覆盖范围,宛如一张逐渐铺开的大网,默默守护着城市的清洁与卫生。

而在城市的中心区域,还有一座已然建成一半的体育场,那庞大的框架仿佛在勾勒着未来的热闹与繁华。

此次亚历山大巡视各个区域,并非走马观花,而是怀着深切的关怀,旨在深入了解他的子民们当下的生活现状。

他的脚步率先踏入西区,这里众多的公寓仍在有条不紊地建设之中,而那些已然竣工的单元楼里,早已人满为患。

有幸获得这些居住地块的人们,皆是城市中的能工巧匠以及处于中上阶层的人士,其中不乏精明的商人、技艺精湛的铁匠、经验丰富的车间主管,甚至还有身为教师的神职人员。

此时,白日的阳光正慷慨地倾洒在这片土地上,所有的成年男子都已外出辛勤劳作,街道上满是孩童与妇女的身影。

妇女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其中,她们精心经营着街边的商店,从附近的水井中汲取清冽的井水,用于日常的饮用、烹饪,洗净一件件衣物,擦拭干净盘子、玻璃等各类器皿,购置家中所需的杂货,满心期待着面包师烤出香气四溢的面包。

眼前这一切活动所展现出的蓬勃活力,着实令亚历山大微微有些诧异。

他着实未曾料到,这片区域竟会以如此迅猛的速度蓬勃发展。

道路之上,由于行人与车辆往来频繁,已然出现了一些拥堵的迹象,而令人尤为惊叹的是,这些道路宽度近8米,即便以现代的标准来衡量,也称得上是相当宽敞。

然而,这般宽敞的道路却依旧拥堵,这大多与街道中间林立的众多新开商店、摊位以及手推车有关。

事实上,大多数公寓楼的前方,都密密麻麻地挤满了各式各样家庭经营的小店,店内商品琳琅满目,种类之丰富,令亚历山大不禁为之惊叹。

“酸酒嘞,快拿出咱家的酸酒!”

“今日刚捕的鲜鱼,可新鲜啦!快来瞧瞧,手快有手慢无嘞!”

“腌鳕鱼和鲱鱼哟,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奶酪洋葱面包咯,今儿早上刚出炉的,给全家人都带一个呀!”

“咸肉,喷香好吃的咸肉嘞!”

……

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如潮水般在空气中涌动,那声音的强度与频率,让亚历山大深感震撼。

在他最初精心构思的规划里,西区本应仅仅作为住宅区,是供普通百姓安居乐业、休闲放松的宁静之地。

可如今,这些鳞次栉比的商店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

且这些店铺所售卖的商品远不止小吃。

有人在售卖各式各样的金属工具,诸如钉子、锤子、刀子、锅碗瓢盆等生活必备之物,甚至还有锄头和犁这样的农具。

亚历山大心中不禁泛起疑惑,此地并无农田的踪影,究竟是谁会在此购买这后两件农具呢?

除此之外,蜡烛商们售卖着照明用的蜡烛和灯油,樵夫们则提供着做饭所需的木柴。

然而,这里最为热闹、生意最为兴隆的,当属那一家家面包店。

尽管面包店数量众多,但每家店内都拥挤不堪。

大量的家庭主妇们纷纷将自家的小麦或其他种类的谷物带到这些面包店,委托店家为她们烘焙面包。

这些面包店配备有专门的烤炉,以及经验丰富的烘焙师傅,烤制出的面包口感绝佳,远比任何家庭自制的木炭窑所烤制出来的味道更为美妙。

而且,由于这些面包店服务的是一个庞大的社区,购买人数众多,故而人均价格颇为实惠。

正因如此,许多家庭都乐意平均每周花费三到四次少量的费用,选择在这里购买面包。

如此一来,既能节省时间,又能品尝到更为美味的面包,同时还能让她们将更多的精力专注于其他家务之上。

唯有那些最为贫穷的家庭,才会无奈地选择在家里自己烤制面包。

……

一方面,亚历山大目睹着整个社区这般自然而然地蓬勃发展,心中满是欣慰。

许多原本位于南区的商家,纷纷迁至西区,只为能更便捷、更迅速地为居民们提供服务。

瞧啊,此地的热闹喧嚣程度,几乎能与繁华的市场区相媲美。

然而,这繁荣的背后,却也隐藏着诸多问题。

这些商家的设立毫无规划,显得极为随意,不仅给周边的居住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更为关键的是,它们非法占用了大量宝贵的空地。

亚历山大原本对这些地块有着更为宏伟的规划,他意欲在此建造一系列娱乐中心,诸如能让人放松身心的澡堂、充满艺术氛围的小型露天剧场、绿意盎然的公园,甚至还有前所未有的动物园。

这些计划堪称雄心勃勃,毕竟在阿哈德尼亚乃至整个世界,对于公园和动物园的概念,人们几乎一无所知。

在世人的认知里,公园不过被视作大片开阔的绿色田野,而在这个世界上,这样的空间随处可见,只需迈出城墙之外,便能尽情触摸到那广袤无垠的草地。

至于公园的“小表亲”——花园,虽确实存在,但在人们的观念中,那不过是富人们闲暇时的玩物罢了。

普通民众连想都不敢想,更谈不上渴望拥有这般奢侈的享受。

而将动物圈养起来,并收取费用供人参观,这样看似荒诞不经的想法,似乎还从未有人萌生过。

然而,随着西区商店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赞赞已然深切感受到了人口膨胀所带来的巨大冲击。

倘若亚历山大想要顺利建设这些便利中心,那么许多商店就不得不另寻他处——从道路上撤离,甚至从那些空置的土地上搬走。

但他实在不愿轻易下令采取这般具有破坏性的行动,因为他深深明白,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这些商店。

对于那些整日忙碌操持家务的女性而言,长途跋涉前往南区购买生活必需品,实在是太过麻烦,且极为耗费时间。

这一现状,很快让亚历山大察觉到了自己最初城市设计中存在的一处缺陷。

当他精心打造四个区域,并将它们规整地划分成不同功能的整齐区域时,他运用了源自现代的城市规划理念,认为每个部分都应与单一的身份紧密相连,诸如居住、工业、经济、娱乐等等。

他坚信,如此明确的功能划分,将极大地方便对这座城市的管理。

然而,问题恰恰出在这里。

古代的人们并不像现代人这般生活,他们缺乏汽车、公共汽车和火车等便捷快速的机动交通工具,无法在合理的时间内轻松抵达城市中各个遥远的地方。

因此,在古代,产业、经济和居住区域往往是相互混合的。

人们大多选择在工作的地方居住,并与周边的商贩进行交易,以此满足自己大部分的生活需求。

唯有娱乐部分是相对独立分开的,每当人们来到城镇,便会纷纷涌向各个剧院和巡回马戏团,寻求身心的愉悦与放松。

“嗯,这着实是我考虑不周啊。”亚历山大一边静静地看着人们依旧有条不紊地继续着他们的生活,一边微微哼了一声,自言自语道:

“在考虑赶走这些商店之前,我确实应当先着力发展某种公共交通。

首先可以尝试用马拉的大型马车来充当公共汽车或者有轨电车。

没错,这些公共交通工具甚至可以由国家出资资助,以便将民众的出行成本降至最低限度。

就如同城市里的澡堂一样,成为一项便民的举措。”

毋庸置疑,对于普通的赞桑人而言,在如此规模庞大的城市里出行,着实是一件颇为麻烦的事情。

他们唯一真正能够依赖的出行方式,便是自己的双脚。

如今,城中倒是有一种类似于古代出租车的交通工具——一种造型精巧、速度较快的马车,设有两座或四座,人们可以从特定的“商店”租用,乘坐它前往任何想去的地方。

但正如人们所能想象的那般,普通公民根本无法定期承担得起这样的出行费用。

这种交通工具主要为富有的商人和那些没有时间或能力购置与维护私人马车的来访贵宾所使用。

至于贵族们,他们在出行方式上则有着多种选择。

拥有个人专属的马车,自然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

男人们还热衷于骑马出行,如此既能展现他们的英姿飒爽,又能更惬意地欣赏沿途的风景。

而贵族女性们则更倾向于乘坐轿子——一种由四到六名男性抬着的单座大轿子。

由于轿夫们将轿子稳稳地扛在肩上,行走起来更为平稳,且能够更为轻松地穿梭于那些通常狭窄而拥挤的街角。

在城市之间的旅行方面,贵族们同样有着多样的选择,而平民们也并非毫无办法,他们在出行方式的菜单中,也有着一些属于自己的选项。

最常见的方式依旧是依靠双脚步行,倘若运气足够好,偶尔还能遇上好心的商人顺路搭载一程。

在其他时候,如果一个人居住在一座规模特别庞大的城市,且他的目的地同样是声名远扬的地方,那么他便可以期望找到一支商队,并支付一定的费用,跟随商队一同前行。

或者,倘若经济条件允许,也可以从马厩里租一匹马来骑行。

在这有一种别具特色的业务,专门为人们提供出租马匹的服务,以便他们能够顺利前往特定的城市。

这情形,倒有些类似于现代的租车服务,为人们的长途出行提供了一种别样的选择。

令人称奇的是,其手续极为简便。租客只需提供自己的姓名与地址,在此地预先支付一部分费用,待抵达目的地城市的分行后,再结清剩余的款项即可。

整个流程就是这般简洁明了,仿佛一条顺畅的溪流,没有丝毫的拖沓与繁琐。

然而,这项业务并非毫无风险。比如说,或许会有人起了贪念,干脆牵着租来的马匹逃之夭夭。

但这也正是要求租客提供地址的重要原因。一旦出现此类状况,马匹的主人随时能够依据地址找到租客的妻儿。

当然,每位顾客在租用马匹之时,都需郑重发誓,绝不故意伤害这头为他们效力的牲畜。这誓言,如同庄重的契约,维系着人与马之间的信任。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马匹自出生起,便接受了沿着特定路线行走的训练。因而,任何试图改变既定路线的举动,都会遭到马匹的强烈抗拒。

有时候,这些聪明的马儿甚至能够凭借本能,自行回到主人身边。

如此看来,这项业务虽有风险,但并非如乍听之下那般危机四伏。它在风险与保障之间,寻得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不过,需要再次强调的是,此类服务仅在大型且知名的城市之间提供。并且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费用依旧过于高昂,如同高悬在云端的星辰,令人望而却步。

亚历山大回想起这一切,脑海中灵光一闪,突然说道:

“我也应当开办马拉车服务,或许每日安排一两班,往返于各大城市之间。同时,再设立邮政服务,就如同罗马人或蒙古人所做的那般。”

这突如其来的想法,仿佛一道曙光,为城市的发展勾勒出了新的蓝图。

......

这些便是亚历山大从西区移步至北区时的主要收获。

北区,曾经是这座城市的贫民窟与贫困的集中地。由于它距离北门最近,在城市规划设计之时,或许是出于一种极为现实甚至有些愤世嫉俗的考量,有意将城市地势最低的区域设置在此,使其与其他建筑保持较远的距离。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它还被当作一种“肉盾”,以防敌军突破城墙后长驱直入。这样的设计,虽带着些许无奈,却也凸显了城市规划中的生存智慧。

亚历山大为了改善这里的状况,可谓是竭尽全力。他拆除了那些破败不堪的贫民窟,用相对适宜的木屋和临时厕所取而代之。

然而,几个世纪以来积累的悲惨痕迹,却如顽固的污渍,极难彻底消除。岁月的烙印,深深镌刻在这片土地上,诉说着往昔的苦难。

尽管街道经过一番整修,但依旧显得十分狭窄。这是因为许多无家可归的流浪者在此安身立命,与此同时,许多用木头和砖块搭建的、摇摇欲坠的棚户也在这片土地上慢慢“生根发芽”。

这些棚户,如同城市肌体上的赘疣,虽无奈却又顽强地存在着。

这里的主要问题依旧是人口过剩与住房危机。众多贫困人口深陷困境,难以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

毫无疑问,与帕夏·穆阿兹统治时期相比,他们的生活已然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挤在狭窄、通风不畅且极不卫生的环境之中。

新建道路上随处散落的各种污物,便是这恶劣环境的有力证明。这些污物,仿佛在无声地控诉着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亚历山大甚至不愿去猜测那些散发着刺鼻怪味的黑色污泥块究竟是什么,仅仅是看上一眼,便足以令他感到一阵恶心,几欲呕吐。

那股恶臭,如同恶魔的触手,直抵人的嗅觉底线。

通常情况下,这种非法倾倒垃圾的行为都会被处以罚款,然而很明显,地方官员并未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又或许,看着这些面黄肌瘦、营养不良的人们,亚历山大猜测更有可能的原因是,这些穷人根本拿不出钱来支付罚款。

现实的无奈,让规则在生存的重压下变得苍白无力。

那么,地方官员又能怎么办呢?难道要把他们都关进监狱吗?可要关多少人呢?

考虑到“乱扔垃圾”现象的严重程度,他几乎得把这个地区相当一部分人都关进监狱才行。显然,这样的做法是不切实际的。

因此,鉴于制造混乱的是居住在此的人们,而他们自己也在承受着后果,地方官员索性选择了放弃,任由他们自行处理。

这种无奈的放任,背后是对现实困境的妥协。


  (https://www.2kshu.com/shu/14986/1283812.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