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东方直布罗陀覆灭记:真正的计…
推荐阅读:重生港岛之沈门崛起 我真没想在大唐搞事情 蛇仙:开局吞噬仙帝 全球游戏:我开挂无敌 轮回之至高位面 官场:美女领导带我青云直上 毁童年:开局怒收悍娇虎一血 镇龙棺,阎王命 上岸提离婚,反手和市长女儿领证 觉醒卡通召唤师,开局六道汤姆猫
步兵的效率固然高,但在城区内,没有坦克的支持还是不够的。
当然,也要庆幸,英国人显然不是巷战专家,否则打城市还是麻烦的。
当天中午,第6独立战车旅在陆战一旅开辟的阵地上登陆。
独立战车旅,顾名思义,这是一种坦克编制,他们常态下归属兵团管辖,或者独立行动,在战时则会被配置给军或者承担突破任务的前锋步兵师,在战斗中,坦克兵具有较高的独立权,可以根据战局发展,拒绝接收步兵指挥官的安排。
如第6独立战车旅,全旅共1400人,由旅部、旅部连、技术保障连、战车营和防空连组成,战车营包括一个中型战车营和两个轻型战车营,共117辆坦克,防空连则是10辆装载双联装厄利孔机炮的防空卡车。
战车旅同样分南北,区别就是坦克类型不同,北方战车旅的装备是轻中重坦克营各一,总共108辆坦克,所装备的三七式重型坦克的设计理念类似于法国的夏尔B1型坦克和英国的玛蒂尔达2型坦克的结合体,低速、高防、高火力。
但这种三十多吨的大家伙是不会来马来亚的,大部分坦克兵们依然是驾驶着灵活的三三式庚型坦克——相较于甲型,扩大了油箱容量、增加了探照灯,前装甲增加到25mm,炮塔装甲同样得到增强。
不过,坦克兵们上岸之后,发现滩头和纵深的敌人都已经被消灭,接下来就是向城区和机场逼近。
历史上,英军认为马来亚半岛地形复杂,不适合部署装甲力量,军队普遍缺乏坦克和反坦克力量。
但如今并不相同,英国人认为中国必然会出动机动部队,也不会像日本人那样缺乏维护能力,无论是装甲车还是坦克,他们都必须做好应对。
当战车一营和陆战一旅的两栖战车连逐步逼近哥打巴鲁机场时,一声炮响骤然响起。
“小心,敌人的战防炮!”
英国人的2磅战防炮打十几吨的33式轻坦还是很轻松的,在金属碰撞声中,一发40mm穿甲弹轻松击穿了33式轻坦的装甲,但是,万幸,1940年初的英制2磅穿甲弹没有装药,是纯粹的实心弹。
除了驾驶员被穿甲弹和装甲破片打得血肉模糊,一旁的炮手和车长整体还好,只是被破片划伤,他们奋力推开舱盖,从车里爬了出来。
对于袭击,众人并没有感到太多的惊慌,只是对于英国人提前出击感到一些惊讶,这里距离城市和机场还有着一定的距离。
小口径反坦克炮的射速很快,但本身也很脆弱,必须在第一时间消灭最多的敌人。
而英国人的素质到也还算是可以,第二辆33式坦克也在二十秒后中招,同样是驾驶员阵亡。
但这也让六战一营的战士捕捉到了蛛丝马迹,随后机枪开始开火,向大方向进行扫射,逐步判断,当第三辆坦克被击中时,对面的位置也完全暴露,一发37mm高爆弹出膛,将英国人的阵地端掉。
整个哥达巴鲁唯一一门反坦克炮就此被国防军消灭,此后一路,直到机场都不再有阻拦——英国人并没有配备反坦克枪等武器,也没有大口径机枪,在国防军的坦克面前毫无抵抗能力。
但孤军深入的众人还以为是在跟荷兰人打仗,很快便陷入了英军的包围,13辆33式坦克和5辆35式两栖坦克在路上由于战损和故障,到机场时只剩下9辆33式和1辆35式,两栖坦克显然不太适合做较远距离的机动。
与此同时,炮兵与步兵的行动也出现了脱节,荷兰人的菜鸡表现和滩头阵地上被破坏严重的防线让众人都产生了误判,在对港口进行一轮炮击之后,步兵就直接冲了上去,也没有等步兵炮等武器,结果被英国人的暗堡整治了一番。
尽管如此,最后的战斗也依然可以称得上顺利——20个小时的战斗,国防军总伤亡253人,歼灭、俘虏英军3178人,取得了接近1:13的战斗比,突入机场的10辆坦克甚至在不依靠步兵的情况下,只付出了一辆35式的代价,俘虏了驻守机场的1000多人。
似乎,战斗很简单?
次日早晨,陆战一旅旅长徐前希与第6战车旅旅长戴渊渟代表国防军来到了哥打巴鲁银行,接受当地英军指挥官的投降。
这座坚固的花岗岩建筑是英军的指挥部所在地,未来自然也要担任东线国防军陆军指挥部。
不过,东线指挥官,第四军军长石华川如今并未抵达此处,他尚在嘉定等待行动。
而此时,在哥达巴鲁银行门前,已经占满了士兵和民众,当地的华侨华胞举着各种旗帜横幅。
实际上,从进程开始,由当地商会和军方组织的欢迎队伍就已经出现了,而当两名指挥官乘坐装甲车抵达此处时,情绪也达到了顶点。
一堆记者架着长枪短炮,在隔离线外,紧紧的挨着,不想放过任何一帧重要画面,而随军记者则站在线内,除了拍摄代表和投降仪式,他们也要拍摄当地华侨和士著的“热烈欢迎”,作为宣传材料,巩固南征的合法性和宣称。
作为国防军攻克的第一座英国殖民地城市,大加造势显然是必要的,来自财政部的巡游国利助赠团也在银行里摆上了窗口,开放南征债券的售卖活动。
当然,新加坡方面也没有坐以待毙,除了惊讶于暹罗的态度和中国的决策,英军指挥部内为是否要主动出击,夺回哥达巴鲁爆发了争论。
最终,战术保守的英国人还是选择放弃,英军选择在瓜拉龙运到关丹一线组织防御,英国人还是认为东海岸的情况不利于大规模出击,而西线继续维持原样,三个师沿霹雳河与南北道路防守。
英国人的判断并没有错误,但他们显然没有吸收欧洲战场的教训。
在波兰战役和法国战役结束后,国防军迅速调整了对英作战计划,左念微说服众人,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东线由哥达巴鲁登陆后,利用当地完善的港口设施,运送机械化部队登陆,组成装甲集群,在己方空中支援下,沿着较为平缓的东海岸迅速向南突破。
但突破也不能突破的太快,左念微真正的目标是在陆地和空中双重压力下,迫使皇家海军命令Z舰队出击。
Z舰队作为威慑舰队,左念微也拿不准英国人到底会不会出动——欧洲局势实在是太糟糕了,不同于后世人的看法,这样一支庞大的舰队依然有着相当的作用,即便德国人手里的是一大票高速舰。
但既然是雪茄胖子执政,英国人出击的可能性还是很高的。
为此,左念微又下令造船厂维持原计划不变,即在主力舰短缺时,依然将三艘战列舰送入造船厂拆解。
如此一来,海面上就是六对九,英国人的“赢面”还是很大的,当然,国防军的主力航母全在,在宣战后,左念微密令“启明”和“长庚”二舰南下,六艘航母常规载机量380余架,已经接近历史上日本人在整个东南亚动用的飞机总数了,围殴英国人的战列舰还是没问题的。
此外,政治上的因素也很重要,首先是澳大利亚方面多次请求留下一定数量的主力舰,保卫澳洲,在如今这个局面下,澳大利亚的情绪不得不考虑;
其次,美国人也有意让中英之间碰一碰,好缓解美国压力,至少,在美国人看来,英国人的赢面还是很大的,逼近主力舰质量和数量都占据优势。
但同样的,印度的安危也很重要,内阁中依然有许多人支持将舰队撤到印度,在广阔的大洋上防守,而非是在狭窄的内海决战——印度洋是自己的,但太平洋不是,应该让中国人跟美国人去玩命。
大英帝国不可避免的在走下坡路,必须要一份体面的退场,而东南亚显然不值得压上大半身家。
而远东海军司令杰弗里·莱顿海军上将同样支持后者,这位保守务实的将军认为整个东南亚难以防守。
但Z舰队指挥官菲利普斯少将则坚决支持出击,他认为愚蠢的中国人主动放弃了战列舰,必然要付出足够的代价。
再不济,不是还有四艘航母吗?
敌人也只是四艘航母而已。
这位少将阁下显然不太清楚航母之间的差别,注定要葬送这些战舰,而身在伦敦的丘吉尔也对菲利普斯的决定表示赞同。
与英国国内态度变化相同的是远东战局的变化。
1月15日,第四军军长石华川抵达哥达巴鲁,组建第四军指挥部,此前的第一装甲军被解散,第3装甲师编入第四军,同时还辖有第6摩托化步兵师、第6战车旅和陆战一旅等作战单位。
由于战场狭窄,地形恶劣,石华川又下令以第三装甲师为核心,对装甲部队进行重编组,整编后的装甲战斗群总兵力2万人,编作摩托化步兵团四支、坦克团四支、炮兵团三支、工程运输纵队一支,辖汽车5700辆、摩托车/自行车8000辆、37式中型坦克91辆、33式轻型坦克125辆、突击炮/装甲车137辆、自行/牵引火炮108门。
1月22日,下午,装甲战斗群出击,当天下午抵达防线外围。
1月24日,早晨,突破瓜拉龙运防线。
情况之急迫,已经不能用言语来形容了。.
(https://www.2kshu.com/shu/15294/1284157.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