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科举制度再改革的兴奋与绝望
推荐阅读:从今天开始当纸片人 四合院之商鹏 CUBE小孩 团宠老鼠的幸福生活 我的故事里有你 替嫁乞丐是大佬:夫人能掐会算 王者:是个英雄就超标,别太离谱 全民:开局血魔,速通成神! 宣和公主 规则怪谈:我觉醒了恋爱脑天赋
听到了这份奏折中的内容,此刻所有人都眼皮直跳,面面相觑,却又都不发一言。
虽然这份奏折是来自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学官,可是谁踏马的敢肯定这个主意,就是那个家伙自己想出来的?
但是话说回来,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认,这两个提议,还真是颇有几分道理。
所以,如果都是朝廷选派的话,天然的隔绝了那些士绅乡贤对于官府的影响力。
也就是说,那些士绅乡贤,虽然还会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可是却会被官府大大削弱,因为他们再难以像过去那般。
渗透进官府里边,为他们的家族谋取私利。
再加上那土地国有制一旦真正落地,让朝廷,看到了其中的利益,让统治阶级发现,土地国有制可以最大程度的杜绝士绅乡贤对于土地经济的掌控。
再加上官府对于地方治理力量的提升,那么,朝廷会越来越强大,而所过去的士绅乡贤群体的力量,自然也就会受到极大的削弱。
可以这么说,不论是土地国有制,还是科举年龄限制,都会极大的提高朝廷对于天下的掌握力度。
而现如今,那些士绅乡贤阶层,在改朝换代的初期,他们尚无法左右朝堂。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朝廷中的那些文武重臣也惧于开国天子的威力与能力,不得不服从于天子的意志。
等到这些措施都纷纷落地之后,未来再想要改变这一切,呵呵……那简直就是白日做梦。
“我的老天爷,上位这两招若是成了,那么日后,我大明就可以最大程度的杜绝和避免前朝的那些诸多弊政。”
“土地国有,这招如今陛下虽然只是恩准在辽东,还有那殷商之地施行。”
“可是老夫料定,只要此策,能利于朝廷掌控民心,怕是用不了太久,大明治下诸行省,也会逐步推行开来。”
看到一干文武重臣,在那里小声而又争切的窃窃私语。
老朱此刻可谓是心怀大畅,很快,目光就落在了李善长的身上。
现如今,这位半退休的老太师李善长,虽然十分蛋疼,可问题是再蛋疼又能如何?
上位的眼珠子瞪过来,自己难道敢不发声吗?
“上位,老臣着实是没有想到,会有人提出这样的科举改良之法。”
“不得不承认,此法虽然另辟蹊径,却令人耳目一新,而且自我大明重开科举以来。”
“成功科举之才俊数不胜数,但是若是论及以年轻划分的话,老臣还真没有重视过。”
“但是,老臣也觉得,科举取士,乃是为国取材。若是才俊老朽病弱不堪,那么取之何益?”
“若是为国所取之才俊,皆有旺盛的精力,又能长久的为朝廷效命……”
此刻,李善长这位老太师蹦出来之后,话里话外,都是在一个劲地赞叹这份奏折。
其余人等,则在那里眉来眼去,继续小声窃窃不已。
说实话,这科举改革,如果出现年龄限制,对于他们这些朝廷重臣而言,反倒是没有什么影响。
甚至于,他们也很是乐见其成,毕竟他们的子侄辈,大多数都还年轻。
而且有了年龄的限制之后,杜绝了一帮子对于科举考试更加熟悉的老斑鸠成天来抢占科举位置。
那么年轻人的机会也就更大,也就是说他们的子侄科举取中的概率也会更大。
而且现如今,朝廷还要将科举的秀才,以及举人都纳入选官体系。
那么如此一来,岂不是说,只要能够考中秀才,就能够入仕为官?
哪怕是他们的起点很低,只能担任那些不入流的官吏,但是却有机会因为政绩卓越而获得晋升。
总比过去,挂个秀才的荣誉,却只能继续埋头苦读,哔哔一辈子的四书五经,须眉俱白了,还要跟那些年轻粉嫩的少年人一起去参加科举考试要强太多。
同样也是警醒天下读书人,你的能力只能到秀才,那就老老实实的去做你能做的官。
同样,也解决了许多的读书人,为了读书读了一辈子,读成了破落户,还在妄想金榜题名,那简直就是害人又害己,更伤害朝廷。
毕竟那种年老体衰的老进士、老举人、老秀才,哪怕是当了官,又能干几年?
而且年岁一长,精力不足,难以理事,甚至有可能会体弱多病,耽搁朝廷政务,又当如何?
总而言之,随着李善长在这里陈述历害,又称赞了这份奏折所进献的策略大有可取之处。
一干官员也都不再沉默,纷纷地站了出来表达了他们各自的态度。
至少绝大多数的文武大臣,也都对于这一份奏折作出了正面的评价。
而老朱此刻抚须颔首,内心亦是暗松了一口气。
哪怕是文武百官持反对态度,老朱也绝对不会放弃这项利国利民的科举改良策略。
当然,若是能够获取大多数的臣工们的支持,那么实施起来,则更加的轻松。
。。。
得到了一干朝廷重臣们的支持,第二天的早朝朝会,老朱便通过了朝议,决定从明年的科举考试就开始实施。
而今年,天下各行省的院试则维持不变,但是,等到明年,只允许三十五岁以下的秀才,参加省试,以及接下来的会试和殿试。
但是,现如今,已然是秀才,还有举人的那些读书人,哪怕是岁数超过了三十五岁,仍旧可以在今明两年之内,参加选官。
随着大明天子的诏令明发天下,瞬间就产生了巨大的震动。
无数年轻的读书人为之而疯狂,兴奋到极点。
重要的是,从大明科举制度开始以来,直到现如今,那些年纪超过三十五岁的读书人,几乎占到了所有参加科举考试人口的三分之一。
而一旦这个科举制度改革开始实施之后,就等于是大家伙少掉了近三分之一的竞争者。
而那些已然超过了三十五岁的老斑鸠们,听到了这个消息,简直痛心疾首,捶胸顿足,痛哭流涕。
因为他们此刻,绝望了……
(https://www.2kshu.com/shu/33598/1283965.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