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1章 遍地黄金的信息差(第一更,求订阅
推荐阅读:拒绝流放剧本,我只想种田 这仙,不能修了 九爷别虐了,夫人带崽跑路了 太子的娇软哭包只会点香 娇滴滴外室跑路后,太子他发疯了 抄家后,我靠亿万物资成团宠 农门丑媳要翻天 好好的流放怎么变逃荒了 王妃她娇软动人,惹上王爷逃不掉 夫人,请尊重我的职业
关系正常化。
这一年的岁末,世界发生了很多变化。既有战争的阴云,同样也有面向未来的改变。
各种各样的新闻充斥着世界各国电视新闻节目。既有战争的毁灭,同样也有面向未来的希望。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会有详细的报道。
至少对于身处唐山的游客们来说,他们对于伦敦恐怖袭击事件的了解,几乎是一无所知。电视新闻也没有什么新闻的地方,恐怕连那些新闻都注意不到。
这倒不是因为消息的封锁,而是因为大多数宾馆、酒店都没有电视机,他们也没有听收音机的习惯。即使是打开了电视机,也就是那一两个台,至于新闻,永远都是领导很忙,会议很多。
没有几个人能顶得了漫长的枯燥,看到最后的国际新闻,即便是拿到报纸,报纸的头版也不会是外国新闻。
在这种情况下,身处唐山的游客,反而身处某种“世外桃源之中”——对世界的变化是一无所知的。
11月的春城,大雪纷飞,空气里带着刺骨的寒意。
在国家博物馆内,暖气开得很足,温暖的空气混合着旧纸张和灰尘的独特气味,包裹着每一位参观者。
和许多SEA游客喜欢看风景、欣赏大好河山不同,陈景明还喜欢来博物馆。毕竟,他的本职就是中学历史老师,自然喜欢参观博物馆。
此时的博物馆里并没有多少游客——事实,很少有游客来这些地方。再加上今天下着大雪的关系,所以,游客也就更少了。
独自站在近现代书画展厅里,陈景明的目光在那些作品上扫过,这些作品大都是名人的作品: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傅抱石、李可染……但凡是对唐人近现代画家稍有了解的都知道这些大家的名字。
在他欣赏着这些画作的时候,却有些失望,因为种种原因,这些大家的画作展出的并不多,甚至还没有长安的一家艺术画廊的作品多。
正准备转身离开,前往古代瓷器展区,一个角落里的景象却让他脚步一滞。
在展厅尽头,靠近窗户的地方,没有玻璃展柜,只有几张临时搭建的木桌。桌上和桌下,堆满了一卷卷用旧报纸和牛皮纸包裹的画轴,像一堆等待处理的废品。
一位头发花白、戴着厚厚的老花镜的老工作人员,正坐在桌旁,用一支红笔在一本厚厚的登记簿上写写画画。
更让陈景明心脏骤停的,是木桌旁墙上贴着的一张告示。上面用清晰的宋体字写着:
“近现代名家书画处理,每幅5元-30元不等,批量购买可议价。”
陈景明以为自己眼花了。他快步走过去,几乎是扑到告示前,仔细端详。那“5元”两个字,像烧红的烙铁,烫得他眼睛发疼。他猛地转头,看向桌上那些随意堆放的画轴。
“先生,可以看看吗?”
正在练着字的工作人员“嗯”了一声,就继续写他的字了。
他颤抖着手,轻轻拿起最上面的一卷。纸筒已经有些磨损,他小心翼翼地展开。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方熟悉的印章——居然是齐白石的。
他的心跳瞬间漏了一拍。他屏住呼吸,继续展开画卷。
墨色淋漓,几只小虾在水中嬉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虾身通透,虾须飘逸,那点睛的一笔,将虾的灵动与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是齐白石的虾!虽然尺幅不大,也并非他最顶级的作品,但绝对是真迹无疑!
他强压下翻涌的情绪,又拿起旁边一卷。展开后,是一幅泼墨山水画。画面气势磅礴,云雾缭绕,远处的山峦在墨色中若隐若现。落款处,赫然是张大千。
张大千!
陈景明的大脑一片空白。
在长安、在纽约、在伦敦、在香港,他不止一次在拍卖会上见过这些大师的作品。一幅齐白石的小品,起拍价就是几万美元,最终成交价往往超过十万。而眼前,它们被随意地堆在桌上,像处理废纸一样,标价几元钱一幅。
“同志,”
陈景明的声音带着一丝自己都未曾察觉的颤抖,他说道:
“这……这告示是真的?这些画,真的5元一幅?”
老工作人员抬起头,扶了扶眼镜,打量了他一下。见他是个外侨打扮,语气还算客气:
“没错,都是处理品。馆里这不是,成立了外宾接待部,但是经费十分紧张。为了维持下去,只能变卖其中一些字画。这些仓库里堆不下了,所以,就拿出来变卖。你要是诚心要,还能再便宜点。”
“经费紧张……”
陈景明在心里一愣。他环顾四周,他没有想到,今天来这里参观,居然目睹一场价值连城的“大甩卖”。
此时博物馆出售的字画,定价极低。吴作人的画只要5元一张,李可染的作品是8元一张,而张大千、齐白石的画也不过十来元。
可尽管如此,买家还是寥寥,因为很多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而收藏家们更是没影的事,哪怕就是有人想买。手头也比较拮据。
而此时,陈景明想到的是什么?
这是一个巨大的、千载难逢的信息差。海外市场对这些近现代大师的认知和追捧,与内地的现状形成了天壤之别。
一个大胆而疯狂的念头,在陈景明的脑海中瞬间成型。
“请问,这里一共有多少幅?”
陈景明问道,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
“嗯,你想要……”
老工作人员放下笔,从抽屉里拿出一个账本翻了翻,说道:
“登记在册的,大概有一万幅左右。都是建国后收上来的,有些是画家本人捐赠,有些是从社会上征集的。现在没地方放,也没人看,占着仓库,想在变卖出售办外宾接待处,可却没有什么人买,领导头疼得很。”
一万幅!
陈景明的心脏狂跳起来。
他快速地在脑子里计算着。虽然写是5-30元,可肯定价格各有不同,如果按20元一幅,一万幅就是20万。即使是有偏差,三十万也就顶天了。
三十万,陈景明可真没有,事实上,作为一名中学老师,他每年的收入也就两万多元,扣除社保之类,到手也就是只有一万五千多.
三十万元!
差不多相当于他二十年的收入。
可这又有什么大不了的?
他只需要拿出其中几幅,回国家就能轻松换回远超这个数目的金钱。
当然,前提是这些作品都是真迹!
只要是真迹,这些作品就肯定能在长安卖出天价,毕竟,SEA的富人,还是很喜欢这些近现代名家作品的。
“这些作品都是真迹吗?”
“当然,你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这里可是国家博物馆,怎么可能有假货?”
这倒也是。
“既然如此,这样的话我全要了。”
陈景明斩钉截铁地说。
老工作人员愣住了,以为自己听错了:
“你说什么?全……全要了?”
“是的,全部。”
陈景明的眼神异常坚定,说道:
“你开个价吧。”
老工作人员显然没遇到过这种情况,他有些手足无措,连忙说:
“这……这我做不了主。您稍等,我得去请示一下我们领导。”
他匆匆离开,留下陈景明一个人站在那堆“金山”前。
他的手心全是汗,既有对未来的憧憬,也有一丝孤注一掷的紧张。这是一场豪赌,赌的是他对市场的判断,赌的是这些画作的真实性。
其实,压根就不需要赌,因为长安的市场需求在那,虽然他是中学老师,可是他同样很喜欢艺术,周末的时候,总会到画廊参观,也曾听说过一些拍卖的新闻。
况且,张大千还在世,他时常在长安举行画展,他的作品深受人们欢迎,价格自然也是可想而知。
十分钟后,一位穿着深蓝色中山装、戴着黑框眼镜的中年男人跟着老工作人员走了过来。他是博物馆的副馆长,姓王。
因为来得急,这位穿着蓝色中山装的王馆长身上还带着雪花,他上下打量了陈景明一番,开门见山道:
“陈先生是吧?你真的要全部买下?”
虽然他们有意出售这些作品,但是因为买家还是寥寥,所以,他们甚至打算结束售卖,但剩下的大量字画让相关领导十分为难。
所以在听说有人想要打包把这些画全都买走之后,他立即急匆匆的赶了过来,生怕这个大客户跑了。
如果是普通人,他还真会担心,听说对方的身份是外国侨民后,自然也就不用担心了。
外侨……那都是非常有钱的。
“千真万确。”
陈景明接着说道:
“不过,我希望价格上能有所优惠,”
“这好说!”
王馆长一拍大腿,脸上露出了难以掩饰的兴奋,说道:
“既然陈先生这么有诚意,我们也不漫天要价。我们这里一共有10857幅字画,一口价,二十万元!这已经是最低价了,我们等于半卖半送。你看怎么样?”
说罢,他便用满怀期待的目光看着对方……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3488/1282148.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