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王翦出征
当秦军向阳翟、许城一线集结兵力时,项燕就已经开始运作边境保卫战了。
他在朝堂上公开进言,要求各县公准备出战。经过激烈的争论,反击秦军的决议终于在朝议中被通过。楚王负刍下令,由大司马项燕主持伐秦事宜,各县公统一由项燕调动、指挥。
项燕大张旗鼓,令各县县公调兵到巨阳、寿春一线,沿颍水进行防御。与此同时,派项梁潜入项城,通知项家人,与秦军的作战即将开始。
项城一面暗中进行作战的准备,明面上还与秦军维持着良好的关系。蒙恬的部队南下经过项城时,项城还派人送出粮草,并进行劳军。
项梁监视着秦军的一举一动,待李信、蒙恬所部主力全部南下,合击前楚都巨阳时,项梁立即从项城发动叛乱。他首先攻击了蒙恬的后卫辎重,迫使蒙恬撤军城父。随后,他又急行军三天三夜,抓到了后撤与蒙恬会师的李信。项梁趁李信不备,发动突然袭击。项梁的第一击就打掉了秦军的首脑,在连续攻破李信两座营垒后,击杀了七名都尉。
秦国的都尉一般认为是郡级军事长官,高于司马、侯;陈胜吴广起义时,陈胜是将军,吴广是都尉。都尉大约是相当于秦昭襄王时代五大夫、或赵国的万人将一级的人物,是秦军的高级指挥官。一场突击只攻破两座营垒就能击杀如此多的高级官员,项梁应该是直接打中了李信的中军;所击杀的都尉就算不全是一线指挥官,也至少是高级参谋。这一打击就像给了秦军当头一棒,秦军全线崩溃。
秦军战败的消息迅速传到咸阳,秦王将李信贬到广阳郡出任县令,自己亲自到频阳见王翦,请他出山。王翦道:“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
秦王道:“惟听将军计耳。”
这一年,秦国打破常规,在冬天发出了第二道征兵令,各县除按要求的数量征发邑民外,官吏也再次十征其二。
王翦被任命为将军,内史蒙武为副,前往城父指挥作战。两人从咸阳出发,到城父建立大帐。秦王亲自送到灞上。
从咸阳到频阳二百里,从咸阳到灞上也有五六十里,秦王来来回回的迎送,加上必要的准备时间,王翦出发时已经是正月了。秦军李信、蒙恬两部虽然遭受严重打击,所幸损失不大:蒙恬只是后卫部队受损,主力无碍,建制完整;李信虽然全线崩溃,但只是高级军官损失较大,兵力损失不大。经过一番收容、统计,实际伤亡人数不过一两万人。李信将部队全都交给蒙恬代管,自己到广阳郡走马上任。蒙恬率领十余万秦军在汝、颖之间构筑了营垒,所依托的城父是楚国一处重要的关隘。
城父掩护着鲁阳关出山口,周围有汝水围绕,百里之外就是阳翟。蒙恬在城父驻军,一方面占有地形之利,正面和侧翼都有保护;另一方面,与阳翟一起从侧面控制着蔡-许-郑的交通大道,令楚军无法继续深入。
王翦到达前线后,让蒙武和蒙恬一起守城父,自己将大帐设在阳翟,后续秦军随后陆续抵达阳翟。
在秦军陆续到达时,楚军各县公也纷纷渡过颍水,前进到项城、陈城一线,与秦军对峙。
王翦耐心地等待秦军陆续到达,也不急于与楚军交战,只让士卒们在营地中休息,缓解长途跋涉的疲劳。楚军向秦军发起挑战,秦军也不应战;楚军自己也不敢攻打秦军的营垒。在这期间,王翦还有闲心再三遣使咸阳,向秦王请求赐给自己丰厚的田产。这片千顷良田后来被称为“美原”,日益繁荣,最终独立成县,后来还将频阳收为自己的一个镇。
如此大约又休整了半个月,已经是春暖花开的季节。王翦眼见得士兵开始自发进行体育活动,投石、跳远等,知道作战的时机成熟了。他首先派人通知砀郡守向彭城一线发动进攻。
砀郡就是去年被占领的魏国,虽然魏国最精华的部分大梁周围已经被大水冲成一片废墟,但其他部分还是完整的,甚至都没有遭受什么兵灾,大多是主动开城投降。由于砀郡亲服,大梁周围灾情严重,秦王将大梁周围的饥民全都征发到砀山附近修建砀县城,砀县周围已经有了好几万人。李信、蒙恬军征发时被征了一万,王翦出军后,砀县再次被征二万,但这二万士卒并不出境,只在本郡内集结;另外,赵国三郡以及东郡的士卒数万人也不前往阳翟,而是前往砀县。砀县实际上也集结了将近十万人。只不过阳翟那边声势浩大,又有王翦、蒙武的声威,楚军几乎将全部兵力都集中到颍水一线,砀线的兵力集结十分低调,没有引起楚人的注意,泗水一线十分空虚。
当秦军兵出芒砀山,沿丹水指向彭城时,项燕慌了。彭城是楚国一个重要的城池,它地处丹水、泗水交汇处,是沟通齐、鲁、魏、楚等地的重要交通节点;彭城一旦有失,不仅楚国与原鲁地的联系中断,与齐国的交通也半瘫,而且四百里外的寿春也暴露在秦军的打击之下。
彭城的急报同时送到寿春和陈城,项燕的大帐就设在陈城,而楚军的全部精锐也都集中在陈地周围——大约有三十万之众,这是楚国所能集中的最大兵力了。项燕接报后,没有别的选择,只能一面命令彭城的楚军尽量将秦军牵制在自己周围,一面下令撤军,在寿春与彭城之间构筑第二道防线。
与丹水平行注入泗水的还有就一条河流睢水。宋国睢阳就在睢水以北,是宋国的粮仓,现在则是秦楚交界处。睢阳下游有一片山地,睢水从山南流过。由于这里有水有山,是渡河津口的理想地点,长期以来,这里就设立了关隘,称符离塞,既是一个重要的商业集散地,又是一处兵家要道。在得知秦军将要攻占彭城后,项燕首先想到的就是符离塞。抢占了符离塞,进可打破秦军对彭城的包围,退可为寿春构建第二道防线。
实施敌前撤军是最复杂而危险的战术动作。项燕尽自己可能作了最妥善的处理,但他的对手是王翦,王翦等的就是这一天!秦军迅速行动起来,他们击溃了楚军的留守部队,占领了陈城及基以南地区直至平舆,李信他们丢失的土地现在已经全部被夺回。
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秦军认为他们在战斗中俘虏了楚王(没有得到楚国史官的承认,应该是没有),秦王立即赶到陈城,大约是接受楚王的投降。但到了以后才知道,这只是一场误会。于是秦人声称楚人又立了昌平君为新的楚王,继续抵抗。
在等待秦王到达陈城的这段时间里,王翦并没有停止军事行动。他像在燕国作战时那样,派出一支精干部队尾随着楚军前进,时不时杀伤楚军的后卫。或派出小股部队骚扰、侧击行军中的楚军。从陈城到符离塞五百里,楚军每天在紧张的交战、行军中度过,要时刻防备着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秦军,身心俱疲。雪上加霜的是,路上要横渡多条河流,每一次渡河都是一场生死考验。楚军必须一面收集渡河器材,一面顽强地阻击秦军,那些后卫部队通常就被丢弃在河对岸,成为秦军的战利品,只有少数人能够渡河归队。渡河后,楚军一般不敢沿河布阵加以阻击,怕被秦军拖住,耽误了时间,不能及时构筑起第二道防线,只能趁着秦军渡河的时间快速脱离。五百里的路程,楚军整整走了一个月,才到达符离塞以南约百里的蕲城。
一个月不间断的作战、行军,夜间不得安睡,每天的饮食也极不规律,楚军非战斗减员十分严重,大批士卒逃亡。战斗减员更加严重:后卫部队通常逃不掉被击溃、歼灭的命运。但不管怎么样,项燕终于达成了他的作战目的,将楚军主力带到符离塞附近。
然而,楚国的危机并没有解除。秦军跟踪而至,楚军如果不能将王翦部击溃,仅仅守住符离塞是不够的。项燕遂决定趁秦军立足未稳,展开一场主力会战。
昌平君现在的确在项燕的军中,看着秦楚两国进入决战时刻,他的心情也十分复杂。他的身上无疑流淌着楚王的血液,楚国是他的父国,而他的母国则是秦国——母亲是秦昭襄王之女,现秦王的姑奶奶。
来自楚国的召唤是他无法拒绝的,他对楚国有着天然的亲近。但他对秦国也有很深的感情,他讫今为止的整个生涯都是在秦国渡过的,他还是秦国的丞相,秦国有今天的繁荣和强大,他也曾为之奋斗过。但自从接受了项燕的劝告离开郑国后,昌平君的生活被完全改变了。虽然项燕说得很好,他的身上有着纯正的楚王血脉,是楚王当之无愧的继承人,但到了楚国后,他也深刻地体会到楚臣对自己深深的敌意。他们不信任一个来自秦国的公子,即使他是楚王无可争辩的儿子,即使他再三表示自己从此与秦国一刀两断,并忠于楚国,也无济于事。
(https://www.2kshu.com/shu/38820/49390527.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