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公子嘉
王翦于阵前行礼道:“国之宝器,非臣所敢闻也。愿王存于军,以献秦王!”让军使将一行出降的官员引入阵中。他问道:“赵将何在?”
与赵王一起出降的颜聚出来道:“臣颜聚谨奉将军命!”
王翦道:“愿赵军皆出城归乡邑!”
颜聚一拱手,进了城,少时,城墙上、城楼上的士兵全都撤下,于城门前列队,分四路开出城去。王翦的大军只在两城之间的北门外列阵,其余城门外并没有秦军。北门外的赵军全部离城,颜聚最后出来,道:“愿将军入城!”
王翦派了一名公大夫率一千秦军进入王城,接管了王宫、府库、官府的警卫,派兵上街巡查治安,上城防御。
颜聚又让邯郸尉入邯郸城,将邯郸城的守军调出。王翦也顺利地接管了邯郸城。——就在各部士卒出城时,公子嘉也带着随从和亲信混在出城的士卒中出了城。
出城的士卒没有携带武器,他们离开邯郸回归各自的乡邑,秦军也不加阻碍。公子嘉一行推说自己是鄗城的士民。这一行人虽说是贵族,但在邯郸饿了几个月,也都满脸憔悴,秦军也忙得很,来不及仔细盘查,只要城内的人出来就行。他们在秦军营中领到一支节符,沿途驿站会供应他们每天两餐。
秦军大军主要集中在邯郸周围,出邯郸五十里后,就再也不见多少秦军,只是各乡邑都在秦国官吏的带领下,推行秦律,丈量土地,教授耕作之法。公子嘉一行人数很多,躲躲藏藏不是办法,他们索性就按秦人指定的路线,前往鄗城。
秦卒在分配路线时,考虑到了分散压力的问题,将他们分配到不同的驿站,这反而让他们既能相互照应,又不至于聚于一处,万一有点意外被一网打尽。驿站的饮食自然没有什么山珍海味,但对饿了好几天的人来说,那一口粥就着盐梅,就十分香甜。就这样公子嘉他们混吃了三天饱饭。
眼看就要到鄗城了,他们必须开始逃亡之旅。从柏人出来后,公子嘉一行悄悄离开驿道,转向山地,一头扎进了荒山野洼中。
柏人是李氏家族的天下,而李氏是出了名的亲秦派,公子嘉根本不敢与他们联系,相反还要躲着走。他们认为元氏公子是正宗的赵氏公子,有望从他那里寻求帮助。他们希望绕过鄗城,直接去元氏,从那里转入井陉、番吾,从中山国进入代郡。
他们出城时已经是深秋。由于要扮作归乡的士卒,他们身上都没有带更多的东西,穿的也是破旧的短褐,这身装束在山间行走苦不堪言。山上狼虫猛兽很多,虽然他们人数多,达数百人,一般野兽瞧见后都远远地躲开,但也要提防一些饿极了的野兽突然偷袭。他们上山之后,陆续找到一些枯枝野藤作为武器和登山杖。好在他们一行人中,没有老弱妇孺,都是精壮男丁,走起山路来还不太费力。
走了一天的山路,只在早上在驿站里喝了一碗粥,一路上只喝了些山泉,吃了点野果,太阳落山时已经精疲力竭,腹中饥饿。他们找到一处小溪,择了个避风的地方作为自己今晚的营地。附近正好有猎户们搭建的临时窝棚,可以供公子嘉遮风挡雨。
秋冬之交的夜里十分寒冷,虽然天边还有星光闪烁,山间依然风声不断,不时有野兽的叫声传来。随从们点起十来堆篝火,大家围着火堆而坐,挨了半夜,迷迷糊糊地睡去。
一觉醒来,大家发现人数已经少了一大半,显然这一夜寒冷劝退了大多数人。剩下的人急忙去找公子嘉,公子嘉虽然有窝棚住,但却没有火烤,也冻得难受。听说大部分人已经跑了,公子嘉黯然神伤,道:“孤往代郡,将立社稷、宗庙,而人不从,是天不祐乎?”
剩下的人道:“公子既立志,虽千万人,固当行矣,安得随庸人而退!”
公子嘉道:“卿言是也,敢闻卿名?”
那人道:“臣冯氏忇,见为郎中。”
公子嘉道:“卿父何人?”
冯忇道:“臣父,故尉使府丞冯敬。”
公子嘉问道:“卿父其辅秦王耶?”
冯忇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家父奉王命,启秦王蒙,授以诗书。臣弟劫侍读,现在秦国为大夫。家父辅秦王时,臣入朝为郎。”
公子嘉道:“卿与弟各为其主,善矣哉!”
冯忇道:“非止臣也,李氏亦入秦、赵,各为将军。”
公子嘉知道李牧事件的来龙去脉,道:“李牧为相则与秦和,为将则与秦战,皆为其主,忠也!”
公子嘉此言一出,冯忇身旁一人出班伏拜于地,道:“公子能知牧之为忠,牧父纵死地下,亦知恩也!”
公子嘉问道:“卿何人也?”
那人道:“臣李齐是也,盖牧之族子也。”
公子嘉道:“壮哉!其为将乎?”
李齐道:“虽无牧父之能,愿勇过之!”
公子嘉道:“善!汝二子可为将相,愿以辅之!”
二人皆伏拜道:“谨奉命!”
公子嘉又将剩下的人一一封了不同名号的官爵,然后道:“元氏在即,然为秦所据,诸卿其有往探而报之者?”
公子嘉的几名家臣起身道:“臣等初与元氏公子有旧,愿往探之!”这些家臣都被公子嘉封成宗正府的各级官员。公子嘉道:“善!汝等其善往之,早晚回报,吾等皆于此候!”
这几人走后,冯忇和李齐道:“公子未宜久居此,愿移他处,但令人于阴处守之可也!”
众人自然知道,这是防人之心不可无,都纷纷起身离去。从这里出山口就有一处规模不小的聚邑,是通往元氏最近的道路。一行人在冯忇和李齐率领下一起上了山,选了一处可以眺望山口的地方,安排了人瞭望,其他人分散寻找食物。另外一些人则守护在公子嘉身边。
公子嘉抱膝坐在高处,望着山下袅袅炊烟,顿觉物是人非,一股惆怅涌上心头。曾经贵为赵国大公子,如今却不得不如野人一般喝山泉,吃野果,爬山沟,去追寻那个缥缈的复兴之梦!
秋天的果实还是很多的。咬着这些带着酸涩的野果,公子嘉的心情也随着野果的味道而变化。
一直到晚上,派出去的使者都还没有回来。公子嘉一行只得再次迁移,另找地方过夜——长时间待在一个地方十分危险,特别是又有几个人失踪了。公子嘉甚至怀疑,那几个使者也都悄悄溜了,而不是去了元氏。
不过,当他再次从寒冷中缓过劲来的时候,隐蔽在原地的随从将使者们带回来了。他们表示秦人的检查甚严,没有节符,陌生人根本无法进入邑里。他们在邑外隐藏了一天,一名武功高强的使者趁夜暗爬墙潜入城里,找到了元氏公子一名家臣的家中。那名家臣表示,元氏城破后,元氏公子已经随秦人去了邯郸,早就不在城中。现在城内城外都已经推行了秦法,元氏公子一家,包括自己家的封地都已经按户分配。他只给了使者几百枚铜钱,让他赶紧走,天亮了肯定会被抓住。使者认为铜钱带上身上一则沉重,一则有响动,请他换个金饼。那名家臣苦着脸说:“秦人但行铜,焉行金。纵有金,用不便。”只换了几段丝绸,说这个东西轻且无声。
望着使者身上还挂着的一大包丝绸,公子嘉认为使者所说的话是真的。他不能冒险,但如果没有接济,他们这百十来人怎么前往代郡呢?
实在没有别的路了,大家一商量,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抢!他们望着山下的几处乡邑,决定就从这里下手。
他们像攻取一座城邑那样,制定了作战方案,选定了攻击的时间、联络暗号和撤退的路线,重新寻找了更加趁手的木棍,用泥土把脸涂黑。等到天黑后下了山,冲进了一处早就选定的相对独立的邑里,将邑民中从睡梦中拖出来,集中到邑里前的广场上。一名家臣出来训话,自称是山上的英雄,下来借点粮食,不杀人,不放火,只要他们出两乘车,把车装满,他们立刻就走。
里长老出面表示同意,自己家出一乘车,又让一家富户出一乘车,各家每家五斗粮食,装满了两大车。他们又要了一些鼎和碗盏,一起装在车上,不过一个时辰,就驾车离开了。
等受害者第二天天亮后到乡里报告,乡里派人来查看了一番(其实他也知道,因为周围的邑里也很紧张,作好防御准备),得知入邑的盗贼达百人之多,黑暗中的还有多少接应不知道,乡里认为这已经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报告了县城(鄗城),县城也派人下来查看了一番:无人死亡,损失不大(两乘车及两车粮食,再加上些日常用具),只叮嘱各乡邑加强守御,以防盗贼再来袭击,就不闻不问了。
(https://www.2kshu.com/shu/38820/49445072.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