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秦王出巡
公子嘉一行抢到了两车粮食,足够他们这一百来人吃上五六天的,心里有了底。他们避开人烟稠密的道路,尽量不与邑民发生冲突,偶尔到乡邑里购买点调味品(那几匹丝绸有作用了),其他时间都在草丛、树木、山石的遮掩下,沿山路向井陉方向前进。
进入井陉后,公子嘉一行就遇到一波又一波前往赵国和从赵国前往太原的商旅。看来,不过才几天,商路就已经通了,秦人的速度不慢,迅速地控制了邯郸的局势。只有在安宁的环境下,商路才能得以疏通;如果邯郸局势混乱,是不会有商人进入的。自己的行动已经不算慢了,而商人的行动更快。
看到有这么多人开始往来秦、赵间通商,公子嘉也不知该哭该笑。但有一个好处,在这些商人的掩护下,自己前往代郡也就不那么显眼了。
识物辨人,可以说是商人的基本技能。那些商人,特别是赵国出来的商人,就算没有见过公子嘉的,一见公子嘉一行,心中早就对他们的身份有了几分猜测,更不用说那些经常往来邯郸做生意的人,公子嘉可是他们的大客户,可能公子嘉没怎么见过他们,但他们明里暗里可是见过公子嘉的:开玩笑,赵王的王兄,赵国中可算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谁能不知!
见到公子嘉一行一副短褐的打扮,那些人哪里还不知道他们的意图,立即就有人开始动心思,有想着巴结的,有想着告个密啥的,总之都把公子嘉当作一只肥羊看待。
公子嘉对此一概不加理会,只让家臣们与他们周旋。有道是,落难的时候最易见情谊。商人们深谙此道:在公子嘉发达的时候,送他一只大金鸡他都不见得看得见,但现在,送他一顿饭可能就会被记住一辈子。如此一本万利的事,商人们自然不会错过,他们不动声色的靠近公子嘉,送给他不少金钱或/和货物。公子嘉一行一面担心行迹暴露,一面又对意外之财喜不自胜。为了保证安全,公子嘉一行分成两路,一路在井陉境内住下,专门接待各路商贾,同时打探邯郸等地的消息,一路则轻装简从,护送公子嘉直奔代郡。
过了番吾后,秦国的势力就深入不到山区了。公子嘉一行终于松了一口气,找了个偏僻的山中邑里住下,托当地人出山,请来一名衣贾,为一行人缝制成套的冬衣。公子嘉还派人前往燕国,寻求燕王的支持。
邯郸被占领的报告于十月到达咸阳,为咸阳的新年增添了无数的喜悦。在得到赵王出降的报告后,秦王作出一个惊人的决定:他要亲自前往邯郸,并带上太后,为他们在邯郸十来年所受的屈辱复仇!
这一工作并不容易,秦王出行涉及庞大的资源调动:各官府要派出主要官员,以便随时报告各地的动态,接受秦王的指示,并下发各官司、郡县执行;要调动大批警卫部队,要调动大量的行政人员,要调拨大批钱粮,以维持这支队伍的运转。
不过,秦王下令随行人员限制在五百人之内,沿途由郡县供应,所有的命令、报告都通过驿站传递:“秦法之行,非但行于咸阳,必行于天下。寡人将欲天下皆咸阳也。”
为了最大程度了解各地山川形势、风土人情,秦王只乘车出行,而不是乘船。他下令准备五乘革车,五乘安车,马匹和驾车的人员,由赵高挑选;跟车的郎卫由郎中令挑选;随行官员中,丞相、国尉、九卿必须随行,各官司的大夫由丞相和九卿挑选;卫士由卫尉挑选。大体上,车驾的随行人员一百人,官员一百人,卫士三百人。各县前来迎送的官员,令、尉、丞三人只许来两人,不可全都来;随卫的士卒,关内各县只许动员五十人,关外各县可以放宽到八十人。
如此简单的人员配置,令手下的官员们十分不安。难道秦王出巡不应是大军开道,轰轰烈烈地出发吗?秦王道:“天子巡狩,礼也,必岁岁行之。动辄千万人,何所行?彼商旅之人,固得行矣;寡人人以车乘武士,何曰不能!——正欲查郡县盗贼若何也!”
面对这样一个忠于职守的秦王,昌文君也没有办法,只得照秦王的指示办理。
赵王在十月开城投降,捷报到达咸阳时,正好是秦国新年。秦王于新年之后即下令巡狩。由于事在初创,各官司都缺乏经验。按照秦王轻车简从的精神,五百人必须干练、精锐,能文能武。虽说明面上各郡县盗贼已经没有了踪迹,但实际上山泽荒野之中,草莽之士仍不在少。所以警卫工作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卫尉一再请求秦王增加卫士的员额,秦王坚决不从。
相府将秦王巡狩的命令传达给沿途各郡县,让他们早作准备。立春后,秦王即带着他那支精干人员踏上前往邯郸的道路。关中各县官员按相府的命令,派出五十人到县界迎接,迎入县城;县级官员报告各自的工作,秦王作出一些指示,休息一夜,次日送出县境,到达下一个县。关中人口较多,各县的辖境较小,秦王大致上以一天一个县的速度迤逦东行。
出函谷关后,秦王一行选择了山北渑池这条路。渑池县是一条狭长的山谷地带,人口不多,道路狭长,秦王在渑池县走了两天,才进入洛阳。从洛阳过黄河,又花了一天时间,进入河内境内。河内又是一个人口多地小的郡,秦王再次以一天一县的速度北上,直到邯郸。
王翦、杨端和、羌瘣都到了邯郸,分别驻守军营、王城和邯郸城。秦王进入洛阳后,即发使往邯郸,命令三将各守职守,不必前来迎接。河内守杨端和是指挥邯郸作战的将军之一,目前驻于邯郸王城,在秦王进入河内时,依令没有返回迎接。但杨端和让河内随从征战的各县令、尉各率一百人归县,安排秦王的行程,保护秦王的安全。秦王进入河内时,前来迎接是就是这些曾经出征邯郸的将领。秦王向他们表示了慰问,询问了征讨的战事,以及邯郸目前的安排。邯郸经历了战乱,粮食短缺,现在还驻扎有二十多万秦军。秦王叮嘱他们,河内各县一定要尽全力保证邯郸的粮食供应,不仅是秦军,邯郸邑民也要保证他们至少每天有顿粟粥。那些县令们都表示,自己一定竭尽全力。但河内、太原供应了大军一年,目前府库也不充裕,许多县的府库都快要见底。秦王指示昌文君,尽快安排咸阳粮食运输;邻近各郡有余粮的,也可以先运一些到河内,将来再补给他们。昌文君也立即发出教令。
秦王出安阳,到达漳水岸边,算是离开了河内,进入邯郸境内。漳水岸边果然只有八十名士卒迎接。安阳令、尉安排船只,将秦王一行渡过河去,向前来迎接的秦将办理了移交。两名将领过来与秦王相见。
秦王问他们的姓名,两人答道:“臣等蒙武之子,蒙恬、蒙毅!”
秦王问道:“蒙武何在?”
两人答道:“现在太原,未至军中。”
秦王又问道:“二卿何爵?”
两人道:“恬为五大夫,毅,公乘!”
秦王让蒙恬指挥护卫,让蒙毅与自己同车而行。秦王随意问起二人的从军经历,知道两人成年后即从军征,从蒙骜征庆都、上党时,两人就都在军中,立了许多军功,这次作战时,蒙恬被杨端和委以前锋之任,打了许多仗;而蒙毅则多随父亲在太原征发粮草,前运军中。由于蒙武年事已高,运送粮草的工作实际是由蒙毅具体办理。王翦长期在井陉与李牧相持不下,各郡士卒都采用轮换制,轮流回太原休整。轮换的士卒也是由蒙毅率领前往前线。这一年来,蒙毅几乎没有好生睡过一觉,只在晋阳、井陉之间往来奔波。
王翦偷袭番吾,那支规模不大的偷袭部队就由蒙武、蒙毅共同率领,在前线冲锋陷阵的就是蒙毅。拿下番吾后,他们将部队交给王翦,自己返回晋阳,陆续向前线增派军队、运输粮草。蒙毅最后也率军与赵军作战,参加了从呼沱水直到邯郸的一系列作战。
秦王道:“寡人闻孟尝君言,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初以为未必,今乃知之矣!”
他又问起蒙恬之事,蒙毅道:“恬长在军中,奉将军命潜出井陉,入端和军中,常为前驱。”
秦王又问起邯郸的情形。蒙毅道:“邯郸残破,粮少民众,恐难支也。”
秦王道:“寡人乃命河内各县,转运粮草,必也令日得一粥!”
蒙毅道:“邯郸众三五十万,秦军亦不下三十万。日耗粮不下五万石,非河内力所能及。”
秦王道:“卿当有以教我。”
蒙毅道:“李牧在中山,保民屯田,积粮甚多。愿王移军于中山以就粮,则庶几矣!”
(https://www.2kshu.com/shu/38820/49441074.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