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祖龙赤蛇 > 第32章 赵亡

第32章 赵亡


  秦王想了想,道:“移邯郸之民于中山,得勿乱乎?”

蒙毅道:“户出一人为卒,余皆在邯郸。邯郸乱则斩中山之卒,中山乱则斩邯郸之属。两地相保,则庶几矣!”

两人交谈不久,就遇到前来迎接的王翦。虽然有八十人的限制,但王翦带来的都是参战各郡、县的指挥官,足有一二百人。他们都没有带卫士,只是孤身前来迎接。

相互见以军礼,秦王让王翦上了车,蒙毅则退下步行。王翦所忧虑的也是邯郸的供应问题。目前已经是初春,很快就要春耕了,现在不仅种子没有着落,连口粮也成问题。弄不好就要耽搁今年的春耕。

秦王问阡陌令推行得如何,王翦道:“邯郸大族甚多,每成千累万。辞卑而行抗,秦法难行!”

秦王冷笑道:“彼以吾斧锯之不利乎!”

第二天,秦王就下令,征召赵氏诸公子五万,前往中山投军。教令下达后三天,前来报到的人还不足数千。秦军于是登门擒拿各族族长、亲贵,声称他们在秦王居于邯郸时,对秦王不敬。

当初子楚入邯郸时,正值长平之战结束,赵人对秦人的憎恨达于极点,言语态度上对子楚不敬的大有人在,又岂止这些权贵宗亲。秦军也不含糊,专找硬茬寻仇,激起全族反抗后,立即铁腕加以扑灭。由于秦军动作迅速,没有给那些大族任何准备的时间,稍有反抗的大族,不仅族长、亲贵被杀,全族也都没为刑徒,女人则配给秦军士卒为奴。一时间,邯郸王城血流成河,哭天喊地。十来天后,邯郸城中那些根深蒂固的大家族都惨招血洗,家族成员非死即虏,那些被杀死的王族尸体就如同在战场上一样,被一层层架起来,付诸一炬(阬杀)。秦王和太后亲自登上城门,看着这些昔日不可一世的王族,在眼前化为灰烬。太后面色潮红,即使在初春的寒风中也依然汗出。

自从嫪毐被杀后,太后的身体就垮了。住进甘泉宫后,虽然每天进药,也只勉强维持。但去年年初听说要攻占邯郸,太后的精神来了,身体也竟然奇迹般地恢复了。每隔一段时间,太后都要派人向秦王打听邯郸的战事,秦王让尉府派人向太后介绍前线的进展。

赵王出降后,秦王要亲自巡狩邯郸。太后得知后,竟然也要求同往。天子巡狩,带着一个老太太很是怪异,秦王希望劝阻太后的出行,但太后竟然十分坚持,她道:“妾老矣,惟思复睹邯郸,与亲旧相聚,死不恨也。”秦王只好带上她专门给她安排了两乘安车,甚至在巡狩的队伍中还安排了几名健壮的妇人随侍。

秦王进入邯郸后,随即大开杀戒;而太后则召见了倡后,以及旧有的一众同班歌女。这些老资格的歌女或者已经嫁为人妇,或者在教坊为教师,转相呼唤,齐来相聚,还把新晋的歌女、舞女也都叫来,尽心服侍,把所居住的赵王后宫化为一片歌舞场。秦王在外面杀人,太后在宫中歌舞,成为一幅怪异的图画。太后兴致很高,不仅欣赏歌舞,兴至之时,还亲自下场,并逼着那帮好伙计也都下场献技,无论好与不好,都引来一片喝彩。

待歌舞散尽,邯郸城内也就流传开来:那些以前得罪了秦王的,只要将自己的子弟应征为卒,就可以免罪,出一人,免罪一等!如此一来,邯郸城内应征的士卒再也不复往日的冷寂,顿时成为一片兴旺景象。几乎与邯郸的杀戮结束同时,邯郸也完成了征集五万士卒的工作。

秦地各郡新征的士卒陆续来到邯郸,替回已经作战一年的士卒。新到的士卒只有十万人,而离开的将近三十万。

相府发出教令,在邯郸旧地设邯郸郡,地方不大,只包括邯郸、武安、邺城等县,将安阳从河内划入,只有寥寥数县;在故中山国境设巨鹿郡,地域十分广阔,连东武城也被划到巨鹿郡中,竟然设了三十多个县。

邯郸的士卒被分配到中山各县,呼沱水沿线番吾、顾城、肥城、下曲阳等重要城池,都有士卒占领,其中邯郸的士卒大都被安排在靠北的顾城一线;相对靠南一些番吾、肥城等地,则由秦军士卒据守,隔断了顾城与邯郸之间的联系。

赵王被迁往房陵,在那里重建赵氏宗庙。房陵在南阳、汉中、南郡三郡交界处,是一片深山。赵王可以率领本族家臣、妻妾、子女、僮仆万人,前往房陵。他们出发时,黄河尚未开河,他们必须冒着寒风,步行前往房陵。近两千里路程,要一程程步行走到,其间的辛苦自然不足为外人道。好在沿途都是秦地,有驿站可以留宿、饮食,他们不必携带粮食上路。一万人当然必须分批而行。他们分成十队,每队千人,陆续出发;随身携带节符,方便在驿站留宿、饮食。

赵氏的女人数百人被选为秦王的后宫,她们将在黄河开河后,乘船前往咸阳。而在咸阳,则仿照赵王宫殿另外修建宫殿,接纳赵女。

邯郸王族的势力被削弱后,在秦军的强加压迫下,邯郸、巨鹿各县广泛推行秦律,首要的就阡陌令。各县、乡、里都出现了大批秦人,丈量土地,并将它们分配给普通的邑民,每户一百亩。下层的邑民获得了土地,迅速成为秦人的编户。而在赵国建立了军功的秦人,也有相当数量留在赵国的土地上,依爵位分配了大小不等的土地,成为当地的首领。

邯郸的商业也得到恢复,按照秦律在规定的集市中售货,明码标价,太行山的野味、皮毛,齐国的冠带,以及最重要的盐、粮都在集市上售卖。另一方面,各郡县广泛开展基建工作,恢复被战争损坏的城池,按秦人的标准修筑道路,建设驿、亭,他们都能按分例获得粮食,饥荒的问题在一步步缓解。

春分时候,秦王在邯郸主持了籍田礼,宣布春耕开始。随后,秦王结束了在邯郸的巡狩,和太后一起继续北巡,他要完整地巡查一遍赵国的全部故土,除了巨鹿外,还有太原,在巡狩了上郡后,返回咸阳。在巡狩巨鹿时,秦王甚至深入到易水河边,眺望了燕国。

秦王大约在夏天回到咸阳,这时赵王已经迁居房陵,赵女也已经到了咸阳,入住赵宫。而赵太后经不起长途旅行劳累,回到咸阳后不久就病逝,与丈夫子楚合葬。

赵国的灭亡,再次震惊了诸侯,影响最大的就楚国。

楚王即位已经十年。楚王即位时还不会说话,由母亲李后亲政,实际主政的是李后的“兄长”李园。这十年中,楚国只与秦、魏两国进行了一场规模不大的战争,没有受到什么损失。如果主政的是春申君,也许经过这十年的休养生息,国力会有一个明显的增长。但李园的能力自然不如春申君,他以一个赵人客居楚国,在楚国毫无根基,全凭着楚王舅舅的身份主持国政。楚国的国政分散在各贵族家中,春申君作为楚公子,运用起来尚且困难重重,更不要说一个外人了。赵国虽然也是任人唯亲,但赵王还是能集中必要的权力,做出一些重大的决策。但楚国就完全不同了,不与权贵协商一致,几乎没有可能施加任何新政。李园对此也十分无奈。他所熟悉的赵国政治,在楚国完全没有存在的空间;而楚国的协商政治,李园又完全不懂,那些大家族也不拿李园当一回事,只是看在楚王的面子上,虚与委蛇。

赵国的灭亡,对李园造成了致命的打击。以前,楚人还能容忍李园,是因为李园出身赵国的李氏家族,在赵国有些关系,可以借助赵国的力量,办成一些事。赵国灭亡后,李园根基尽失,完全失去了势力。李园每天哀声叹气,怨天尤人!

刘季十年前有诛杀春申君之功,给李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刘季出身庶民,毫无背景,在楚国无法发展,十年了,也只是名资深的门客,惟一的特权是可以随卫在李园身边,充当一名贴身武士。十年来,刘季各项武艺都已经练到极致,尤善剑术和车战。他在随卫李园的经历中,得知了秦国的强大,以及韩国和赵国的灭亡。

跟随李园十年,刘季自然知道李园与赵国之间的关系。赵国灭亡对李园的影响之大,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刘季初入李府时,还不足二十岁,现在已经是一名三十来岁的青壮,已经到了所谓“而立之年”。他对自己的处境还算满意:作为一名毫无背景的庶人,他能够出于楚国朝堂,耳闻目睹诸多政治大事,眼界之开阔,远非偏居丰邑所能及。

在铲除春申君的时候,项氏家族作为一个豪门大族,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春申君死后,项氏获得了春申君在吴地的所有利益,成为楚国首屈一指的贵族。李园能够维持楚国的政局,与项氏的合作是一个重要的前提。李园多次与项氏家族成员商议,带着刘季也与项家的成员有了交往。


  (https://www.2kshu.com/shu/38820/49432954.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