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楚变
项氏家族中年轻一代有许多佼佼者,最为突出的是项燕的儿子项梁。项家作为项城的项公,是很早的一代贵族,带兵随楚王、楚将出征,那是家常便饭。但凡是楚国的贵族,几乎没有不能打仗的:打仗不同于理政,还可以找人背锅,一场败仗下来,死的都是自己的子弟,花的都是自家的钱粮,谁也替不了。只要几场败仗,县公就不要做了。而项家做了项公几百年,家底之殷实,战斗力之强悍,那是不必说的。
在秦军攻占郢都之前,项城远离楚国的核心区,地位并不重要,能打不能打还不放在楚王眼中,毕竟比项公能打、强悍的贵族多了。但秦军攻占了郢都,楚王迁至陈城后,情况就不一样了。那些大贵族土地多在郢都附近,现在完全失去封地,成为无地的游民,要靠楚王的俸禄混碗饭吃;而陈城周围的黄公、沈公、项公等县公的地位迅速上升,他们是楚国的兵力和财政的主要来源,都被楚王纳入核心决策层。
黄公歇后来成为春申君,楚国的令尹,为楚国开疆拓土,立下大功。相比之下,项公的存在感就低得多,他被任命为中司马,负责保护楚王的安全。黄歇带兵在外面攻城略地,扩展着自己的势力;但真正了解政局,特别是楚王心思的是项公。黄歇既是楚王的长辈,又是他的恩公,在秦国扶佐楚王十年,又冒着生命危险掩护楚王逃出咸阳,顺利继位;执政后,春申君的雄才伟略楚国无人能及,他巧妙施加外交手段,不断拓展楚国的影响,让诸侯国为楚国的利益服务。但在楚国国内,春申君名为令尹,其实就是楚王,他可以完全不顾忌楚王的意见,推行自己的决定。楚王就算对春申君再不满意,也无法表露出来。
但五国伐秦的失败,挫折了春申君的威望;而再次迁都寿春再激起众多贵族的不满。郢都的贵族失去了东山再起的希望,陈地的贵族离开了自己的旧封,而面对春申君的压迫,更加没有反抗的力量。
楚国上下对春申君迁都寿春的不满,是李园的刺杀行动最终得以成功的根本原因。而众人推崇李园出来主政,除了明面上他是楚王母亲的兄长外,能够与各国交往,特别是在赵国有根基,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当然,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春申君倒了,他的巨额遗产需要争夺,各家都把主要力量放在扩展自己的势力上,只要李园不妨碍自己的扩张,他们也不在意让一个外人来辅佐楚王。
最为可怜的是,作为一个外人,李园在这场分肥斗争中,没有获得任何实际利益:他没有获得那怕一个县的封地。而没有封地,完全靠楚王的俸禄活着,在楚国那就是没有势力。
经过十年的巧取豪夺,楚国的势力大体上分配完毕。在这场巧取豪夺中,获得最大的就是项家。他们不仅继承了春申君的封地吴城,还将势力拓展到整个江东之地——这在当时是一片蛮荒的越人所居之处。从这一点上,也能窥见项家见解的过人之处。其他家族多在富庶之地争权夺利,只有项家能够把眼光投向这片当时还相当蛮荒的潜力股上,从而避开了与国内贵族的斗争,成为他们争取的对象。
李园虽手握大权,却没有自己的家族势力,许多事情推不下去,他还得仰仗着项家的力量,推行自己的决定。李园与项家往来密切。刘季作为李园的随从,也经常出入项家,李园与项燕商议国家大事,刘季等一众随从通常由项燕的儿子项梁接待。项梁性情温和,恭谦有礼,能把这帮随从哄得服服帖帖,甚至从中套出不少李园的秘密。
当楚国的贵族在内部争权夺利时,它在外部的侵略性就少了。秦国连续对诸侯发动战争,楚国都袖手旁观;秦王几次征发几乎举国之力远征千里之外的赵国,楚国熟视无睹,内在的原因就是楚国的贵族势力还没有取得平衡,谁也不愿意轻举妄动,让对手抢得先机。没有了楚国这个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于旁掣肘,秦国一鼓作气拿下了韩国和赵国。
没有了赵国的支持,李园的威望瞬间下降,几乎沦为无人理睬的狗。在朝堂上有任何提议,既无人反对,也无人应和,就好像对空气说话。发出的任何指令,接办者都已读不回,能够虚应故事都算是客气的,李园也毫无办法。
更让人气沮的是,年方十来岁的楚王竟然也病病歪歪,竟然于当年一命呜呼。李园和李后又将另一小孩犹扶上王位,声称是楚王的同母弟弟。
还在丧葬期时,寿春就出现了流言:楚王其实不是先王所生,而是春申君与李后的种;春申君为了把持朝政,有意将已经有妊的李后献给楚王。这一流言显然不顾事实:楚王即位之时,就是春申君遇刺之日!但几乎没有顾及这一明显的矛盾之处。
这一流言真正隐含的要义是,谁才是楚王真正的血脉传承呢?
现成有的,是在秦国担任丞相的昌文君和昌平君,但他们是秦人,显然不可能回国即位。在楚国能够即位的,当然是先王的长子负刍。
负刍虽然是庶子,但也是正宗的楚公子,而且已经成年,也有很大的势力。作为楚国贵族,他与楚欲的沟通,比李园这个外来户要顺畅得多,不少楚国贵族子弟也都投靠过来。楚王少年去世,新继位的楚王年龄更小,继位后显然还是李园、李后当政。这些人密谋着将李园的势力除掉,由负刍来继任楚王。——这事实上也是楚国权力再分配、再平衡的一个环节:李园以弱势辅弱主,终究是不能长久的,能够维持十年已经很不容易了。
楚王去世,新王继位后两个月,负刍发动了一场政变,率领王室成员进攻李府。
这两个月中,李园和负刍都在争取支持者,李园满心以为项氏家族,特别是项燕能够成为自己的盟友。但负刍带着拥护自己的大臣们直入新王居住的宫殿,他自己动手将那个可怜的楚犹杀死,在一班大臣的拥护下,自立为王,——而项燕就在这帮拥护负刍的大臣们中间。
负刍杀死楚犹,自立为王的消息被有意传到太后宫中,李后见大势已去,只身逃出宫去,去找李园。李园的府邸已经被楚军包围。
李府被围自然是大事,李园的门客们迅速上墙,各执兵器,准备抵抗。然而,墙外的楚军并未急于攻打,而是将李府围住,不令他们外出。
刘季也在冢宰的指挥下上了墙。作为一名跟随了李园十多年的门客,他此时也指挥着近百人,防守外院的一面墙。
李园自主政楚国以来,在寿春城外也有了自己的一处宅院,李园将这处宅院修建得如同城池一般坚固。他没有自己的封地,但他自己的宅院就是一处县城级别的城池,他的门客数千人,与任何一个县城的士兵数量相比也不逊色。李园在城内有自己的住所,但他下朝以后,一般就在自己的城中处理公务,而不是在寿春城内。自赵国灭亡以后,李园就更加不在城内落脚,下朝后就匆匆赶回自己的家中,似乎只有这固若金汤的城池,才能让李园得到一些安全感。
李园的家距离寿春城不过数里之遥,就是当初春申君的老宅。春申君被杀后,李园将他的旧宅收归己有,还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扩建和加固,加高的城楼,增设了马面,让这座宅院更像一处堡垒。有数千门客守着这座堡垒般坚固的宅院,李园内心深处的恐惧也可见一斑。
刘季上墙后,与墙外的楚军对峙到中午,并不见李园出来。但刘季并不着急,他曾随卫李园密集拜访过多名豪族大臣,极受礼遇,在刘季看来,他们对自己尚且如此,对李园自然更加亲密。刘季相信,这些人中,哪怕不能都来,只要来上那么几家,就足以解今日之危。他对项氏能来解危似乎更有信心,毕竟,他在项府所受到的待遇,与其他府中又更加不同。他想,李园一定是在密集地与各家联络,忙得抽不开身,自己只要坚持下去,不让墙外的楚军破城而入,李园就会有办法。
但渐渐地,刘季感到情况有些不对。墙外的楚军被轮换下去休息,上来了一批新的士卒,而自己这边却还是没有任何动作。按理,自己这边是在城内,应该有更多的余裕进行轮换,以恢复体力,以便长久相持。虽然目前已经是初秋,但秋老虎还在发威,天气热得厉害。他们上城已经半天了,连口水都没有喝,更不要说休息了。
他向李园的内院望去,那里依然平静如水,指挥他们上城的冢宰也不见出来。他又望了望城上执戟以待的门客们,他们神情严肃,一直警惕地观察着下面的动静。
见其他门客都如此尽心,刘季也只能强压住心中疑惑,继续在城上坚持着。
(https://www.2kshu.com/shu/38820/49428397.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