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李牧
就在秦军发起追击之时,又是一阵大风袭来,卷起漫天黄沙。秦军只得偃旗息鼓,伏倒在地任由弩手射箭。等到风息之后,赵军已经退出数里之外。王贲只好重新整队,以严整的阵型向赵军追击而去,直至巨鹿城下。
杨端和的部队数万人正在攻打只有千余人据守的鸡泽,而二十里外的巨鹿正在组织力量前来增援。杨端和也调动兵力,绕过鸡泽,向巨鹿城前进,准备迎击敌军的增援。就在杨端和还在调兵遣将时,突然接到报告说,巨鹿城内一片混乱,前线的敌军似乎已经被打败了!杨端和不敢相信,只有一万人王贲竟然能击败三四万赵军援军。他命令部队就地列阵,准备应对突发状况。
果然不久,巨鹿方向尘土飞扬,显然有大军出动。杨端和指挥各军扼守本阵地,勿令敌军通过。鸡泽周围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无险可守,也没有什么大型河流可以作为屏障,仅有的河流几乎随处可以徒涉,秦军在平原上列开整齐的方阵,等待敌军到达。敌军近前时,杨端和终于相信,王贲真的击败了赵军援军。前来的赵军阵型不整,旗帜歪斜,士兵几乎是在夺路而逃。看见在平原上整齐列队的秦军,赵军不战而溃,四散而逃。鸡泽的守军见状,也放弃营垒,四散逃命。杨端和只派一名官大夫就夺取了鸡泽。
随后,杨端和指挥大军,碾过这片平原,占领了巨鹿。巨鹿官员已经与溃军一起逃走,留下的人群龙无首,不战而降。杨端和同时派人与王贲联络,两人在巨鹿城下相会。说起会战的经过,杨端和抚额庆幸道:“天幸,天幸!”
王贲并没有率领部队追击太远,他还要应付沙丘宫中的守军。在轻车与杨端和相会后,杨端和留一名五大夫安排巨鹿的防御,自己则与王贲一起来到沙丘宫前,巡视了沙丘宫的防御情况。最后决定,将抓到赵军俘虏派到前线,劝降沙丘的守军;如果沙丘军不降,则令他们填壕沟,消耗守军的力量,秦军随后发起猛攻。随后,杨端和以自己的简牍发出一封书信,告诉他们赵军的援军已经全军覆没,敦促他们开城投降。
数天后,俘虏到的赵军大约万人被押解到前线。他们被驱赶到城下,让他们向城内喊话。一万人围绕着整个宫殿,气势很足,嗓门很大,城内每个角落都听得清清楚楚。熟悉的赵音震撼着守军的心。
沙丘城内真正的卫士只有千人,但杂役很多,男男女女共数千人。这里实际扼守着巨鹿泽入黄河的河口,是按堡垒的规格建造的。惟一的弱点是,这里的人都不从事生产,生活所需的一切要不从市场购买,要不就从周围转运。被转数月后,供应断绝。支撑他们战斗下去的惟一力量,就是邯郸派兵打通道路,补给能够进来。现在眼见援军全军覆没,宫内粮食断供,完全丧失了坚守的信心。
他们连夜讨论,决定突围返回邯郸。从沙丘东门出来,沿黄河岸边进入漳水,就能进入邯郸。虽说从沙丘到邯郸有二百余里,但只要能安全走出三五十里,转入漳水岸边,就会有赵人的城邑,到那里后,大致上性命是保住了。
但是,临阵突围那里有那个容易。入夜,卫士们悄悄打开东门,数千人的大队鱼贯而出,走不数里就遇到秦军的巡哨,当即吹响警号。卫士们一声呐喊,冲杀而过,只苦了后面的男女杂役,拼了命地跟着往外冲,结果被赶来的秦军一冲,截下了大半。
王贲听说沙丘宫的守军逃亡,大喜过望。一面通报了杨端和,一而兵分两路,一路尾随追击,一路冲入沙丘宫内,占领了全部宫室和府库。
占领沙丘后,杨端和和羌瘣两部几乎完全联为一体。羌瘣不用绕道鄗城向杨端和运粮,直接从沙丘附近的河岸运过河即可。另一方向,邯郸的北面门户洞开,完全显露在秦军的打击之下。相应地,羌瘣也组织兵力,向赵长城的守军发起进攻,迫使长城一线的守军无力回援。北部的秦军则积极动作,频频向武安、邯郸一线发起进攻。前锋甚至出现在邯郸郊外。
沙丘之战葬送了赵军惟一的机动兵力,赵国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周围的城邑频频告急,但邯郸完全组织不起力量来反攻。
这时,有人提出,调呼沱水一线的李牧集团回援邯郸。
李牧这里压力也不轻。
王翦汲取了蒙武大军困于井陉一隅,数月出不了山,粮草供应困难的教训,先派出一支精锐部队,准备以强力突击动作打通井陉,再将太原主力调出。但王翦的计划失败了。尽管秦军精锐尽出,王翦也使出了全身的解数,但秦军未能劈开井陉的通道。在李牧的灵活战术下,特别是在骑兵的参与下,王翦被牢牢锁在井陉范围内。
李牧以番吾、东垣、元氏三座大城为中心,构筑起一道长达一百五十里的不连续防线。每个关隘都有人据守,但又不是死守,可进可退,有攻有守,有穿插有迂回,硬是将王翦死死困在井陉之内,精锐的两万人打得人困马乏。如果不是王翦机灵,说不得还要吃李牧亏。
为了保持部队的战斗力,王翦改变战术,将部队按月轮换,每次进入井陉的不过一两万人。只有他自己有一些高级指挥官坚守在井陉内。由于道路狭窄,这样的力量已经足以应付作战行动。王翦打算靠持久力拖垮李牧。但李牧作战灵活而坚定,王翦换了好几轮部队,突击了数个月,也无法突破李牧的防线。
正面进攻无效,王翦突然想到自己在攻伐代郡的时候,曾经找到过一条通往呼沱水上游的山路。他另外派出一支精悍的部队,潜出呼沱水上游,突然从背后袭击了番吾。而他自己在井陉中指挥部队,强力牵制李牧,令他无力他顾。
应该说,这次作战十分成功。奇袭的部队克服巨大的困难,突然出现在番吾城下,彻底打乱了赵军的部署。一般的将领在遭到这种程度的打击后,一般都会惊慌失措,全线崩溃。但李牧不是一般的将领,在得知自己的身后出现秦军后,他一面坚守番吾,并派出小股兵力与秦军周旋,一面调动兵力,在自己番吾外围筑起第二道防线。
尽管李牧奋力抵抗,稳定了局面,但王翦也不是没有收获,他的部队杀出井陉塞,进入番吾周围的谷地。那片谷地十分开阔,曾是中山国的核心区域,足以容纳数万人作战。王翦突破到这一区域,态势得到极大改善,立即调动太原主力出关作战。
李牧自然不会容忍王翦从容调兵,他抓住一切机会打击王翦的部队。王翦出关时只有两万人,加上五千奇兵,手里可以使用的兵力暂时只有两万五千人,而且都是久战疲惫之师;而李牧最多可以集中起五万人的兵力,这给了李牧极大的主动。在这片谷地中,双方竭力厮杀,智力和体力都发挥到极限。最终,王翦保住了井陉的出口,并利用李牧的时间压力,给予李牧军很大杀伤,虽然自身也损失严重,但终于坚持到后续部队到达。
随着后续部队陆续到达,王翦的兵力越来越雄厚,渐渐地在对抗中反过手来,逐步将李牧挤出番吾,彻底占领了呼沱水河谷。而李牧则在河谷外设立了多道防线,企图将王翦封闭在河谷内。
与井陉相比,将王翦封闭在河谷内难度要大不少。首先,这里已经没有地利可以依托,全靠士兵的战斗力;其次,番吾只是井陉的一个出口,井陉的其他出口依然不能放松警惕。
而在李牧的军中,马匹也越来越少。代郡地震后,原设在马邑的养马场彻底被毁,所有军马使者跑散。而这几年,秦军反复出现在呼沱水流域,李牧的骑兵多次出动。特别是今年,王翦在井陉攻势猛烈,李牧不得不将骑兵在整个战线上来回调动,马掌的损失甚至超过了兵器的损失。在退出河谷后,王翦的兵力越来越雄厚,对防线的压力越来越大,李牧更加依赖骑兵来恢复防御的态势,常常是骑兵在一处战场上击退了秦军后,就必须马上转到另一处战场恢复态势,对战马的损耗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除了长途跋涉外,秦军也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一套应对骑兵的策略,特别是弩箭的使用,对骑兵威胁极大。每打退一次秦军的进攻,骑兵都要遭受极大的伤害,特别是马匹。几个月中,李牧的骑兵数量减少了近一半。
偏偏在这最艰难的时候,赵王传令,让他立即返回邯郸救急。
这种情况下,李牧怎么可能撤下自己的部队,返回长安?他只得向使者报告说,对面的敌军过于强大,部队已经全都被派往前线,抽不出部队回邯郸作战。
(https://www.2kshu.com/shu/38820/49453818.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