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祖龙赤蛇 > 第56章 上党

第56章 上党


  对于赵国来说,上党可以说是一部辛酸史。早期,赵国人千里迢迢从晋阳出发,开拓(太行)山(以)东的邯郸,走的就是上党一线,在那里留下了许多临时营建的城池,比如赵襄子营建的襄垣、赵简子营建的简子城。但这些城池周围始终没有发展起经济,只是作为军事堡垒或物资仓库存在,在营建了邯郸后,这些城池也被赵氏逐渐放弃。然而,上党作为联系晋阳、邯郸两大战略区的通道,其战略地位其实不容忽视。放弃上党城池的后果是,这些地方最后被韩魏占领,赵国事实上被一分为二,晋阳和邯郸之间始终无法建立有效联系,赵国在战国初期实力极为弱小,首都邯郸多次被敌军攻陷。这种情况一直到赵武灵王灭掉中山国,打通了井陉通道,联结起晋阳和邯郸,才有所好转。

上党门户发生的长平之占,自然是赵国心中永远的痛。在那场战役中,数十万精壮男儿战死沙场,邯郸几乎无可战之士。隔了一年,秦军就从上党出击邯郸,邯郸差一点就被再次攻陷。虽然仗着诸侯的支援和自己的努力,赵国挺过了这一难关,但邯郸再也不复昔日荣光:就算粮食、物资还可以从外界购买,损失的劳动力不是短期可以恢复的,而被抛荒的土地要复耕、毁坏的水利设施要重建,也不是那么容易!邯郸人咬牙硬挺二十年,都是在还长平之战、邯郸之战欠下的债,这债到今天也没有还清。

赵国痛定思痛,借邯郸解围的余势,迅速收复了上党,甚至还夺取了安邑。虽然这两个地方出于政治需要,分别交还给韩国和魏国,但赵国人还是陆续移民上党,成为上党人数最多的集团。秦军于庄襄王三年四月再次从韩国手中夺取上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韩国的官员其实控制不了上党的民众,组织不起有力的抵抗。秦人占领上党后,没有恢复上党郡的建制,而是将它与晋阳合并,成立了太原郡。晋阳和上党都是原赵国的故土,相对于晋阳,上党山高皇帝远,其实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理;晋阳那些不愿意臣服于秦政的赵人,有很多逃到这里。

这次为了支援太原出境作战,吕不韦让长安君守上党,算是再度恢复了上党郡的建制。只不过,上党之民多数是赵人,特别是对秦国不满的赵人,这为长安君的行动埋下隐患。而长安君又没有足够的时间重新整顿上党,严格推行秦法,上党的形势从一开始就危险重重。

让长安君守上党,还是有一定优势的。长安君在邯郸为质多年,与赵国宗亲大臣都维持了较好的关系,赵王更是多次接见、赏赐,与子楚在邯郸时的待遇形成鲜明对比。长安君回国后,赵王还依约把王女嫁给长安君,长安君也算是赵国的女婿。

长安君五月出咸阳,六月中旬到达上党,在长子开府建衙。上党虽然推行了阡陌令,按秦律组成了邑里,但执行得并不严格,相比与邑里的啬夫,家族长老权势更盛,宗族势力远远强过县府的力量。县里还必须依托宗族力量,才能完成每年的税收征缴;征发劳役更是软拖硬磨,难以到位,与秦境形成了鲜明对比。

长安君到了上党,立即就体会到这里的不同。他在咸阳,虽然贵为秦公子、长安君,也不过是每天吃喝不愁,每天的学习和训练,一样也不能少。每天上朝,每天下朝,秦王还可以跟着吕不韦去听政,他下了朝就再也没有人理睬过。但自从他离开高都,进入长平,沿途接待的乡邑长老就没有断。他除了带来自己守府的吏员外,随行人员还有樊于期的五百卫队。乡邑长老们不但宴请他们这些官员,劳军的酒肉也少不了。

出高都到长子,不到二百里,长安君走了五六天,这里乡邑并不多,但每经过一处,必有接驾和劳军的邑民、长老,转承迎送,络绎不绝。而且酒宴上必有侑酒的歌舞,风姿万种的赵姬看花了长安君的眼睛。

樊于期和一些府吏感觉到这种情形有些不对,但又说不出不对在哪里。如果是在官府驿站,那自然有分例,多出一钱都是官府的钱,都是违犯秦律的。但这不是官府出钱,完全是由乡邑长老们自发欢迎,好像也不干犯秦律。开始还有人警惕,天天如此,大家就都习惯了。

在欢迎的宴席上,长老们盛赞长安君的功德。一个年轻人能有什么功德,不过就是为质于邯郸罢了。这种当人质的经历,被人们再三颂扬,什么忠勇过人、处变不惊、临危不乱、为国忘身……好像功劳盖世,天下无双。当然,隐藏着的一句话是,长安君是秦国公子中对赵国最友善的。

长安君是一个刚刚十五岁的少年,哪里经得起这样的吹捧,早就飘飘然。旁边有人提醒说,警惕这些人别有用心,长安君也不在意,道:“但与阵上杀敌时,方显其能!”

这一路上的接待,在樊于期等看来已经很丰盛了,但和进入长子城相比,简直不值一提。长安君一行刚刚走出丹朱岭间的峡道,就见前面迎接的人群盈满道路,见长安君一行出了谷口,就有长老上前,大礼参拜,敬献美酒。长安君奠酒于地,众邑民齐呼“万岁”,伏拜于道。长老又酙一爵,长安君只得饮了。如此走了十里,长安君已经接了好几杯酒,这才看到前来迎接的长子县官员。樊于期小声责问道:“奈何如此,非秦法也。”

县令也小声回道:“长老固求若此,未可逆也!彼以诚心相待,不可违也。”

樊于期小声对长安君道:“愿公子登车,未可再酒。”

长安君听了,依言登车。不料车行未几,又被一群长老拦住。一帮老人向你敬酒,总不能驳人的面子,长安君只得下车接酒。抬眼看时,几乎每一里路都有一群长老遮道。长安君用探询的眼光看向樊于期,樊于期也没有主意,只得作为傧相,出面答谢,再也不说登车的事了。一行人且行且饮,到了长子,长安君已经醉态毕现。

长子县本来就是韩国上党郡郡治所在,虽然几经更换主人,但并没有遭遇战火,郡守府也没有荒废。现在稍加整理,长安君还是住在这里。长子县令送长安君到了郡守府,说明晚餐是在县府设酒宴款待长安君,并与县里的三老见面。见长安君醉态毕露,也不多加打扰,让长安君休息醒酒。两名仆妇给长安君铺好席褥,让长安君睡下。这两名仆妇是从咸阳跟来的,都是秦人,身体比较健壮,能够耐受长途旅行。她们都是长安君的母亲亲自挑选的可靠之人。除了两名仆妇外,还有两名僮子,负责侍候长安君的饮食起居。其他的粗使家臣、庖厨等,也有十来人。

进入守府后,府吏们立即各就各位,刑曹和兵曹巡查了守府的前后布局,布置了卫兵巡哨的地点。卫兵就从樊于期的卫队中派遣。

长子是郡治,有郡、县两套行政机构,也有两套戍卫系统。在县府和郡府的前后,各有一个军营,规模不大,大约各可以驻扎一百人。四门一般由县府提供门卫,城内的治安也由县卒巡查。县府有县卒五百人,都是长子本地的邑民。把四个军营和四个门卫都占满了。现在长安君又带来五百人,县里只将郡守府前后的军营腾出,樊于期带来的五百人基本住不下。

樊于期暂时让前后军营各驻扎二百人,其余一百人在郡府居住。住得很挤,特别是驻于郡守府的士卒,几乎把前院都占满了。等刑曹和兵曹巡查回来后,和樊于期仔细商议了郡守的护卫方案。决定郡守府内驻十人,前后军营各一百人,共二百多人拱卫郡守府。兵曹建议还应将四门都控制在手中,这样才能安全。但樊于期认为,这么做过于挤压县府,恐怕引起反弹,争取两个城门的防守权。但兵曹坚持一定要争取三个城门,此外,城内的治安权也要控制在手中。经过反复商议,最终决定可以让步到郡县两级各巡逻一天。

郡丞和郡尉在城内也均有自己的官司,三府相距不远。由于吕不韦已经让郡尉移府到屯留,尉府目前是空的,樊于期决定将那里也用于驻军。郡丞府也只留十人护卫。

大致将护卫的问题商议完毕,县府已经派人来请赴宴。樊于期叫醒长安君,带了十名护卫以及府吏,同往县令府。

酒宴中规中矩,完全合乎秦律。陪客除了三们县官县令、县尉、县丞外,还有县三老。县令的府吏则在庭下另设了一席,负责接待郡守府吏。郡尉无伤因为不在城中,派人通报说,自己有军务需要处理,过两天再来拜见。


  (https://www.2kshu.com/shu/38820/49584444.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