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伐赵
吕不韦的这一行为可谓惊世骇俗。过去,书籍都是在师生之间传递,老师传授学问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提供范本,供学生抄录;如果学生把老师所有的书都抄下来了,就叫“尽得其传”。将所著的书公之于世,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
其次,这部书篇幅之长,世所罕见。这部书共挂出来一百六十篇,密密麻麻挂满了市门两侧,每篇所含的竹简数百,所用竹简上万,如果称一称,不下千斤;光拉这些竹简,车队就得好长。古人总以“学富五车”来形容一个人学术水平高,读完这部《吕览》,就已经“学富十车”以上,绝对是顶级的学者了。更不用说,这些知识经过了诸多学者提炼总结,是精华中的精华!
名义上,李斯没有参与《吕览》的编纂工作,但编纂的每一步成果,都是由他传递给秦王,而秦王的建议也由李斯传达吕不韦。秦王接到每一版修改稿时,都会与李斯及前来授课的老师讨论,但他自己并不提出什么意见。这些人的意见由李斯汇总后,反馈给吕不韦。所以李斯事实上也参与了《吕览》的编纂。不过,无论是李斯还是秦王都注意到,他们提出的意见,并没有充分反映在著作中。但二人从来没有议论这事,甚至都没有提及这事,仿佛这只不过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吕不韦将《吕览》悬挂于市门,自然同时也送给了秦王一份。一百六十份简册由十乘辎车载着,送到章台宫。吕不韦没有亲自来,但秦王依然恭敬地叉手立于宫门内,就如同吕不韦亲临。
打败了诸侯联军的讨伐,秦国已经摸清楚了诸侯的实力。这次战役过程中,虽然涉及多个郡参战,但各郡大体都是在本郡范围内作战;东郡虽然进攻朝歌,勉强算出了郡,但鉴于朝歌历史上就是卫国的一部分,最终吕不韦还将朝歌暂时归于东郡,东郡不算出境作战。因此,在整个作战过程中,都没有任命指挥作战的将军,蒙骜坐镇尉府,协调各郡的作战。——其实远隔千里,蒙骜也指挥不了什么,大体上就是对各郡的作战计划予以事后追认。
战役胜利后,秦国不仅没有损失,还白得一个卫国。吕不韦认为,今年应该展开一场大规模作战,以示对诸侯伐秦的惩罚!
去年合纵中,燕和齐没有参战,秦国遂遣使入燕,要求秋收后共同伐赵!燕国暂时没有答复,但秦国决定以与燕国结盟为前提,准备对赵国的作战。
但令秦人没有想到的是,燕国一面与秦国虚与委蛇,一面暗中向各诸侯传递秦国即将伐赵的情报。诸侯表面上的合纵失败了,但暗中合纵也伤害着秦国。
得到燕国的通报,对于赵国来说,却不能完全放心。毕竟燕国刚刚与赵国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双方的隔阂还没有消退,谁知道燕国安的什么心!另外进攻燕赵边境并非心腹大患,邯郸才是必保的地方。在得知秦国即将伐赵后,赵王即任命傅抵为将,防守黄河东岸的平邑,作为第一道防线;庆舍则率领邯郸地区黄河两岸各县防御河间地带,围绕河间的秦国封地,构筑起坚固的防御。
将军蒙骜再次回到太原,动员太原和河东两郡的力量攻打燕赵边界。蒙骜派出大批哨探,探查从太原到燕、赵边境的道路情况。
从太原到燕、赵边境,只能走井陉,再沿太行山北进。燕、赵之间的多次战争,都是走这条线。这对赵国来说几乎是常识,但秦国人则还不十分清楚。经过数月的探查,蒙骜确定,沿井陉进军,大军长期位于险要山谷中,如果赵军封堵住井陉出口,秦军的处境十分被动。蒙骜建议,从上党发起一个辅助进攻,将赵军牵制在邯郸一线,不令北上,阻碍北面的进攻。
得到蒙骜的建议,吕不韦将眼光投向长安君成蟜。
成蟜年龄比秦王要小不少,是子楚回到秦国后,和一名王女生的孩子。他的母亲明显比赵姬的地位高得多,按子以母贵的传统,太子之们应该传给成蟜。但实际情况却是,子楚一继位,立即加封吕不韦为相,立赵正为太子,赵姬母以子贵,成了王后;子楚去世后,赵姬名正言顺地成为太后。当然,她的上面还有两位太后:华阳太后和夏太后,一个是子楚的义母,一个是子楚的生母。夏太后年龄要比华阳太后大得多,但是地位低下,不得宠爱。华阳太后是楚王女,不仅年轻,而且漂亮,只可惜她的丈夫太子柱娶她时岁数已经不小了,年轻时沉溺于酒色,生了一大堆子女,早就淘坏了身体,华阳后一直没有生育,这才让子楚趁虚而入,拜了年龄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华阳后为母,成了太子的太子。太子柱即位不到三天就去世了,太子子楚继位为秦王。而这时,赵正刚刚从赵国回国不到半年。
但就是这位回国不到半年,几乎谈不上什么根基的赵正,被秦王在继位当天就立为太子。没有后妃宫斗,没有大臣倾轧,自自然然,顺理成章。吕不韦拜相,赵姬封后,秦国的朝政完全为邯郸秦公子府的人所把持!而吕不韦虽说是个商人,偏偏才华出众,几个举措,轻轻松松地奠定了自己的地位。子楚在位的三年,秦国年年与诸侯争战,年年占上风,势力以几乎一年一个郡的速度急剧扩张,让人不服都不行!
虽然随后引来诸侯的反扑,信陵君主持合纵,一度让秦军吃了败仗,但除了距离河东较远的河内失去控制外,秦国占领的三个郡都没有丢失,前两年又扩张了东郡。尔后,诸侯合纵反扑不仅没有给秦国带来什么损失,秦国反而乘机占领了整个卫国,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在这期间,赵国先是卷入与燕国的战争,连年不止。随后自己起了内讧,两员大将廉颇和乐乘一逃一死。新赵王继位后,立即派相国李牧与秦国结盟,还将河间之地封给吕不韦。本来,河间是一处与秦国不接境的飞地,无伤大局。但秦国灭了卫国,占领濮阳后,竟然与河间联成一片,河间成为指向邯郸的矛头,让本就国力衰弱的赵国更加捉襟见肘。
现在,赵国虽然从燕国口中得知,秦将与燕联合攻打燕赵边境各城,但依然只能将主要力量用于防御河间,而不能转用于北方。李牧重新回到雁、代,奉命尽快解决那里的边患,腾出军力支援邯郸。
这时,如果上党能再给赵国一击,赵国的局势必然崩溃。而这一场大功,吕不韦准备留给长安君成蟜。
长安君成蟜固然曾是秦王太子地位的有力竞争者,但这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成蟜并非庸碌之辈。他在邯郸为质期间,表现也是中规中矩。特别是在他的身边,有一位忠贞的大臣樊于期辅佐。
樊于期世居于秦,虽不是秦氏宗亲,在当地也是树大根深。成年后即从军出征,靠功劳一步步升到公乘的位置。出兵打仗他是良将,解甲归田他是一名卓有成就的官员,担任过不同地方和中央的官职。长安君为质于邯郸,他作为首席辅佐大臣同往。但樊于期和长安君回国后,关于赵正其实吕不韦之子的风言风语就开始在秦国民间流传,很有一些人相信。毕竟,子楚从邯郸之战时逃回秦营,赵姬孤身一人在邯郸,当时秦公子府的一切供应都由吕不韦操办,如果两人有什么不轨之事,那也在情理之中,清清白白反而是件奇怪的事。如果不是对整个时间线有准确把握的人,很容易就相信,子楚留在邯郸的赵正,其实是赵姬和其他人所生,嫌疑最大的自然是吕不韦。
别人传这件事只是出于八卦的心理,但樊于期则不然,他在心里已经与成蟜有了君臣之义,认为帮成蟜夺取秦王的位置才是他的毕生事业。因此,他对于此事十分热心。加之他久居邯郸,听到吕不韦与赵姬在邯郸的风流韵事特别多,特别是赵姬是作为吕不韦的妾室,转赠给子楚的,这事在邯郸几乎尽人皆知。樊于期认为,这是吕不韦李代桃僵最好的证据。
吕不韦心里对此事也不能不小心在意,毕竟赵姬名义上曾经是他的妾室,而且他和赵姬在邯郸的关系也远说不上清白,苟且之事不是没有发生过。但赵正纯纯正正是子楚的血脉,这是无法否认的,这不仅子楚清楚,邯郸秦公子府的人也都清楚:赵姬怀上赵正时,吕不韦正在咸阳,为子楚过继给华阳夫人而奔走。当时与赵姬同居的,只有子楚一人。
至于说吕不韦是等赵姬怀了孕才献给子楚,那更是对子楚以及秦公子府随从们智商的污辱。怀孕够不够日子,甚至哪天怀上的孕,这些都是做不得假的。除非是生活混乱,哪有不知道一个孩子的父母是谁!不要说当事人,就是一个外人也知道啊。
(https://www.2kshu.com/shu/38820/49587948.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