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入邺城
秦驿很好找,只要顺着驿道走,一定可以找到驿站,而驿站旁边就有逆旅。他们进了逆旅,称自己是大梁来的商人,前来投宿。管逆旅的大夫道:“依律,外来商人可得一夜之宿,一餐之食。然需通报前往何处,并上缴全部钱财,易为节符,至所至之地复兑。”
朱英他们都感到惊讶,上缴全部钱财,那沿途所需怎么办?大夫解释说,只要说出前往何处,沿途餐食皆由驿站供给,到地方就近可以把钱再兑出来。如果不这么办,那就只能让他们另选别处。
朱英一行争执了一会儿,见大夫毫无变通余地,只得通报说,自己将往邯郸,顺口编了个由头,并把自己携带的五万钱都交给大夫。大夫交给他们一个节符,在上面填好钱数和汇兑的驿站,就让他们去休息,与他们约定时刻,明天乘船出发。朱英他们还是第一次遇上这种情况,心中忐忑不安:沉甸甸的铜钱被换成一支轻飘飘的节符,任谁都会有一种被骗的感觉。他们还不是真正的商旅,钱财对他们来说还真就是身外之物,他们的心情就已经如此,如果是真的商旅,想必这种感觉更甚。
大夫给他们安排了一个院子,让他们住在一起。这里的生意看来还不错,前后都有客人居住。朱英一行分散开来与他们闲聊,打听事情。发现这些人也都是前往各处做生意的商人,他们也都把钱财交到驿中,换得一个节符。据多次在秦地做生意的商人介绍,在秦人的地界中,如果没有这个节符,几乎寸步难行;而秦人的信誉是好的,他们说在哪里兑换出钱来,就一定可以在那里兑换出来。当然,商人必须按照上报的行程前行;如果脱离了行程,必须提前到驿站说明,更换节符,否则不仅钱财被没收,人也会被处刑罚,搞不好就要去秦地修几年城墙。这番介绍,听得朱英一行胆战心惊。
吃了晚餐,睡了一宿,逆旅中的人来请他们,准备出发。他们没有吃早餐,就被带着走了几里地,到了黄河岸边的一处津口,被安排上了艘船。在船上,每人领到一袋糇粮,船家介绍说,这是三天的早餐。
朱英一行在船上坐着,感觉十分新鲜。不用说,如果他们是真的商人,这样的安排自然是十分妥帖的;而对于他们这些身负其他使命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极大的限制,几乎杜绝了他们搞事情的可能。
顺水行舟,朱英一行果然三天就到了荡阴。三天来,小船每天准确地停靠在一处驿站,让朱英一行上岸,吃一顿免费的晚餐,休息一宿;次日上船吃糇粮当早餐。
从荡阴再往北,那是秦、赵两国势力交错的区域。船家对朱英一行说,只要顺着驿道前进,安全就一定不会有问题,而且依然可以找到免费的驿站食宿。——当然,早餐就要自己想办法了。一般的策略是,从头一天的晚餐中省下一些来作为第二天的早餐。朱英道了谢,弃舟登岸,在津口的驿站里休息了一夜,次日即顺着驿道,前往荡阴城。
一路上,朱英也观察到土地交错的情况。由于秦国只是占领了魏国在河内的领地,而没有波及赵国,和魏长城内外的情形,在大片秦国的耕地中,间杂着不少赵国的城邑;而且,这种差异十分明显:秦国的耕地庄稼长势明显优于赵国的城邑。这种差异几乎完满地勾勒出双方地域的分界。而且这里的情况之复杂,较之魏长城内外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是这里赵国的势力更强,而且越往北,赵国的势力越强。朱英他们小声的商量着,认为这里的形势很有利用价值,以这里为诱饵,有可能吸引赵国脱离秦国轨道,转向诸侯一边。他们边走边讨论相应的论说技巧。
沿着驿道行走十里,必定会有一座亭障;行走三十里,眼前出现了一座驿站。他们进了驿站,出示了节符,驿吏给他们安排了院子居住,还给了他们薪粮。朱英询问兑换钱的驿站应该怎么走,驿吏回答道:“但循驿道,则至安阳。彼处可取。”
从荡阴到安阳,朱英一行又走了两天。如果说荡阴还是秦地包裹着赵地,到了安阳,除了安阳城周围,其他地方几乎都是赵地,甚至驿道部分地段两侧都是庄稼长势不好的赵国领地,驿道似乎是从赵国领地上穿过。但即使如此,十里一亭,三十里一驿的规矩也还依然有效。穿过修筑在赵国领地上的秦驿道,朱英来到安阳。驿道在这里就中止了,没有再向前延伸。
安阳是魏国北方的一座大城,仅次于邺城。秦国攻略安阳,但很谨慎地没有继续占领邺城,以维持与赵国的关系;如果秦国拿下邺城,就会直接面对赵长城,对赵国形成巨大威胁,赵国与秦国之间的关系可能就难以维持和平局面了。对秦国的适可而止,连春申君都十分赞赏。
他们在安阳歇了一宿,顺利地兑回了五万钱。第二天渡过洹水,进入了邺城的地界。
邺城曾经是魏国着力经营区域,著名的西门豹就是以守邺城而成就一代名臣。在西门豹时代,邺城修筑了大量的水利设施,只可惜,几百年过去,这些设施已经年久失修,失去了功能,沦为一道道遗迹。尽管如此,邺城依然是魏国在北方的第一大城,人口众多,经济发达,无论是农业还是商业都十分繁荣。不过在沿途经过了秦国的田野后,朱英也不见邺城的耕种有什么特别之处,虽然良田成片,但庄稼的长势远谈不上茁壮。
邺城也有馆驿,朱英走跟前,下意识地要掏节符,才猛然醒悟自己已经出了秦国地界,节符已经没有了,他以后的一切都要靠自己花钱购买。朱英心里竟然悄然生出一丝对秦国的留恋。秦国将管控与服务联系在一起,只要在秦法框定的范围内,秦人其实受到很好的照顾。朱英一行商议了一下,决定先在邺城外的逆旅中住下,找一找自己在邺城内的关系,争取了解些情况,寻找进入邯郸的门道。
在秦国的地界中旅行,虽然吃住不愁,但必须遵循严格的管控,他们事实上没有什么机会办自己的事。现在出了秦境,他们才能够腾出工夫,办理入邯郸的事。
他们找到一家逆旅,这家逆旅的主人与朱英队伍中的一人以前有过交往,而朱英他们人人都带着钱袋,明显是很有钱的样子。逆旅主人很热情地接待了他们,为他们准备了一顿十分丰盛的晚餐,当然也狠狠地要了一笔钱。朱英他们沿途没有花钱,从大梁带出的五万钱,到邺城还是五万,也不在乎被逆旅主人宰。他们邀请主人也一起入席,向他问起邯郸的风闻。邺城距离邯郸不远,逆旅主人自然也是消息灵通,他向朱英一行介绍了耳闻的秦军在魏长城的军事行动,赵王听说秦军的勇猛,竟然吓得一病不起。尔后,赵王派乐乘去替回廉颇,竟然被廉颇所杀,而廉颇也因此逃亡,赵国一夜之间失去两员大将,直接将赵王送归了天。
新即位的赵王是位风流公子,经常出没于坊肆之间,与歌伎舞女为伴。在他的后宫中,就藏着一位倡伎。而这位倡伎的兄长,竟然成为赵国的执政大臣……
逆旅主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朱英他们饶有兴趣地听着,虽然知道他所言有很大的夸张、演绎的成分,但毕竟是赵国人认知自己君主的第一手资料——事实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认为它是什么!
朱英问逆旅主人道:“建信君何等人也?”
逆旅主人道:“倡伎之兄,不过贱伎而已,但以色事人耳!”
朱英道:“以此君为执政,赵氏得无议之?”
逆旅主人道:“焉得不议,然与赵王何伤!彼以家业付诸倡伎,旁人焉得正之!”
朱英道:“国有三公,则君无过愆。三公得无谏之?”
逆旅主人道:“此赵氏家事……或有谏之者,其奈不纳何?”
朱英他们自然知道,事情绝不会这么简单。强势如春申君,也不敢置楚臣的进谏于不顾,更何况刚刚即位的赵偃,平时的名声还不好。如果没有特别的手段,那帮人早就把无钱无势的建信君给办了,就算有赵王撑腰也没用!
但朱英并不说破,又问道:“盖闻当政者,有庞氏,甚贤!”
逆旅主人道:“庞氏初仕于赵,不甚得志,乃游于楚,学于鹖冠子。子自楚来,鹖冠子何等人也,见尊于王乎?”
他的那位旧交道:“予生也晚,未及见也。”
逆旅主人道:“闻鹖冠子博学多闻,天文地理无所不知。庞氏从而学之,尽得其传,乃讲学于邯郸,从之者众。闻今赵王亦从之游,以为太师。”
那位旧交道:“鹖冠子之说,可得而睹乎?”
逆旅主人道:“岂吾市井所得而闻也!”
(https://www.2kshu.com/shu/38820/49689036.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