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庞煖
廉颇将自己代入秦国。蒙武本来就是洛阳尉,他征集了士卒,名义上是去进攻魏国,其实是在洛阳制造云梯。其他部队的调动掩盖了他的行动,让敌方对蒙武的工作一无所知。一万人,在物资充裕、没有打扰的情况下,制造数百云梯算不得困难。然后,在前线接触上后,洛阳将这数百架云梯水运前线。这中间的每一步都没有什么困难,难的是要将它们提前安排好,准备好物资,准备好船只,准备好人力,再恰到好处地把它们组合起来。这考验的不仅各级执行者的能力,更是对最高统帅的考验!廉颇自问,他应该没有能力把这一切安排得恰到好处。
廉颇向赵王发出密函:“秦下魏关,臣请即下繁阳。”
十天后,繁阳被攻克,繁阳守将被礼送到邯郸,受到王子赵偃的亲自接待。繁阳守将问赵偃道:“魏有失,大国伐我,愿以明告,以报王。”
赵偃道:“非其论也。赵强则魏使秦伐赵,魏强则赵使秦伐魏,不亦宜乎!”
繁阳守将问道:“赵使秦伐魏,固如公子所论。而赵自伐之,非智也。以秦伐魏,固愿两强相争也;而赵伐魏,是弱魏而助秦也。魏其释秦之憾,而并力北向,赵其奈何?”赵偃无法问答。
事后,他将繁阳守将的话转告了赵王。赵王指着赵偃道:“愚夫!胡为尔言耶?”
吓得赵偃伏拜于地,不敢回声。乐乘在一旁劝解道:“公子之言盖无大谬,惟不周耳!”
赵王仍然大骂道:“赵与秦斗,其势不可解,与魏何干?魏与秦斗,固非赵使之耳!……”
乐乘道:“固也,固也,王其息怒!此皆韩之阴谋也,与秦赵无干。”赵王恨声不绝而入。
赵偃汗流浃背,不知所以。乐乘扶起赵偃,和他一起出宫。赵偃问道:“王闻偃言而怒,奈何?”
乐乘道:“昔者,王堕韩计,而与秦战于长平、邯郸,至今恨之。公子之言,深为王所忌也!”
赵偃答道:“微君之言,偃焉能知。”
当天夜里,赵王急传太医入宫。早有内侍通报了赵偃,赵偃大惊,匆忙入宫。其他公子、宗亲、大臣在宫中有暗线的,也纷纷闻讯赶来。见到太医,赵偃问道:“王何疾?”
太医答道:“王于夜间中风,成偏枯之症。”
赵偃道:“王日间犹健,何一病至此?”
太医道:“王于临幸之余,精气衰微,感冒邪风,直入经脉。血脉不和,遂成偏枯。今以剂发之,若得风净,则为无恙。若入脏腑,则无及矣。”
诸公子、大臣请见,王皆令回避。大家只得在宫门外等候。此时寒风凛冽,诸贵人虽然衣着整齐,却也难当严寒,都蜷缩在宫门内避风。但值此紧急关头,谁也不肯先退。太医进进出出,那些王子不住地上前打听。太医开始还耐心的解释,后来也不些不耐了,道:“王正发汗,须待汗后乃知。”再往后,太医取了药进去,也不再出来了。
时交鸡鸣,内侍出来,称赵王传免了早朝,并召赵偃入见。赵偃急忙入宫,见赵王平卧在席上,铺着、盖着厚厚的锦被,口眼歪斜,急忙伏拜于地,道:“儿死罪!王何以至此?”
赵王虽然偏瘫,神志还算清楚。他示意赵偃上前,声音含糊地道:“吾欲授汝以政,恐不及矣!今秦强而诸侯弱,惟诸侯相保,乃得无恙。奈诸侯相残,各自亲秦,而欲移祸于邻。汝善思其策,务在弱秦而强赵。慎之,慎之!”赵偃顿首不已。
赵王这时才将等候于门外的诸公子、宗亲、大臣叫进来,在堂中坐了一地。赵王道:“秦魏方争于河济,此存亡之秋也,未可言寡人病笃,但称偶感风寒,数日可愈!公子偃年最长,性能纳谏,吾病之日,即以政事付之,诸卿其辅之!”赵偃于席前向诸公子、宗室、大臣伏拜道:“偃不肖,唯公等相教,令少愆也!”
从宫中出来,赵偃立即派人叫来那位曾经为倡的姬妾(史称“倡后”)的兄长,告诉他赵王中风的消息。兄长道:“有庞子者,名煖,庞涓之后,通军事。后事鹖冠子,得其学。现讲学于邯郸,门生众。可召而问之!”
赵偃即让这位兄长请庞煖入府。庞煖已经年过半百,中年求学,学成回国后,就在邯郸传授鹖冠子的学术。鹖冠子是楚人,学识渊博,但避居荒山,在当时并非显闻。赵偃素闻庞子之学,但由于地位相差悬殊,无缘相见。现在请来一见,立即被庞煖的学问所折服。他请庞煖将鹖冠子的学说记述下来,交给他阅读。又请庞煖推荐才士,都安排在自己的府中。
前线的战报继续传来。秦、魏两军在济水沿岸筑垒对峙,看上去准备打一场持久战。双方稳固好自己的阵脚后,秦军主动向卷城发动进攻。济水岸边的魏军则开始向秦军的营垒发动进攻。廉颇判断,魏军此举目的在于牵制秦军,令其不能全力攻城。
秦军随即令布防于济水一线的秦军向魏长城的济水段发起进攻。由于北段长城已经落入秦军之手,入城的秦军派出部分兵力,沿长城而下,协助济水段的进攻。而据守于济、鸿之间的魏军也主动上城,协助守城。双方在长城一线也打得很焦灼。
双方的冲突又持续了将近一个月,时近三晋新年。魏王在这期间除了遣使四处求救外,也遣使到咸阳,寻求媾和。三晋中,韩国就是诱使秦、魏之争的幕后黑手,主动让出成皋、荥阳,目的就是让秦与魏直接接触上,肯定无法指望;本来赵国与魏国关系良好,魏国还满心希望赵国也许能来帮一把,不料赵国竟然主动对魏国动了手,魏王也是心中郁闷。他也分别向齐国和楚国派出使臣,但也没抱太大希望:齐国一直就对诸侯的争战持不参与的态度,只要不惹他,他也不愿意理睬。楚国则忙于都城的建设,似乎也不上心。春申君向魏王建议,两国联军进攻陶郡。魏王只能苦笑一声。
出使咸阳的魏使回报道,相邦吕不韦问魏王,为何要主动进攻秦国?秦王因魏王背信弃义,义愤而亡,”秦人思之,无不切齿!“
秦国说出这种话,魏王也没有办法,只好命令全军苦撑。
新年一天天临近,魏国全境毫无喜庆气氛,朝野上下坐困愁城,不知道如何结束这场战争。
就在魏军一天天陷入疲惫与焦虑之时,秦军在洛阳、成皋、荥阳的三万人突然出动,绕过荥驿,向圃田而来。长城将顿时大惊,一而向魏王报告,一向命令各城进入防御。
秦军三路来攻,魏王已经派不出更多的部队增援,命令在济水一线布防的魏军回援圃田。魏军本来驻于圃田,被调到济水,堵截从北面突破长城的秦军。好不容易稳定的阵势,现在后面又出现了大批秦军。这些秦军明显是从后方调上来的,没有参加任何作战,是一支生力军。
魏将军即令鸿沟南岸的一万魏军转回圃田,协助长城将守御圃田一线。
后军一动,前、中两军也军心浮动。魏将军见势不妙,也不敢继续派兵攻打秦军的营垒,只令谨守营栅。
寒天腊月,魏军士卒已经在野外待了近两个月,早已身心俱疲。两个月的粮草消耗也十分可观。圃田是王田,没有魏王的命令,谁也不能动用那里的粮食。济水沿岸虽然是粮食产区,也难以长期供应五万军队,全军只供给半食已经有一些日子了。现在还要饿着肚子,再度离开还能勉强避风挡雨的营地,在寒风中行军,士卒们苦不堪言。
陇西曾是秦人故地,它和北地又都是义渠人集中的地方。义渠人久居苦寒之地,最能吃苦耐劳,作战勇敢;生活在山地,身手敏捷。此次出征,他们没有被分配作战任务,只在荥阳、成皋休整、训练。麃公摎将他们调出来,攻击圃田,士气正旺。
首先抵达战场的,是屯于荥阳的陇西军。他们到达长城一线后,各处城池均闭城自守。他们既不出来侵扰秦军,秦军也就不去攻打他们。直接在长城下安营。只过了两天,陇西尉不等后援到齐,就指挥部队向长城发起猛攻。
陇西人就住在山地,每天翻山越岭如履平地,许多人甚至能徒手攀爬悬崖。相比起悬崖峭壁,魏长城这坡度就不是那么陡峭了。陇西尉也不用云梯,直接命令全军爬城。
圃田是王田,邑民远多于卷城、安城周围的,圃田将除了安排二千人守城外,还征集了上万邑民上城,协助防守。长城上下,每天都展开激烈的争夺。秦军多次攻上城墙,又在优势敌军的反击下被击退。双方都有极大的伤亡。
五天后,驻于成皋的北地军也到了。麃公摎让北地、陇西两地的弩兵集中赶来,统归北地尉指挥,陇西尉专一指挥攻城。
(https://www.2kshu.com/shu/38820/49721124.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