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祖龙赤蛇 > 第7章 对峙阳武

第7章 对峙阳武


  王翦一连冲过数个城垛,迫使城上的人放弃攻击城下的士卒,转而对付他们。王翦所持的大旗有一人半高,旗杆由竹竿制成,比一般的长戟要长出不少。加以王翦勇力过人,呼呼作响的大旗左右横扫,那些被包裹在旗帜下的敌人,尤其是女人和儿童都无法承受,被他扫倒。由于上城的魏军士卒以弓箭兵为主,戟兵数量有限,短兵相接时并不占优势。

王翦在城头上左右驰骋,虽然身被数创,仗着有皮甲护身,创口不深,他自己甚至感觉不到受了伤。把自己的士卒都接应上城后,他把部队分成两部,分别向两侧席卷,接应其他各营上城;同时将弩兵召上城来。守军阵势大乱,纷纷向城下逃去。王翦也不追赶,只管接应各营上城。不多久,他的弩兵也上了城。王翦如虎添翼,一排排箭矢向魏军射去。

随着其他各营陆续上城,魏军在城上的力量完全清空。这时王翦已经率领他的部队下了城,占领了城门周围。

城门的防御最为坚实,城门两侧的营几乎是最后一批上城。他们上城后,清理了城楼上的残兵,重新吊起千斤闸,王翦从里面拔掉门栓、顶石等物,将城门打开。无伤见城门打开,立即命令第二线的公乘迅速进城。秦军的二线部队五千冲入城中。

到中午时分,魏长城的卷城段已经完全被攻占。

魏长城外形呈漏斗状,漏斗的两侧壁每隔十里设一个城门。卷城段最北侧是黄河,那里没有城门。卷城就在黄河南岸和城门之间,距离城门和河岸大约都有四五里。卷城是一座兵营,日常驻兵一千;旁边的安城也一样。两城相距三十里,统归阳武管辖。阳武和圃田各有五千人,设长城将统一指挥。

在得到秦军向黄河一线集结的情报后,魏军相应地加强了这里,给卷城、安城段的长城守军派来五百弓箭兵,加上卷城和安城的驻军,共有一千弓箭兵。长城一线的驻军不是民军,也不算武卒,而是魏室的远亲,在当时称为“士”的那些人。这些人是历代魏王留下的后裔,由于亲缘关系过于遥远,他们没有资格在魏国任职,但依然拥有接受教育和应聘公职的权力。他们的出路包括担任吏员、武士、家臣、郎卫等等,当然也有下乡种田,或者经商的;到其他诸侯国应聘也是一个出路,但想要走那条路,只靠庠序中学到的那点知识是不够的,必须出门游学,投到著名的学者门下深造。

守长城的一万军队算是王室武装,因此才有如此高比例的弓箭兵。他们的武器也是精良的青铜器,不像民军那样,木棍上绑块石头就能出战。上城的一千弓箭兵是武士,但后面的辅助兵员则是从周围的邑里征发来的民军。他们共征发了一千户,老少妇孺全都在内,除了执武器(一般是就木棍)近战外,还要往城下投掷石块等物。

由于秦军将主要力量放在卷城这一边,前来增援的五百弓箭兵也大部从卷城附近的城墙逃离,除少数直接逃回阳武大营,多数都逃进卷城中。除了在长城上死伤之外,现在卷城里反倒多出二百弓箭兵,总弓箭兵数达到四百多人。这增加了守将坚守卷城的信心。

他立即派军使报告阳武,长城已经被攻破,自己已经退守卷城。安城也派人报告说,卷城方面被秦军攻破,安城一线暂时无恙。阳武随即报告了坐镇圃田的长城守将,长城守将与留驻圃田的魏军将军联名报告魏王。

拉下来的几天,双方都在调兵遣将,战场上没有直接的交战。攻城的公乘清点人数,那些从城上摔下来的人多数没有受太重的伤,有些被打得头破血流,看上去很恐怖,其实只是皮外伤。被箭矢所伤的人极少,摔断胳膊、腿,或震伤了脑子的,只有不足百人。

王翦的五百人只第一批一二百人受伤较重,其中两人摔成昏迷,五人摔断了手臂或腿;随后出击的人数中几乎都只受轻伤,类似王翦这样的虽然身被数创,但都不致命。第一批攻城部队被五大夫无伤撤下来,依然屯驻于长城外,重伤员被车运荥口,转运到荥阳医治;轻伤员就地清洁伤口,还有出血的就包扎一下,没有出血就算了。派下来的军医再三叮嘱,一定要把泥沙清洗干净,不然会化脓的。

王翦身上被人重重的打击了好几下,有被城上扔下的石块砸中的,还有上城以后被棍棒击中的,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破皮处或有隐隐的渗血,但却没有创口。王翦去查看受伤的士兵,除了重伤者被送走外,轻伤员王翦都一一检查他们的伤情,他们多数都是擦伤或皮下瘀血;有些摔下城后短暂昏迷,但很快就清醒过来,只遗留头痛、头晕,医生说好好睡一觉就能好。

王翦他们在长城外休整的同时,驻守荥驿、黄河一线的内史军五大夫被麃公摎调入城中,而麃公摎也将大帐移到长城外的垣雍。麃公摎是老资格的将军,有亲营四千人,他这次带出来二千人,完全接管了垣雍的城防。他遣使到韩国的修鱼,命城主出粮一万石以充军粮。城主派长老送了粮食百乘,大约二千五百石,还附送了十乘酒和十乘肉。随后,王翦他们也结束休整,进入长城内。

麃公将内史军两万人分别屯于卷城和安城之下,将这两座城包围起来。与此同时,圃田魏军五万人也开始向北转移,到达阳武后停下,与秦军对峙。

阳武距离卷城、安城一线约五十里,是北段长城守军的偏裨所在,也是守御兵力的核心。原阳大致位于魏长城漏斗部的底端,济水岸边。魏军将军把五万大军分别沿济水、鸿沟,呈三线配置。两万人在阳武左右安营,两万人配置在济水、鸿沟之间,剩下一万人在鸿沟南岸。一面摆出解救卷城、安城的姿态,一面保护着通往大梁的各条道路,谨防秦军偷袭大梁。

各军到位后,双方士卒立即建立营栅,挖掘壕沟,先为不可胜。由于秦军还包围着魏军的城池,所以需要构筑两面营垒,工程量比魏军大得多。由于两军之间都是宽阔的平原,并无山地,惟一可以用于防御的大河济水完全掌握在魏军手中,魏军在大势上占据优势。虽然从野战部队来说,魏军以五万对八万居于劣势,但秦军集中在长城沿线的部队其实只有四万人,其余三万在后方维持运输线;而魏军不仅拥有地利,还有城池可以依托;长城守军一万人也可以随时投入战斗。

麃公摎各以五千人围绕两座城池构筑围困阵地,另外一万人则在安城东南,面向魏军构筑营垒。秦、魏两军大营之间相距三十里。

当秦军向魏长城前进时,赵国也征发了一万人,在廉颇的率领下渡过黄河,包围了繁阳。繁阳即令邑民入城,上城坚守。廉颇也设立营栅,稳固自己的阵脚,然后不紧不慢地垒起土山,有条不紊地做着攻城的准备。繁阳是座商业城,城池并不高大,也没有多少精锐兵力,提心吊胆地小心防御,同时向大梁报告,请求援兵。魏王遣使到繁阳、邯郸,质问赵国为何趁火打劫,赵王和廉颇一概不见。

赵王和廉颇的眼睛都盯着南边,三百多里外秦、魏交战的战场,那里才是决定命运的地方。

那里的战况陆续传来。秦军包围了衍氏和厘城……秦军向魏长城进军……魏军举国精锐五万人前往圃田……秦军进攻魏长城数日未得手……秦军攻占了魏长城!

廉颇心里吃了一惊。虽然魏长城算不上什么坚固的防御工事,但也绝对不是摆设,怎么仅数日就被攻克呢?廉颇派出的大批暗探传回来更多的细节:秦军运来了大批云梯。廉颇心里又是一惊,云梯不是要在阵前捆扎吗,怎么会运来?他自己目前就在准备攻城,他十分清楚,临阵制造攻城器械,哪怕只是最简单的云梯,需要耗费多少时间、物力和人力。但秦国竟然可以“运来”!

荥阳是一个商业十分发达的地方,哪怕是在战时,那里也没有禁绝商业往来,来自四面八方的商旅到那里汇聚,又散到四面八方。廉颇安排的暗探长期坐镇荥阳,借助自己的人脉关系,打探着前线的战事。

这事不难探听到,因为大批船只运输、卸货,这么大的动作不可能完全掩人耳目。云梯是一支百余艘船只组成的运输船队从黄河运来的。往上一追踪就可以探听清楚,它们的起点是洛阳……

虽然具体的细节还不清楚,但廉颇大致搞明白了事情的轮廓:也许就在秦军向魏长城进军的同时,洛阳驻军则在制造云梯。而当秦军兵临城下后,这些云梯通过水运运到前线!

嘶!~廉颇倒吸一口凉气,这么精巧的运作,秦国是怎么做到的?


  (https://www.2kshu.com/shu/38820/49723442.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