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6章 金笔奏事和调查报告
推荐阅读:重生之资本传奇 诸天超人!从海贼开始 小轩窗,玉珠忙 盛世嫡女:战王疼妻捧上天 炮火弧线 快穿:专业拯救黑化圣父 奇幻领主:从开拓骑士开始 废材逆袭:全能神女她马甲遍地 这个中洲队强到离谱 父兄流放?她白手起家再造名门望族
新闻奖颁发结束后,前来颁奖的侯保山,又留下张峣和艾南英,笑着向他们道:
“御赐金笔可不是好拿的。”
“以后你们写文章,要对得起这支笔。”
“如果信口胡诌,被皇上收回金笔,那后果不用多说,你们也能想出来。”
对此没有明说,张峣和艾南英却能听出来:
御赐金笔固然是难得的荣誉,但是如果被收回,就代表着他们的荣誉破灭。
那对文人来说,比杀了他们还难受。
如果是知耻的士人,就要学汉朝士大夫自裁。
两人心中凛然,又郑重承诺,一定会好好写文章,对得起皇帝赐的金笔。
侯保山满意地点了点头,取出两枚银章,向两人说道:
“人们常说报刊从业者是民间御史,陛下也有这个期许。”
“这两枚银章,就是赐给你们的。”
“希望你们善用,不要让它蒙尘。”
张峣和艾南英看到“绳愆纠缪”银章,呼吸都有些急促了。
他们知道这种银章是都察院十三道掌印御史的印信,仁宗皇帝曾赐与重臣。
当今皇帝发扬光大了这个制度,对信赖的贵族、大臣,多次赐予银章。
吴尚默用此掀翻山西官场后,更是让人们意识到它的威力。
如今皇帝把银章赐予他们,显然把他们看作亲信,同时也正式授予他们御史的权力。
年纪轻轻的张峣,哪见过这种阵仗,一时热血上涌,举着银章向皇宫方向下拜道:
“小民必竭尽所能,不负陛下厚爱。”
艾南英不得不随着下拜,甚至还琢磨是否要踏入官场。
有了这个印信后,他就真正拥有了御史的权力,上面还没有官员管。
这么自在的事情,真让他有种不愿当官之感。
不过想到钱谦益特意提点自己翰林院扩招,自己有很大机会。
他又收回了这个念头,打算进翰林院——
毕竟这可是储相,远比白身的民间御史尊贵。
侯保山接下来又安排了一个警卫,专门负责银章密奏,以及保护两人。
这让张峣更有安全感,甚至有信心调查一切人。
其余获奖者,羡慕地看着这一幕。
他们虽然也获奖了,而且还被授予金笔勋章。
但是相比获得御赐金笔、能银章密奏的两人,却是相差甚远。
这让他们对公共服务奖更加渴盼,下决心投身公共事业。
侯保山对这些人也没忽视,大声道:
“诸位获得勋章的,皆有用勋章奏事的权力。”
“但是一年只能用一次,如果所奏之事无理,勋章便不再发还。”
“希望诸位慎用,不辜负皇爷的厚爱!”
陈子龙等人听到,顿时高兴起来。
一年一次的上奏机会虽然不多,但是如果慎用,每年都能找到事情奏给皇帝。
这对他们的地位是极大提升,任何官员都不敢轻视他们。
否则一封奏疏上去,这些官员就吃不了兜着走。
他们遇到任何不公的事情,都能上奏皇帝。
众人一时间喜气洋洋,发自内心地感谢皇帝。
——
张溥看着这一幕,对皇帝的手段更加佩服。
如果说以前皇帝是靠锦衣卫强行约束报界的话,以后这些报界的人,就会主动听从皇帝指挥:
皇帝就是他们最大的保护伞,是他们抗衡官员权贵的底气。
只要有皇帝在背后,这些人就什么都敢报。
反之,皇帝不支持的事情,他们做起来就没底气。
整个报界,被皇帝玩弄于鼓掌之中,作为民众制衡官员的先锋队。
『君君臣臣民民,相互制衡依存。』
『皇上曾说三角形最有稳定性,君臣民三者之间,恰成一个三角。』
『相比之前的君臣角力,定然更加稳固。』
『以民众取代贵族和宦官,用来和文官相制衡,当今陛下,真是一位明君!』
对此佩服得五体投地,张溥虽然知道皇帝提倡民主的目的是为了制衡官员,却对此举手欢迎。
因为他以前就是民,自然更多地站在民的立场上。
就算以后成了文官,他也认为民众比贵族、宦官好多了。至少国会议员都是士人,明白道德礼仪。
国初勋贵横行的事情,没有文官想再经历。土木堡之变后,勋贵作为政治团体已经无力和文官抗衡,但是皇帝又扶持起宦官。
宦官做事比勋贵更糙,前面的刘瑾不用说,魏忠贤做的事情,简直是天怒人怨。
如果当今皇帝仍旧扶持宦官和文官相制衡,朝堂根本不可能稳下来,必然还会对立。
与之相比,民众就更被官员接受。
因为官员大多出身民众,士人也属于四民之一。
张溥满心期待这个新秩序,甚至担心民众立不起来,皇帝又回过头扶持宦官。
——
想着皇帝对调查记者的重视,张溥回到报社后,向陈子龙、张峣道:
“皇上极为重视调查记者,专门赐了‘用事实说话’五个字,称其为舆论监督的主力。”
“上次我说要为调查记者设专栏,你们觉得如何?”
张峣极为支持,说道:
“皇上在都察院设调查总署,负责调查事宜。”
“每个监察御史,都能申请组建独立调查署,调查可疑之事。”
“调查记者是民间御史,每个人都相当于一个调查署。”
“咱们自然得支持,把他们的调查报告发出去。”
陈子龙同样支持,但是这段时间的了解,让他明白这件事不容易。他向两人说道:
“支持调查记者是可以。”
“但是现在的情况是,调查记者良莠不齐。”
“很多记者根本不明白什么是调查,知道皇上看重调查记者,就以调查记者自居。”
“有些人的文章根本就不能看,全是臆测之语。”
翻出几篇文章,放在两人面前。
张溥看到一些文章事实没有多少、几乎都在乱喷,忍不住皱起眉头,觉得这样不行:
“这种文章,连以前的风闻奏事都比不上,更别说是调查了。”
“都察院那边怎么说,他们的调查报告怎么写?”
陈子龙道:
“我和相熟的御史聊过,都察院御史的调查报告,同样良莠不齐。”
“执掌调查总署的高御史,想要像八股文一样规范调查报告格式、完善调查规矩,但是遭到很多御史反对。”
“他虽是佥都御史,但是对监察御史并没有管辖权,无法强制推行这件事。”
“只能在年功上面,赏赐愿意认真调查的御史。”
张溥微微点头,对此表示理解。
不同于政务院、枢密院的上下分明,都察院的御史虽然有级别之分,相互间并没有管辖关系。
每个御史都有独立的调查权,都有直接奏事的权力。
都御史最多施加影响,却无法管控他们。
这虽然维持了御史的独立性,却也让都察院推行新的办法时,会遇到重重阻力——
每个御史都有发言权,只要有一个人不满,新办法就可能推行不下去。
除非得到皇上认可,压下反对声音。
张溥思虑之后,说道:
“这件事我会上奏陛下。”
“改日你找高御史,让他把这件事情奏上去。”
“陛下对调查记者如此重视,想来会支持调查办法完善。”
和陈子龙、张峣等议定,将调查记者的调查报告,和御史的调查报告统一。各种调查办法也要定下来,给监察御史和调查记者相应的权力。
以此提高调查记者的地位,坐实民间御史身份。(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420/1283745.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