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崇祯重振大明 > 第851章 英格兰和法兰西

第851章 英格兰和法兰西


英格兰,伦敦,黑修士剧院。

    被钱谦益提到的阮大铖,正在剧院里看戏。

    这座剧院,是伦敦著名的私人室内剧场,专门为英国王室贵族演出。

    阮大铖若非大明使者的身份,还无法入内观看。

    此时在台上表演戏剧的,是在英格兰享有盛名的国王供奉剧团。

    莎士比亚曾在这个剧团供职,这个剧团表演的莎氏戏剧,在伦敦享有大名。

    阮大铖曾听皇帝提到莎士比亚,来到伦敦之后,自然要一观戏剧。

    他虽然对英格兰语不够熟悉,但是身为戏剧大家,能通过台上演员的神态和肢体动作,看得出精髓所在。

    此时,他就沉浸在《哈姆雷特》的演出中,对其极为赞叹。

    尤其是听到“All  the  world's  a  stage,And  all  the  men  and  women  merely  players”这句话,明白其中的意思后,更是流下泪来:

    『世间为舞台,冠笄皆伶人。』

    『我也只是优伶、混迹于官场舞台啊!』

    想到了自己因为官场争斗、流落此地的辛酸。

    当年,他本是高攀龙的弟子,也是理所当然的东林党人。

    甚至曾在弹劾史继偕等非东林官员上立下大功,被阉党列入《东林点将录》,号称天究星没遮拦,公认的东林干将之一。

    然而,因为吏科都给事中的争夺,他不忿赵南星等人偏帮魏大中,一气之下,被魏忠贤拉拢投靠阉党。

    结果职位是如愿以偿了,但是因为东林的巨大压力。他干了不到一个月,便弃官逃回老家,职位由魏大中接任。

    也因为此,他和魏大中结怨,后来给魏忠贤献策,将魏大中贬官三级。

    但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后来魏忠贤竟然把魏大中等人都杀了。甚至魏大中的长子魏学洢,都因此事而亡。

    这下两家的仇就结大了,就连皇帝看到魏学洢的遗书后,都撤了他的官职,把他以贪腐罪名拿下。

    虽然他在逆案中只定为六等,理论上还有起复的机会。但是作为“崇祯以后还不收手”的典型,他却知道自己在崇祯朝很难获得重用。

    更别说弹劾他的是刘宗周,如今在主持重制礼乐。只要这个人在朝堂上一天,阮大铖就没有重返朝廷的机会。

    也因为此,在皇帝派人询问他是否愿意出使泰西、搜集乐器和戏剧后,阮大铖立刻就答应了,加入孙元化的使团,谋求立下功绩。

    这个使团里除了孙元化这个正使,大多都是阉党中人,被皇帝废物利用,丢到海上探路。

    阮大铖知道此去九死一生,却仍旧积极学习,不但随孙元化、龙华民学习拉丁文,还受洗加入景教,成为景教会的一员。

    也因为此,他获得了孙元化的信任,在经历千辛万苦、随着葡萄牙商船抵达里斯本后,他奉命率两条船北上,拜访荷兰、英格兰、法兰西等地中海以北国家。

    因为葡萄牙和英格兰关系密切,阮大铖对圣公会从罗马教廷独立也很感兴趣。他首先抵达的是英格兰,出现在了伦敦。

    此时的英格兰正处于查理一世统治,这个人娶了信奉天主教的法兰西公主做王后,亲近的主教也提倡天主教仪式,在英格兰遭到很大诟病。

    但是对阮大铖来说,他却不在意这些。因为他需要的,不过是圣公会从罗马教廷独立的经验而已。

    甚至因为景教会出自耶稣会,玛丽王后也和耶稣会有关系。阮大铖在英格兰很受礼遇,很快融入了上流社会。

    此次看戏,就是受到英格兰国王邀请,和一众权贵观看。

——

    看到阮大铖感动得流下泪来,查理一世等英格兰贵族,都是有些得意。

    此时的欧洲,对大明还是很向往的。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还曾亲笔御书向万历皇帝致意。

    只是因为探索航路失败,这封国书未能送达,直到三百多年后才寄到中国。

    不过英格兰并未放弃努力,他们组建了东印度公司,负责和东方的贸易。

    这个公司一度发展很快,甚至在日本建立了据点。但是因为荷兰的压力,不得不撤出日本。

    不过最让英格兰人忿怒的,还是安汶岛惨案。荷兰人屠杀了十个英格兰人,昭示着两国在东方合作的破裂。

    因为这件事情,东印度公司的股票急剧下跌,引起英国朝野的极大不满。

    但是此时的英格兰实力不如荷兰,东印度公司无可奈何,撤出了南洋贸易,把力量转向印度。

    如今骤然得知大明使者前来,他们怎不欢喜?

    凡是持有东印度公司股票的,都热切盼望打开大明市场,与大明通商贸易。

    甚至一些贵族,还想着独立组建船队,前往大明贸易。

    查理一世想的也是如此,他因为和议会的矛盾,财政很是紧张。

    在阮大铖代表大明到来后,他就期盼着用王室力量掌握东方贸易。

    眼看戏剧结束,查理一世用拉丁语问阮大铖道:

    “阮,你觉得这个戏剧怎么样?”

    “大明皇帝会不会喜欢?”

    阮大铖擦了擦眼角泪珠,同样用流利的拉丁语赞赏道:

    “吾皇在派我出使时,就特意提到了莎士比亚的戏剧。”

    “如今一看,果然不凡。”

    “特别是这座剧院,很适合贵族观看。”

    对戏剧和剧院都很赞赏,并且认为很符合皇帝提倡的话剧戏。

    更多的使用对白而非唱腔的话剧戏,就适合在小剧场观看。

    完全封闭而不受风雨影响的室内剧场,也一定会受贵族喜欢。

    阮大铖此时完全明白了皇帝为何提到莎士比亚戏剧,这种戏传到大明后,一定会对大明的戏剧带来改变。

    话剧戏将加快成熟,成为主流戏剧。

    只要想想,阮大铖就觉得兴奋,觉得将来的戏剧史上,一定有自己一笔。

    所以,他当即提出深入考察剧场,并且希望查理一世派遣剧团,前往大明演出。

    此时海上航行的风险很大,路上不知要损失多少人员。但是查理一世不在乎,当即就表示会派遣几个剧组,去大明交流演出。

    尤其让他欣喜的,是阮大铖表示可以用英语演出,不用翻译成拉丁文。

    这对刚完成《圣经》翻译不到二十年、树立现代英语规范的英格兰语来说,可谓是极大的肯定。

    周围贵族听到后,都是很有自豪感。

    阮大铖则在心中暗笑,因为这是皇帝的交代。

    当今皇帝并不希望欧洲都用拉丁文,鼓励他们和各国用本国的语言交流。在将来根据拉丁文和中文字典,创作当地语言字典。

    阮大铖虽然觉得这样交流起来会更麻烦,却也能明白皇帝的用意:

    显然,皇帝不希望欧洲出现统一的国家,故而鼓励各国用不同的文字和语言。

    在顺手完成这个任务后,阮大铖道:

    “吾皇陛下听说贵国曾战胜西班牙舰队,对贵国海军很是称赞。”

    “希望贵国能派遣军舰,去大明交流访问。”

    查理一世听到后极为高兴,喜形于色地道:

    “派遣军舰当然可以。”

    “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同时做贸易?”

    “我听说贵使可以分配贸易配额,分给英格兰的有多少?”

    如此直白的言语,让阮大铖暗暗摇头。

    不过他此时也有些习惯了泰西人的直接,觉得这些人虽然在戏剧、建筑上有独到之处,却到底还是蛮夷。

    对这些人就应该以利诱之,不能当作君子看待。

    所以他熟练地打太极道:

    “贸易配额的事,需要正使分配。”

    “如今孙正使在罗马教廷,商议景教会的事情。”

    “各国贸易配额多少,要看和教廷的商议结果分配。”

    “阮某个人是倾向多分配英格兰一些的,但是你们需要表示对大明独立创建景教会的支持,还要想办法突破荷兰人的封锁。”

    这个结果,让查理一世并不满意,甚至在听到荷兰后还有些愤怒,说道:

    “阮,你知道圣公会一定会支持景教会的。”

    “但是突破荷兰人对东方贸易的封锁,不止需要我们。”

    “你们能不能提供帮助,在东印度那一片。”

    阮大铖这下高兴了,庆幸于在出发时收复了满剌加,拍着胸膛说道:

    “满剌加已重归大明皇帝治下,被皇上设为自贸区。”

    “只要你们的船只达到,就能在满剌加和大明贸易。”

    “也可以在大明的舰队帮助下通过南洋,前往大明港口贸易。”

    详细说明了此时南洋的局势,尤其是自贸区设置一事。

    这个消息在欧洲知道的都不多,更别说撤出南洋的英格兰人了。

    查理一世等人听到大明在满剌加一带设立自贸区,都是惊呼起来。认识到通往东方贸易的大门,已经完全打开。

    东印度公司的股东更是狂喜,因为他们从印度抵达满剌加轻而易举。

    这个消息传出后,他们的股票一定能大涨。

    现在谁都拦不住,英格兰和大明展开贸易。

    阮大铖在伦敦受到了狂热欢迎,他的收集羊马品种、采煤机械等任务,也进行得很顺利。

    此时的英格兰根本没有保密意识,只要掏钱,就能把种子、工具买回去。

    因为使团出发时皇帝还很穷,给他们的金银并不多,但是内库中积攒的丝绸和瓷器,却让他们带上了不少。

    这些物品的样式虽然不符合泰西审美,但是在知道是大明皇帝所用后,很快在贵族中流行开来。

    尤其是阮大铖代表大明皇帝赠送给英格兰国王的景泰蓝瓷器,让这种工艺复杂、绚丽多彩的瓷器,成为贵族的新宠儿。

    无数的英格兰商人,都想去大明进口这种瓷器,甚至催促阮大铖返回去。

    不过阮大铖出使带着任务,显然是不可能这时回去的。

    他只能给一些商人颁发了凭证,允许他们去大明贸易。

    然后,他便在玛丽王后的引荐下前往法兰西,前往这个同样受皇帝重视的国家。

——

    “此国耕种条件远胜英格兰,确实是霸主之基啊!”

    “搜集一下种子,带回大明种植。”

    乘坐马车前往巴黎的路上,阮大铖看着连片的农田,吩咐道。

    联想着看到的地图,连他都觉得法兰西有可能是强秦。

    难怪皇帝嘱咐他交好其他国家,对法兰西慎重对待:

    『陛下不想让欧洲统一,一定不会支持法兰西。』

    『但是也没必要交恶,先去巴黎看看。』

    顺利地来到巴黎,阮大铖在这边没有像伦敦那边受优待。

    因为此时的法兰西连东印度公司都没成立,没有多少人在东方有利益。

    尤其是阮大铖是玛丽王后引荐过来的,直接和法兰西国王路易十三联系。

    这就引来了黎塞留的猜忌,他和路易十三的关系很像万历皇帝和张居正,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忌惮。

    黎塞留当然不希望路易十三权势太盛,威胁到了自己。

    所以他以景教从罗马教廷独立的理由,对阮大铖态度冷淡。

    这影响到了很多人,也让阮大铖在巴黎没有像伦敦那样受欢迎。

    阮大铖虽然是被流放海外的,却还有文人的傲气。自然不会拉下脸来,却讨好他眼中的蛮夷。

    再加上皇帝没要求必须和法兰西交好,所以他找了个理由,离开法兰西前往荷兰。

    路上,和他一起出使北方各国的葛九思,很是气愤地道:

    “这些法兰西人也太可恶了,连赠送国礼都不肯。”

    “一幅妇人的肖像,都不舍得拿出来。”

    阮大铖同样很不快,因为他虽然是找理由,却未尝没有把《蒙娜丽莎》画像带回去、献给皇帝的意思。

    但是法兰西人毫不犹豫地拒绝,让他很是不满:

    “区区一幅画作都不肯,法兰西人真是小气。”

    “好在达芬奇的手稿抄到了,《蒙娜丽莎》也有摹品。”

    “皇上看到之后,不会怪罪我们。”

    他们出发之前,接到的任务是搜集达芬奇的作品,并未要求原稿还是复制品。

    索要《蒙娜丽莎》画像,是阮大铖临时起意,并不一定要带回去。

    不过法兰西人毫不犹豫地拒绝,还是让他很生气。

    阮大铖决心去荷兰一定要找到伦勃朗,把这个皇帝提到的人带回去。(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420/1283750.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