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4章 浓缩流程
推荐阅读:我就混一混,怎么就成世界第一了 战灵少女:开局契约帝皇铠甲校花 天命玄鸟,华夏始焉 鸣人,做我儿子吧 从蜥蜴人开始莽穿中古 第一次穿越全球高武 斗罗:盘点罪状,开局处刑胡列娜 大秦:七星灯续命,令祖龙永生 宗门覆灭后全大陆靠我飞升 综武:老子天下第一
二月三日,腊月十七,星期日。
早上从上海出发,中午时分飞机降落省城,然后陈凡开上停在机场的吉普车,再加上云汽厂安排过来接的一辆轿车,两辆车直接从机场出发,到了天色将黑时,便顺利回到云湖老宅。
这里一直有机械厂安排的人打扫,屋里屋外都很干净。
两只野狸猫也很尽职尽责,挥着爪子向陈凡保证绝对没出差错,还有拖欠了一年的小鱼干什么时候结一下?
陈凡取了一条腊鱼,切成小块丢给它们,便将两只猫打发掉了。
随后清点家里的年货。
这些年货全都是云汽厂、家电公司、机械厂和棉纺厂送来的,他至今还挂着这几家单位的“顾问”头衔,推都推不掉。
不仅推不掉,反而顾问的范围还扩大了一些。
原本只是卫生顾问,现在却包括技术和管理。
于是综合一下,就直接变成了顾问。
顾问就顾问吧,反正陈凡不从这几家单位里领津贴,单位上平时也没有什么事需要麻烦他的,便让他们一直挂着。
可那几家单位本来就是为了拉近关系,哪会让他白挂?
除了机械厂提供给他使用的吉普车、云汽厂驻京办免费给他用的面包车,以及两辆车的油料和维修之外,逢年过节时,单位上发福利品,也必定有他的一份,而且都是最好、最顶格的福利品,然后直接给他送到陈家老宅放着,再拿一份清单给到卢家湾来送货的人,带给杨梅她们。
杨梅三人拿到清单,自然会向陈凡报告,然后按照他的意见处理。
这些东西大部分都被送了村里的孤寡老人,不过三个小姑娘藏了一手,在云湖和卢家湾的房子里,常年备着生活物资,方便陈凡随时回来都有东西可以用。
现在陈凡就跟辛勤的小松鼠一样,盘点家里有多少东西,过两天或许可以用得上。
而在前屋,人也分成了两拨。
腊月份不出太阳的时候,云湖会很冷,还好屋子里面有机械厂送来的移动式壁炉,里面炉火烧得正旺,屋里的温度竟然和北方装了暖气的房子差不多,一点也没感到寒意。
周正东脱掉厚厚的羽绒服,换上一件羊毛外套,在客厅里陪着闻讯而来的姜恒夫妻、云汽厂杨厂长和家电公司李书记说话。
李书记就是原来机械厂的李副厂长,他早已经成功升职,一手掌控电器公司,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今天正好找杨厂长有事聊,得知陈凡要回来的消息,便也跟了过来。
赵婉茹陪着寒暄了几句,便抱着儿子,和女儿一起进了书房,姜甜甜和姜丽丽也拉着母亲一起进去,书房里便成了女人们的小天地。
沈雪怡拉着两个女儿的手,很想和其他去外地上大学的孩子父母一样,感叹一下孩子又瘦了,……然后是左看右看,也没看出两个女儿哪里瘦了?
反倒是气色更好了一些。
她们可是奔波劳累了一天,上午坐飞机,下午坐汽车,还能有这么好的气色,可见身体养得非常不错。
实在挑不到毛病,只能说道,“往年不都是腊月初十左右就放假了么,今年怎么到了腊月十七才回。”
说完还拉着姜丽丽的手,“今天还恰好是你的生日。”
姜丽丽握着母亲的手,笑道,“早上小凡就煮了长寿面,一点也没缺。”
沈雪怡一听,不禁欣慰地点点头,叹道,“小凡是个细心人,虽然他没有常伴你身边,可照顾着一点也不差。”
顿了两秒,她忽然小声问道,“算算日子,小凡是不是已经满20了?”
虽然声音很小,可屋子就这么大,几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赵婉茹立刻对着她笑道,“我们这一次回国,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给小凡办婚事。要是方便的话,明天上午,我们就去你们家提亲,商量结婚的事,你看看合不合适?”
一听这话,沈雪怡笑得合不拢嘴,连连点头说道,“合适合适,怎么不合适?”
旁边姜丽丽已经红了脸,姜甜甜则挽着沈雪怡的手臂,故作惊讶地说道,“妈,别人家嫁女儿,都会舍不得,怎么看你的样子,好像巴不得赶紧把她嫁出去呀?”
沈雪怡一巴掌轻轻拍在她的手背上,没好气地说道,“小凡这样的女婿,打着灯笼都找不到,不赶紧把婚事办了、生米煮成熟饭,万一出了什么变故怎么办?”
姜甜甜眼角微抽,瞟了一眼低下头的姜丽丽,心里嘀咕道,生米早就煮成了熟饭好吧。
随即又是一叹,而且还是二米饭。
另一边,赵婉茹赶紧说道,“两个小的情投意合,正是天生的一对、地设的一双,肯定没有什么变故,都会顺顺利利的。”
哪怕沈雪怡常年读《毛子》,不讲封建迷信,此时也连连点头,往边上轻轻啐了两口,“坏的不灵好的灵,大风吹去大风吹去。”
随即笑道,“对,都会顺顺利利的。”
……
在外面堂屋,周正东也和姜恒谈到这件事,正色说道,“本来按照我的想法,是要依着‘三媒六证’、‘三书六礼’,一个步骤都不能少,将姜家千金明媒正娶、迎进陈家。”
三媒六证是古礼,男方的媒人、女方的媒人,以及中间牵线的媒人,这三人合起来便是三媒,六证则是六件东西:剪子、梳子、镜子、斗、秤和算盘。
新人过门,要穿新衣裳、梳头发、装饰面容,过门以后,还要精打细算、勤俭持家过日子,而这六件东西,便是从新人到新妇必不可少的物件。
裁衣裳剪子为证,梳头梳子为证,容颜好不好镜子为证,斤两大小秤为证,过量米面斗为证,结算帐目算盘为证。
三媒六证,寓意婚约之重。
而三书六礼,则是结婚的流程和仪式。
三书是聘书、礼书、迎书,六礼分别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迎亲六大步骤。
以三媒六证为约、行三书六礼之事,就是古代最郑重其事的明媒正娶。
在绝大部分宗族来看,无论某位族人地位多高、以后有多少妻妾,可以明媒正娶的,也仅仅只有一个,这人也是唯一能被宗族承认的正妻。
哪怕是正妻去世,再娶续弦,也不能定三媒六证、行三书六礼,顶多就是八抬大轿迎进门,给她个正妻的待遇,可见古人在“明媒正娶”这件事上的郑重其事。
姜恒虽说是高级知识分子,但不代表他不懂这些古礼。
他听到周正东的话,当即摇头说道,“太过了、太过了。虽说这两年有解绑的趋势,许多年轻人结婚,不再像以前一样,简简单单宣个誓,撒几颗糖就结束,可也不至于恢复古礼。那样不合适、绝对不合适。”
周正东笑了笑,说道,“这个本来是我的意思,可小凡的想法,和老哥你一样,不建议大操大办。”
听到这话,姜恒心里才松了口气,他是真怕这位有钱的亲家非要大办。还是那句话,尽管风气有所松动,但出风头的事还是尽量不要做。
这时周正东继续说道,“不过呢,小凡也认为,三媒六证、三书六礼的过程也必不可少,而且还要更加郑重,所以我的想法是,所有媒人、物件都准备齐全,就是把流程缩减一下,浓缩成一场婚礼。
这样既显得对亲家的重视,又不至于招惹是非。你觉得如何?”
姜恒想了想,笑道,“这个折中的办法,倒也可行。”
只要不闹得沸沸扬扬,他就没有意见。
何况小凡越是郑重其事,越是能体现出对自己女儿的重视,他自然巴不得,哪里还会反对。
周正东见他也同意这个方案,便点头笑道,“既然这样,那明天我们就和媒人一起,去姜家提亲。”
姜恒乐得咧嘴直笑,他正要说话,这时旁边一直没吭声的杨厂长突然说道,“小凡这边的媒人找好了吗?”
周正东顿了一下,转头看着他,说道,“目前定下来的,只有一个中间人,是小凡和丽丽一起商定的,他就是卢家湾六队的小队长杨传福。”
说着笑了笑,解释道,“小凡是杨队长从水里捞上来的,没有他,就没有两人相识相遇,而且听丽丽说,她在卢家湾的时候,杨队长暗地里也很照顾她,请他做中间人,再合适不过。”
姜恒听说是杨队长,也不禁连连点头,“这个中间人选的好,谁也没有他合适。”
至于说杨队长会不会不同意?
这种好事,他还会不同意吗?!
杨厂长可不管杨传福合不合适,他只知道中间人的位置没了!
当即赶紧说道,“那什么,既然只定了中间人,这男方媒人的人选就还没有确定咯?”
说完指指自己,“看看我,我怎么样?可以吧?”
旁边李书记也不甘示弱,不过他也没跟杨厂长抢,而是看上了最后一个媒人的位置,对着姜恒说道,“老姜,咱俩这一两年没少打交道,我的为人你是知道的,给你家女儿保个媒,不过分吧?!”
周正东和姜恒一看这架势,都不禁愣在原地。
媒人的位置有那么紧俏么?竟然还有人抢?
他们哪里知道,此时杨厂长和李书记都在暗暗庆幸,幸亏机械厂的老薛有事来不了,否则二桃杀三士,今晚说不定还得干一场。
而周正东和姜恒回过神来,想想这个媒人也就是个形式,给谁不是做呢?
何况陈凡和姜恒都希望这件事低调点办,将影响控制在小范围内。
如此一来,在知道这件事的人群里选人,也更加合情合理。
这么说的话,杨厂长和李书记两人,地位不低,又知根知底,还真的挺合适。
于是两人交换一个眼神,齐齐点头说道,“行,媒人就你们了。”
至于两位新人的意见?
他们等着结婚就行,能有什么意见?
……
商定完毕之后,姜恒和沈雪怡就带着女儿回了家,等着新女婿明天上门提亲。
第二天一大早,杨厂长就找上门来,和陈凡几人一起汇合,直奔不远处的姜家。
他们以为自己够早的,却没想到,刚进姜家的大门,就看见李书记大马金刀坐在客厅沙发上,看杯子里的茶,显然来了好一会儿。
一阵寒暄过后,便到了两位媒人的表演环节。
什么?还有一位中间人呢?
咳咳,这不是他没在么,回头等办喜事的时候,再带他一起过来迎亲不就完了。
这叫特事特办,总之所有礼仪流程都不缺,但尽量减少麻烦。
杨厂长和李书记两人认识几十年,这时候锣对锣、鼓对鼓,一时间忽然憋不住,噗呲一下笑出声来。
看到这一幕,陈凡几人在旁边不禁满头黑线。
赵婉茹更是悄悄凑到周正东耳边,提出质疑,“他们保媒行不行啊?”
周正东也满脸无语,但箭在弦上,只能这么走下去,便说道,“先看看,就走个流程,应该没问题。”
眼看还没开始就笑场,杨厂长和李书记也有些不好意思。
两人赶紧齐齐干咳一声,然后对视一眼,按照昨晚回去后偷偷排练的过程,一本正经地重新开始。
先由杨厂长交聘书和礼书。
聘书是记载订婚双方信息的正式文书,相当于两位新人的个人简历,姓名、生辰八字啥的。
礼书则是列明聘礼种类与数量的清单。
在这方面,陈凡自然不会吝啬,可他也不敢写太多,只写了金银首饰若干、新服几套等等。
连当前城里人结婚必不可少的“三转一响”,他都没写上去。
至于周正东决定把位于延安路的花园别墅也作为聘礼,自然更不会往上写。
最后一个“迎书”,那是迎亲的时候再给的,现在还没到时候。
浓缩流程,不是一次性全部走完,只是在节省时间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遵守古礼。
李书记非常郑重地接过聘书和礼书,给姜恒和沈雪怡过目之后,便继续走流程。
什么纳采、问名、纳吉、……,一番你来我往,很快便确定好黄道吉日。
腊月二十三、北方小年,是未来一周唯一一个适合结婚的好日子,错过那天,就要等到腊月二十六。
双方都认为宜早不宜晚,马上就要过年了,事情多着呢。
尤其是等过完除夕,周家就要去东北老家祭祖,到时候陈凡也得一起过去,行程安排太紧的话,忙不过来怎么办?
所以日子就这么定了。
接下来,两家都开始忙碌起来,为即将到来的大喜之日做准备。
陈凡和杨厂长、李书记商量好结婚当天的安排之后,便和周正东一家人一起,回卢家湾做准备。
他的户口还在卢家湾呢,到时候那边才是主场地。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58356/1283777.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