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0章 外事部门都不知道的条约
推荐阅读:御兽:我真不是培育大师 重生八零之糙汉哥哥好疼我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遮天:开局订婚火麟儿! 双穿,从当个倒爷开始 家族修仙:通天长生 神尊强宠,废物小姐竟是绝世女帝 超凡纪元,我的职业能无限升级 镇魂街之大唐龙裔 逃离四合院:年代弄潮儿
不过玩笑归玩笑,高振东想了想,还是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这事儿,还是各部门一起讨论讨论吧,毕竟各自的执法要求不同,那需要往上装的东西也不一样。不过我倒是有个建议,我们现在就搞两级主力海警船,那啥,从海军退过去的不算啊,但是主力核心船就两级。小的用导护艇改,大的用正在设计的驱逐舰改,这样有个好处,能降低导护艇和驱逐舰的成本。”
不管什么东西,只要是产量大了,自然很多固定成本就被摊销,这固定成本,可不只是研发费用,还有诸如夹具、量具、模具这类生产工具等等消耗,和生产是密切相关的。
高振东知道自己对于各部委的要求并不熟悉,所以也没有大包大揽,毕竟各自因为工作有什么要求,还是各部门自己最清楚一些。
但是他提出的两级主力海警船的建议,还是让防工委这边击节赞叹:“嗯,对对对,振东同志这个建议很好!海军海警,大小都是一舰两型,的确是能省不少事情啊。”
同志们顺着这个话头,一路讨论下去,倒是提了不少要求,防工委的同志一一记下,这些要求不一定全都满足,但是至少是下一步工作的基础。
喇叭、水炮、横向推进、速度、居住性能、续航力等等,被同志们一一提了出来。
和前面提到的商船改装的老船不同,这是新船,那不得好好的筹划筹划。
等到同志们说了半天,才想起来一件事情。
“等下等下,这是新船,可是我们现在要想解决的,是燃眉之急,海军退下的武装商船固然好,但是要说在海上执行摩擦任务,在这两种新船到手之前,还是缺乏核心中坚力量。”
防工委的同志向正说得起劲的同志们道。
诶……
这下大家都哑了,这现成的船,那是真没有。
“要不,我们考虑买两条?北方的同志应该有类似的船吧?”一位同志道。
“我们了解过,北方的同志在类似的巡逻力量上,有些偏科。”防工委总工道:“他们要么就是在内海那种澡盆子里运作的,要么就是内河炮艇之内,能在较远的远海上执行民事执法任务的船,还真没有合适的。”
老毛子别看国土大,可是在海上,他们在这方面的建树还真不多,因为缺乏优良的出海口,也不需要实际管辖大量的优质海域,老毛子在海上力量的建设方面,一直是瘸腿的。
至于内河炮艇,特色是挺有特色的,往炮艇上装坦克炮塔,这东西还挺好使,至少北半岛就靠这类货把南半岛打得颜面扫地,但是要说用于中远海的海上执法,还是差得太多,跑不远,适航性不好,要说撞击,也不咋样。
高振东像是想起了什么,“噗嗤”一声笑了起来。
一直在注意他的海军的同志问道:“振东同志,你想起什么了?”
高振东笑道:“我想起一种船,还是比较适合这种情况的,不过的确是需要找北方同志买,我们还真没有。”
“是什么?”别说海军了,其他部委也很好奇。
这位高振东同志脑袋里真是什么东西都有。
“破冰船!”高振东说出了三个字。
“破冰船?”同志们仔细体会着这三个字,突然觉得豁然开朗。
绝了啊,振东同志这可算是另辟蹊径,把船种玩出花儿来了!
要比摩擦撞击,好像还真没有比这货更合适的了!
马力大,不敏感,而且天生就是为了当碰碰船开而设计的。
要是买来刷个海警的漆,走哪儿撞哪儿,一点儿不带虚的。
“诶,振东同志这个建议好!”
“的确,破冰船还能当这东西使,还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吨位够,居住条件也不算差,北方同志的破冰船续航也不错,马力也好,装个水炮,加一两门中小口径火炮,除了速度慢点儿,天生就是为干这个准备的!”
“可是我们好像找不到买这个东西的理由吧?”一位同志问道。
对于老毛子来说,破冰船是刚需,但是对我们可就不是了,找老毛子买破冰船,估计老毛子自己都会奇怪。
高振东想起了前世知道的一些趣闻,笑道:“有理由的,我们的薄海,冬天严重的时候也是会冰封的,此时就需要破冰船开辟航道了。再说了,我们就算南北极,也不是找不到理由嘛。”
海事部门的同志也附和,表示高振东同志的说法是对的,我们在薄海,的确是对破冰船有需求的,只是在现阶段需求不是非常高,但是至少作为理由是够用了。
同志们听着也就听着了,反倒是外事部门的同志,听了高振东的话眼睛一亮。但是随着同志们的讨论,高振东并没有继续往下说,外事部门的同志也没有急。
急什么,高振东同志又不会跑。
最后,同志们集思广益,形成了一个会议纪要,这个纪要,是要向上级首长汇报的。
成立海警,在军舰的基础上研究两型主力海警船,部分海军老旧舰只刷漆转隶海警,找老毛子买一到两条破冰船用于海警,同时兼顾薄海冬季航道的开辟。
皆大欢喜,就算是海关之外的同志,无法单独成立自己的海上执法力量,但是至少已经有了一个可能的新单位来负责相关事务,总不至于找不到人,对他们的工作来说就已经非常有利。
散会后的高振东,收拾了东西正在往外走,却被外事部门的同志叫住了,旁边照例有防工委的领导一起,防工委现在看高振东,看得可紧了。
“振东同志,有个事情想咨询一下。”外事部门的领导笑道。
其他同志都离开了,高振东重新坐下:“请说。”
外事部门的领导满面的笑容:“刚才我注意到你有句话好像没说完?”
高振东一头雾水:“没说完?哪句话?”他说的话不少,一时之间要想起哪句没说完,还真不好办。
“就是你说我们也不是没有去南北极的需要?南极我们多少理解一些,但是北极,这我就不太懂了,还要请振东同志为我解惑啊。”外事部门领导笑道。
嘿,这些领导同志的耳朵真灵,脑袋也是真敏锐。
对于南极来说,随着《南极条约》于1959年12月1日签署,并于1961年6月23日生效,理论上所有的国家都能去南极掺合一下。
但是北极就不同了,北极是北冰洋,仅有的一点岛屿、边缘陆地或者冰盖被沿北极的各个国家瓜分,压根就没有我们什么事情。
可刚才外事部门领导听得非常清楚,高振东说的是“南北极”而不是“南极”,这就让他非常好奇。
想来高振东这种学者,既然明确提出了这个观点,总不至于连南极和北极的区别都分不清楚,所以外事部门领导对此非常好奇。
听着他的话,高振东也懵了,不是,北极那事儿,是典型的外事工作,你问我?
但是既然别人都问起来了,解释一下倒也不是不行。
“对啊,北极虽然我们在那里没有任何领土、领海,但是有个地方,我们却是可以在那里自由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虽然那个地方有主权,但是在科学研究方面对我们来说却是自由的,我们签了条约的,能随时去的啊。”
高振东的话,让外事部门的领导震惊了。
我艹?什么时候签的条约?我怎么不知道?这是我的工作范围啊,这么大个事儿,莫名其妙我们就签了条约的?
别说外事部门领导了,就连防工委这边都震惊了,还有这事儿?我虽然不负责外事,但是这么大的事情我不可能不知道啊。
外事部门领导言语中有了一丝急切:“哪儿?什么条约?”
“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丹挪,斯匹次卑尔根群岛。”
虽然高振东已经把位置、国名、地区名字说得很清楚了,但是外事部门领导绞尽脑汁,还是没想起来,什么时候签过这么一个东西。
“不对吧,振东同志,我们没有签过这个条约啊。”实在想不起来了,直接问吧。
高振东也不知道他为什么不知道,反正自己把自己了解的事情告诉他们去核实就行,他笑道:“不是我们签的啊,北洋政府1925年签的,全称叫做《斯匹次卑尔根群岛行政状态条约》,后来又名《斯瓦尔巴条约》。”
嗯?还有这事儿?难怪。
北洋的事儿,估计当年北洋的人自己都搞不清楚。
但是既然高振东说得这么言之凿凿,那想来他对这件事情很了解:“振东同志,能仔细说一说嘛?”
虽然北洋政府这玩意,在法理上和我们暂时有些不太清楚的地方,但是任何事情,只要有了开头的缘由,就有做点儿什么的可能了。
高振东点点头,这事儿倒是没什么不好说的,自己上辈子还专门搜索来看过,至于为什么外事部门的同志完全不了解,他就不知道了。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7900/1283439.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