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536:偷换概念
推荐阅读:归墟仙国 未寄出的17岁 我不是文豪 断绝关系后,冷血家人后悔了 成亲不圆房,改嫁你又强闯我暖帐 幽魂骑士王的地下城工程 志怪书 全职法师:血族始祖,血魔大君 完美世界:开局签到赤明九天图 斗罗绝世:我的舍友叫王冬
从怀揉尘土飞扬的基地工地回到京信大厦办公室。
王盛坐到宽大的办公椅上,打开连接着内外网络的笔记本电脑。
屏幕的幽光映照着他沉静的面容。
韩三坪提及的韩国方面的“热情”,以及他自己关于“冲击欧洲三大”的构想,并非一时兴起的空谈。
这是一盘需要精心布局的棋,而落子的第一步,就是选择合适的项目。
他需要一部既能深刻叩问人性、具备国际艺术视野,又能在当下(2004年)借助韩国制作体系顺利孵化,并有机会在短期内(目标锁定今年尚未截止报名的威尼斯电影节)一鸣惊人的作品。
思绪沉入记忆的深海,检索着关于2007年及之后欧洲三大电影节,尤其是威尼斯电影节(威尼斯通常更青睐作者性强、具有社会关怀和哲学思辨的作品)的获奖名单。
一个个片名、一幕幕影像在他脑海中飞速掠过。
忽然,一个片名定格在他的意识中——《一次别离》(原版波斯语名:)。
这部在2011年柏林电影节一举斩获金熊奖和银熊奖最佳女演员奖的波斯电影,以其冷静克制的镜头语言、精湛的剧本结构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曾给他留下过极深的印象。
它讲述的不仅仅是一对夫妇的离婚风波,更是整个波斯社会在宗教、道德、阶级、法律交织下的复杂图景,其揭示的人性困境具有超越地域的普世性。
“就是它了。”王盛眼中精光一闪。
原版背景在波斯,直接照搬显然不行。
但它的核心戏剧冲突——夫妻因移民问题产生裂痕,需要照顾患病的老人,以及底层保姆卷入后引发的连锁反应和道德困境——具有极强的可移植性和改编空间。
他的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一个针对《一次别离》的“中韩合拍化”改编方案,在他脑海中迅速成型,并转化为屏幕上的文字:
【项目暂定名】:《汉江别离》(或《首尔之困》?待定)
【故事背景移植】:
从波斯德黑兰,移植到2004年的韩国首尔。
此时的韩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后的调整期,社会阶层固化初现端倪,中产阶级面临巨大压力,移民海外寻求更好发展的思潮也在部分精英中涌动。
这个背景与原版波斯的社会氛围虽有不同,但那种个人理想与现实枷锁的冲突同样强烈。
【核心人物重塑】:
丈夫(金志勋):三十多岁,首尔某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学识渊博,坚守学术理想和传统家庭观念,但对现实缺乏应变能力,收入有限。深爱儿子,但固执于照顾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父亲,不愿离开熟悉的学术环境和需要他的父亲。
妻子(朴敏熙):三十出头,知名外企韩国分部的中层管理者。精明干练,渴望突破职场天花板,对沉闷的学术圈生活和韩国的某些社会潜规则感到厌倦,极力主张技术移民加拿大,为儿子和她自己谋求“更广阔的未来”。她是家庭主要经济支柱。
父亲(金老先生):六十多岁,退休中学教师,患有中度阿尔茨海默症。思维时常混乱,生活半自理,是儿子(金志勋)最大的牵挂和道德负担。他的存在,是夫妻矛盾激化的导火索之一。
保姆(韩静恩):二十岁出头,来自韩国地方城市的打工妹。家境贫寒,在城市艰难求生,同时还要寄钱回老家。她善良但怯懦,身处社会底层,对雇主家庭怀有敬畏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羡慕。她是卷入风暴的中心人物。
【剧情冲突本土化改编】:
夫妻俩因移民问题争吵不断,关系濒临破裂。妻子朴敏熙在一次激烈争执后暂时搬离住所。丈夫金志勋因学术会议不得不临时离家,情急之下,雇佣了看起来老实巴交的韩静恩临时照顾父亲。
然而,意外发生。
金老先生在一次发病时试图独自出门,韩静恩在阻拦拉扯过程中,被老人推搡,不慎从室内楼梯滚落,导致意外流产(可设定为她自己也不知道刚刚怀孕,或者因经济压力本想隐瞒)。此事对她及其来自底层的男友(或丈夫)造成巨大打击。
事情暴露后,两个家庭、两个阶层之间爆发了激烈冲突。
韩静恩一方:认为雇主家(主要是丈夫金志勋雇佣失察,以及父亲的存在构成危险环境)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求巨额赔偿。
金志勋一方:陷入巨大困境。他既要面对妻子的指责(认为他无能、连累家庭),又要应对韩静恩家的索赔,同时内心承受着道德的自责与对父亲无法割舍的亲情。
妻子朴敏熙:态度复杂。她既恼怒于丈夫的“惹祸”,也将此视为彻底斩断韩国牵绊、逼迫丈夫同意移民的契机,但在法律和道德层面,她又无法完全置身事外。
故事的核心张力在于:
婚姻危机:移民分歧下的中产夫妻情感裂痕。
道德困境:金志勋在父亲、妻子、良心、法律之间的艰难抉择。
阶级碰撞:知识分子家庭与底层打工者家庭在价值观、生存逻辑和法律资源上的不对等与摩擦。
法律与宗教/习俗的隐喻:将原版中波斯的宗教法庭,转化为韩国特有的重视人情、面子、家族声誉的社会氛围,以及其法律体系中可能存在的弹性与压力。
冲突的解决可能不依赖非黑即白的法庭判决,而是在调解、妥协、隐忍与无奈的灰色地带中达成一种脆弱的平衡,留下无尽的唏嘘与思考。
【中韩合拍操作模式】:
创意与剧本主导:王盛提出核心创意和改编方向,由盛影编剧团队(可联合一位熟悉韩国社会的中国编剧)主导完成剧本初稿,确保故事内核和主题深度。
韩国制作落地:剧本交由合作的韩国制作公司(郑泰元的泰元娱乐,或寻找更擅长艺术片的韩国公司)进行本土化润色,确保细节真实,并负责在韩国的全部拍摄制作。
导演:霍健起(王盛?)
演员配置:
丈夫(金志勋):选择韩国演员。
毕竟是合拍片,表面功夫还是要做的。
妻子(朴敏熙):选择中国女演员。
这是培养内娱艺人国际影响力的关键。
人选……
王盛思索了下,敲定了李兵兵。
父亲:韩国资深老戏骨。
保姆(韩静恩):范小胖。
目标电影节:全力冲击2004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时间紧迫,但若筹备迅速,夏季完成拍摄,赶在报名截止前提交粗剪版是可行的。
威尼斯向来对亚洲现实主义题材较为关注。
王盛停下敲击键盘的手指,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审视着屏幕上这个初步成型的方案。
冲击欧洲三大的电影,怎么就不是世界级电影了呢?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83288/1284089.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