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大哥别卷了,你都卷成汉中祖了 > 第156章 刘备逞威,让董卓滚来见我(求追订

第156章 刘备逞威,让董卓滚来见我(求追订


蔡邕如今五十八了。

    将女儿蔡文姬送入长安后,蔡邕只感心愿已了,在请奏后,又将精力放在了东观校书。

    骤闻刘备引兵东进,蔡邕亦感惊讶。

    而更令蔡邕感到惊讶的是:王允竟让自己去函谷关外传令,还要试探刘备是否有与董卓相争的意图。

    “皇叔岂会与董司空相争?”

    “老夫年事已高,可否换个人前往?”

    尽管蔡邕请求换人,然而王允却以“大事为重”坚持要让蔡邕亲自去函谷关传令。

    蔡邕无奈,只能持令驾车前往。

    抵达函谷关时,小将秦喜得知是蔡邕到来,忙下关迎道:“蔡公此番过函谷关,可是要去寻皇叔?”

    蔡邕点头,道:“的确是要去寻玄德,还请秦都尉放我过关。”

    秦喜看了一眼蔡邕身后只有个驾车的老仆,疑问道:“蔡公要去长安,就没带护卫吗?”

    蔡邕摇头,叹了口气:“玄德奉诏入洛阳,我只需在函谷关以西的新安城静候就行。”

    秦喜更生疑惑,遂提议道:“新安县虽然距离函谷关不远,但蔡公年迈,不如暂且在函谷关休憩,由小人先派人去寻皇叔如何?”

    蔡邕本就劳累,一听秦喜这提议,遂应道:“如此,就多谢秦都尉了。”

    秦喜笑道:“能为蔡公办事,是小人荣幸。”

    将蔡邕请入函谷关休憩后,秦喜立即唤来堂弟秦乐,吩咐道:“立即向西寻皇叔,就言蔡公只带了一老仆,驾车欲入新安城静候皇叔。我担心蔡公路上有意外,就将蔡公留在了函谷关,请皇叔速至。”

    秦乐低声道:“该不会是有人要针对皇叔吧?不然又怎会让蔡公劳累?”

    “不可胡乱猜测!”秦喜轻斥一声:“只需将情况如实转告给皇叔即可。”

    秦乐不敢再问,遂策马往西直奔,疾驰两日后遇到了关羽的前军。

    得知蔡邕人在函谷关,关羽不由大惊:“可知蔡公入函谷关所为何事?”

    秦乐摇头:“蔡公没说,秦都尉只让我速速传讯皇叔。可我观蔡公表情,似有无奈。”

    “哼!”关羽表情不悦,唤来周仓吩咐:“带秦乐去见皇叔。”随后又招呼副将刘辟:“速引百骑去函谷关,务必照顾好蔡公。”

    周仓、刘辟,纷纷领命而去。

    关羽的语气更冷:“若让某知道是谁让蔡公入函谷关,必不轻饶。”

    如今蔡文姬已经正式嫁给了刘备,蔡邕就是刘备的岳父。

    对关羽而言,辱刘备者当死,辱刘备岳父者同样当死。

    后方。

    听秦乐将蔡邕入函谷关一事细细禀报后,刘备脸上的笑容也逐渐凝滞。

    “看来不希望我入洛阳的人,不少啊。”

    “文和,我就先行一步了。”

    刘备没有停留,带上陈到、黄忠、马超、法正,引了五百轻骑往函谷关而走。

    在抵达函谷关后,刘备直接让黄忠接管了函谷关的防御,禁止任何人出入,又让马超去洛阳给董卓传讯。

    传讯的内容也是简单直接:“让董卓滚来函谷关见我。”

    等安排妥后,刘备这才来见蔡邕。

    躬身便拜:“让丈人受累,是我之过也!”

    蔡邕忙扶起刘备:“玄德不可行此大礼。”

    继而又惊讶问道:“你与文姬成婚了?何时的事?”

    “事急从权,未能及时知会丈人。”刘备将受到诏命及牵招入长安一事细细述说。

    蔡邕这才明白原委,道:“难怪尚书令王允非得让我亲自传令,执意不肯放人,这是疑玄德之故啊。”

    竟是王允

    刘备冷哼一声:“疑我?王允还没这个资格!靠着董卓提拔当了个尚书令,还真把自己当王佐了。”

    若王允不动蔡邕,刘备入洛阳后或还会量才委任。

    如今王允动了蔡邕,不管王允是基于何种目的,那都是在挑衅刘备。

    既然都敢挑衅了,刘备自然不会手软。

    见刘备杀气甚重,蔡邕忍不住又问:“玄德,你此番来洛阳,莫非真要与董司空相争?董司空待我甚厚,我委实不希望玄德与董司空相争。”

    对蔡邕,董卓的确是十分礼遇:先为博士祭酒,后为侍御史,又转持书御史,再迁尚书。三日之间,周历三台。更迁巴郡太守,复留为侍中。

    亦可以说,若不是蔡邕只想去东观校书,这尚书令未必会是王允。

    “看丈人面,只要董卓肯让出洛阳,交出兵权,我可让他善终。”刘备没有将话说死。

    董卓的嫡系也不少,若有机会,刘备也希望能控制伤亡,而非与董卓打个两败俱伤。

    刘备也不想让袁绍在河北看笑话,然后来一句嘲讽:瞧,刘备董卓两个匹夫,我略施小计就令二人相争,何其愚也。

    蔡邕闻言一叹,不再劝说。

    刘备能说给董卓善终,已经很给蔡邕面子了。

    若董卓执意相争,刘备也不可能坐以待毙不反击。

    另一边。

    马超一路急奔洛阳城下,看了一眼城头的守卒和城门口来来往往的洛阳士民。

    随后自腰间取出军号。

    沉重的军号声,瞬间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闻讯的城门校尉也忙引了一队城卫军冲出,喝向马超:“你是何人?为何在此吹号扰乱秩序?”

    马超冷哼一声:“我乃皇叔门生、领护军都尉、扶风人马超,你又是何人?”

    一听是刘备门生,城门校尉瞬间变了脸色:“我乃城门校尉王石,见过马都尉。敢问马都尉为何在此吹号?”

    说来也巧,这城门校尉王石也是老人了。

    第一次在刘备派西园军接管西门城防时,被张辽一戟击飞。

    第二次在刘备派西园军接管西门城防时,干脆就抱拳候命。

    马超冷笑不止:“特来为皇叔传话。”

    随后,马超聚气大喝:“董卓,滚去函谷关见皇叔!”

    西门城楼城下,皆是骇然一片,王石脸色更是吓得惨白:“马都尉,快住口,不可胡喊。”

    然而马超却是不听,一连喊了十声,也不理会王石,直接转身离去。

    “苦也!为什么今日又是我值守!”

    王石感觉自己命很苦,每次轮换时都能遇到与刘备有关的事,还都是大事。

    若不是还要养家糊口,王石真想辞职回家了。

    由于马超先是用了军号吸引众人注意,随后又连喊十声,西城门军民全都听了个清清楚楚。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司空府,直接让董卓惊愕当场。

    “让我,滚去函谷关见刘备?”

    短暂的惊愕后,董卓的怒火瞬间腾起。

    “刘备竖子,怎敢辱我!”

    虽然董卓让刘备入洛阳本就不怀好意,可现在还没正式对刘备动刀子,刘备直接就先将刀子捅过来,这让董卓有一种强烈的被冒犯感。

    “奉先我儿,速速点上骑兵,我要亲往函谷关。我倒要看看,刘备想让我怎么滚去函谷关!”董卓怒不可遏,又令左右披甲。

    吕布却是吓了一跳。

    什么情况?

    怎么就要跟皇叔相争了?

    我才刚取得卢尚书的好感啊,我还想跟皇叔攀个同门情谊呢。

    思绪急转下,吕布忙劝道:“义父,皇叔为人一向温润,今日忽然大怒,必有缘故。瞧这形势,仿佛义父羞辱了皇叔父母似的。孩儿以为,应该先查清楚,免得被小人挑唆。”

    被吕布一提醒,董卓也自怒火中清醒了不少,暗暗思道:莫非刘备猜到我要谋他雍州了?若真如此,我现在去函谷关,或会被刘备所害。

    想到这,董卓遂改了主意,道:“传中郎将牛辅,即刻引兵去函谷关,替我问问皇叔,为何派人辱我?”

    吕布暗暗松了口气,又请命道:“不如孩儿也与牛中郎将同往。若真是误会,孩儿也好及时回禀义父。”

    董卓点头许可道:“也好。若是误会,也可免生争端。”

    待吕布离去,董卓又立即召来周毖商议。

    听到消息的周毖,不由暗喜。

    虽然没能达到让刘备留在长安与董卓对峙的预期,但挑唆刘备与董卓相争的目的已然达到。

    周毖当即脸色一肃:“司空,恕我直言。皇叔恐怕早有谋夺洛阳之意了,此番是我失策,引狼入室了。”

    董卓眉头紧蹙:“你的意思。皇叔此番入洛阳,不是奉诏去豫州,而是想行假途灭虢之计?”

    周毖重重点头:“必然如此!否则皇叔又岂会如此羞辱司空?我猜测,羞辱司空必为激将法,一旦司空前往函谷关,必中皇叔埋伏。倘若司空不幸遇难,皇叔就可兵不血刃的执掌洛阳。”

    董卓顿生迟疑。

    虽然周毖说的很有道理,但董卓总感觉这其中有问题,然而问题具体在何处,董卓又想不明白。

    周毖见状又拱火道:“我又听闻,司隶校尉张温被皇叔羞辱,皇叔如今势大骄矜,若不先下手为强,恐为皇叔所害啊。”

    董卓惊道:“张温被羞辱?这是何时的事?”

    周毖继续拱火道:“就在皇叔来洛阳的途中,张温就说了句‘我才是司隶校尉’,就被皇叔踹在地上,又指使门生打了张温三十鞭子。”

    “有张温亲族蔡由寻我,希望能与司空尽弃前嫌,一同对付刘备。杨彪也寻了我,说弘农杨氏深受皇叔所害,希望能联手制之。”

    刘备安排亲信荀攸在河东,又强令弘农太守黄广打压弘农杨氏的事,董卓也是知晓的。

    因为跟张温有仇,故而董卓乐见其成。

    而今局势有变,董卓又摸不清刘备的来意,对周毖的猜测又信了几分。

    :“我已经派牛辅和吕布前往函谷关询问缘由,以仲远之见,接下来我应当如何应对?”

    周毖语气一狠,道:“可再调兵马埋伏在函谷关到洛阳之间,司空再假意向皇叔请罪,引皇叔深入,再聚兵擒之。只要擒了皇叔,再逐其亲信,余众便不足为虑。”

    “司空,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啊”

    在周毖的拱火怂恿下,董卓终于下定了决心,传令董越等人,引兵设伏。

    随后,董卓又亲引兵马前往函谷关。

    待得洛阳大部分兵马都被调离后,周毖的眼神也变得阴狠:斗吧!使劲的斗吧!只有你们斗得越狠,袁公才能在北方越快立足啊。

    周毖又返回府邸。

    阴影中闪出一人,正是旧日颍川郡吏,而今投入袁绍麾下的郭图。

    “周尚书,袁公的事办的如何了?弘农王何时能刺杀?”郭图的语气阴冷,丝毫没将弘农王这个昔日的天子当回事。

    周毖笃信而笑:“想杀弘农王又有何难?今日刘备与董卓相争,大部分的兵马都去了函谷关,正是洛阳守备空虚之时。”

    “我可将弘农王郎中令李儒调走,剩下的就看你们了。得手后,速速离开洛阳,莫要被人抓住了把柄,你若被抓了,我是不会救你的。”

    郭图冷笑:“只要你能调走李儒,弘农王必死。不过我提醒你一句,刘备此人,行事不循常理。你的计划漏洞太多,能为我等争取到刺杀弘农王的时机已是不易。不如与我等一起离开洛阳。”

    周毖不以为意:“无妨。自上回我抓了袁隗党羽后,董卓就没再怀疑过我,只要董卓在洛阳,我就安然无恙。而今司隶校尉张温和弘农杨氏都愿意助袁公夺取洛阳,我又岂能轻易离开?你莫非不愿看我立功?”

    见周毖执意不肯,郭图也不再劝,道:“既如此,刺杀之事不可耽误。”

    只是在心头,郭图却是嘲讽周毖不知死活:刘备此人,连袁公都要避其锋芒,你却敢招其入洛阳;既然挑唆董卓成功,就应该早早跑路,留下来等死吗?

    不过,这又与我何干呢?

    刺死弘农王后,我就能回河北向袁公请功了。

    弘农王府。

    周毖再次寻到了李儒。

    自上回李儒替董卓分析大势后,周毖就对李儒上了心,尤其是得知李儒劝董卓杀弘农王之后,周毖便有意结交李儒。

    而李儒似乎也有意结交周毖,一来二去,两人也变得熟络。

    不过这个熟络,也尽显于表面,交友不交心。

    “周尚书今日怎有心情来此?”看到周毖后,李儒的语气变得热情,仿佛与周毖真的是知心好友似的。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85510/1284458.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