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老巷书店的旧书笺 > 第一百七十三章 书笺的约定

第一百七十三章 书笺的约定


初夏的老巷,绿意盎然,巷口的桂花树抽出了新的枝叶,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林晓月的书笺制作手艺越来越熟练,她不仅完美掌握了澄心堂纸的传统制作工艺,还在苏念桂的鼓励下,融入了自己的创意,设计出了很多新颖别致的书笺样式。

“晚星姐,你看我新做的这批手绘书笺。”林晓月捧着一叠刚做好的书笺,兴奋地走进前厅,“我在纸浆里加入了不同颜色的天然植物染料,还在抄纸时嵌入了干花和树叶,干燥后再用细笔勾勒出花鸟图案,既保留了传统书笺的质感,又增加了现代审美。”

林晚星接过书笺,仔细欣赏着。只见这些书笺色彩淡雅,有淡粉、浅蓝、鹅黄等颜色,都是天然植物染料染成的,没有化学颜料的刺鼻气味,反而带着淡淡的草木香。书笺上嵌入的干花和树叶纹理清晰,与手绘的花鸟图案相得益彰,显得格外精致。“太漂亮了!”林晚星忍不住赞叹,“这些书笺既有传统韵味,又不失时尚感,肯定会很受年轻人喜欢。”

顾言舟也凑过来看了看,点头道:“确实很有创意。我们可以把这些书笺分成不同的系列,比如‘花鸟系列’‘山水系列’‘节气系列’,再配上精美的包装,作为文创产品出售。”

苏念桂看着这些书笺,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晓月很有天赋,不仅学得快,还能举一反三,把传统手艺和现代创意结合起来。这样一来,澄心堂纸书笺就不会显得过时,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喜欢上传统手艺。”

正在这时,书店门口的风铃叮当作响,走进来几位穿着汉服的年轻姑娘。她们看到林晓月手中的书笺,眼睛立刻亮了起来:“哇,这些书笺也太好看了吧!和我们的汉服简直是绝配!”

“请问这些书笺是卖的吗?我们想买一些,用来写情书、送朋友,或者自己收藏。”一位穿粉色汉服的姑娘问道。

林晓月连忙点头:“是的,这些书笺都是我们亲手制作的,有不同的样式和尺寸,你们可以挑选。如果你们有特别的需求,我们还可以定制。”

姑娘们兴奋地围了过来,挑选着自己喜欢的书笺。“我要这张梅花图案的,太有古风韵味了!”“我喜欢这张嵌入了樱花的,粉粉嫩嫩的,特别适合写情书。”“我要一套节气系列的,每个节气都收藏一张,肯定很有意义。”

看着姑娘们开心的样子,林晚星忽然有了一个想法:“我们可以举办一个书笺创作大赛,邀请全国各地的手作爱好者和书法绘画爱好者参加。这样既能推广澄心堂纸书笺,让更多人了解传统手艺,又能收集到更多优秀的作品,丰富我们的文创产品种类。”

顾言舟立刻表示赞同:“这个主意好!我们可以设置不同的奖项,比如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还有最佳创意奖、最佳工艺奖等。获奖作品不仅能在书店里展示,还能被收录进《老巷书笺集》,甚至可以和我们合作,将作品批量生产成文创产品。”

苏念桂也点点头:“举办大赛是个很好的推广方式。我们还可以邀请一些书法、绘画界的专家担任评委,提高大赛的专业性和知名度。”

说干就干,三人很快就起草了大赛通知,明确了参赛要求、作品主题、评选标准和奖项设置。作品主题围绕“传统与创新”展开,要求参赛作品必须使用传统书笺制作工艺,同时融入自己的创意和想法。评选标准则包括工艺水平、创意性、观赏性和文化内涵四个方面。

大赛通知发布在书店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和各大手作平台上,没想到一经发布,就受到了广泛关注。短短几天时间,就有几百人报名参赛,其中既有专业的手作艺人、书法绘画爱好者,也有普通的传统文化爱好者,甚至还有不少中小学生。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书笺制作工艺,林晚星还特意拍摄了一系列教学视频,详细讲解了澄心堂纸的制作过程和书笺的创作技巧,发布在网络上。视频里,苏念桂和林晓月亲自示范,从选料、蒸煮、捶打、抄纸,到研墨、题字、装饰,每一道工序都讲解得格外详细。视频很快就收获了大量点赞和转发,很多人留言表示“原来传统书笺制作这么复杂,涨知识了”“太喜欢这种有温度的传统手艺了,已经报名参赛”。

一个月后,大赛截稿,组委会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上千件参赛作品。这些作品五花八门,风格各异,有的注重传统工艺的传承,制作的书笺古朴典雅;有的则大胆创新,融入了现代设计元素,显得时尚新颖;还有的将书笺与诗歌、绘画、刺绣等艺术形式相结合,极具观赏性和文化内涵。

林晚星、顾言舟、苏念桂和林晓月组成评审团,邀请了市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和非遗保护中心的专家担任特邀评委,开始了紧张的评选工作。“这件作品的工艺很精湛,澄心堂纸的制作非常标准,书法也写得很好,很有传统韵味。”市书法家协会**拿起一张书法书笺,赞不绝口。

“这件作品很有创意,在书笺上嵌入了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就能听到一段关于老巷书店的故事,将传统与科技完美结合。”非遗保护中心的专家评价道。

“这件儿童作品也很不错,虽然工艺相对简单,但创意十足,画面充满了童真童趣,能看出孩子对传统手艺的喜爱。”苏念桂看着一张由小学生制作的卡通书笺,笑着说。

经过几天的认真评选,大赛终于决出了各个奖项。一等奖被一位来自苏州的手作艺人获得,她制作的《姑苏十二景》书笺,将苏州的十二处著名景点绘在澄心堂纸上,画面精美,工艺精湛,极具地域文化特色。二等奖和三等奖也各有归属,最佳创意奖、最佳工艺奖等单项奖也尘埃落定。

颁奖典礼当天,老巷书店被装扮得格外热闹。门口挂着红灯笼,墙上挂满了获奖作品,巷子里还搭起了临时的舞台。很多参赛选手特意从外地赶来,想要亲眼看看获奖作品,和其他手作爱好者交流经验。

“我是特意从北京赶来的。”一位获奖选手激动地说,“我一直很喜欢传统手艺,看到书笺创作大赛的通知后,就立刻报名参加了。老巷书店的故事太感人了,这里的书笺也很有特色,以后我会常来的。”

“我是带着孩子来的。”一位中年女士说,“我想让孩子感受一下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她知道,还有这么多珍贵的传统手艺值得传承。看到孩子对书笺制作这么感兴趣,我真的很开心。”

颁奖典礼上,苏念桂作为特邀嘉宾发言:“今天,看到这么多优秀的书笺作品,看到这么多年轻人喜欢传统手艺,我感到非常欣慰。书笺不仅是一种书写工具,更是一种文化载体,一种情感寄托。当年,我的母亲和沈砚之先生用素笺定下约定,守护了一生的情感;现在,我们用书笺传递文化,传承手艺。希望大家能一直喜欢书笺,喜欢传统手艺,让这份美好一直延续下去。”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颁奖典礼结束后,很多参赛选手都留下来,向苏念桂和林晓月请教书笺制作手艺。苏念桂和林晓月耐心地解答着大家的问题,手把手地教大家制作简单的书笺。

“其实,制作书笺最重要的是用心。”苏念桂对大家说,“每一张书笺都承载着制作者的情感和心意,就像母亲和沈先生的约定,用一生去守护,才能让它变得珍贵而有意义。传统手艺的传承,不仅需要精湛的技艺,更需要这份用心和坚守。”

大家都深有感触。一位选手说:“以前我只是把制作书笺当作一种爱好,现在我明白了,它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文化的传承。以后我会更加用心地制作书笺,把这份美好传递给更多人。”

夕阳西下,老巷里的游客渐渐散去,书店里却依然热闹。林晚星看着大家专注制作书笺的样子,心里忽然觉得,书笺不仅是一种传统手艺,更是一种约定——一种关于情感、文化和传承的约定。而老巷书店,就是这个约定的守护者和传递者,用匠心守护传统,用爱心传递温暖,让每一张书笺都带着时光的温度,让每一段故事都得以延续。


  (https://www.2kshu.com/shu/85656/49121725.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