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老巷书店的旧书笺 > 第一百五十八章 青春力量 志愿同行

第一百五十八章 青春力量 志愿同行


墙体修复的方案确定后,苏晚却犯了愁。修复共用墙需要大量的人力,街坊们大多有自己的事情要忙,张伟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而且修复工作需要专业的工具和一定的体力,仅凭现有的人力,不知道要修到什么时候。

“要是能有更多人来帮忙就好了。”苏晚坐在文化展示空间里,看着墙上老巷的照片,自言自语道。萌萌坐在旁边画画,听到苏晚的话,抬起头来说:“晚晚姐,我可以问问我的同学们,看看他们有没有愿意来当志愿者的。我们学校有个民俗文化社团,大家都对老巷的文化很感兴趣。”

“真的吗?那太好了!”苏晚眼睛一亮,连忙说道,“如果能有志愿者来帮忙,不仅能解决人力不足的问题,还能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老巷的文化,真是一举两得。”

萌萌立刻拿出手机,给民俗文化社团的社长林晓发了消息,说明了老巷的情况和需要帮忙的事情。林晓是民俗学专业的学生,一直很喜欢老巷的传统文化,看到消息后,立刻在社团群里发起了号召,没想到大家响应热烈,不到半个小时,就有二十多个同学报名参加。

第二天一早,一群穿着红色马甲的年轻人背着背包,提着工具,浩浩荡荡地走进了老巷。为首的林晓笑容满面,走到苏晚面前,伸出手说道:“苏晚姐,我们是附近大学民俗文化社团的志愿者,听说老巷需要帮忙修复古建筑,我们特意来帮忙的。”

苏晚连忙握住林晓的手,脸上满是惊喜:“欢迎欢迎!真是太感谢你们了,有你们的帮忙,我们的修复工作就能顺利多了。”

林晓笑着说:“我们早就想来老巷看看了,一直没时间。这次能有机会参与古建筑修复,既能帮忙,又能学习传统工艺,我们都特别开心。”

苏晚带着志愿者们来到共用墙前,向他们介绍了墙体的情况和修复方案。张伟则给大家讲解了古建筑修复的基本常识和注意事项,还演示了如何使用工具、如何辨别青砖的质地。志愿者们听得格外认真,不时拿出笔记本记录,遇到不懂的问题就主动提问。

“张师傅,为什么一定要用这种老青砖啊?用新砖不行吗?”一个戴眼镜的男生问道。

张伟耐心解释:“这堵墙是老式建筑,用老青砖修复,才能保持墙体的原有风貌,新砖的质地和颜色都和老砖不一样,修上去会显得很突兀,破坏老巷的整体风格。而且老青砖经过多年的风化,质地更加坚硬,耐久性也更好。”

志愿者们分成了几个小组,有的跟着张伟测量墙体数据,用尺子量出裂缝的宽度和长度,记录在表格上;有的负责清理墙体周围的碎石和杂物,用铁锹把散落的木炭和木材搬到指定的地点;还有的女生跟着萌萌,小心翼翼地擦拭仓库废墟中残留的老物件,试图还原它们原本的模样。

林晓跟着张伟学习砌砖的技巧,她学得很快,虽然动作还略显生疏,但已经能像模像样地把青砖砌在墙上了。“没想到砌砖还有这么多讲究,不仅要对齐,还要控制灰浆的厚度,真是太神奇了。”林晓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笑着说道。

陈爷爷也来到了现场,他看着忙碌的志愿者们,心里满是欣慰。他从家里拿来了珍藏的书笺,给志愿者们讲述老巷的历史故事,讲述这堵共用墙的由来。“这堵墙是几十年前赵大爷的父亲和我父亲一起砌的,那时候没有起重机,全靠人力搬运青砖,两个人花了半个月才砌好。没想到过了这么多年,这堵墙还在,只是已经老化了。”

志愿者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阵阵感叹。一个女生说道:“陈爷爷,老巷的历史太有意思了,这些故事都可以写成一本书了。以后我们要多来老巷,听您讲更多老巷的故事。”

中午时分,张婶提着保温桶来到了现场,里面装着热气腾腾的包子和小米粥。“孩子们,快过来吃饭了,忙活了一上午,肯定饿了。”张婶笑着说道,把食物分发给志愿者们。

志愿者们接过食物,大口吃了起来,一边吃一边称赞:“张婶,您做的包子太好吃了,比学校食堂的还香!”

张婶笑得合不拢嘴:“好吃你们就多吃点,不够我再回去做。”

苏晚看着眼前忙碌而有序的景象,心里暖暖的。这些年轻的志愿者们就像新鲜的血液,为老巷的修复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她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堵共用墙很快就能修复好,老巷也会恢复往日的模样。


  (https://www.2kshu.com/shu/85656/49127776.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