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天子宁有种 > 第194章 兄弟之国

第194章 兄弟之国


十一月初。

    江淮一带,天气愈寒,朔风卷尘,凌冽如刀。

    淮南寿春城下,大周王师的旌旗猎猎作响,投石车发出的巨响与将士的喊杀声交织成一片铁血战场的喧嚣。

    而大周皇帝柴荣,已亲临寿州城下!

    不过,就在这前线硝烟弥漫的时刻,两封来自东京开封府的加急文书,几乎一前一后地被驿卒呈送到了御前。

    “小题大做!”

    柴荣端坐于御帐主位,把侍御史左承思的弹劾奏章,不耐烦地丢到桌案上,随口给了句评价。

    接着,他的目光转向了另一份奏章——那是李奕遣人从东京疾送而来的辩解文书。

    柴荣伸手将其取过,缓缓展开。

    其内洋洋洒洒近千字,先是痛骂左承思多管闲事,净盯着别人的家事找茬。

    然后又详陈了他和嫂嫂郭氏的种种过往,并表明二人虽是“青梅竹马,暗生情愫”,但绝无逾矩、有违伦理的龌龊。

    同时断然否认所谓“强抢山女”的污蔑,指其为无稽之谈,坚称他与左灵儿乃是两情相悦,合乎情理法度。

    关于龙津桥街市的改建,则力陈其“便民、活市、惠商、利国”的宗旨,强调惠及民生、繁荣市井的初衷不容曲解。

    随着目光在纸笺上逐行移动,柴荣脸上的神情也悄然变化,嘴角不由得流露出一丝笑意。

    然而,帝王心思深沉,这丝笑意很快敛去。

    柴荣并未立即表态,而是吩咐近侍将两份奏章,递给侍立帐内的重臣们传阅。

    过了一会儿,众人传阅完毕。

    宰相王溥率先出列道:“陛下,侍御史左承思所奏,未免过于吹毛求疵了。李都使血气方刚的年纪,纳妾贪色算不得什么。只要双方你情我愿,合乎朝廷法度章规,此等无关紧要的私事,何至于上达天听?”

    “至于龙津桥街市改建条陈,臣细读之下,深觉其构思精妙。商户百姓参与出资,全凭自愿,建成之房屋商铺,亦归出资者所有。此乃官民互利之举,何来‘与民争利’之嫌?非但无过,反显出李都使乃是用心办事。”

    话音落下,众人都深表赞同。

    皇帝刚才那句“小题大做”,其实已经表明了态度,大伙儿知道皇帝不会因这些小事,而去惩罚身怀功劳的禁军大将。

    何况李奕在奏章中也解释的很清楚了,根本挑不出什么错处。

    枢密使魏仁浦也朗声附和道:“王相所言极是!仅以臣所知晓的,李都使所纳的山民女子,在我王师征讨蜀地之时,以其熟悉山川地利之便,亲率同村壮勇,为我军刺探蜀军动向,更是引大军由隐秘小径绕行,奇袭得手!”

    “后来,此女自愿随李都使前来东京,此事西征行营之中多有知情者。所谓‘强抢山女’,纯属捕风捉影。”

    柴荣微微颔首,沉吟片刻,开口道:“侍御史左承思的弹劾,虽不免失之偏激,不甚恰当。然其终归是秉承职司,履行监察百官、拾遗补阙之责……也算得忠勤于事了。”

    随即,他转向侍立于侧的通事舍人,下达了谕令。

    “着人回京对其予以勉励,但今后须持正公允、详察情实。”

    随着这道旨意下达,弹劾之事总算作罢。

    柴荣的目光重新投向帐中的舆图——眼下,攻破淮南坚城,才是这位雄心万丈的帝王心中唯一的关切。

    帐外,寿春城的方向,震天的厮杀声隐约传来。

    “走,随朕出去看看!”

    柴荣说罢,起身便向外走去,文武百僚连忙跟上,一大帮人簇拥着皇帝走出中军大帐。

    待出了营门。

    一行人向前走了一大截路,便能远远瞅见战场上的态势。

    寿春城,这座南唐赖以屏障淮南的重镇。

    如今在周军狂风暴雨般的攻击下,如同一头被无数利刃撕裂的困兽。

    滚滚浓烟如同巨大的、扭曲的黑龙,直冲天际,遮蔽了本就不甚明亮的阳光。

    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焦糊味、血腥味和尘土的味道,混合成一种令人窒息的地狱气息。

    战鼓雷动,声震百里,每一次擂响都仿佛撞在每一个士卒紧绷的心弦上。

    杀声直冲云霄,山呼海啸般此起彼伏,是生命在死亡边缘爆发出的最原始的嘶吼。

    高大的攻城云梯如同巨人的脊骨,艰难地攀附在寿春那伤痕累累的城墙上。

    蚁附其上的周军士兵顶着如雨的滚木礌石、滚烫的金汁、以及飞蝗般密集的箭矢,不断有人从空中惨叫着坠落,在城墙脚下堆积起新的尸骸。

    城头上的守军同样伤亡惨重,尸体接连不断地掉落,与攻城者的尸体混在一处,血水染红了冰冷的城墙根。

    目视着如同炼狱般的战场,世宗柴荣那鹰隼般锐利的目光,紧紧锁定在寿春城墙的攻守线上。

    他的手按在腰间佩剑的鲨鱼皮柄上,指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

    每一波城头的抵抗、每一波进攻的受挫,都清晰地映在他深邃的眸子里。

    城下的喊杀与哀嚎、鼓角争鸣、大地震动,这一切沸腾的战争噪音仿佛都被他强大的意志过滤,他眼中只剩下对那座城池的强烈渴望。

    不知过了多久,柴荣收回了目光。

    随后,他的视线落到了不远处的战场边缘,数十架巨大的投石车犹如伏地的巨兽,士卒们正汗流浃背、全神贯注的忙碌着。

    柴荣瞥见道旁临时堆放的石块,他没有丝毫犹豫,二话不说就走了过去。

    在周围重臣、侍卫们惊愕的目光注视下,皇帝微微俯身,动作沉稳有力,宽阔的臂膀环抱起一块冰冷而坚硬的石头。

    然后不动声色地将石块稳稳抱在胸前,沉稳地迈开步伐,向其中一架正紧张校射的投石车走去。

    众人见状,纷纷上前抱石头,场面顿时变得十分滑稽——

    国之栋梁的文武大臣们,却与普通侍卫亲兵混杂一处,人人怀中皆怀抱石块,如同最卖力的力夫,脚步匆匆,随着皇帝的身影向前涌动。

    柴荣对此置若罔闻。他步伐坚定,率先抵达那架投石车旁,腰腹发力,动作干脆利落,将怀中大石稳稳投入待装填的石堆槽中。

    动作结束,他肩膀耸动气喘了几声,以手背随意拭了一下沾染的尘土。

    随即抬眼,目光重又投向激战正酣的寿春城头。

    群臣们怀抱的石头如同下雨般,紧随其后纷纷“噗通”落下,杂乱堆叠在这架投石车旁。

    “刘仁赡是个忠义之人!”柴荣突然感叹道。

    此刻,他的胸中翻涌着极其复杂的情绪。

    虽然对方是敌国将领,负隅顽抗之下,成为了周军进攻的绊脚石,还让大军受到了不小的损失。

    但这份困守孤城、矢志不移的忠义,以及愿让长子身陷险境的决绝,即便是欲吞并天下的雄主柴荣,也不得不感佩其人之风骨。

    于战事而言,他自然希望这江南守将尽皆望风而降,使王师得以摧枯拉朽般扫荡敌境。

    但站在一个皇帝的立场上,柴荣却又期待着见到,臣下都能如刘仁赡一般,皆是忠君为国、守土尽责之辈。

    “驾!”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踏破外围战场的喧嚣,由远及近。

    尘土飞扬中,李重进率领着数十骑,风驰电掣般疾驰至近前,他勒缰下马,动作利落。

    李重进深施一礼,声音洪亮道:“陛下!伪泗州刺史遣牙将王知朗,携伪主李璟的议和信函求见!”

    柴荣眉头微不可察地蹙起,沉声道:“人在哪里?”

    话音方落,李重进身后一名南唐军将服饰的汉子,应声上前一步。

    此人正是牙将王知朗,他脸上强自镇定,却依旧难掩忐忑,深深一揖,朗声道:“外臣王知朗,拜见大周皇帝陛下!”

    近侍早已快步上前,从王知朗的手中接过那封信函,转身呈递到皇帝面前。

    柴荣接过,随手撕开封泥,目光扫过那一行行文字——

    信函中李璟自称“唐皇帝”,表示自己愿意把周皇“当做哥哥看待”,每年赔财宝来当做军费,希望周国朝廷退兵。

    “好一个兄弟之国!”

    柴荣脸上涌现几分怒意,声音也随之陡然拔高,“自古天无二日,天下安能有两位至尊?尔等僭号称帝,盘踞江南膏腴之地,不思恭顺王化,临到这刀兵加颈之时,才想起用些蝇头小利来打发朕的大军?”

    他锐利的目光如刀剑般刺向王知朗,随即手臂猛地一挥,那封代表着李璟主动求和的信函,被他如同丢弃一张垃圾般,狠狠掷落在牙将王知朗脚前的尘土里。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朕今日留你一条性命!”

    柴荣冷哼一声。

    “你回去告知李璟,若他真心求和,那便亲自来向朕赔罪,到时再说其它的。若不然,待我大军杀至金陵,就再无商量的余地了!”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0118/1284432.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