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无伤大雅
推荐阅读:战锤之黑皇帝 我的神级词条都刷满了 浑元仙宗 战锤:刚统一帝国,你说是40K 人在诸天,寄生成道 斗罗绝世:从日月开始登顶至高 三国:王业不偏安 华娱浪子,怎么被天仙改造了? 都重生了还混娱乐圈? 维度乐园,我是召唤系使徒
“青槐树下两小童,郭家明珠李家郎。胡马踏破贝州墙,血海火海断人肠!奶娘机敏携儿逃,狗洞钻出命三条。
夏津舅家暂寄身,青梅依稀有情苗。郎君壮志从军行,数载无音信渺茫。明珠无依花自落,长兄为伴入新房。
谁料天公不作美,丈夫病榻赴黄粱!东京幸有叔叔在,接济孤嫂生计忙。患难日久情愫生,旧日情丝心底藏。”
伴随着一首民间小调的传播,关于殿前马军都指挥使李奕的遗闻轶事,逐渐便成了东京城内街头巷尾热议的谈资。
自古以来,世人都对这类“小道消息”很有兴趣。人们乐于谈论这等夹杂着伦理与情欲的秘事。
何况流言中的主角,还是那位皇帝的连襟妹夫、战功赫赫的新晋大将,更是为故事增添了几分传唱度。
而这些,自然是出自李奕的手笔。
有些事不能摆在明面上来说,那就只有使用非常规的手段。与其等纳了郭氏后被世人瞎猜,不如暗中先把这事捅出来,并赋予其合乎情理的缘由。
而那泼皮张虎别的本事没有,但与那些三教九流打交道,却是他的强项。
李奕让他去办这事,正是看中了这一点。
就这样,随着流言的私下传播,故事的细节日益丰满,甚至还被编撰出了各式各样的版本。
就连去年李奕为了嫂嫂郭氏,而失手一拳打死人的事,也被再次翻了出来,更是替流言增添了几分可信度。
至于人们的关注点,却已经不在所谓的叔嫂身份上了。
其实也可以理解,因为在宋明理学兴起之前,自秦汉隋唐以来,社会风气远没有后来那么压抑。
等到了盛唐时期,这种开放包容的风气,更是发展到了巅峰,乃至于后世人诟病其为“脏唐”。
无论是唐代元稹所著《会真记》,还是“诗仙”李白的《陌上赠美人》……等等名篇佳作。
其中都展现了男女之间,不受礼教束缚的自由交往,爱情可以随时萌芽,情感无需隐藏,甚至婚姻之外的浪漫也被社会所容忍。
而经历了唐末五代的乱世,“三纲五常”的儒学体系几近崩塌,更加是拉低了伦理道德的底线。
这才会有宋朝建立后,儒学思想的触底反弹。
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新思潮,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北宋士大夫手握儒学的解释权,开始了重忠孝、讲廉耻、励气节的社会氛围的重构。
并强调“天理”与“人欲”的对立,推崇用内心的修养功夫来“窒欲”,以敬畏“天理”为准则。
说白了,就像“以文制武”的政策一般,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当然,李奕目前并不关心这些。
他让张虎私下散播流言,除了解决郭氏的名分问题,还有更深的一重考虑……所以就连他一口气纳了两房妾室的事情,也跟着流言一起传开了。
正所谓,人无完人,必有非议。
作为一个年轻而又战功卓绝、位高权重的禁军大将。
在这乱世之中,短时间内从底层崛起、获得富贵之后,却没有一丁点贪图享乐的迹象。
那你这么拼命的往上爬,所图的又是什么?
李奕觉得自己表现的确实过于克制,不太符合他底层武夫的出身,以及血气方刚的年纪该有的做派。
仔细想想,自污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前提是污点不能太大,最好是无伤大雅的瑕疵,不然反倒是弄巧成拙。
……
清晨的薄雾尚未完全散尽,宣徽院衙署大门在曦光中显出轮廓。
李奕身着紫袍、腰悬鱼袋,刚刚踏上衙署前的台阶,沉稳的脚步声却被一声呼唤打断。
“贤弟留步。”
循声望去,正是向训。
他面带一丝惯有的亲和笑意,却脚步迅疾地迎了上来,不容分说便将李奕拉到廊柱的阴影下。
向训脸上难掩好奇之色,压低嗓音道,“近日东京城中,关于贤弟的一些风言风语,传得是沸沸扬扬,街头巷尾,无不议论。”
他微微一顿,“容为兄斗胆一问,那些事……究竟有几分真?”
李奕不免目光微闪。
他没想到流言这么快就传到向训耳中,果然世人都对这类“八卦之事”很有兴趣,传播起来也很快。
不过,向训能这么直接的问出来,也是没太把自己当外人看待。
李奕迅速收敛心神,面上浮现一丝恰当好处的惊讶,继而又装作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
他长长叹息一声道:“唉!不瞒向兄……那些市井流言,确是空穴来风。但那时我少年意气,一心想要建功立业,毅然离家投效军中,抛却了儿女私情……不曾想,隔了这许多年,竟被人将这陈年旧事翻了出来,闹得人尽皆知……”
他的声音里满是懊恼与无奈,仿佛往事不堪回首。
向训一听,眉毛高高扬起,随后朗声笑道:“原来真有此事……不过这也没什么,男欢女爱本是人之常情。”
说着,他笑容微敛,拍了拍李奕的肩膀,“你那嫂嫂寡居数年,膝下也无子嗣,早已是自由身。放在寻常百姓家,就算改嫁夫家叔叔,旁人也说不着什么。”
“但你我皆是身居高位,朝堂内外不少人都在盯着我等的言行,随时想要抓住错漏之处攻讦你我。”
说到这,向训的声音陡然压低,“为兄得知消息,侍御史左承思已于昨日晚间,写了一道奏章遣人送往淮南行在。”
“奏章之中,不仅提及关于你的流言,还借由贤弟纳妾之事,弹劾你统兵出征秦、凤之时,有借势‘强抢山民女子’之嫌。除此以外,贤弟欲让百姓商贾出资参与改建龙津桥的街市,此事也被那左承思所攻讦,言其有违让利于民的初衷。”
李奕听罢,目光微闪。
说起来,这侍御史左承思也算他的半个熟人了。
当初,李奕提出“灭佛”的建议时,左承思便立马跳出来反对,还被李奕给狠狠呛了几句。
但等开始整顿禁军,李奕要拿左羽林大将军孟汉卿,来杀鸡儆猴的时候,左承思却又发声力挺此事。
至于现在弹劾自己……御史们有风闻奏事、直达天听之权,纠察弹劾百官的过失,本就是他们的职责,没什么好说的。
倒也难为那左承思了,东拼西凑之下,才给自己找到几条“罪状”。
心念电转间,李奕拱手道:“多谢向兄警醒!”
“你我之间,何须客套?”
向训微微摆手道:“不过贤弟也无须担心,左承思弹劾你的那些事,都是捕风捉影的臆测。到时贤弟上书一封,向官家陈述内情即可。”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0118/1284433.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