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金祥殿赐宴
推荐阅读:战锤:刚统一帝国,你说是40K 华娱浪子,怎么被天仙改造了? 我的神级词条都刷满了 战锤之黑皇帝 人在诸天,寄生成道 浑元仙宗 斗罗绝世:从日月开始登顶至高 三国:王业不偏安 维度乐园,我是召唤系使徒 都重生了还混娱乐圈?
大周皇帝柴荣在内廷金祥殿设宴,为攻蜀凯旋的禁军大将李奕庆功。
顺带宴请的还有蜀国的降将李廷珪和韩继勋。
李奕不知道皇帝是故意为之,还只是单纯的图省事,为自己举办的庆功宴,竟然把李、韩二人也给带上。
要知道这两个家伙都是被李奕亲自俘虏的,让他们来一起赴宴庆功多少有些杀人诛心。
不过李奕又转念一想,皇帝把自己封为昭武军节度使,肯定不是在地图上随便一指就定下的。
因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关就位于昭武军辖区内。此处是蜀国腹地的门户,地理位置十分之重要。
李奕猜测皇帝把自己封在利州,大概是表达对蜀主孟昶的藐视。
或许也有恐吓的意味:打得蜀军屁滚尿流的周国大将,遥领的节镇就在蜀国腹地门户,你孟昶自己好好掂量掂量轻重。
作为军力强大的中原皇帝,柴荣也确实能有这份底气。
这么一想,皇帝安排李廷珪和韩继勋参加庆功宴,很大可能并非是有意羞辱。而且说句不好听的,李、韩二人还没资格享受大周皇帝的“特殊对待”。
大概率只是捎带着让二人赴宴,毕竟是皇帝在内廷举办的私宴,能受邀参加算得上莫大的荣誉。李廷珪和韩继勋二人说不定还是沾了自己的光。
不然以二人的身份或功绩,还不够格让皇帝单独赐宴……若是蜀主孟昶被俘虏来东京,那倒是够资格享受这个待遇。
当然这些都是李奕瞎猜的,至于到底是个什么意思,那就只有皇帝自己心里清楚。
……
后周皇城的正殿是崇元殿,内殿则是金祥殿。金祥殿作为内廷的中枢,李奕倒不是第一次来。
五代承袭唐制,有正衙朝参和入閤(同‘阁’)之制,但在此之上还发展出了“五日起居”的制度。
也就是皇帝每隔几日会在便殿,即内殿召见五品以上文武百僚,让臣下能探视、问候皇帝的情况,顺便拉近君臣之间的关系。
同时也能让大臣们有机会私下向皇帝汇报一些重要的事情。
然而多数时候都只是意思一下,就跟正衙朝参一样走个过场。皇帝随时可以召见近侍重臣商议军国大事,并不需要在问起居的时候才去办。
曾经的李奕作为禁军小校,自然没资格踏足内廷宫殿,但自从高平之战回来后,他的地位倒是够格了,自然对于金祥殿不算陌生。
不过先前他都是跟着大伙来走个过场,也没什么事需要跟皇帝私下当面说。
基本每次都是等在殿外的走廊,按部就班的进去拜见问候皇帝,然后再和文武大臣们一起退出来。
但这次却不一样,皇帝专门在金祥殿赐宴于他,坐在殿内享受着宫人们的伺候,心理上的巨大满足感难以言表。
当然吃饭倒是其次,李奕自然也明白,这种场合是形式大于实质,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份特殊的荣誉。
皇帝柴荣秉承着先帝郭威的节俭作风,平日里的吃穿用度都很朴素,在赐宴这种事上同样如此,并没有什么太奢侈的山珍海味,都是比较常见的荤素干果,外加酒水管够。
不过在皇帝面前,没人会真的放开了喝,顶多敬酒的时候抿一口。
在宴席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有内侍进来禀报淮南前线的战事传来消息。
皇帝当即又勉励了几句,交代李奕几人安心用膳,接着便起身离席去处理政事。
虽然这么想显得十分无礼,但李奕心里确实觉得有皇帝在场,吃饭都吃的不太踏实。等到皇帝走后,宴席的气氛总算轻松不少。
李廷珪和韩继勋明显也抱着这种想法。在见到皇帝离开后,二人肉眼可见的松了一口气。
“恭喜李都使高升!”李廷珪率先向李奕敬酒道,“在下像您这般年纪时,还只是一无名小卒,想想都自惭形秽啊。”
韩继勋也连忙跟着附和道:“李都使仅以加冠之龄,便已是一方节度,赫赫威名更是传遍天下,日后在下和李公孤居在东京,还要多仰仗李都使照拂一二。”
李奕用余光扫视了一圈周围,见到宦官宫女们都站得远远的,全都低头垂眸不敢多瞧多听。
他举杯回敬道:“李公、韩公言重了,你我三人同朝为官,都是陛下的臣子,何来谁照拂谁的说法?”
韩继勋忙道:“是在下失言了。”
李廷珪则是低头不语,作沉思状,好似在琢磨李奕话里的意思。
李奕笑了笑没再多说,转而招呼两人喝酒吃菜。
对于李廷珪和韩继勋二人的心思,他也能猜到几分,二人作为被俘虏来的败军之将,在东京城内举目无亲,也没有什么熟识的人。
真要说起来,李奕勉强算是二人的“老相识”,虽然相识的过程不太愉快,但多少也算是有些另类的交情——正所谓不打不相识嘛。
再加上李奕如今在后周禁军中的地位,已然是单手可数的程度,实打实的核心人物之一。
而且还是大周皇帝的连襟姻亲。
李、韩二人只要不是傻子,自然明白和李奕打好关系,绝对是百利而无一害……况且他二人也只能和李奕攀上一点交情。
后周的那些高官显贵可没人会和两个跟自己没什么关联的敌国降将有交往。
李奕不排斥李、韩二人来跟自己攀交情,但眼下的这场合明显不太合适,还是等今后在私底下再说吧。
又过了大半个时辰,皇帝始终没有再出现。
倒是一名伺候的老宦官,走到李奕身后小声耳语道:“李都使,该散宴了。”
“嗯。”李奕微微点头。
随后三人在老宦官的带领下离开了金祥殿。
“李公、韩公,在下有事就先走一步。等二位安顿好后,若有空闲的话,可以到我府上坐坐……在下就住在正阳坊内,进了坊门左转第二个就是。”
在宫门处,李奕与李廷珪和韩继勋拜别。
李、韩二人眼下暂住在客省的官房内,只等皇帝赐予的宅邸修整好就搬过去。
“一定一定,到时要去叨扰李都使了。”
李、韩二人本就求之不得,当即拱手回礼连声应是。
……
皇帝的赐宴从中午开始,持续了快有两个时辰,李奕离开皇城的时候,太阳正缓缓朝着西边落下。
李汉超早已带着亲兵等在东华门外。
见到李奕出来,他连忙快步迎上前,左右扫视一圈,然后小声说道:“淮南前线传回消息,围攻寿州城的战事不利,伪唐刘彦贞趁机领兵直奔正阳,似要截断我军的渡河退路。”
“李相公准备率领大军回防正阳的浮桥,陛下得知后大发雷霆,已经派使者八百里加急去往前线阻止。”
李奕闻言微愣,继而才反应过来,历史上确实有这么一出。
不过仔细想想,这事也是必然的,寿州城固若金汤,强攻的难度很大,并非一两个月就能有成效。
再加上守城的是南唐名将刘仁瞻,只要对方打定主意固守不出,并且不犯太大错误的话,起码也能坚持个一年半载。
而后周的大军围困寿州城,久攻不下一旦被拖住,南唐国君臣又不傻,肯定会想着法绕后偷袭。
想到这里,李奕轻叹一口气:“来不及了。”
李汉超闻言疑惑道:“大哥是说李相公率军回防正阳来不及了?”
李奕微微摇头:“陛下派人去阻止来不及了。”
李汉超不免有些愕然,忍不住问道:“难道李相公没有得到陛下的允许,竟敢擅自做主从寿州城下撤军?”
李奕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汉超,你觉得是擅自撤军让寿州城守军有了喘息之机的罪过大,还是大军被断了退路从而全面溃败的罪过大?”
考虑事情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答案也就不同。
李汉超只往不犯错的方向去想,自然搞不懂宰相李谷的行为逻辑。但李奕是站在上帝视角去看待问题,他能从结果反推出李谷的想法和顾虑。
“我明白了。”李汉超顿时恍然大悟,“李相公这是两相其害取其轻……还是大哥考虑的深远,小弟就想不到这一点。”
李奕笑了笑,并没有搭话。对于宰相李谷他了解的不多,也没有打过什么交道。
仅以他知道的事情来看,这位李相公的胆子不算大,在高平之战时被乱兵吓得躲进深山好几天,差点被活活饿死。
历史上也是因为害怕被断了退路,擅作主张率领大军回防正阳的浮桥,把周世宗给气得不轻,要不是念在他往日有功的份上,未必会轻饶了他。
但李谷作为宰相,处理政务的能力还是很强的,而且调度后勤也很有一手。
不管是柴荣刚即位时御驾亲征北汉,还是后来的攻打南唐之战,以及北伐幽云十六州的战役,李谷在后勤方面都安排的妥妥当当。
只不过让他领兵作战确实有点为难人了。
李奕心里也在寻思,皇帝明明也派了李重进出征,却让李谷当了淮南前军行营都部署,负责节制统领前线诸军,这多少有点防备李重进的意思。
历史上李谷撤军回防之后,皇帝柴荣虽然十分生气,但并没有第一时间卸了李谷的军职。
而是等柴荣御驾亲征到了正阳前线,才让李重进取代了李谷的战前职位。
此时有皇帝在前线坐镇,发号施令大多出自皇帝之手,李重进这个前军行营都部署,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军队调动权。
种种一切结合起来,很明显皇帝不放心把出征军队的指挥权轻易交给李重进。
当然以李重进的敏感身份,柴荣有防备之心无可厚非。
思及此处,李奕不免想到了自己……攻打南唐的这场战役,皇帝又会怎么安排自己?
今天在金祥殿的赐宴,皇帝只字不提淮南的战事,丝毫没有想要把自己派去淮南的意思,这让李奕心里难免泛起了嘀咕。
他如今所拥有的这一切,基本都是靠在战场上博来的,若是错失了攻打南唐刷战功的机会,那简直就亏大发了。
不过在内心深处,李奕更担心的是皇帝对自己也起了防备之心……虽然随着他身份地位的提升,这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但防备归防备,五代乱世的背景下,皇帝防备武将也正常,没什么好抱怨的。
可总不能连自己立功的机会都给限制了吧?
李奕觉得李重进对皇帝的潜在威胁比自己要大得多,就连李重进都被派去了淮南战场,自己这个资历和威望都差些的新秀有必要这么防着?
回家的路上,李奕还在琢磨这事,脸上的表情难免有些阴郁。
李汉超欲言又止好几回,最终还是没敢多问什么。
李奕作为义社兄弟们的大哥,虽然年纪不大,但几场大战打出来的威名,不只是敌人们闻风丧胆,他的兄弟们同样也很敬畏他。
这不仅仅只是身份地位带来的权势,更是实打实的发自内心的折服。
不过到了府邸门口,李奕倒是先开了口:“汉超,你如今也是军都指挥使一级的将领了,若是再住在我府上,搞得像是我的家将一样……而且以你现在的身份,也该要有自己的府邸了。”
“过几天我找人给你购置一处宅院,若是能就近在正阳坊内最好,到时你收拾收拾就可以搬过去。”
李汉超忙道:“汉超不敢让大哥费心,购置宅院的事不着急,我暂时可以搬到驻地的营区……”
李奕皱眉打断道:“汉超莫不是以为我要赶你走?”
李汉超顿时把头摇的跟拨浪鼓一样,连声道:“汉超不是这个意思,我知道大哥是为我着想,但汉超实在不想让大哥再分心为我的杂事烦神。”
李奕闻言正色道:“你我乃是结拜兄弟,不是血亲胜似血亲……当大哥的为兄弟们操心难道不应该?”
“这……唉,汉超但凭大哥安排!”说着李汉超脸上微微动容。
“这就对了嘛。”李奕笑着点头,“有你大哥我在这,钱的事你不用顾虑。”
说到这,他又补充道,“汉超,你也该考虑再娶一房续弦了,你父母妻儿都已不在世,身为禁军的中高级将领,怎么能孑然一身呢?日后在东京购置房产,再娶妻生子,也算是彻底安定下来。”
李汉超自然点头应是。随即他又想起什么,向李奕提醒道:“大哥,那赵匡胤的爹病重,咱们要不要去探望一下?”
“啧,你不说我都把这事给忘了!”
李奕这才想起来,自己忙着琢磨战事,把赵家的事给漏了,他当即交代道,“汉超,你去预备一份厚礼,明天你跟着我去赵家瞧瞧。”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0118/1284473.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