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使绊子
推荐阅读:三国:王业不偏安 维度乐园,我是召唤系使徒 只想躺尸的我被迫修仙 人在诸天,寄生成道 猎魔人:我有一只红葫芦 我的神级词条都刷满了 都重生了还混娱乐圈? 天子宁有种 战锤:刚统一帝国,你说是40K 华娱浪子,怎么被天仙改造了?
虽然在朝廷层面上,会元宋煊辱骂开封府尹这件事的终结了。
可是东京城哪有不透风的墙?
除非犹如天子身世那般。
大家用厚厚的信息茧房,把他给彻底的包裹起来。
最为重要的是,也没有人敢去触当朝太后的霉头。
正直如王曾等宰相,对于此事一个个也是装聋作哑,三缄其口。
这种事在刘太后活着的时候,谁提谁死!
除了天子这件事,好像其余事情,皇室并不很在意。
再加上宋煊如今热议极高,故而此事在民间遭遇热议。
自古以来,百姓间的舆情可不认为当官的是个好东西。
权力不对称的天然立场,弱者共情效应。
更何况官逼民反的例子极多。
再加上支持“反抗者”能获得到的优越感。
反正他们吃饭喝茶议论一二的“键盘正义”成本趋近于零,又不需要承担实际后果。
宋煊反抗开封府尹陈尧佐的事,如何能得不到热议?
况且东京城的百姓,可是最爱吃瓜的!
东京城的赌坊把宋煊拿出来钓鱼,结果鱼竟然脱钩而走,赔了大笔钱财。
以至于现在殿试在即,他们都不敢再开宋煊夺取状元的盘口,又是遭到许多百姓以及赌狗的唾骂。
毕竟压中宋煊中会元,当真是让不少人都赚到了钱。
宋煊他就算考中会元,如今那也是百姓的身份,只不过会给家里免除劳役等特权。
毕竟官员使坏在百姓心中那才是传统操作。
经历过五代十国战乱的百姓,自然会教育后代“宁可赌一个清官,不可信百个酷吏。”
要不然包青天也不会被喊了这多年。
大多数人都认为是陈尧佐这个开封府尹做的差劲。
强行让人家贡士退婚,娶她女儿,为此还要拘禁下药。
当真是没皮没脸。
你若是个没地位的商人这样做,也就罢了。
偏偏陈氏一门三状元。
当真是跌份啊!
不仅如此,陈家还鼓动御史去弹劾宋煊这个没当官的会元。
结果幸亏有大娘娘以及官家明察秋毫,那御史被贬低到岭南吃虫子。
果然是好死!
即使御史弹劾这件事,就算赵温瑜去岭南吃虫子,也不敢说是陈家指使的。
一旦有结党的罪名出现,那受到牵连的人更多。
再加上前期有宋煊当街喝骂宗室子之事开始传播。
小宋在东京城百姓嘴里的形象,直接拔高了不是一星半点。
细细数来,宋煊他对付的都是比他“更强者”。
陈尧佐这几日去上值,面色阴沉。
因为他总觉得府内的小吏以及诸多临时工都是在背后蛐蛐自己。
毕竟陈家因为强婿关押韩琦这件事栽了个跟头。
本来还想着先发制人,结果被韩琦他老丈人先发制人,告了一状。
陈尧佐原以为崔立定然不敢跟自己做对,未曾想接二连三的失误,造成如今的局面。
开封府等人皆是晓得上官不顺气,故而也不敢上前说话。
只不过陈尧佐过于敏感了。
大家要蛐蛐他,也得出外勤在茶馆以及瓦子等地更加方便放松。
开封府尹陈尧佐坐在屋内,一直盘算着如何给宋煊在殿试之前搞搞事。
否则他当真是咽不下这口气!
可是在下班回家途中,依旧听到时不时的有人在议论这件事,搞的陈尧佐都红温了。
再加上他们全都议论宋煊考大宋状元的事,八九不离十之类的。
更是让陈尧佐心烦意乱。
待到他回了家之后,陈尧咨也在生闷气。
毕竟赵安仁之子赵温瑜被发配岭南这件事上,他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谁承想宰相王曾会突然发难,连吕相爷都没法保住御史赵温瑜。
甚至就这还是据理力争,让赵温瑜免于一死。
“二哥,这件事绝不能就这么算了!”
陈尧咨恨恨的拍了下桌子。
“那你想怎么办?”
陈尧佐同样脸色不好,这几日总是生闷气。
吕相爷表示此事就此揭过,否则在太后那里也不好交代。
毕竟这件事你们也不占理,还落了下乘。
若是一再与宋煊纠缠,怕是会越陷越深。
尤其是此事在刘太后那里,至少张耆是把宋煊的话给带过去了。
吕夷简告诉他们哥俩,安心做事即可。
些许小事算不得什么,毕竟当上宰相这件事更加重要。
“既然他想要考状元,那咱们就给他使使劲!”
陈尧咨发了狠道:
“要么就让他用破洞砚台,待到考试时不知不觉污染卷子。”
“要么就誊抄的时候,给他改卷子。”
“就是要收买的人挺多的。”
殿试差官人数和分工情况:详定官三人、编排官二人、初考官三人、添差初考官三人、覆考官三人、添差覆考官三人、初考检点试卷官一人、覆考检点试卷官一人、对读官五人、封弥官二人、巡铺官二人。
监督犹如叠架子床一般,谁都得被监督。
殿试官员的慎重选择和细密的职任分工,有利于提高取士质量,防止营私舞弊。
陈尧佐猛的抬头:
“你觉得殿试的时候,作为会元的试卷,不会被官家亲自看吗?”
谁都知道这是官家第一次主持殿试。
谁若是在这个时候上眼药,一旦追究起来,怕是后果难以接受。
“况且这些官员是随便选的吗?”
陈尧佐觉得弟弟太冲动了:
“无论是省试,还是殿试,对考选官的选择都很严格,都有三个条件。
“一是有才学,殿试举人,差初考、覆考、详定官,并委中书选择有文学官充。”
“二是要廉洁奉法,忠诚可靠。”
“三是知举官员避亲。”
“二哥,我作为翰林学士,应该能进入择官范围。”
陈尧咨压低声音:“可以一试的。”
“不行,风险太大了。”
“那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还能怎么着?”
陈尧咨气的站起身来:
“他宋煊一个个小小的会元,胆敢侮辱我陈家家风,这口气我绝对咽不下去!”
“先给他分一个半破不破的砚台,最好写一半就漏了,只要污染了试卷,他写出花来也没有用。”
“你确认那只砚台能准确无误的放在宋煊的桌子上吗?”
陈尧咨站起身来,开始仔细思考这件事的可行性。
排座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
科场是竞争的场所,以伦理道德自命的举子们也常不顾廉耻。
考场上,奸伪之迹,朋结相连。
或乞于他人,或传以相授,纷然杂乱,无以辨明。
太宗雍熙二年(985),始命礼部考场排座。
但至真宗初年,殿试尚未固定座位。
举子有入场前商定坐在一起者,亦有考场上临时换更座位者,互相抄袭,试卷难以反映出每人的真实水平。
因此,大中祥符元年(1008)四月殿试,初于殿廊设帐,列座席标其姓命。又揭榜表其次序,令视讫就座”。
入场后禁止更易,违者即置以法。
“操纵宋煊座位这件事,倒不是不行。”
“那我就赶快去找人做了这件事。”
陈尧咨哼笑一声:“保准让宋十二那小贼哑巴吃黄莲,叫他有苦说不出。”
“等等。”
陈尧佐又开口道:“你说我若是拿殿试题目来钓那宋煊,你觉得有戏吗?”
“嗯?”陈尧咨面露疑惑:“二哥是什么意思?”
“命题。”
“我不明白。”
陈尧佐进一步解释道:
“殿试的考题要么差臣僚商定,要么官家亲撰,但总的要求有二:一是不得与诸州解试和省试考题重复。”
“如真宗时,命题之前“悉取三京天下州郡发解题目及诸科义题一一阅视,虑于重出也”。”
“二是严防试题泄露。”
陈尧佐重音落在泄漏二字上:“我陈家一门三状元,与韩琦说那话自然是有独家窍门的,可是宋煊他不知道。”
“我的意思在明日请他前来,赔礼道歉,就当此事是个误会给解开。”
“然后把考题给他。”
“咱们哪里有考题啊?”陈尧咨面露不解之色:
“没有的事,怎么给?”
“我们请大儒孙奭一同作陪,只要宋煊与孙奭提前接触,就有泄题的意图。”
大儒孙奭是当今天子的侍读,又会与天子商议殿试的出题内容。
人一旦聚齐了,不管做没做,那就是林冲带刀误入白虎堂的效果了。
陈尧咨想了半天,才明白其中的意思。
有大儒孙奭做中间人,宋煊不可能不给面子前来。
一举两得。
“二哥,高啊!”
……
晏殊作为应天府知府,暂且还未卸任,自是组织了一次应天府举子的聚会。
没有上榜的再接再厉,陛下已然开口说要扩招,你们机会还是挺大的。
至于通过省试的,则是要加把劲,免得在殿试当中被刷下来。
当然人也不全,有些举子得知自己没有通过省试,便立即动身返回书院好好温习。
毕竟东京城的消费可太高了。
宋煊作为会元,自是坐在了晏殊的左侧。
王尧臣坐在晏殊的右侧,他听着晏殊对自己说好好考,莫要有太大的心里负担。
“多谢晏相公,我此番定要夺得状元。”
“好。”
晏殊颇为感慨的摸着胡须道:“少年人就该有如此志气!”
然后他看热闹又不嫌弃事大的模样,拍了拍左侧的宋煊:
“十二,王尧臣说要夺取状元,终结了你连中三元的梦想。”
宋煊闻言哈哈笑了两声:
“晏相公,你如何被调进东京就变得坏了呢?”
“实话实说罢了。”
晏殊倒是不以为意的指了指在场的几个人,一个个都有状元之姿。
可惜他们全都是同一届。
定然厮杀极为惨烈。
宋煊瞧着晏殊给自己指着的这几个对手:
“万一其余州府还有黑马一般的状元之姿呢?”
“那只能说明天圣五年这份榜单,含金量很足啊,将来必定会出现许多宰相。”
晏殊端起茶水饮了一口:
“你小子莫要把尾巴翘起来了,这最后一哆嗦厮杀更加激烈。”
宋煊点点头,既然走到了今日这一步,他自是要对今年的状元发起冲击。
于是宋煊又压低声音道:“晏相公,你方才所指的那几个人是很强。”
“你知道就好。”
“可是我更强!”
晏殊端着茶杯的手停顿了一二,随即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好家伙,如此自信的宋十二,我当真是许久没见过你幅嘴脸了。”
宋煊哼笑两声:“我本以为等着我高中状元的消息传回宋城,惊的你喜不自胜,才会来东京赴任。”
“原本是如此打算的。”
晏殊随即压低声音道:
“还不是你小子搞出事起来了,这最后一场,我正好作为监考,免得有人使坏,想搞你的招数多了去。”
宋煊同样放下手中的茶杯:
“这是官家头一次亲自主持的殿试,有人敢在这次搞事,不是找死吗?”
“怎么你小子进了东京城习惯装糊涂了?”
面对晏殊的揶揄,宋煊尴尬一笑。
“如今朝廷是大娘娘做主。”
晏殊瞥了一眼周遭吃喝的考生。
那些落榜的大吃特吃一顿,反倒是要积极备考殿试的,心情都很沉重。
身上背负的压力不是一般的大。
“到时候发给你的笔墨纸砚一定要好好检查,免得出现什么纰漏,他们的手段脏着呢!”
“好。”
宋煊也就不再多与晏殊说什么,这个时候有举子过来请教。
“十二弟。”
宋铭笑嘻嘻的端着酒杯跑过来:“当日听闻你考中会元,着实是让我极为高兴。”
“七哥。”
宋煊端起酒杯笑道:“咱们争取一块金榜题名。”
“我排名靠后,怕是希望不大,但是五哥他排名靠前,兴许你们兄弟俩能一起中榜。”
宋浩脸上的神色也极为高兴,他缓步跟在宋铭后面,也是笑道:“十二弟。”
因为他觉得若是在殿试当中,自己也答的好,大娘娘若是按照天圣二年点状元的模式。
自己这个当哥哥的兴许就能夺得状元头衔。
他一直都是如此期待的。
当年便是弟弟宋祁应该当状元,但是因为刘娥出手,认为当哥哥的应该排名在前,便让宋庠当状元。
“五哥。”
宋煊也是面上带笑:“五哥的排名也是极为靠前,当真是让人眼前一亮。”
“哈哈哈。”
宋浩觉得自己低声下气的去跟真正的状元郎宋祁学习,一切都值了!
他笑了几声:“十二弟珠玉在前,我等可不能成为真正的砖头啊!”
宋煊也附和的笑了几声:“但愿我们都能金榜题名,衣锦还乡。”
“一定。”
宋浩一饮而尽,神色十分痛快。
然后他才去见晏殊。
宋铭拍了拍宋煊的肩膀也跟了过去。
于是宋煊让出位置,拿着自己的茶杯走到另一旁。
梁蒨主动走了过来,开口笑道:
“十二郎,我怎么成了千年老二了?”
宋煊哈哈笑了几声。
当年韩琦考了解元,压了梁蒨一头。
他要求看韩琦以及宋煊的卷子,惹得晏殊极为不快。
因为宋煊的卷子能轻易给别人看吗?
一看准露馅。
梁蒨也确实是打抱不平,认为宋煊不可能通不过发解试,定然是有人借着窦臭那件事故意打压他。
但还是被晏殊给按了下去。
“怎么,你对于今年的状元一点想法都没有啊?”
宋煊靠在窗边:“你梁家状元郎的头衔要拱手让人了?”
梁蒨背负家族的期望。
毕竟两代人全都是状元郎,到了他这第三代,自是也要奔着这个目标努力。
“想得状元的人多了,可惜只能有一个人能当。”
梁蒨靠在窗户的另一边,他指了指坐着的那几个人:
“只考策论,我怕是连张方平都比不过的,更不用说其他几个强中手。”
“王尧臣与赵概的压力很大,尤其是你宋十二压在他们头上。”
宋煊放下手中的茶杯,不知道要说些什么。
“明天再休息一天,后天就要开考了。”
梁蒨瞧着一点都不紧张的宋煊:“看样子你还挺有信心的。”
“我怕过谁?”
听着宋煊的回答,梁蒨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宋十二的这份豪气,当真不是一般人能比得过的。
梁蒨悠悠的叹了口气。
看样子今年这届状元自己怕是真没机会抱回自家,再次光耀门楣了。
不光是宋煊如此,那王尧臣以及赵概等人皆是如此。
甚至连韩琦、张方平的实力也不逞多让。
梁蒨觉得自己能过保持千年老二的位置,都很难啊!
王尧臣透过人群,冲着宋煊点头举杯,随即走了过来:
“十二郎,状元的名头我可不会让出去的。”
“哈哈哈。”
宋煊忍不住发笑:“王兄莫不是忘了,我宋十二想要的都是靠着自己抢来的,何须他人让啊!”
王尧臣啧啧几声摇了摇头,宋煊他还是如此狂妄。
可这就是自己认识的宋煊啊!
王尧臣内心是有着不小的压力,宋煊他连中解元、会元,自己虽然剑指状元,可是在这两次考试当中排名并不靠前。
这也是他蹲了一届,再参加殿试的想法。
如今王尧臣发现当真是一届更比一届强,躲是躲不过了,他只能拼尽全力。
晏殊并没有让众人喝多,又分别与众人嘱托了一会,才散了局儿。
大白天的慢悠悠的回去。
“走走。”
晏殊邀请宋煊也想要叮嘱他几句。
毕竟东京城的水太深了,他当年为了明哲保身,主动退出去。
如今再次回来,感慨良多。
宋煊并没有拒绝,张方平等人识趣的在前头走。
毕竟十二哥当真是有极大可能连中三元,成为晏相公大力发展应天书院的一个“最大的政绩”。
“范院长让我帮他带句话。”
“哦?”
宋煊打起精神来:“他说什么?”
“不用给自己太大压力,能考中状元是最好的,考不中还能重新考嘛。”
“哈哈哈。”宋煊大笑几声:“我不相信这是范院长说的话。”
大宋第一完人,绝不可能说如此功利性的话,把学生逼成那种“成功”模式。
“果然,你小子方才在宴席上便是装糊涂。”
晏殊也懒得再试探,而是与宋煊说了自己赶快回来的事。
就是因为你出头帮了韩琦,惹恼了陈氏兄弟。
陈家老大官至宰相,倒是一个品行极为端正之人,但是他两个弟弟因为他的清正廉洁,在官场上遭到了不止一次的打击报复。
故而陈氏两兄弟就比他大哥心黑了许多。
他们心中的这口怨气定然不会轻易咽下去的。
可以说他们兄弟当真是从反抗官场黑暗的屠龙少年,变成了恶龙。
走上了循环的道路。
这在官场当中,或许是一个极强的诅咒,许多人都逃脱不了。
“我还以为有张枢密使从中说和,这件事就算完了呢。”
宋煊随即伸手:“我的意思是知道明面上要给太后一个面子,我从来不觉得他们不会报复回来。”
“太后虽然临朝称制,权力大的很,可是许多人内心却是不屑一个女子当政的。”
晏殊悠悠的叹了口气:“如今官家又有些年轻,许多事更是会被人算计。”
“谁会真正的跟帝王一条心呢,毕竟伴君如伴虎嘛。”
“所以在东京城,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事,多了去。”
“故而我才敢肯定,陈氏兄弟必然会想出什么幺蛾子,尤其是在殿试这种场合,你就算吃了亏,也没有挽救的措施。”
“因为其余贡士,凭什么要受你牵连,陪你一起再考?”
晏殊说的是到了最坏的结果。
“他们真的有勇气舍弃那翰林学士以及开封府尹的位置?”
宋煊眼里露出疑问:“毕竟他们脚上可都是穿着华丽的鞋子,不像我。”
“醒了,这里是东京城,不要总拿出你在家乡当无赖子的思维。”
晏殊又细心叮嘱了宋煊一二,让他以后莫要臭脾气,逮谁就怼谁,很容易激化矛盾的。
待到你宋十二哪怕真的考中状元,到时候与你连为一体的,你岳父曹利用,院长范仲淹以及我晏殊等等。
朝廷当中的关系,早就有着各自的脉络,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宋煊明白,其实他们这种关系,天然就属于“结党”。
但是还说的过去,就如同吕夷简也利用这种关系来建立自己的利益集团,把不少官员纳入其中。
囊括中青老年,确保权力交接,集团的共有利益能长久的维持下去。
就这么说着,二人到了宋煊住的地方,晏殊被邀请进去喝口茶,认认门。
他啧啧称奇,觉得曹利用当真是面子挺大的,张耆拥有七百多间房子,可从来都没往外出租过。
可就在这个时候,老仆人送来一封请帖,说是陈家派人送来的。
“陈家?”
宋煊连接都没接:“哪个陈家,我认识的举子在东京城好像没有姓陈的。”
“陈尧佐。”
听着老仆的回答,宋煊哼笑一声:
“放着吧,就当没瞧见。”
老仆:???
“给我瞧瞧。”晏殊直接讨要:“我帮你瞧瞧他们出了什么招。”
晏殊打开请帖,里面除了陈家的标志,还有一封简短的信。
反正就是依照吕相的意思,冤家宜解不宜结。
本来是一件小事,结果却闹成了这个样子。
他身为大宋状元,当时与韩琦说让他争取状元,也不是什么操控殿试,而是陈家独特的学习方法。
要不然一门能出三状元嘛?
反正就是误会,为了表示诚意,他请了吕相爷以及当世大儒孙奭作为中间人,咱们就此了解此事。
最终约定好了时间,请宋煊明日去陈府赴宴。
“呦呵,鸿门宴呢这是。”
宋煊打趣了一句。
晏殊也深以为然的颔首,确实是这么个意思。
从书信的内容上瞧,确实是十分的诚恳。
可是一旦进入陈府的家中,那不可控的事情就变得多起来了。
“你觉得有什么问题?”晏殊放下手中的书信。
“宴无好宴,人无好人。”
宋煊给晏殊倒杯茶:
“我是不会去的,万一他们给我下泻药,我第二天还能参加殿试嘛?”
“难不成我要当着皇帝以及诸多大臣的面,在大殿上表演当众拉屎?”
晏殊刚想夸宋煊的话还没出口,就被他的粗鄙之语给怼回去了。
缓了许久,晏殊才称赞道:
“你说的太对了。”
“全都是晏知府教育的好。”
“别别别。”晏殊连忙伸手制止:
“你的夫子是王洙,院长是范仲淹,出门在外爆他们的名号,莫要报我的,你宋十二好事想不到我,坏事头一个就把我拉出来挡箭。”
“这里不是应天府,东京城的水太深,我自己都把握不住。”
“好好好。”
宋煊连连点头:“你可别后悔。”
晏殊随即摆摆手,拿起那封信:“你就当没瞧见这封信,我帮你处理了。”
“多谢。”
宋煊站起身来相送,他确实不想参加什么宴会。
尤其还是有仇怨的宴会,他恨不得给那几张令人生厌的老脸几拳头,帮助他们获取良好的睡眠质量。
陈尧佐内心深处期待着宋煊能够到来。
毕竟大儒孙奭是愿意帮他们从中说和,也愿意见一见自己非常欣赏的宋十二。
他的治理黄河法子一旦成功,那就是功在千秋。
孙奭教了一辈子学,有许多学生都出自他门下。
可是宋煊这个举子更是让他十分惊喜,觉得就算立死也瞑目了。
至于殿试出题这种事,那是官家自己决定的,而且谁都没给说。
所以孙奭也不用像省试那样去“坐牢。”
吕夷简是想要拉拢宋煊的,所以对于陈家兄弟请他来做个见证,他也是乐意的。
如今宴席已经摆好了,就等着今日主角宋煊登场。
有礼貌的都要提早登门,根本就不会有准点到达或者迟到后再来的。
此时距离宋煊赴宴还有一炷香的时间,就到了约定的日期。
陈尧咨当即变得焦急起来。
如此大的算计,都已经摆好阵势了,偏偏还不见宋煊的踪影,如何请君入瓮啊?
吕夷简也看出来了陈氏兄弟脸上焦急的神色,该不会是宋煊没答应他们要来?
随着时间越来越近,连孙奭都看出不对劲了。
“怎么?”
孙奭放下手中的茶杯:“是宋十二心中有芥蒂,不愿意来赴宴?”
“定是如此。”陈尧咨脸上带着冷笑:
“吕相爷与孙侍读可都瞧见了,非我陈家不愿意和解,乃是宋煊那小儿实在是猖狂!”
“三弟,莫要多说。”
陈尧佐同样面色不虞,若是今日这件事无法办成,那就只能靠着明日排座位,给宋煊搞块破砚台的花招了。
不如今日这个“舞弊”的效果好!
“请。”
晏殊手里拿着宋煊的请帖:“许久未回东京城,倒是有路不认识了,这才来晚了,见谅见谅!”
陈尧咨瞧着前来赴宴的是晏殊,而不是宋煊,大感意外。
“同叔何时回到东京的?”
吕夷简笑呵呵的站起身来迎接,虽然他知道给晏殊下的调令,但是也摸不准。
“便是前日,昨日又聚集应天府举子们畅饮一场,毕竟他们诸多人都上了榜,着实是让我这个知府面上油光。”
“哈哈哈,原来如此。”
大儒孙奭脸上也带着笑意:
“老夫教了一辈子学,都没有遇到如此多优秀的学子,全都被你晏同叔给赶上了。”
晏殊也是笑着行礼,把请帖放在桌子上:
“昨日宋煊那小子高兴,喝了太多的酒,今日未曾醒来,我便替他来赴宴,免得寒了陈府尹的一片赤诚之心。”
陈尧咨脸上露出懊恼的神色。
陈尧佐则是觉得晏殊他话里带着刺呢。
晏殊出现了,宋煊没来。
至于是不是真的醉酒未醒,他们也得不到证实。
要理由还不是随便找一个!
吕夷简也瞧出来陈家兄弟两个脸上不是很得意,又笑呵呵的道:
“既然都是老朋友,正好聊一聊,坐,都坐。”
晏殊瞧着陈尧咨那神情,就晓得今日这场宴会当真是没啥好事。
宋煊不来对了。
尤其殿试当前,出现什么意外,都是对自己人生的不负责。
东京城内热议的状元郎,似乎已经要花落宋煊头上。
可是走进皇宫准备参加考试的贡士们,却是不这样认为。
在最终结果没有出现之前,谁都想要搏一搏那状元。
毕竟这次只是单纯的考一科策论。
寅时四刻(凌晨五点),皇宫外火把如龙。
宋煊身着白襕衫,腰悬礼部验符,与千余名贡士在宣德门外排队。
进入皇宫可不是一件轻易的事。
这次连考篮都不需要自备了,宫内都给你提前准备好了。
就是为了以防万一,有人想要刺杀天子。
入皇城第一关,就是有专门的搜检官让众人解发、脱靴,查看是否夹带什么玩意。
这个时候夹带小册子反倒不是重点。
万一有什么利器,那可就惨了。
天子万一有兴趣在殿试当中巡场瞧一瞧,那怎么办?
别的监考不能巡逻去看,可是架不住皇帝特殊啊!
“什么东西,掏出来。”
听着禁军的喝问,吴育连忙开口:“就是一张炊饼。”
“要么现在就吃掉,要么就扔在一旁,决不允许带任何东西进入皇宫。”
听着禁军的要求,吴育一时间愣了一下,连吃的都不允许带进去。
在这寒风当中啃炊饼,确实有些不得劲。
但是他依旧顺从的啃着。
吴育在参加殿试后,不满意自己的进士排名,还是找机会参加了制科,成为仅次于苏轼的“考神”。
宋煊本想着弄点糖的,结果也被搜出来了。
于是他掰了半块胶牙饧(麦芽糖),递给一旁的吴育:
“这玩意挺有饱腹感的。”
吴育点头道谢。
禁军瞧着宋煊把糖吃完了,才让他排队进去。
可是依旧被站岗的禁军呵斥不要东张西望,赶紧随大流走。
如此冷的天,还在持械站岗,当真是辛苦的很。
特别是金瓜武士怒斥学子,看着点,谁让你踩御道螭首纹,此乃大不敬。
这种道只有皇帝能走,其余人都不能走。
吓得学子惊骇不已,纷纷低头看路,避免自己踩到御道。
皇帝御崇政殿试礼部奏名进士。
待到宋煊被领着走到角落第一排。
但是他身边早早就坐了不认识的人。
谁让应天府学子霸榜了呢。
这种时候,必须就把他们的座位全都隔开,免得有人作弊。
陈尧咨瞧着宋煊坐在了那第一的位置上,目光很快就离开了,不再去看。
就算宋煊他没去,可是哥俩商量了许久。
不仅仅是砚台趁着天冷给破洞冻冰了,到时候热水一化开,自然是会出问题的。
而且宋煊身边的燃香,也是做了一丁点手脚,让他精神不能集中的昏昏欲睡。
尤其是在考试当中,太累了,睡着了,实属正常。
宋煊只是在那里检查笔墨纸砚,他发现自己御赐的澄心堂纸竟有细微墨点,一瞧就是有些劣质,容易被洇湿。
他觉得晏殊提醒的对,果然是把这些玩意给弄出来了。
看样子陈家兄弟在皇宫内是私交宦官的。
今日这么早醒来,又是排队,又是要在无法关门的大殿当中等待,幸亏自己在前面角落,要不然后背就要吹冷风。
宋煊随即盖好皮毛大衣趴在桌子上补觉了。
……
作为皇帝的赵祯,很是紧张。
即使他是监考的那一个。
今日赵祯第一次主持殿试,而且还要以天子的身份见宋煊。
到时候定要吓他一跳!
赵祯又有些担忧,万一十二哥被吓到了,不会写策论了那可如何是好?
他出了三道题,分别是《圣有谟训赋》、《南风之熏诗》、《执政如金石论》。
谁都没有提前告诉。
待到临近考试的时候,他抓阄决定考哪一个题。
作为大儒的孙奭以及刘筠,翰林学士宋绶、张尧咨,以及初考官晏殊等人都瞧见了这三道题目。
因为要在他们的见证下,天子要抽出一道题来,给那些贡士们去做。
此番完全是由天子独自一人编纂,其余人都插不上手。
孙奭以及刘筠皆是嘴上觉得没有什么问题。
特别是刘筠根本就不在乎,只想着赶紧完事,丝毫没有理会小皇帝激动的心情。
刘筠此时已经完全摆烂了。
他三十年前中的进士,特别吃的开,不仅受到士大夫们的追捧,在仕途上也极为顺利。
在真宗皇帝的重用下,他可谓是官运亨通。
随着赵祯继位,他依旧是翰林学士以及知贡举等重要职位。
但随着时间长了,再重要的职务,倘若老在同等级别上来回反复而毫无起色和升迁的话,人心往往会被磨平的。
刘筠就是如此。
他翰林学士、知贡举都干了几回了,别提有多难受。
不说他自己,就连同僚们也看在眼里,有人当面或者背后议论他,说他“三入禁林,三典贡部”。
这种论调,一方面可以看作大家的称羡:你看他,竟然能三任翰林、三知贡举,这么重要的岗位都干过三回了。
另一方面,也可看作是讥笑和嘲讽:你看他,翰林学士和知贡举都做三回了,还在“原地踏步”。
到了翰林学士这个位置上,谁不想网上爬一步,去当宰相啊!
奈何就是没有机会,也没有把他往那方面去放。
刘筠其实觉得这三道题无论是抽中哪一道都挺难的!
可是他又懒得挑头说。
就算说了,也不管用。
还不如不说,让小皇帝自己个高兴高兴。
谁都能瞧得出来小皇帝当真是美滋滋的,这种场合刘娥也没有出现,唯有在结果的时候,她在一锤定音。
所以别看赵祯美滋滋,可最终决定权也不在他手里。
“陛下,快要到辰时(8点)了,快抓阄吧,方好让人誊抄在牌匾上。”
因为到了八点就要开始考试了。
赵祯闻言也不再迟疑,当即命令张茂则写好三个纸条,团起来扔进瓶里子。
他伸手去抓,捏住一张纸条递给了许久未见的神童晏殊。
晏殊接过来,展开团着的纸条:
“好叫官家知晓,天圣五年殿试的策论题目是《执政如金石论》。”
随着晏殊的展示,刘筠泽啧啧两声,好家伙三道题都难,结果陛下抽了个最难一道题。
他相信,待到最终结果出来之后,纵然官家想要扩招到五百人左右,也是没有机会的!
到底是吃了没有经验的亏。
赵祯却是哈哈大笑道:“朕早就想要考这个,当真是天意如此!”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0136/1284354.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