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 第430章 游艇产业

第430章 游艇产业


7月伊始。

    位于将军澳的荣昌重工业基地,来了一位年轻人,他找到靠近码头的一间工厂——荣昌游艇。

    “刘经理,陈文恺向你报导!”

    荣昌游艇的总经理刘招宪,高兴的说道:“文恺,你这个麻省理工学院的高材生,来我们荣昌游艇制造厂,我们可谓如虎添翼啊!”

    陈文恺连忙说道:“刘经理,我是来实习的,空有在学校的理论,没有一点工作经验。更何况,我的专业也非机械,所以你就不要高抬我了。”

    刘招宪笑道:“我相信你可以!你就担任我的助理,我们现在正是用人之际。”

    “好,刘经理!”

    随后,陈文恺走马上任,刘招宪也带着他考察了荣昌游艇造船厂。

    “得益于香港的造船行业基础不错,再加上我们引进了美国的一些游艇技术,目前我们已经能造出这样的游艇。只是不知道,市场是否接受,我们最近的目标就是销售这些。”

    “我在美国对游艇行业有过一点考察,再观我们的游艇,我觉得挺适合在亚洲销售的。”

    “好,有信心是好事。”

    香港的造船业历史悠久,早在1843年,香港就成功建造了第一艘小汽轮‘天朝’号。然后,真正的造船业发展是在二战后。

    由于东南亚各地的船务和船厂因为战争破坏而多未恢复,来港订购和修理的船只络绎不绝,这为香港的造船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

    截止1958年底,香港全行业投资约6000万港币用于造船业,占香港工业投资的3%。包括太古船厂、黄埔船坞、太平岛(美资)等船厂,另外也有一些华资造船厂,例如中华造船厂。

    英资美资的造船厂数量少,但投资大;华资造船厂数量大,投资小,也不容小觑。

    事实上,荣昌游艇厂甚至不是香港第一家生产游艇的工厂,在这一时期,香港不仅生产货轮和渔船,也生产木制的游艇。

    哪怕此时的荣昌游艇厂,也是采用航海胶合板。

    第二天,陈光良也来到将军澳的荣昌有停车,他亲自测试了荣昌游艇。

    前世,香港游艇在七十年代起步,发展的很不错;到了八十年代,甚至达到世界的一流先进水平。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玻璃钢、发动机这些是采购进口的。但不管怎么说,香港生产游艇是非常优秀的一个地区。

    这一世,香港不仅要发展游艇行业,也要争取发展成尖端技术的水平,这是陈光良的想法。

    在荣昌游艇上,陈光良驾驶着航海胶合板材料生产的游艇,在海上测试起来。他自身也是个好玩的人,驾驶游艇自然不在话下。

    测试一番后,陈光良满意的说道:“能在两年时间不到,我们能生产这样的游艇,大家还是做了真功夫的。”

    刘招宪连忙说道:“除了大家有在努力,也有公司引进海外的游艇技术,以及长江工业集团的鼎力支持,才有今天小小的成就。接下来,我们打算将这批游艇,在亚洲进行销售。”

    “好,我们的优势当然是价格,欧美也得试试嘛!”

    “是的”

    随后,陈光良走上岸,并在荣昌游艇召开了管理层会议,里面还有几位外籍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出席会议的还有荣昌重工的总经理孙德和,及相关技术人员。

    当然,刚刚上任第二天的陈文恺,也作为记录员在一旁听。

    “各位,游艇是一个非常具备前景的产业,但高端游艇技术依旧把握在美国、瑞典、意大利这些地方。不过我们香港也不是没有优势,当然就是廉价劳动力,以及也还不错的造船底子。”

    此次荣昌游艇成立,从太古挖了一些造船技术人员,在研发成本也是下了本钱的。

    荣昌集团总经理孙德和,说道:“目前来说,荣昌游艇才刚刚起步,当然世界游艇业也才刚刚起步不久。”

    他是冶炼专家,但这些年也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管理者。

    刘招宪也说道:“所以我们是有很大的机会,只要我们在这方面深耕!”

    大家的信心不错。

    看来,跟着陈光良久了,做事的风格都是一样——有信心。

    不过陈光良很冷静,他不甘心香港的游艇学前世的七八十年代发展,最多也就是提前十年时间。他想要的是成为世界一流的游艇品牌。

    所以,他随后说道:“这样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创新!”

    众人精神一震,想起长江工业集团的今天,他们一下子期待起来。

    而陈文恺第一次感受到父亲在这方面的权威,以及感染力。属下们没有提出质疑,也没有觉得困难的声音。

    陈光良继续说道:“我觉得,如果游艇采取玻璃钢技术,不仅艇身的曲线更好,更重要的是可以发展双层游艇,一下子扩大了游艇的使用面积。所谓的双层游艇,我把他命名‘飞桥系统’.飞桥甲板功能及设施以休闲娱乐为主,室外太阳垫、用餐区、户外吧台和烧烤台一应俱全。对于欧美的游艇玩家,甲板是举行海上户外派对、餐会的最佳之选,在嘻哈与摇滚乐中享受海风拂面,自由放纵;偶尔也驾艇狂飙,在速度和激情中叱咤蓝海,畅快淋漓。有的飞桥甲板层还会配有另外一副露天驾驶台,驾航的视野开阔,突破了一般游艇只能在视野受限的室内驾驶舱中驾驶的传统”

    他详细的形容未来游艇的发展,这里面确实设计很多的专利和技术。

    众人听得目瞪口呆,这一下子就搞出两个想法来。

    孙德和随即说道:“玻璃钢技术,只有美国拥有,我们倒是可以进口这方面的材料。而‘飞桥系统’属于很大的创新,一旦成功,世界游艇的格局因此改变,这也是我们专利。”

    刘招宪说道:“不错。一旦我们研发成功,那势必也会跻身世界一流的游艇品牌,出口欧美不在话下。当然,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需要研发人员和经费。”

    这钱还没有开始赚,又得投入大笔的资金,这在其它的公司不可能,欧美的公司也不可能;但对于陈光良来说,目标是正确的,前景是美好的,资金是大大有的,自然不会错过机会。

    “这些都不是问题!这个项目,列为长江工业集团的重点项目,资源会向这里倾向,资金也不是问题。同样,我们也可以引进欧美的技术专家,加强这发面的研发能力。”

    “好的”

    一时间,大家像是打了鸡血一样,努力奋斗起来。

    散会后,陈光良叮嘱陈文恺一句:“好好工作”

    陈文恺挺直腰杆,说道:“是,董事长!”

    “臭小子,说的大家不知道你是我儿子一样!”

    “是,爸”

    显然,所有儿子在公司里,陈光良还是让他们称呼自己‘爸’,而不是冷冰冰的‘董事长’。

    在荣昌游艇考察完毕后,陈光良又考察了将军澳码头的‘码头拆船’,利用围油栏将一艘军舰围起来,然后利用吊塔和起重机械进行拆卸。

    目前,荣昌拆船有两种方式拆船——观塘一带采用‘冲滩拆船’,将军澳码头采用‘码头拆船’。

    ‘码头拆船’不是一般小公司玩得其起的,不过他确实效率不错,而且对环境污染最低。

    乔冠昌在一旁说道:“老板,英国又送来一艘航母,也指定我们拆卸。他们对我们的拆船技术,非常的认可,认为我们在想着赚钱的同事,也不忘考虑行业的规范.”

    做的好,总归是会得到认可的!

    虽然,一开始陈光良是考虑对香港环境的冲击。

    “嗯,那拆船业的规范,有没有送达港府?”

    “有的,布政司亲自点名,要香港拆船业照着规范进行作业。”

    “这是好事啊”

    与此同时。

    梁銶琚紧急召见大昌贸易的何善衡、何添等人。

    大昌贸易目前在米粮食品的贸易中,是香港第二贸易商,不过和环球贸易差距比较大。

    但毕竟拥有恒生银行作为‘靠山’,再加上大昌贸易的人也很齐心,故也能做起来。

    只不过,这一世大昌贸易失去了汽车代理权,目前香港的汽车公司,一半以上由环球贸易,一半不到则由英资把控。

    梁銶琚迫不及待的说道:“你们知道荣昌拆船厂的船,是从哪里来的嘛?”

    一开始,大家都以为荣昌拆船厂是靠着环球航运,拆卸的一些旧船,香港商人不以为然。

    可时间久了,大家总归有人先发现的。

    何善衡说道:“莫非是欧美?”

    梁銶琚是大昌贸易的总经理,常年在全球奔波,所以他说道:“我发现今年全球各港口的空置船多了起来,恐怕是因为航运萎靡的原因,这些船已经成为待售出状态。很多船只的价格仅需要7万美金,还可以贷款5万美金,便可以拉走。仅吉达港就停着上百艘空置的船只,这就是荣昌拆船厂的先见之明,他们从去年底便小批量分批的购进,避免引起价格波动,然后一直拆船。可以使用的船只,他们还继续使用。”

    此消息一出,大家兴奋起来。

    何善衡当即说道:“大昌贸易马上进入拆船业,你也小批量分批的买进!”

    “好,我已经让人在几个港口打听消息,我一个电话,他们就会买进。”

    “嗯”

    何善衡稍后感叹道:“做生意,谁又做得过陈光良!”

    一个大山,狠狠的压在所有香港商人的身上。

    虽然陈光良一直以来都是香港商业的先行者,为香港经济做出极大贡献,也带起了很多新兴产业;但香港商人自然是嫉妒也不少,毕竟他们永远只能跟着喝口汤。

    得知消息的不仅仅有大昌贸易,还有船东赵从衍。

    他发现各大港口停满了待售二手船后,立即吩咐在国外学习的长子,去各个港口购入船只。好的自然来扩大船队,坏的则也准备拆船。

    一时间,第二批吃螃蟹的人开始,也意味着香港将兴起一股拆船业大发展的风暴!

    等大家纷纷进场时才发现,荣昌拆船厂已经给这个行业制定了规范,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拆卸的;关键在于,港府非常支持这个规范。

    每年的暑假,陈氏家族成员基本聚集在香港,大学生也回香港。

    当然如今蒋梅英的长子陈文锦,在美国打拼事业,暑假只会来港待个几天时间,又得去忙。今年蒋梅英的长女陈乐怡,虽然还有一年的课程,但也基本留在香港,加入她妈妈的投资公司实习。

    哪怕是严人美加入工作的三个儿子,也会出差海外。

    但基本盘都在香港,大家还是会联络联络感情,加深家族成员的联系。

    这一天,‘英美号’超级游艇在香港海域游弋,而陈光良和三位妻妾在上面度假,当然也包括了不用上班的孩子们。

    当在大屿山游弋的时候,陈光良在栏杆上望着岸上,顿时有了一个想法。

    这前世的愉景湾,此时还是一片荒地,他打算马下这里的所有土地,先期开发一个高尔夫球场及会所,以及一个能停靠他超级游艇的码头。将来,逐步开发成他陈氏的超级别墅,以及一个‘城中之城’。

    毕竟,这个土地离岸,在六七十年代可以是‘私人庄园’。等到八十年代,再慢慢开发,允许外人来居住。

    有了这个想法后,陈光良也没有急于一时,去向港府购入土地,打算等明年再说。

    船上的生活是快乐的,陪同小孩子们玩,可以一起踢足球,可以一起钓鱼、玩游戏。

    到了晚上,又有幸福的夫妻生活。

    特别是三位妻妾聚在一起,更是有着无限的乐趣,虽然都是‘老夫老妻’,但只要花样多,依旧有着不少新鲜感。

    更不要说,陈光良在日本还找了个新鲜的司叶子,一直也不缺新鲜感的。

    时间长了后,哪怕是保守的严人美,也会任由陈光良的想法。(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0198/1284198.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