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兵强马壮
推荐阅读:人在东京,抽卡化身大妖魔 释天武向你分享了磁场转动 斗罗:好处我来,副作用你扛 影视:从大奉打更人开始 废土:我的物品无限升级 从漫画编辑开始 我活一天就变强一点 人快老死,我觉醒了长生命格 修仙,我能穿越异世界 无限恐怖之这个中洲很叛逆
结束欧洲之行后,陈光良来到美国。
他先是带着妻子蒋梅英和儿子陈文锦,在超级游艇上,招待了肯尼迪夫妇,为儿子陈文锦在美国发展扩展人脉。
陈光良在五十年代初中期,便结识了肯尼迪,他和丘~吉尔都是‘英美号’超级游艇的常客。
当然和这些政客的交往,陈光良都比较谨慎,也没有太多的利益往来。不过在关键时刻,却是可以派上用场,例如当初收购香港航空,丘~吉尔就出过力。
至于和肯尼迪的交往,目前依旧没有派上什么用场。
“陈先生,你有多少船只?”甲板上,肯尼迪享受着翘起二郎腿,好奇的询问道。
“100万吨吧”陈光良平淡的说道。
肯尼迪尚未回答,其妻子杰奎琳说道:“偶买噶,你应该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船东吧?”
陈光良谦虚的说道:“我的船队有不少二手船,所以应该还算不上。”
虽然如此,但依旧震撼了肯尼迪和杰奎琳。
事实上,1957年后,环球航运的船队增长很慢,主要是购入二手船为主,另外环球集团有着上亿美金的现金流。
至于什么时候造船,陈光良预计明年是个好时机,毕竟今年的航运已经走下坡路,明年就是航运寒冰期。
肯尼迪随即说道:“如果说美国和英国是第一代航运强国,那么希腊、日本算是第二代,香港应该也算得上二代。”
陈光良回道:“香港应该算二代半,比希腊晚半代。”
这是事实,目前香港的大船东中,环球集团以绝对的优势领先,断崖式的领先,其他像是董浩云、赵从衍、包宇刚等,只能算是小船东,在世界航运里是这样的。
肯尼迪说道:“没想到,美国这么快失去航运和造船产业!”
航运业转移,造船业也全线溃败,无疑有些让政客感到失望。
陈光良笑道:“以自由轮为例,美国船员觉得上面条件恶劣,但我们香港的海员则觉得上面是天堂,设备齐全。这是一种产业转移,也是美国产业升级的体现。”
大家聊的范围很广,期间肯尼迪主动询问陈文锦道:“George,你在美国从事什么事业?”
这一次陈光良将儿子带来见他,肯尼迪也明白里面的深层含义。
这个狡滑的华人,意图打造一个遍布全球的家族,显然野心不小。当然,他依旧选择和陈光良交往,因为可以从陈光良这里听到一些远东的事情。
“成立了一家地产企业,正在加州旧金山开发了一个购物中心!”
“很厉害呀,你应该才20多岁,居然已经可以独立做事。”
“24岁了,我大学已经毕业三年,哈佛毕业的。”
“那我们是校友”
一切进展很顺利,当肯尼迪听说陈文锦找了一个加州议员的女儿做女朋友时,更是热情了起来。
这充分说明,陈文锦是在本地发展。
两天后,陈光良、严人美来到旧金山,考察了陈文锦正在建设的亚马逊购物中心。
“父亲,这个地盘一共是59000平方米占地面积,通过融合购物、餐饮、文化为一体的购物中心为此,我们还准备在周边开发了住宅公寓,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陈文锦介绍的很认真。
这是一幅比较空旷的土地,如果是在香港,陈光良一定认为太偏僻。
但这里是美国,购物中心普遍都不会在市中心。
因为购物中心本身就是一个‘聚群效应’,其次美国家庭拥有车辆比例很高。
“这附近拥有多少人口,你觉得这个项目能辐射多大的范围?”
陈文锦详细的做了工作报告,心中很希望得到父亲的认可。
在1956年,美国真正意义的第一家购物中心——南谷购物中心开业,拉开了美国购物中心的历史。
而陈文锦在1957年,就组建地产企业,然后募集资金,筹建了这个亚马逊购物中心。
目前,陈文锦占这个项目的60%,其余40%有陈光良的人脉,也有陈文锦的人脉。
不是陈文锦得不到足够的资金支持,而是他需要通过这种方式,扩大在美国的人脉。
“它是面向整个旧金山,我们是做旧金山最大的、最先进的购物中心,是地标性建筑模式。”
陈光良满意的说道:“好小子,有野心!”
第一座亚马逊购物中心的设计,陈光良也参与了一些,主要设计方是美国的一家知名设计公司。
预计在1961年开业,这期间陈文锦主要就是做这一个地产项目,因为只有这个项目成功,才代表着他的经验充足。
接下来,陈文锦就可以在商业地产中大展拳脚。
当然,陈文锦还在做证券和风险投资,总之事情还挺多的。
考察结束后,陈光良没有见陈文锦的合伙人,他将这个儿子扔在美国,就是锻炼来的。
主意,他可以出!
资金,他可以出!
人,他就是不能出自己。来考察,就是看看进展而已。
如果失败,那就给钱继续再来。
当然在地产领域,陈文锦想不成功也难!
现在美国在建的购物中心不少,甚至在去年,美国还成立了购物中心协会。
但,唯有陈文锦在建的亚马逊购物中心,才是在做品牌,做连锁。
回到旧金山的别墅,女儿陈乐怡也从大学里请假来团聚,一见面就挽着陈光良的胳膊。
“爸爸,我想你了!”
陈光良顿时心都化了,很长一段时间里,陈乐怡是他唯一的女儿,可谓家族的掌中宝。
而如今这个掌中宝,也是20岁了,遗传了父母的长相,非常的清纯美丽。
“好啦,都多大了,还想着撒娇呢!”
“我再大也是你女儿是不是?”
“是是”
一家四口齐聚在这里,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蒋梅英这一房,长子陈文锦今年24岁,长女陈乐怡今年20岁,次子陈文骅今年16岁,而幼子陈文海才6岁。
随意目前来说,在美国创建事业的就是陈文锦。
坐下来后,陈光良询问道:“乐怡,还有两年时间毕业,你有没有打算?”
她是名牌大学的财务管理专业,找工作是不难的,当然陈光良希望她加入家族企业。
“我当然是加入妈妈的企业中,帮妈妈打理财务了!”
蒋梅英手中有家投资企业,资产将近6000万美金,投资项目包括地产、证券等。
“好,我看干脆这个暑假你开始实习!”
陈乐怡说道:“好呀”
她没有其她的心思,就是想帮母亲分担。
蒋梅英的投资企业,陈文锦四年前也开始加入,但一直也是‘兼职’。
而陈光良说过,蒋梅英这一房,女孩子也要分家产,所以不可能亏待陈乐怡。
时间匆匆,转眼来到1958年秋。
香港的地产已经停止下跌,甚至开始回暖的迹象。
此次下跌,只是单纯的供大于求,经过接近一年的消化,市场已经重新缓过来。更何况,随着香港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势必会带动地产。
次轮下跌,地皮最高跌幅70%,但这也是少部分地盘,例如原业主破产和濒临倒闭,属于捡漏性质。
而长实集团无疑捡漏成功,这段时间拿下10幢楼的地盘,可建2000多个住宅单元的庞大。
会议室。
陈光良说道:“从1959~1961年,长实集团计划要售出3000个住宅单元的目标,相当于每年销售1000个。而且,我们不能动用手中的那些唐楼地盘,毕竟才建十多年时间呢!也不能动用那些大幅地盘,那是将来的大型项目储备地盘。所以,所需地产原材料只能从外面购入。”
长实集团的唐楼,有1000幢以上,很多都是一个区域,以后随时可以重建。
长实集团的大幅地皮,像是包括北角的‘宋城’(原月园),九龙湾的时代拍摄基地(原)此类。
当然,加上时代影城在北角园明山的‘原制片基地’,以及维他奶在北角的工厂等等,这些陈氏企业还拥有大量的土地储备。
地产部负责人陆孝清,说道:“港府有意扩大西环的马路,而平安银行在那边的仓库必然要拆卸,我建议购入平安银行的在那里几个仓库,修建住宅大厦。与此同时,我们一边销售,一边再购入储备地盘。”
平安银行毕竟是银行,不适合直接做地产。
另外,此时的地皮和建筑费的比例在2:1,也不适合合作。
买卖地盘,对平安银行最公平。
“行,既然西环要发展,也不能拖累,就让平安银行卖出手中的仓库。”
接下来,由陈文杰汇报了百德新街项目、长江广场项目的进展。
长实集团动工的项目不少,还包括美丽华酒店的侧翼,建了一幢17层高的大厦,还有一幢等60年代再建。
总体来说,在这一阶段,长实集团的战略是‘以战养战’,即用发展地产(销售为主)赚到的钱,来投资商业地产(酒店、写字楼、购物中心,出租为目的地产)。
与此同时,长实集团还要保持着充足的土地储备。
会议结束后,长实集团的住宅楼盘立即开始准备陆续的动工。
维港塑胶。
李家成在办公室里,计算着财务。
从1955年开始做塑胶花,也是哪一年遭遇‘最大危机’,但随后因为有平安银行的贷款,转危为安。
1955年,盈利20万;1956年,盈利50万;1957年,盈利80万;而今年才过去9个多月,就已经盈利80万。
虽然已经跻身年盈利近百万的企业,但李家成依旧感觉到——塑胶花产业不会长久,所以他想进入地产行业。
只是他手中不过一两百万的资金,实力还是太弱小。
“购买一幅工业地皮,应该是足够了。至于建筑费,我可以分期支出。应该问题不大!”
李家成思考一番后,做出这样的决定。
虽然李家成做出这个决定非常英明,但他现在受限于维港塑胶能提供他的资金不多,注定不可能有前世的成就。
按照李家成的计划,他至少需要三年时间,才能建立起一座工业大厦。更重要的是,三年后的塑胶花可能走下坡路。
哪怕是1967年他想抄底,也不会有太多的资金供应。
陈光良当初也算到这些,才做个好人,扶持一下李家成。
这一天,陈光良召回海外的侄子陈文博。
他这个侄子是1935年出生,今年23岁,去年大学毕业后,便在欧美各大造船厂和航运公司学习。
虽然侄子没有陈光良的子女聪慧,但也是刻苦稳健,而且也是毕业于英国名牌大学——帝国理工。
所以,陈光良自然也会亲自培养。
在办公室里,陈光良、陈光聪两兄弟,陈文铭、陈文博两堂兄弟,坐在一起。
“文博,说说看,欧美的港口是个什么情况?”
陈文博得到任务,自然有调查,他马上说道:“停了越来越多的船只,很多船只的年份比较久远。这第一是如今航运开始不景气,第二是这一部分船只到了淘汰的年龄。”
“价格呢?”
陈文博随即说道:“价格很优惠的,一艘船只要6万美金,还可以允许4万美金的贷款,简直就给送一样。我觉得一些船,维修保养一下,还可以使用一段时间。”
陈光良点点头,这个侄子还是有认真调查,不是个草包。
认真做事,就已经足以。
稍后,陈光良说道:“那就给你一个任务,你去欧美的各大港口,买下这些船只。记得只要便宜的货。拿回来后,能使用的,我们就维修保养一下,可以卖给别人,也可以自己使用;不能使用的,就在将军澳拆卸,发展拆船产业。这一波,别说这些商船到了淘汰的浪潮,就是欧美的航母都到了拆船的时候。香港可以发展一波拆船产业。”
虽然拆船污染环境,但此时英国都还没有摆脱污染的重工业,香港自然无从谈环保的话题。当务之急,是先发展经济。
至于造成的污染,几年就消失了,毕竟大海是很大的。
陈文博一下子感受到被重用,而且是大伯的重用,当即说道:“大伯,我保证做好这件事。”
陈光良说道:“我们陈家的,自然没有弱者。好好去做!”
“是,大伯”
将这个侄子安排一番后,陈光良也算安心下来。
如今在环球集团,有他的弟弟陈光聪,有他的三子陈文铭,还有他侄子陈文博,也算得上家族成员兵强马壮了。
而环球集团虽然此时积攒了大量的现金(主要来自苏伊士运河关闭期间),但明年开始,也要造新船,造大船,所以不愁资金没有出路。(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0198/1284202.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