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大唐官员都想转武职了?
推荐阅读:完美:在下石村石安,荒他哥! 不死的我速通灵异游戏 从婴儿开始肝成道君 火影:宇智波不是雷影! 完美世界之唯我永恒 领主争霸:从鲛人开始征服 大司农:我真不想种田的 我,诸天浪子,爱好交友 美漫之全面进化 我以幽冥筑玉京
长枪如龙,游走全身,挑拨穿刺,虎虎生威。
七月酷夏,烈阳如火,长孙诠一套枪法练下来,浑身衣服都湿透了。
他刚一停下,新城公主便走了过来,取出丝巾帮他擦汗。
“驸马,你都练了一个多时辰,休息一会吧。”
长孙诠却摇了摇头,摆手道:“不妨事,我再练半个时辰,你自去照看亮儿吧,不必管我。”
新城公主无奈,嗔道:“那你可注意点,别强撑着中了暍。”
长孙诠微微一笑,道:“我在河北时,也是一样的夏日,经常帮农人忙农事。大家一干便是一整日,也不见有人中暍,这长安城啊,就是容易把人养娇贵了。”
新城公主哼道:“驸马这是在说,人家太娇贵了吗?”
长孙诠苦笑道:“我哪有这个意思,我是觉得自己变娇惯了。”
新城公主还要再说,一名下人来报,说长孙无忌来了。
新城公主歪了歪头,道:“好了,大兄来了,你总不能让我和亮儿去招呼吧?”
长孙诠见她神情,便猜到长孙无忌是她请过来的,只好换了一身衣服,去书房见长孙无忌。
来到书房,兄弟两互见了礼,长孙诠直言道:“大兄,是公主请你过来的吧?”
长孙无忌捻须笑道:“你知道公主为何请我过来吗?”
长孙诠没有做声,待下人上完茶退下后,才低声开口道:“公主是请你来劝我的。”
“你既心中有数,我就不开口了,你且说说,你心中到底怎么想的,难不成真想转武职?”
长孙诠沉默了一会,道:“高句丽之战,持满一战成名,我确实很受触动。但我苦练武艺,却并非单纯羡慕他升职。”
自高句丽之战,又经倭国之战,赵持满从一个从六品下阶的州司马,一举升为了正四品上阶的副都护,一口气升了十几级。
而且因倭国之事,让他名声大噪。
虽说是恶名,但皇帝并未因此罚他,还让他担任东瀛都护府的副都护。
赵持满入仕才不过两年多,这升迁速度,也只有当初的狄仁杰、薛仁贵能与之相比,连长孙诠的品级也被他超过。
朝野上下,不知多少人对他充满羡慕,他母亲是长孙氏出身,连带着长孙一族的声势,也上涨不少。
新城公主还以为丈夫心中不平衡,这才不爱惜身子,在烈日下苦练武艺,请来长孙无忌劝说。
长孙无忌抬手道:“你不必解释,我知你性子,你是羡慕他能驰骋疆场,为国立功。”
长孙诠感慨道:“大健儿若能像持满一样,立功杀敌,开疆扩土,人生才算没有遗憾!”
长孙无忌沉声道:“那你可知道,这一战过后,有你这种想法的人,有多少吗?”
长孙诠一愣,摇了摇头。
长孙无忌伸出一只手掌。
“据我所知,高句丽之战后,朝堂官员中,至少有五成以上,都想要转武职。”
“有这么多?”长孙诠吃惊道。
长孙无忌淡淡道:“他们之中,有一部分人和你一样,希望开疆扩土,青史留名。另一部分则是觉得,凭战功升官,比熬考评更快,单纯为了名利罢了。”
长孙诠低头不作声了。
长孙无忌道:“你是聪明人,应该想到了吧,倘若文官都想转武职,朝中那些细碎之事,又有谁去做?”
“开疆扩土固然荣耀,可国家的治理,才是最重要的。陛下最重稳定,眼下你应收起心思,做好本职工作,方不负陛下信任,朝廷栽培。”
长孙诠深吸一口气,道:“小弟明白了。”
长孙无忌道:“高句丽之战后,国家战略必定改变,你可清楚,接下来陛下的重心会在哪?”
长孙诠皱了皱眉,一时答不上来。
皇帝的心思天马行空,很难让人猜中他的想法。
“小弟不知,请大兄指教。”
长孙无忌正要开口,忽然笑了笑,道:“走,我们去见一个人。当局者迷,就算我也未必真看清了局势,咱们无妨去听一下局外人的想法。”
并不是每一个局外人,都能得到长孙无忌的推崇。
长孙诠已经猜到了长孙无忌要带他去见谁了。
他跟新城公主打了声招呼后,与长孙无忌一起离开公主府,朝胡王街而去。
来到胡王街时,夕阳西下,已过了酉时。
胡王街和往常一样,无论长安城多么热闹,这里总是寂静冷清,仿佛另一个世界。
两人步入小巷,来到禄东赞屋外。
正要进去时,忽听“吱呀”一声,斜对面的屋子被人推开,一名身材矮小的男子走了过来。
“鄙人大海人,见过长孙国舅,见过长孙驸马。”那人行了一个标准的唐礼。
长孙无忌只点点头,问:“你找我们何事?”
大海人道:“国舅可知我身份?”
长孙无忌道:“阁下是倭国王子。”
大海人深吸一口气,道:“我最近听说了些消息,说大唐已经消灭了高句丽,料来下一步,就要对倭国动手。”
长孙无忌似笑非笑的道:“若是如此,你当如何?”
大海人抬起头,正色道:“本人愿归附大唐,帮助皇帝陛下,攻打倭国!”
长孙诠哼了一声,道:“你身为倭国王子,竟想帮我们对付自己的国家?”
大海人肃然道:“贵国有一句古话,叫识时务者为俊杰,本人非常赞同。如今本人已瞧清大势,也想做个俊杰!”
长孙诠冷笑道:“那你可听过另一句话,叫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大海人怔怔不语。
长孙无忌缓缓道:“王子殿下,你这句话说晚了,本国已对倭国用兵,你兄长中大兄,被手下一名海盗劫掠,我们不需你的相助。”
大海人变色道:“您说的海盗,可是鬼岛川清?”
长孙无忌不再多言,伸手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大海人见两人无意与自己多交流,肩膀一跨,失魂落魄的回去了。
胡王街如此安静,几人的谈话声,自然也引起其他人的注意。
按理来说,禄东赞应该也听到了,可他却并未露面。
长孙诠敲门时,屋内也没有任何动静。
“大兄,怎么回事,禄先生不开门,莫非他不想见我们?”
长孙无忌皱了皱眉,道:“不应该啊。”沉吟片刻,脸色微变,喝道:“撞门!”
“砰”的一声,长孙诠撞开了大门。
两人进屋后,四顾一看,只见禄东赞躺在床上,脸色苍白,神情憔悴,奄奄一息。
长孙无忌快步走到床榻边,急问:“禄兄,你怎么了?”
禄东赞虚弱的摇了摇头。
长孙无忌略知医理,抓住他的手,把了一会脉,朝长孙诠道:“他脉象不稳,应该是染了病,你去请一个郎中过来。”
未过多久,长孙诠便带着一名郎中过来了。
那郎中帮禄东赞看过后,说禄东赞是水土不服,导致身体虚弱,给他开了一副补益的药,喝上几剂,再用药膳调补几日,应该无碍了。
此事也惊动了监视胡王街的内领卫,他们因为只在外面监视,并不知道禄东赞生病。
胡王街的人身份特殊,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能派上用场。
故而内领卫的人向王及善汇报后,王及善向李治请旨,特地派了一名御医,帮禄东赞看病。
如此,经过五日调养,禄东赞的身体才终于慢慢恢复。
这日,长孙无忌和长孙诠又过来看望他时,他已经能够下床了。
“长孙国舅,禄东赞这条命,是您救回来的,大恩不言谢。”禄东赞行了一个吐蕃礼仪。
长孙无忌道:“禄兄不必如此,来者是客,况且你也帮过我们,就连陛下得知你生病后,也派御医给你治疗。”
禄东赞感慨道:“国舅他日若是见到皇帝陛下,还请代替禄东赞,向陛下谢恩。”
长孙无忌点头答应了,问:“你现在感觉如何?”
禄东赞一场大病后,再不复往日那般神采奕奕,叹了口气,道:“身体是恢复过来了,只是……唉……”摇了摇头。
长孙无忌问:“禄兄怎么了?”
禄东赞感慨道:“这人啊,只要年纪大了,总免不了思念故乡,也不知在下还有没有机会,能够回到吐蕃故土。”
长孙无忌沉默了一会,道:“禄兄,我跟你说句心里话吧,陛下不会再让你回吐蕃了,就算有人劝陛下同意,我也会上奏反对。”
“这并非我对禄兄有什么敌意,而是为了我大唐的边境安宁,希望禄兄能够谅解。”
禄东赞缓缓道:“国舅既然如此坦诚,能否容在下,也说几句心里话?”
长孙无忌道:“请讲。”
禄东赞凝视着他,道:“如今的吐蕃,早已不是以前的吐蕃,对大唐构不成威胁。纵然禄东赞再年轻三十岁,也难以扭转局面。大唐放我回去,并无任何不利之处,反而能彰显大唐皇帝的仁德,何乐而不为呢?”
“禄东赞将死之人,还能做出什么威胁到大唐的事情呢?如今我只是一个思乡心切的老人,思念故土,怀念亲人。”
“若是放我回去,禄某一定竭尽全力,让两国和睦相处。倘若我死在大唐,反会影响两国关系。国舅是高明之士,想必能看清这中间的得失。”
长孙诠听到此处,几乎快被他说动。
禄东赞若是死在大唐,不仅少了一个筹码,还可能引起吐蕃怨恨,倒向大食。
长孙无忌却仿佛铁石心肠,不为所动。
“禄兄,你若死了,我会向陛下请旨,将你的骨灰送回吐蕃,让你落叶归根。”
禄东赞闭上双目,不再言语。
长孙无忌站起身,拱手道:“禄兄,请好好休养,长孙无忌告辞了。”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0484/1284174.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