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风起北美1625 > 第343章 选边

第343章 选边


海州都护府大堂内,炭盆里的火苗微弱地跳动着。

    差备待令官金大钧面无表情地展开黄绫教旨,尖细的声音在寒冷的大堂内回荡:“……海西都护使崔成言,不思朝廷大计,妄启边衅,致伤大清将士,坏我两国之谊……,着即革除本兼各职,锁拿回京问罪……”

    崔成言跪在地上,只觉得耳边嗡嗡作响。

    革职?

    问罪?

    他从未想到,自己以孤城独抗清奴月余,还毙伤八旗甲骑三百的辉煌战绩,竟然没有换来朝廷的褒奖和勋荣,反而收到了一份罢职免官的敕令。

    因为,我朝鲜王国在一个月前已降了清虏,并“断然”做出叛明附奴之举,成为清虏的藩属之国。

    那么,此前借助新华人抗拒清虏,取得的海州大捷,那就是妥妥的破坏我朝鲜与清虏之间的宗藩关系。

    以小邦而凌宗主,罪莫大焉!

    “……”他机械地转头看了看副使李成焕和判官金相圭,两人也面露惊愕之色。

    我们要接这份敕令吗?

    李、金二人也是面面相觑,跪在地上皆有些茫然不知所措。

    忠君报国、保境安民怎么还错了?

    奋勇杀敌、坚决抗奴还要遭朝廷贬斥,甚至被治罪?

    我们不过尽了一份臣子应有的本分和义务,就被当做“斥和派”,然后被冠以“国之存亡置之度外,谋占美名,欲使宗国覆没”的罪名?

    臣,冤枉呀!

    宣谕的差备待令官金大钧读完教旨后,见面前跪地的三名官员居然迟迟不来接旨,也不喊谢恩,反而左顾右盼,脸色立时变得阴沉下来。

    “尔等欲抗旨呼?”他合上教旨,居高临下地看着他。

    “臣……”

    崔成言正要磕头谢恩,大堂门突然被推开,寒风忽卷而入。

    几名身着迥异于朝鲜军服的几名军将大步走了进来,为首的男子三十出头,短发如刺,腰间别着一把造型古怪的火铳。

    “这是做什么呢?”那男子环视大堂,目光在金大钧手中的教旨上停留片刻,嘴角扬起一丝讥讽的笑意,“怎么着,朝廷这是送来褒奖和犒赏了吗?”

    崔成言心头一紧,来人是新华军的陈定远!

    一个月前,这支自称来自新洲华夏的武装突然出现在海州,以协助抗虏为名接管了城防。

    他们作战勇猛,战术诡异,两次击退清军进攻,却也趁机控制了都护府的实际权力。

    “你等何人?”金大钧眯起眼睛,语气中满是不屑。

    “他说什么?”陈定远转头问海州城门令朴昌浩。

    “回将军……”朴昌浩硬着头皮转述道:“这是朝廷宣旨的差备待令官,他在问你们的……身份。”

    “呵呵,我们的身份呀?”陈定远咧嘴一笑,“我们自然是你们朝鲜王国的救命恩人。若无我们新华帮着守御海州,怕是阖城百姓尽遭建奴屠戮。怎么,准备还要来犒赏我们一番?”

    “嘿嘿,我们也不要太多,给个万儿八千的银两,再送些粮食,马马虎虎也就差不多了。”

    “大胆!”那差备待令官轻叱一声,伸手指着陈定远等新华军将,“尔等化为野民,何敢这般张扬无礼!崔都使,还不将这些人等驱逐出境,以免祸乱我朝鲜地方绥靖?”

    “呃……”崔成言嘴巴张了张,脸上顿时显出尴尬而又为难的表情。

    自一个月前,这些自称新华的军兵进入海州后,便立即接管了整个都护府的军事指挥权。

    他们一边动员城中民壮,大肆搬运海州城的府库物资,还频频勒索城中富户乡绅,几乎将阖城财富给掠了个空,其效率可比清虏高多了。

    在这期间,他们两度击退清虏的进攻。

    尤其是第二次,采用诱敌深入的策略,将数百清虏八旗甲骑给引到了海边,借助停泊于海上的几艘炮船,给予追来的清虏甲骑大量杀伤。

    事后,经过一番清点,都护府戍卫军共获得清虏首级两百八十余记。

    这番耀眼的战绩,在清虏入寇朝鲜以来,全国各道勤王大军没有获得任何一场胜绩的背景下,无疑堪称辉煌大捷。

    海西都护府上下在振奋之余,立即写了数封文书,派人向……南汉山城以及黄海道报捷。

    当然,在报捷文书里也没忘提一嘴新华人的功劳,让其分润一二。

    但赞画运筹的大功自然只能落到他们这些胸有“文韬武略”地方主政官员的头上。

    这些新华人对于能否获得朝廷赏赐和褒奖似乎并不太在意,反而在海西都护府境内搞起了大规模的土建工程。

    他们在几乎搬空了海州城后,立即将数万朝鲜民夫和难民组织起来,在碧城、苔滩两郡大兴土木,将这两座扼守康翎半岛的要津打造成坚固的军事要塞。

    为此,他们还不惜将海州的部分城墙给拆了,然后用船只将一块块厚重的条石、大块的城砖不断地运至建设工地上,并且丝毫不顾冬季寒冷的天气,夜以继日地进行施工。

    不过,那些被征集而来的地方百姓和逃难者却并未就此抱怨哭告,反而兴高采烈地大干快干,热火朝天地加紧修筑城防。

    因为,新华人管饭吃。

    尽管是每天两稀一干,再加零星泡菜和鱼汤,但众多百姓还是对新华人感恩戴德。

    无他,每临冬时,便是普通百姓的鬼门关。

    寒冷、饥饿、病疫,任何一样,都会让身无外物的百姓一脚踏入死亡的阴影。

    更不消说,清虏入寇,各地兵祸连连,败兵、逃卒、土匪,以及清虏游骑,随时都会让他们丢掉自己小命。

    即使,侥幸未被杀死,但被清虏掳去(清军撤兵时,大规模掳掠朝鲜百姓,将其驱赶至辽东为奴),那也将面临生不如死的境地。

    有一处安全庇护所,再有一口吃的,这对于兵荒马乱之中的普通百姓而言,那就足够了。

    至于都护府辖下的六百余地方戍卫军,也被新华人收编,裁撤了部分老弱病残后,留下三百余堪用之兵,再另行征召了两百名青壮,编成海西独立自卫队,置于新华人统一指挥之下。

    尽管,都护使崔成言隐隐觉得此事不妥,有自建藩镇、割据海西的意味。

    这可是谋反!

    但形势比人强,新华人的部队人数虽然不多,仅一千余,但人家真的很能打,不仅敢于跟清虏甲骑对阵,而且还能战而胜之。

    于是,崔成言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一边与新华人虚与委蛇,小心应对,一边急切地等待朝廷谕令。

    他期望朝廷看在他在清虏入寇之时,取得的海州大捷份上,将他拔擢至朝廷中枢,或者另委一处丰裕之地为官,赶紧逃离这片是非之地。

    你说新华人是盗匪吗?

    但又算不上,他们好歹击退了清虏的两次进攻,保全了海西数万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你说他们是热心友好的外来强援吗?

    似乎更不像,他们不仅大肆“征集”海州城里的金银、铁料、铜锭、粮食等物资,还一股脑地将都护府境内的工匠、手艺人尽数掠至白翎岛。

    未几,还修筑碧城、苔滩两座小城,大有长期占据康翎半岛的架势。

    更让都护府官员为之心惊的是,数日前,被朝廷流放软禁的光海君突然现身,还发布了一封讨逆抗虏的檄文,号召朝鲜国内所有不甘屈服清虏的官员、士绅、百姓立即行动起来,推翻“伪王”李倧的统治,反抗清虏,重归正统,复属大明。

    谁是正统?

    谁又是伪逆?

    其实,光海君作为被政变推翻的合法君主,其存在本身就是对现任朝鲜王李倧政权合法性的致命打击。

    更不要说,他还高举抗虏保国的道义大旗,这分明要夺国复位。

    朝鲜要乱了!

    而新华人在光海君发布这封檄文后,立即要求都护府上下官员和属吏,以及军中将领签名拥护,表示服从光海君的领导。

    我尼玛,这分明是要让所有官员和将领纳投名状!

    这可要命了。

    一些官员和属吏出于忠君之念、爱国之心,拒绝在檄文上签名,还对光海君的身份表示质疑。

    但他们无一例外遭到新华人的强力弹压,凡是拒绝签名的官员和属吏皆被拖到了海边,塞入大船之中,然后消失在茫茫大海之中,生死未明。

    很明显,新华人与光海君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甚至不排除光海君的复出,就是他们搞出的事。

    在明晃晃的刺刀威逼下,以崔成言为首的大部分都护府官员和属吏只能硬着头皮,在光海君发布的讨逆抗掳檄文上签上各自的姓名。

    蝼蚁尚且贪生,岂有人不惜命?

    且罢,暂且先签了名,避过此番死亡威逼。

    至于以后,此事会不会为朝廷所侦知,祸及本人及亲属,那只能祈求上天神佛保佑了。

    想来,他们这些小卡拉米,应不至于上达天听,最终被朝廷处置吧。

    事到如今,崔成言等都护府官员也看出来了,新华人确实要据有海西都护府临海的康翎郡,然后以此割据自立。

    他们不过是新华人推出来的傀儡,用来安抚和稳定境内数万朝鲜百姓。

    再联想到,半个多月前听到的一个传闻,说是济州岛也被某个海外势力给一举夺占了,然后切断了该岛与大陆之间的联系。

    据说,夺岛的军队皆持配有铳剑的火枪,而且士兵大多为髡发。

    十之八九,他们跟这群新华人是一伙的。

    如此看来,新华人早前占据白翎岛及周边数座小岛,现在又趁着清虏入寇之际,夺占康翎郡和济州岛,所图甚大呀!

    今日,汉城来使,宣读大王教旨,罢崔成言等一众都护府官员之职,并锁拿回京治罪。

    说实话,崔成言在感到愤怒和不甘的同时,心中未尝没有一丝解脱。

    终于可以离开这里,哪怕回京治罪受惩,那也不用待在此地继续忍受精神上的折磨。

    他也不用再屈膝事贼了。

    但未曾想到,这位来自汉城的宣旨官竟然在看到新华人时,不仅出言训斥,还要让他将其驱离出境。

    钦差分不清大小王,但他却识得好歹,知道这里能做主的人是谁,自是不敢应承,起身后退到一边唯唯不言。

    “你便是汉城伪王派来的宣旨官?”陈定远似笑非笑地看着这位大呼小叫的“钦差大人”,眼中写满了戏谑的表情。

    “大胆!”那名差备待令官听到旁边属吏小声翻译后,立时勃然大怒,伸手指着陈定远,厉声喝道:“髡首岂敢这般悖逆无礼,羞辱我王?你……你们……要做什么?”

    却见两名白翎岛民兵一拥而上,将他一把摁倒在地,如捉鸡似的将其拎了起来。

    他身后的几名朝鲜府卫军士兵刚要有所动作,便被几杆火枪顶在了身前,乖乖地被下了腰刀和短刃。

    屋内的都护府官员和属吏皆面露不忍之色,全都把头低了下去。

    “我听说,汉阳城里新起了一首歌谣,‘丙子胡乱,不如癸亥之变’。”陈定远走到那名差备待令官身前,笑吟吟地说道:“由此可见,伪王李倧叛明投虏是多么不得人心。既如此,你们还有必要为他尽忠职事吗?”

    “不如,改投光海君如何?”

    “逆贼敢尔?……”那名差备待令官又惊又怒。

    “啪!”

    陈定远立时狠狠地抽了他一个耳光,将他打得口鼻出血,头上的乌纱也掉落在地,发髻散乱,看着甚是狼狈不堪。

    “带下去,让他好好想想什么叫'民心所向'。”陈定远甩了甩手,冷笑道。

    两名白翎岛民兵架起金大钧就往外拖。

    崔成言看着这一幕,心中顿时翻江倒海。

    朝廷使者被当众羞辱,这是大不敬之罪!

    但他又能如何?

    城中兵权早已落入新华军之手,连都护府戍卫军都被改编成了所谓的“海西独立自卫队“。

    “崔大人。”陈定远转向他,语气忽然和缓,“我知道你此时心下难安。但你要明白,李倧已向清虏称臣,成了他们的走狗。你们一心报国,忠于王事,他却要治你们的罪,这样的君王,上叛大明宗主,下负臣子之望,还值得你等效忠吗?“

    崔成言沉默不语,却不知为何忽然想起座师临终前的嘱托。

    “为臣者,当以社稷为重,以黎民为先。”

    那么,他为了天下社稷和黎民百姓,是不是应该抛弃已经背明投虏的朝鲜王李倧,从而保全治下疆土和子民复归“中华”怀抱,远离靼虏腥臊?

——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0524/1284284.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