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大明神探1546 > 第340章 嘉靖败走

第340章 嘉靖败走


东宫。

    太子朱载基永久地闭上了眼睛。

    结束了他短暂而不幸的一生。

    东宫外,仆婢啜泣,群臣拜倒一片,为国家的储君送行。

    唯独匆匆赶至的天子朱厚熜,嘴角紧抿,脸色发青。

    当然,这副神情可以理解成是,皇帝为亲生儿子病逝的伤心。

    但毫无疑问,真相并非如此。

    就连朱厚熜自己都不能骗自己,他此时的情绪是震怒,而非悲伤。

    震怒于被太子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你怎么死得如此不是时候?

    事实上,这本不该意外。

    御医早早就告知,太子连续高热,昏迷不醒,生命已然垂危。

    连一向保守的御医都这般说,那也就是真的没多少天了。

    所以海玥会抓紧时间,以最快速度上书。

    正是为了卡在这个关键的节点。

    而恰恰在嘉靖选择上朝之际,太子薨逝,那就只能说是天意了!

    因为太子薨逝,不仅仅是一个年轻的生命逝去,太子的家人也一并出现。

    二皇子朱载壡,三皇子朱载垣,四皇子朱载圳,五皇子朱载墒。

    位于东宫殿中,哭声震天。

    “嗯?”

    朱厚熜的面容骤然扭曲,眼中迸出骇人的凶光:“谁准你们来这里的?”

    三皇子、四皇子顿时抖如筛糠,额头死死抵在冰冷的砖上。

    唯有二皇子朱载壡把心一横,猛地抬头,脖颈上青筋暴起:“父皇!大哥……大哥去了,难道当弟弟的,连送他最后一程都不配吗?”

    “配?”

    朱厚熜冷笑,手指点出:“你!还有你们做过什么,自己心里没数?”

    朱载壡被父皇眼中的凶狠之意刺得浑身发冷,却知道此刻退缩便是万劫不复,重重叩首,额角撞出血来:“儿臣不知听了哪个奸人的挑唆!儿臣绝对没有做那些事!那是下奴污蔑……三弟!四弟!你们倒是说句话啊!”

    被点名的两位皇子如梦初醒。

    四皇子突然扑上前抱住朱厚熜的腿,眼泪鼻涕糊了满脸:“父皇明鉴!大哥待我那般好,我岂会做那猪狗不如的事情……”

    话未说完已泣不成声。

    三皇子则是不住以头抢地,咚咚的闷响听得周围的内侍都白了脸。

    闻者伤心,听者落泪。

    如果说老二是真的有过歹心,他们则极其冤枉,属于是人在宫中坐,锅从天上来,且是一顶弑兄的大锅。

    而且不仅仅是三位皇子。

    内间送太子最后一程的,还有名义上的嫡母王皇后,王皇后又带了有子嗣的妃嫔。

    其中一人来到外室,撩起遮面的纱巾,露出一道狰狞的疤痕。

    朱厚熜察觉到了这道身影,刺向儿子的凌厉眼神一转,落在对方身上,终于躲闪了一下。

    那是三皇子的生母丽妃。

    对方的疤痕,是宫变那夜,留下的伤疤。

    事后诸多调查,近乎掘地三尺,至少有一点可以明确,丽妃与贼子无关,那晚确实是舍了命的护驾。

    当然,在清楚了这一点后,朱厚熜更不去丽妃的绛雪轩了。

    天性凉薄之人处理愧疚的方式,不是补偿,而是遗忘。

    而丽妃也从来不敢主动面圣,即便是平日宫中大宴时,都是有意识地避开,位于角落。

    可此时此刻,她站了出来。

    为母则刚。

    她是三皇子的生母,绝不容许自己的儿子什么事情都没有做,就背负上这等永世不得翻身的骂名,甚至要被贬为庶人处死!

    “陛下明鉴!”

    “皇儿素来仁厚,岂会行此悖逆人伦之事?妾身愿以性命作保,恳请陛下宣召证人当庭质证——若有一字虚言,妾身母子甘受极刑,永堕阿鼻!”

    丽妃这番话字字如冰刃坠地,不仅让三皇子抬头,泪眼婆娑地看着受尽委屈的母亲,更让后宫其他妃嫔亦不禁动容。

    “反了!反了!都反了!”

    迎着这些注目,朱厚熜怒到极致,根本不回应所谓的当庭质证,大袖一挥,怒喝道:“来人啊!把他们带下去!统统带下去!”

    “且慢!”

    一道洪亮的声音传来。

    这回换成群臣震动,眼睁睁地看着一人上前。

    海玥来到朱厚熜面前,行以君臣之礼,所言却是当朝难见的直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天子无私事,家事即国事,望陛下三思!”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这是儒家的伦理纲常,将君王视作父亲,是为君父。

    如此才有了历朝历代强调的以孝道治天下,才有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却不能逆了皇太后的孝心体现。

    因为皇帝统治的根基,除了天命的塑造外,就在一个“孝”字。

    天命毕竟有些虚,摸不着,看不见,真正有见识的人骨子里也不太信,反过来将其利用,阐述自己的观点;

    相反孝道就实在太常见了,也更加深入骨髓,在家是怎么对待父母的,在朝堂就应该怎么效忠于皇帝。

    可如果皇帝自己都当个逆子,亦或者对自己的儿子手段残忍,亲情淡漠,那臣民又该怎么看待这位君父呢?

    所以天子无私事。

    群臣插手天子的家事,绝非多管闲事,而是维护国家稳定的必要举措。

    如李林甫在三位皇子遭到污蔑后,那句“此陛下家事,非臣等宜预”,就注定了他的奸相定位。

    有了这个前车之鉴,哪个臣子再敢这么说,要天子步上李隆基的后尘,要国家步上安史之乱的后尘,那说不得当庭就要将之殴死!

    所以此时此刻,在海玥的带领下,群臣纷纷昂首,数十道目光如利箭般直射过来。

    “好!好啊!”

    朱厚熜眼中怒火几欲喷薄而出:“你们竟敢在太子薨逝的关头,强逼君父?”

    不少臣子的视线又赶忙低了下去,终究是不敢与之正面抗衡,但许多人咬着牙,并未再度退缩。

    而海瑞已经来到了海玥身侧,同样朗声道:“陛下,王者无外,以天下为家,当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

    严嵩几乎是同时出面的,他白发微颤,蹒跚出列,却以老迈之躯挡在三位皇子之前,语气坚定地道:“请陛下三思!”

    夏言见状,终是狠狠咬破舌尖,血腥味在口中弥漫的刹那,他猛然踏前,声调上扬:“臣等请陛下三思!”

    余音在殿中回荡,惊起檐下栖鸦。

    越来越多的臣子见状,上前表态。

    就在方才,直面天子的龙威,不知多少人想到了当年左顺门前的惨状。

    左顺门哭谏,后世那种一味偏向文官的观念,将之塑造成一场对言论的强势镇压,一场廷杖打断了文人的脊梁,就因为嘉靖把这些刚正不阿的言官打死了,后面再也没有忠良说话了。

    这纯属想当然,且不说此后的一百多年间,忠臣义士层出不穷,左顺门哭谏本身的目的也不纯,不过是杨廷和与嘉靖争夺皇权的政治斗争延续。

    所以左顺门真正带给群臣的,只是不堪回首的恐惧,还有君臣关系的僵化。

    直至今日!

    《治安疏》涉及到的,是纲理伦常,是公理正义,是如何做好一位国家君王的责任与担当!

    天子喜欢儒皮法骨,让儒家的理论作为统治的根基,却不愿意受到儒家对君王的约束,反而用法家的理论来治理朝臣。

    可就算朱元璋把孟子牌位搬出孔庙,直接反对民贵君轻的理论,却终究压不倒人心里的黑白是非,史册里的对错真理!

    所以此时此刻,不用旁人挑唆,群臣涌起的责任与勇气,才是真正的国家养士百七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

    “你们……你们……安敢……安敢如此……”

    朱厚熜的声音在喉间破碎,龙袍下的身躯几不可察地晃了晃。

    一向温顺的皇子;

    后宫争宠的妃嫔;

    前朝服从的群臣;

    居然站在一起……

    反对自己?

    就在不久前的奉天殿上,还认为可以凭借一己之力,镇压一切不服的朱厚熜,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慌。

    这方龙椅,并非稳如泰山;

    淬炼的帝王心术,也不足以真正的震慑四方!

    怎么办……

    “唔!”

    朱厚熜只觉得胸口一阵剧痛,却硬生生控制住自己不去捂胸,转身就走。

    他的心头翻江倒海,却还保有理智。

    越是这种关头,越不能露出虚弱之态。

    一个皇帝,是从哪一刻起失去权力的?

    不是他彻底死亡的时候,而是所有人都相信,他马上要死的时候。

    所以在处于下风的时刻,更不能露出身体上丝毫的疲态。

    于是乎。

    朱厚熜不留只言片语,狠狠拂袖,大踏步地朝外走去。

    “起驾!!”

    直到外面传来尖利的内侍声音,众人这才彻底反应过来,陛下离开了。

    这是败走?

    三位皇子愣住。

    后宫妃嫔呆住。

    群臣也不由地怔住。

    陷入到一种诡异般的安静中。

    然后眼神又齐齐明亮起来。

    原来即便是大明天子,要做一介独夫,他们还是可以反抗的!

    在一片寂静中。

    依旧是海玥的声音率先响起:“国丧大仪,关乎天家体统,请严阁老示下!”

    严嵩的手掌轻颤,先向殿内皇后请示,再环视殿中诸臣,终是缓缓开口:“着礼部即刻拟制,定太子丧仪,辍朝七日,百官素服!”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0562/1284287.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