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泰昌大明 > 第797章 诽议

第797章 诽议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窗纸透进一层淡青的光。

    姜师傅的眼睫动了动,随后便悄无声息地睁开了眼睛。他是自然醒的,跑镖多年养成的生物钟简直比打鸣的公鸡还要准。

    姜师傅坐起身,发现罗雅谷还蜷在另一张床上安稳地睡着。姜师傅轻手轻脚地摸过床边的青布劲装,随后又拿过油皮布包裹的长枪。他昨晚特意把枪靠在床脚,这会儿还稳稳地立着。

    姜师傅人高马大、虎背熊腰,但他的动作却轻得像猫。无论是系束带、还是扎绑腿都没有发出半分声响,就连穿鞋都是先把脚伸进鞋里,随后再慢慢起身踩实。

    不过,他的小心并没能让罗雅谷多睡多久。就在他准备把长枪斜挎在背上时,院外的鸡笼里突然传来了一阵“喔喔”的鸣啼。

    一连三声,罗雅谷直接被唤醒了。他揉着眼睛坐起来,披散的头发还带着点睡皱的卷儿。

    “姜师傅您还是.”罗雅谷打了个哈欠,恍惚间竟然带了点儿意大利北部伦巴第地区的乡音。“.起得这么早。”

    “罗老爷也早。”姜师傅笑了笑,挎起枪,随后朝门外努了努嘴,“后院有动静了,我去叫小二打水洗漱。”

    “好,有劳.”罗雅谷眨眨眼睛,又打了个重重的哈欠。“.你了!”

    姜师傅走到门边,拉开木门,一股子带着露水的凉气立刻涌了进来。

    哗啦!

    姜师傅刚要开腔,却听见一阵异响,出门循声望去,原来是同样早起的冯老九正在畜棚那边给牲口喂早料。草料倒进石槽,引得骡子欢快地刨起了蹄子。

    “唉!那位!”姜师傅顺势招呼过去。“来一下。”

    “嗯?”冯老九先是一愣,随后回头望去,见姜师傅正朝自己招手,便连忙放下料筒。他一边在麻布围裙上擦手,一边快迎上去:“这位客官有什么吩咐?”

    “麻烦你给我们打些热水过来,”姜师傅说道:“我们要洗漱一下。”

    “好嘞,热水是吧,您稍等会儿。”冯老九忙不迭地应承下来,但他并没有直接去热水房打水,而是扯开嗓子大声喊道:“六儿,还没起来吗!赶紧给东厢的客官打桶热水过来!”

    “别催,别催!”冯小六的应答声听起来手忙脚乱的。“来了,来了!”

    不多时,冯小六提着个木桶来到了东厢的鸳鸯房。“热水来咯,”他把木桶放在门口的石阶上,长舒了一口气,“姜师傅,罗老爷,二位早!早饭想吃点啥?一般来说是小米粥、杂粮饼,配酱萝卜、酸黄瓜,还有卤煮蛋。想吃面条的话,也有肉酱面。当然,二位若是想吃别的硬菜,小店也能现做。”

    “不必这么麻烦。我们没有别的要求。”罗雅谷微笑摆手道,“一般的就好。”

    “成!那我先去灶上招呼,早饭好了喊您。”冯小六应着,转身往后厨去了。

    等罗雅谷和姜师傅洗漱完,客栈的堂屋里已经坐了好几桌过来赶集的农户或者商贩。他们一边就着咸菜喝粥吃面,一边谈天说地聊着行情或者时政。见罗雅谷走进来,原本热闹的说话声骤然哑了些。堂屋里,好几道目光都悄悄地落在了他的棕发和深目上,有人凑在一起小声嘀咕,嘴角动着,不过一时倒也没人大声议论。

    罗雅谷倒是一点儿也不在意,径直找了个靠里的空位坐下,姜师傅挨着他坐,三个后生也端着粥碗凑过来。这时候,冯掌柜捧着一把洗净的筷子,从柜台后头走了出来,一人递了一双,随后将剩下的筷子放在半空的筷子筒里:“诸位慢用。粥不够再添,饼不够就拿,要是有什么别的吩咐,招呼一声就是。”

    “好,有劳你了。”罗雅谷笑着点点头,随后拿起一颗卤煮蛋慢悠悠地剥了起来。

    众人正吃着,有个穿蓝布短衫的农户实在忍不住朝这边看了过来,还拍了拍面前另一个农户的胳膊,笑道:“你看那鹰钩鼻雷公嘴的老兄,长得像不像我们在海边儿看见的那些番人……”

    “啧,你声音小点儿行不,”被招呼到那人瞪了同伴一眼。“人家听得见!”

    “嘁。听的见又怎么样,他又听不懂。”农户耸耸肩,又偷偷瞟了几眼。

    “屁。你没听他刚才跟掌柜的说话了吗?”很显然,被招呼到那人也留意着罗雅谷,甚至注意到他在说话,“我看他这打扮多半是个能说会写的番僧,和那些洋商,洋丘八不一样。”

    罗雅谷听得很清楚,但他早已经习惯了,也没什么所谓,没人上来跟他说话,他就索性假装无事发生,依旧慢慢地喝着粥。

    吃完早饭,罗雅谷起身走向柜台,姜师傅立刻紧跟在后,随口撂下一句:“你们三个赶紧去收拾行李,再把骡车、驴子准备好,要走了。”

    “是。”三个后生立马点头,接着快步往后院走去。

    冯掌柜见罗雅谷过来,连忙放下手里的账本,殷勤地问道:“罗老爷、姜师傅,您二位昨儿歇得咋样?”

    “好得很啊,多谢冯掌柜费心。”罗雅谷点点头,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包,“麻烦你算下账吧,我们准备赶路了。”

    冯掌柜扯过算盘,一边噼里啪啦地拨弄,一边念叨:“住的话,鸳鸯房是三十文一晚,通铺是二十五文一晚,合计就是五十五文。吃的话,昨儿个的烤羊肉就收您四百五十文,炖鸡五十文,刚才的早饭一人十文,五位就是五十文,四百五十加两个五十,那就是五百五十文。吃的五百五十文,加住的五十五文,一共就是六百零五文”冯掌柜顿了顿,随后又往回拨了一个数:“那五文就算了,咱们凑个整,收您六百文。如果您要给银子,那就是六钱。”

    这价钱很公道,如果是在京里消费,光是那条看起来差不多有七八斤重的烤羊腿就得这价了。所以姜师傅也就只是在旁边默默地听着,一声也没吭声。

    罗雅谷打开先前那个小布包,里面是好十好几粒银块。他挑出三个看起来不大不小的银块递给冯掌柜:“劳你过秤称称,看看够不够。”

    “好嘞!”冯掌柜立马从柜台下拿出个小铜秤,秤杆上刻着细密的刻度,他把银块放在秤盘里,小心地移动秤砣,直到秤杆平了,才笑着说:“差不多五钱八分,差两分,您得再补点儿。”

    “那就再加上这个。”罗雅谷又从布包里挑了个指甲盖大小的银块,放在秤上。

    “六钱二分.差不多六钱三分了。”冯掌柜又拨了拨秤砣,“我这就取剪子给您剪开,或者找您二十五个铜钱。”

    “不必了。”罗雅谷摆摆手,收起小布包,“多出来的,就当我给你们的赏钱,辛苦你们这么跑前跑后的招待。”

    “这怎么好意思呀!”冯掌柜笑得眼睛都眯了,连忙把那四个银块儿收进钱柜,接着又拿出一张宽大的油纸,包上一叠烤饼,递给罗雅谷,“我再给您包些烤饼,路上饿了就垫垫。”

    “好,多谢。”罗雅谷接过饼包,转手就递给姜师傅。

    这时,三个后生已经把行李搬出来了,驴子和骡车也被伙计们牵到了门口。

    冯掌柜绕出柜台,带着冯小六将五人送到门口,站在台阶上挥手:“诸位慢走!下次再来啊!”

    “多谢招待,后会有期。”罗雅谷登上骡车,撩帘拱手。姜师傅含笑点头,翻身上驴,又朝驾车的后生递了个眼色。

    “驾。”只听驾的一声,驴子迈出了脚步,骡车也开动了起来。

    ————————

    冯掌柜站在檐下,手搭着额角望,直到骡车的影子缩成官道尽头的一个小黑点,才收回目光。他刚要转身回屋,堂屋里就传来一声粗亮的吆喝:“小二,结账!”

    “来喽!”冯掌柜应了一声,但转头便招呼冯小六,“六儿,赶紧去给东头那桌算算,我回柜上记个账。”

    “唉,好。”冯小六快步走到吆喝的客人桌边。

    那是个穿灰布短褂的农户,碗里的粥底都见了,冯小六过来的时候,正用袖口擦着嘴。“老叔。您这桌是一碗粥、两张饼、一个鸡蛋,拢共十五文。”冯小六刚报完价,那客人就从怀里摸出了十五枚铜钱,“哗啦”一声排在桌上。

    “没错吧?”那客人笑着说。

    “没错。”冯小六麻利地把铜钱拢进布口袋,吆喝一声:“承惠十五文!老叔,您慢走啊。”说罢,冯小六便弯下腰去收碗。两大一小三个粗瓷碗叠在一起,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

    “哎,六儿,叔问你个事儿。”冯小六收好碗,刚要端起往后院走,那客人却拽住了他的袖子,“刚才走那番人,到底是啥来头啊?顶着张鞑子脸,却说得一口好话,要是光听他说话,还以为他就是咱们北人呢。”

    这话一出口,堂屋里顿时静了些。邻桌几个喝粥的商贩、农户都停了筷子,目光齐刷刷朝冯小六这边瞟,连角落里一个扒拉面条的货郎,都支棱起了耳朵。冯小六只好把碗先放在桌边,挠了挠头:“那是个会念经的番僧,昨儿天擦黑来的。”

    “我就说嘛!”旁边一个挑着担子的货郎“啪”地一拍大腿。“那头发土卷土卷的,还穿着道袍,准是个修道的方士!”

    “应该不是修道的。”冯小六望过去说:“他说自个儿是什么‘耶教’的僧人。”

    “耶教?”那货郎一愣,眉头皱成个疙瘩,“这是个什么教?能求雨还是能求子啊?”

    “这我就不知道了。”冯小六讪讪一笑,“我拢共也没跟他说过几句话,就端水送菜的时候搭过两句。”

    “该不会是什么邪门歪道吧?”角落里有人小声嘀咕,声音不大,却让堂屋里的气氛冷了点,“不然咋长那样,还信个没听过的教?”

    “不能不能!”冯小六连忙摆手:“人家信上帝的,有路引,朝廷还有个专门管他们这教的衙门呢!叫什么.耶,‘耶录司’,对!就是耶录司,跟道录司,僧录司一样。我昨儿还瞅见那路引了呢,上面盖着那什么叠篆官印,红堂堂的。假不了。”

    “耶录司?”一个穿蓝布长衫的商贩放下筷子,疑惑地皱起眉,“我上个月才从京里回来,怎么没听过有这么个司署啊?他莫不是哄人的吧?”

    这话刚落,斜对桌一个身着绸衣的客商忽然开口了。“我倒是在京里听了个有关这番僧的事儿”那人正用牙签剔牙,说话的对象是同桌的友人,但他那声音可一点儿不小,仿佛就是为了让所有人都听见。

    “嘿,您看吧,这儿有明白人。”冯小六眼睛一亮,脑袋一扬望过去,“您给说说?”

    “说?”身穿绸衣的客商笑着扔掉牙签,身子往椅背上一靠,摆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那可就有的说了。”

    “这位老兄,您知道什么就讲嘛,”邻桌有人起哄催促道,“搁这儿卖关子干什么。”

    “急什么,我得想想啊。”身穿绸衣的客人砸吧砸吧嘴儿,慢悠悠地说道:“去年辽东那边,闹了个妖言惑众,煽动军心的案子。就是他们这模样的番僧干的。火从辽东一路烧到京师,抓了好些人呢。”

    “不能吧?刚才那罗老爷看着挺和气,经也念得好,不像是干坏事的啊。”冯小六心里咯噔一下,下意识往柜台那边瞥了眼。这时候,冯掌柜还拿着笔,却已经顿在那里,没有再继续记账了。

    “我骗你干什么?”身穿绸衣的客人冷笑一声,抬起手在自己脖子上轻轻地划了一下,“主谋都已经问斩了,就初夏那阵儿。我当时就在京里,还去菜市口凑过热闹,那老妖僧长得,就跟刚才走那一位差不多,卷头发,鹰钩鼻,雷公嘴。左传有云,‘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些番僧就算是看着老实,背地里也肯定都揣着歪心思。”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0610/1283803.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