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泰昌大明 > 第678章 两军接头

第678章 两军接头


快马加鞭,一路扬尘。只一刻钟不到,佐击将军周文炳就带着李曙和随护的家丁,从神枢九营左部驻地回到了长湍府衙。

    “参见将军!”周文炳还没下马,负责执勤的家丁就迎了上来。

    “那个信使在哪儿?”周文炳轻跃下马,随手扔下马缰。

    “正在门房等着您呢。”一个执勤家丁说。

    “他的晚饭吃完了吗?”周文炳边走边说。

    “吃完了。”家丁们为周文炳开门。

    “让他来签押房说话。”周文炳迈过门槛,头也不回地朝着二堂的方向去了。“再叫人备茶。”

    “是!”

    签押房里点着灯,这让周文炳有些意外。推门进去,主座下首的两个位置上都还坐着人。

    “胡先生、江先生,”周文炳跟两个书办各对了一眼。“你们还没走啊?”

    “临走的时候,又有新的清册供单送来,所以我们也就留下了。”坐在主座下首左边的胡书办一边解释,一边轻拍摞放在纸篮子里的单据。

    “真是辛苦二位先生了。”李曙点点头,笑着问道:“吃了吗?晚饭。”

    “已经吃了。劳您挂念。”胡书办指了指手边的餐盘和碗筷。

    “周佐击怎么来签押房了?”坐在主座下首右边的江书办问道,“您这是要找什么吗?”

    “沈提督派人过来。”周文炳说道,“我总不至于在门房见人。”

    “沈提督到汉阳了?”胡书办和江书办不约而同地对视一眼。两个人都在对方的眼里看见了光亮。

    “这得问了才知道了。”周文炳来到正案后头坐着,随手给跟来的李曙指了一个客座。“李府使请坐吧。”

    李曙很想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但又不好意思问。如果这只是一次普通的闲聊,他还刨根究底地问,就显得太多嘴,太不识趣了。

    一番纠结之后,李曙选择拱手道谢,再老老实实地坐到周文炳指给他的位置上。“多谢。”李曙忍不住想,汉语得学啊,得尽快学啊!

    “不必客气。”周文炳摆摆手,转头朝门口的方向望了一眼,见信使还没来,就顺嘴问起了册子的事情:“哪里的清册供单?”

    “就是临津江上游,靠近麻田郡的那几个村子。”胡书办说道。

    “也就是三个李家村,两个金家村,两个朴家村,一个尹家村和一个崔家村,”江书办补充说。“一共九个村子。”

    “这些村子有多少人户,多少丁口啊?”周文炳下意识地伸手去摸案台上放茶盏的地方。但这会儿,那个地方还是空着的。

    “赶紧去催一下。”周文炳缩回手,冲着刚坐下的儿子周凯勋喊道。

    “这是不来了吗?”周凯勋指了指门的方向。沈有容派来的信使已经在那里站着了。

    “来什么来。”周文炳瞪了周凯勋一眼。“茶,我要喝茶!”

    “嘁”周凯勋一撇嘴,小声蛐蛐道:“自己不说清楚。”

    “你在那里念什么经呢?”周文炳瞪大眼睛,竖起眉头。

    “我说。我这就去催!您老人家就在这儿安生地等着吧。”周文炳轻轻地翻了个白眼,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你来。先坐,”周文炳朝那信使招了招手,又指了个位置给他。“稍等一会儿。”

    “是。”信使知道这些个老爷在谈正事,所以连礼也没行,直接就去坐着了。

    “犬子愚拙,二位先生接着说吧。”周文炳左顾右盼,接上先前话。

    江书办翻开面前的册子,直入主题:“我这边负责的是那三个李家村,那两个金家村,周佐击是要听细则,还是就听个大概。”

    “时候也不早了,二位简单说说这五个村子的总户数和总丁口就行。”周文炳说。

    “三个李家村和两个金家村加起来.”江书办一边翻页一边打算盘,很快就得出了结果。“一共有四百二十七户,六百一十四丁。口无算。”

    丁和口是两个概念。一般来说,丁是指承担赋役的成年男性,是朝廷征税派役的基本单位,而口则是指实际家庭成员总数。本次普查,只要求查询各村的户数和丁数,周文炳问出“丁口”,纯属连着念习惯了。

    “也就是说,”周文炳简单地做了个心算。“平均下来,两户人家还摊不到三丁?”

    “没错。”江书办说道:“不过您也知道,这些清册供单都是各村自己报上来的,有没有瞒报隐报还得再派人验核。”

    周文炳点头道:“先记入草稿吧,之后的事情还是等袁监护进了汉阳再说。”

    控制城防,查封仓库,调查地方的账目,并对辖区各村各屯的户数丁数做一个简单的统计,是大军开拔之前就已经决定好了的事情。

    江书办刚才翻的册子就是草稿,但他还是应了一声:“是。”

    “胡先生那边呢?”周文炳转过头望向胡书办。

    “我这边两个朴家村,一个尹家村还有一个崔家村。四个村子加起来一共是四百三十二户,六百二十七丁。”在江书办汇报的时候,胡书办就已经把自己这边的算盘打好了。

    “你这边四个村子的人户丁口,比他那边的五个村子的人户丁口还多?”周文炳问。

    “确实要多一些。但这主要是因为那个崔家村和那个尹家村。”胡书办低头看向册子,解释道:“这两个村子相对较大,尤其是那个崔家村,足有一百六十二户,比那两个朴家村加起来还要多十三户。我想,这些同姓的村子可能是一个大族分下来的,而这个崔家村还没有分,所以人户比较多。”

    “也有可能是同一族的不同村落混着算的。”江书办插话说道。“一百六十二户,就算是放在南直隶也是大家巨族了。”

    周文炳突然想到了什么,望着江书办问道:“长湍府的那个什么座首是不是就姓崔啊?”

    “没错。那个人好叫叫什么来着”江书办脑子一卡,突然想不起来了。

    “崔鼎锡。”胡书办提醒说。“那个人叫崔鼎锡。”

    “对对对!就是崔鼎锡。”江书办轻轻地拍了拍脑袋。“瞧我这脑子,上午还见过他呢。”

    “胡先生,你记一下。”周文炳对胡书办下令。“明天把这个崔鼎锡叫过来。我有话问他。”

    “好。”胡书办拿过一个备忘录,在上面记下这个吩咐。

    “您要是现在就想核实一下,还是派我们自己的人去查吧。”江书办建议道:“他们宗族的利益挂在这儿,不能指望他说实话。”

    “呵呵。”周文炳幽幽地笑了一下。“说实话有说实话的好,不说实话也有不说实话的好。二位先生,还有别的事情吗?”

    胡书办对视一眼,同时摇了头。

    “你过来吧。”周文炳一边朝那信使招手,一边下意识地伸手去摸茶盏。但毫无疑问,他还是什么也摸不到。

    “是。”那信使起身来到周文炳的案前。正要见礼,却听见一句小声的抱怨:“啧!怎么还不来。”

    “周佐击您说什么?”信使问。“在下没听清。”

    “我没什么。”周文炳笑着摆摆手。

    就在这时,周凯勋正好带着几个送茶的家丁来到了签押房。

    “再慢点儿吧你,老子都快渴死了!”周文炳笑容顿敛,望着周凯勋就是一声呵斥。

    “就是再渴,您也得等会儿。刚煮的茶,正烫着呢。”周凯勋端着茶托盘来到周文柄的案前。其他的家丁则在摆下茶托盘的同时收走胡、江二位书办的晚餐盘。

    衙门里没有衙役,除了伙房里的事情,所有差事均由周凯勋的家丁操办,这帮丘八办事糙得很,几乎是吩咐一句才办一件事,完全没有主动服务的意识可言。

    “你不会弄凉了给我端来啊。”周文炳一撇嘴。

    “要是弄凉了再端来,我都不敢想您那张脸得有多臭。”周凯勋砰的一声放下茶托盘。“还是在放您这儿慢慢儿凉吧。”

    “嘿!你小子皮痒了是吧?”周文炳怒瞪周凯勋。“跟谁说话呢!”

    “您还是说正事儿吧,这么多人看着呢。”周凯勋左顾右盼,跟在场的每个人都对视了一眼。“您不嫌害臊,我还嫌害臊呢。”

    周文炳环视一圈,却见所有人都尴尬地低下了头。“滚。”

    “是,这就滚”周文炳一撇嘴,转身带着家丁们走了。

    周文炳托着底,捧起茶,轻轻地吹了一下又放下。“说吧小子。沈提督他们走到哪儿了?”

    “参见周佐击。”信使补了个军礼。

    “不必讲究,赶紧说吧。”

    “回周佐击,”信使直起身子说。“我部已经走到仁川了。”

    “仁川.”周文炳探身拿过一卷地图,平铺开来一看,立刻就找到了仁川。“也就是说,你们才刚登陆?”

    “差不多,”信使抬起袖子,抹了一下额头上的汗。“我们昨日清晨登陆,今天早晨进的仁川城。”

    “为什么要等一天,”周文炳问。“仁川城离岸不远吧?”

    “这个在下就不知道了。”信使摇头。

    “是不是遇到什么阻碍了?”周文炳说。

    “没有遇到什么阻碍。”信使强行解释了一下:“可能是沈提督想休整一下吧,好多兄弟都是这辈子第一次上船渡海。我下船之后,也是缓了好一阵儿才从那种天旋地转的状态中恢复过来。”

    “也是。”周文炳深有同感地点了点头。“你们今天还要继续行军吗?沈提督他老人家准备什么时候进入汉阳?”

    “按照计划,我军将在今天傍晚抵达汉江南岸,并在明天早晨渡江进城。”信使回答说。

    “今天傍晚?”周文炳下意识地望了一眼窗外的天色。“也就是说,这会儿沈提督已经饮马汉江了?”

    “应该是吧。”信使点了点头。

    “我知道了。”周文炳伸出手,在盏壁上轻轻地触了一下。盏壁还在发烫,这显然不是一个能让人愉快解渴的温度。

    周文炳只能收回手,并咽下一口黏稠的唾沫。“有什么需要我军协助的吗?”

    “沈提督只是派在下过来知会您。并没有提出什么要求。”信使说,“唯一一点,就是想知道袁监护现在何处。”

    “很遗憾,”周文炳摊开手,耸耸肩。“我也不知道袁监护现在何处。”

    信使愣了一下。“您不知道吗?”

    “确实不知道。”周文炳想了想,对信使解释道:“我们在海路上遇到了强烈的南风,因此不得不偏离原来的航线。初八那天,我们的船队在黄海道一个叫翁津的地方登陆。”

    “登陆之后,李总兵决定分兵。他老人家让杨副将和我,按照启航前拟定的计划,直接南下开城。而他老人家自己则率部北上,控制平壤。换言之,杨副将和我直接就到了黄海道,没有进入平安道,也没有碰到袁监护。”

    “算算时间,这会儿李总兵他们应该已经接到袁监护了。不过他老人家并没有特别派人过来通知我们。如果沈提督问起原因,就请你这么告诉他老人家。”

    信使沉默了一会儿才点头:“好,在下记住了。”

    “话说.”周文炳捧起茶,用唇尖试了一下盏边的温度。盏壁还是很热,但已经不算太烫了。周文炳对着液面吹了几下,接着迫不及待地小吸了两口。“.同一片海同一阵风,你们应该也遇到强风了吧?”

    “您说的没错。”信使舔了舔略有发干的嘴唇,“所以船队近岸之后又向北航行了几天才登陆。”

    “你们一开始飘到哪里去了?”周文炳又了几口茶,才稍稍缓解那让人心烦的口渴。

    “在下也不清楚。”这信使就是一个普通的传令兵,除了传令的时候没人会特别告诉他什么的消息,所以知道的事情很是有限。

    “好吧。”周文炳放下茶盏,拿起茶壶。“我没有要问的了,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没了。沈提督就是在下叫过来寻找友军,告知我军情况,再询问袁监护的下落。”信使掰了掰指头,又默默地想了一会儿。“没错,该说的都已经说完了。”

    “沈提督说了要连夜复命吗?”周文炳一边斟茶一边问。

    “没说。”信使摇头。

    “那你就在这儿歇一晚再回去吧。”周文炳望着信使笑道:“长湍到汉阳也就百八十里,你明天一早过去,应该能赶上沈提督进城。”

    “好。那就多谢周佐击了。”信使立刻应下,他也不想赶夜路。

    “不必客气。”周文炳点点头,冲门的方向喊了一声:“来人!”

    “将军!”一个家丁进门候命。

    “带信使去客房。”周文炳自己也打了个哈欠。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0610/1283927.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