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陈默的嘴,微积分的鬼
推荐阅读:从百病缠身到高武魔神! 大唐枭贼 被穷养的我被迫开始二周目 谍战:红鸾归巢 火影:天赋词条,开局大筒木血统 才满10岁,让我御兽逆袭重生? 都重生了谁还混社会 半岛:做梦而已,你来真的啊? 都重生了肯定靠校花养活啊 刚上大学就财务自由了
《伤心者》上映的时候,其实陈默还是有些担心的。
毕竟,他过去的那些电影,都是前世被证明过成功的案例。
而《伤心者》是他自己改编的,完完全全没有参考原型案例的。
当然,他也没有妄自菲薄,成功是必然的,但是站在他现在的位置,能取得多大的成功才算成功?
好在《伤心者》并没有让他失望。
票房表现和口碑,都超出他的预期。
说白了,其实他还是有些低估了自己的影响力。
别的不说,单单是陈默出品,就基本上不会亏本,只要电影不是特别垃垮,那么问题就不大。
不过,电影虽然成功了,但是杨蜜生气不是没有道理的。
看看网友的评论和调侃就知道了。
有她的粉丝在她的微博底下留言:“蜜姐,说好的科研蜜呢?结果就这?就这?目测整部电影一百多分钟,你出镜的时间还不到1%!”
“蜜姐:说好的太空婚礼变‘母泪核弹’,陈导这波诈骗技术比微积分还难懂!”
“陈默的嘴,骗人的鬼——当初忽悠大秘密演科幻,结果拍成‘妈妈再爱我一次·数学天才版’,问题在于,整部电影,科研蜜居然只是个跑龙套的,哈哈哈,请原谅我忍不住笑了!”
“其实陈默没骗人,《伤心者》彩蛋里何夕的手稿背面写着‘杨蜜&陈默婚礼策划书’,只是被夏群芳当废品卖了!手动滑稽!”
“说好的《伤心者》和婚礼联动呢?结果就这?科研蜜=小助理!新娘子=龙套?这波操作真迷人!哈哈哈!”
还有更离谱的故作深沉的评论:“陈默删彩蛋的真正原因:当全影院为何夕母子痛哭时,他只想让杨蜜明白——他们的爱情不需要任何科幻特效加持,因为生活本身已是‘超越时代的微连续理论’。”
看到这条微博连杨蜜都忍不住回了一句:说人话!
而更离谱的是,杨蜜被忽悠的词条居然也被好事者弄上了热搜。
#科研蜜=跑龙套的助理#
正因为如此,所以杨蜜才会兴师问罪。
“其实联动还是有的,你看,这么多网友讨论咱们的婚礼,不也是一种联动吗?”陈默强忍着笑说道。
嗯,反正不管杨蜜信不信,他自己是信了。
而且这么说也没毛病,不是吗?
杨蜜看着热搜上挂着的陈默骗婚,科研蜜=跑龙套,说好的婚礼变葬礼,等等。
一时间居然也觉得陈默说的好像也不无道理,但是又感觉好像哪里不太对劲。
可惜的是,陈默看到科研蜜进入“科研”状态,哪里会让她有空多想?只能让她忙碌起来。
嗯哼,就是有些费腰子!
《伤心者》在2024年元旦档期可以说几乎没有对手。
票房也是一路走高,首日破3亿后,次日元旦当天,票房迎来了新高,两天破六亿。
让很多人直呼离谱。
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伤心者》怎么看都不像是能卖的这么夸张的电影啊!
但是事实摆在眼前,大家只能归功于,这部电影是陈默的电影,以及营销宣传做的太好了。
而口碑方面,《伤心者》并没有像早前很多人预测的那样走低,反而渐渐地居然开始走高。
之前很多人之所以这么觉得,主要还是在于《伤心者》说是科幻片,但是不免有些挂羊头卖狗肉的嫌疑。
毕竟,整部电影,除了一个“时空转换器”“时空穿梭”,其他的真的就只是剧情片而已。
不过,之所以口碑开始走高,却是因为,此时此刻,其实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在意到底这部电影算不算科幻电影了。
比如影评人白越的说的那样。
“《伤心者》这部小说早已看过了。
但对于如何评论《伤心者》的电影却一直迟迟未动笔。
为什么?
看到网络上有不少科幻迷在质疑《伤心者》这部电影到底算不算科幻电影?
也看到了有科幻影评人些的“论科幻的高冷与艳俗”!
一时间竟然有些被带了进去,可是随即我就恍然,为什么?
因为自始至终,《伤心者》在宣传的时候从来也都没有标榜自己是科幻电影!
而看着那些人在那讨论科幻电影应该如何如何,应该高冷还是不该艳俗。
莫名的酒感觉架子拉得太大,然后就忽然感觉萧索无味了,去他娘的高冷与艳俗吧。在这里,我只想说说对《伤心者》这部电影的一点点观后感。
是科幻与否其实这个时候真的重要吗?
其实一点都不重要,就算它不是一部很好的科幻电影,但是至少在我看来,它是一部好电影!
看完这部电影,首先涌上心头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遗憾——为何夕遗憾,为江雪遗憾,为夏群芳遗憾,甚至为老康遗憾。
作为最终赢得江雪的“胜利者”,老康或许确实爱她,但他的爱更像是一种索取,而非彼此成全的给予。
人们总说老康代表着现实的“成功人士”,可是如果真的人人都像老康这般,那么这个世界该多么无趣啊!
何夕,这样一个不通人情世故、单纯到近乎偏执的人,在许多人眼里或许像个“书呆子”,甚至被视作愚钝。
但这样的他,真的不存在吗?又或者说,这样的存在是否仍有意义?他就像一条跃出水面的鱼,将干涸的河岸误认作辉煌的龙门,然后义无反顾地甩动尾巴,用尽全身力气去触碰那虚幻的光芒。这一跃,耗尽了他的一切,付出了一切,却又是如此自然,如此决绝。
看到有人写“如果何夕听劝”,回应的人很多,可是我想说的是,没有如果。
因为如果他听劝,那他就不是何夕了!也就没有这个故事了。
说到付出,谁又没有付出呢?
其实整部电影里面,几乎每个人都在付出。
只不过,每个人的付出收获的回报是不同的而已。
何夕的妈妈夏群芳、他的女朋友江雪、他的导师刘青、同学老麦、甚至老康
甚至那个看起来无良的胖眼镜编辑!
但是我们扪心自问,即便以正常的价格收取出版费用,何夕也已经注定了他自身的悲剧,这位编辑只是把加速度略微提高了一些,何况他“帮”何夕完成了《微连续》的出版。
老康有人说他夺走了何夕最后的希望,说他用何夕和江雪的定情信物手帕擦拭鼻涕,是一种亵渎,对何夕和江雪的爱情的亵渎。
或许吧,但是为什么老康能拿到那条手帕?
说白了,这个时候,江雪和何夕的爱情已经死了!
作为男人,站在老康的立场上,他哪怕是挑衅,哪怕是亵渎,可是又何尝不是人之常情?
他没有付出吗?不,他也付出了,他付出了金钱,舍弃了国内的事业,跑去陪伴江雪,这一点,何夕能做到吗?
在《伤心者》这个故事中,我无法以一个观众的身份去恨任何一个角色——哪怕在我听过和看过的无数故事中,总有那么一个王后或者毒苹果存在着。
何夕的《微连续》出版了。
可是他还是划着了火柴。
然后,疯了。
悲剧的种子或许早在故事开始时便已埋下。
那最后两声“——妈——妈”,一声混沌,一声清明,像是一个灵魂在彻底沉入黑暗前的最后挣扎。
这声呼唤里究竟包含着什么?
是悔恨?是痛苦?是无奈?
还是最深沉的眷恋?
或许都是,又或许都不是。
这出悲剧的根源究竟在何处?
是何夕自身的偏执?
还是时代的冷漠?
或许都不是简单的非此即彼。
就像《微连续原本》中的公式,看似矛盾的两面,实则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真相。当理想与现实碰撞,当纯粹遭遇功利,悲剧便成了必然的产物——不是某个人的错,而是两种价值体系的必然冲突。
就连何宏伟这个实现了《微连续》的应用的科学家,都不得不说,在何夕的那个时代,微连续没有意义。
就像何夕的导师刘青说的那样:“我想不到它能用来做什么?”
他错了吗?我们站在何夕的立场上,或许会认为,他错了,或者说他太冷漠了。
可是现实之中,我们不能要求旁人不索取任何回报的去帮人,电影里面也只有母亲夏群芳才会这么做。
当我们用良知、道德和律法来审视何夕的悲剧时,往往忽略了最关键的变量——时间。
在这个故事里,时间既是无情的审判者,也是最终的救赎者。
当何宏伟穿越时空,将何夕的“大统一微连续理论”带回150年后的世界时,那场谦卑而深情的演讲不仅震撼了未来的人们,更在当下观众的心中激起层层涟漪——有人肃然起敬,有人潸然泪下。
然而,这种迟来的认可终究建立在人类认知的局限之上。
我们被困在时间的单向维度里,只能被动等待真理被验证的那一刻。
倘若有一天,人类真的突破了这层认知壁垒,谁能保证我们的野心不会反过来吞噬那些曾经被视为伟大的坚持?
从这个角度看,在更高级文明的眼中,整个人类文明或许都像何夕一样,是一个执着却孤独的“伤心者”,在浩瀚宇宙中演绎着自己的悲喜剧。”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0680/1284256.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