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三家使者
推荐阅读:斗罗:本源双生,镇压绝世 开箱吧,导演! 七零大厂美人,改造反派崽暴富 斗罗:武魂碧蛇三花瞳,万蛇之主 从斗罗大陆开始共享诸天 盘龙,磁场转动 七零:辣妻随军,冷面糙汉不经撩 网罗魔头做枭雄,猎魔成神 恶姐当家,开局娘要嫁人 大明:实习也算工龄
安徽形势已经明朗,剩下的淮南三州二府,打完只是时间问题。
就在这个时候,石砫马氏、连南八排瑶、贵州仲苗,三家使者也抵达荆州。
其中,贵州仲苗与大汉本就是合作关系,只不过此前一直都属于有限的合作。
毕竟,大家都是造反的,谁也不比谁高贵,而且造反大事,总得相互留一手。
贵州仲苗负责出钱和挡住云贵清军,大汉则卖给仲苗义军兵甲食盐。
这种有限的合作关系,一直到了今年才终于有所改变。
因为大汉打的实在太凶,先是由湖广杀进江西,又阵斩伪清两江总督(以讹传讹),进而夺取江西全省,连带安徽似乎也快保不住。
而且,陕西、四川两省的白莲教,已经都对大汉表示臣服,成为大汉的部属。
这让贵州仲苗义军首领王囊仙,敏锐察觉到这南方形势似乎要变天了。
而他们仲苗之所以反清,目的真的十分单纯,就是混不下去了,伪清官府压榨太狠,再不造反全都得饿死。
现在,南方形势已经日趋明朗,大汉的汉王貌似真要做汉人的皇帝了。他们也该找个机会去接洽一下,看看这位汉人皇帝准备怎么对待仲苗。
仲苗使者出发之前,王囊仙这位名义总首领,就跟各路苗察头领一起商量过,只要汉人的皇帝不动他们寨子,收的赋税也跟从前一样,不要乱收杂征,他们就会臣服这位汉人皇帝。
至于别的条件,不是他们不想提,实在是他们不敢提,生怕一不小心惹恼了这位汉人皇帝。
而且,他们除了是来问明情况好站队外,同样也是打算来大汉求援兵的。
勒保可不是吃素的,这货只是没料到大汉跟仲苗暗中结盟,才导致他一不小心吃了个大亏。
吃过亏的勒保,马上吸取教训,打仗格外谨慎,甚至效仿四川那边的结硬案,打呆仗,始终不跟仲苗正面决战。
这招算不得高明,可胜在恶心好用。
仲苗义军瞬间陷入跟白莲教同样的困境,面对这套无赖打法,完全没办法破解,只能纯靠人命去堆。
仲苗才多少人,勒保坐拥云贵两省,就是耗都能耗死仲苗。
仲苗使者来到荆州,先被安置在驿馆休息,跟他一样安置在驿馆的还有石砫来的马驾与连南八排瑶的使者团。
连南八排瑶,八排二十四冲,每家出一个使者,足足来了三十二人。
他们不是听闻大汉威名才来站队,而是受到了永州瑶的邀请。
八排瑶属于熟瑶,永州瑶也是熟瑶。
双方不仅离得很近,而且还都是“喜欢”造反的瑶部。
明清两朝,瑶人造反其实都有规律,熟瑶基本都是官逼民反,跟汉民起义没什么区别。而生瑶则是环境恶劣后下山劫掠,跟游牧民族南下差不多。
历史上,八排瑶造反差不多要等到三十年后,清廷因为财政困难,搞起了“山田升科”。
八排瑶受不了压榨,就在连南山寨举旗反清。
清廷调集湘、鄂、粤、桂、黔五省重兵,才算是把八排瑶给镇压下去。
而今,大汉夺取湖广,切断伪清粮仓,伪清财政提前捉襟见肘。乾隆为了搞钱,干脆提前三十年对全国发起“田亩加科”,比逼反八排瑶的还过分。
反正再苦一苦百姓,骂名自有嘉庆帮他担着!
现在,伪清各地兵力都抽调不开,两广总督吉庆只能自己调两广绿营平叛。
虽然两广有杨遇春这员猛将,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杨遇春再能打,他只有一个人,手上只有那么一两万兵马,压根没法解决八排瑶,甚至还让八排瑶完全控制了连南山区。
吉庆都已经快要愁掉头发,不过他倒是很快就不用发愁了。因为就在这个月初,嘉庆扫到了他在两广的战报,随即就以贻误息战为罪名,下旨革去其总督官职,新总督任命为瑚图礼。
好家伙,上一个临阵换将,还没来得及出问题,这就又来了。
嘉庆这是真不怕地方上出问题啊!
当然,这也不能完全怪嘉庆,他这皇帝不靠谱,而下面的文臣武将更不靠谱。
就说被迫去当川陕总督的那彦成,这货刚到陕甘就走好运,正好碰上王聪儿率领襄阳白莲教退出陕西,退回湖北。
于是乎,他也不想着说出实情,干脆用在工部练出来的春秋笔法,成功把功劳给全揽在了自己身上。
嘉庆看到那彦成堪称完美的“捷报”折子,居然还真信了。不仅给那彦成表彰加衔,接着又让那彦成再接再厉,早日平定川陕的贼寇,与朝廷一起合兵攻灭湖广汉贼。
而两广的新总督瑚图礼,这家伙在历史上没什么名气,但他的政治履历,是先两做了两广总督。然后短短一年,就降为广东巡抚,之后就一直在巡抚任上转悠。
这人到底有无本事,只能说聂宇说不好。
八排瑶、仲苗的使者,来到荆州就把自己闷在驿馆,等待汉王召见。
而石砫来的马驾,这家伙却是带着随从出门上街。
马驾是石砫现任土通判马佑昭的长子,同时也是下一任的石砫土通判。
跟鹤峰州一样,石砫早在三十年前,就已经被清廷改土归流。
当然,清廷的改土归流,跟前明改土归流差不多,都只是土司换了个名头,稍微削弱了权力。土司实际还是土司,部分强势的可能连权力都不会拱手让出去。
石砫没那么过分,但也没那么乖巧。
马驾这次亲自出马,既是代表石砫来归附大汉,也是代表父亲马佑昭跟大汉谈判讨价。
马驾来到荆州大街上逛着,不由发出阵阵感叹:“果然不愧是这大汉的都城,确实比咱们石砫城要热闹多了。”
马驾来回逛了两圈,最后来到一处茶楼吃茶听曲。
他虽然不是汉人,但石砫土司已经完全汉化,就连衣着都跟汉人没甚太大区别。
“杨大将军此番轻取宁国府,可着实涨了我大汉的军威,如此盛事当浮一大白啊!”
“哈哈,哪来的一大白,我们喝的可是茶。而且,宁国府算得了什么,要打就打下整个安徽,而后杀进江南,收复南京,那才叫快哉!”
“不对不对,你们说的都不对,安徽太大了,我大汉这次出动兵力,最多只能拿下淮河以南。拿的太多,就会难以消化,唯有先取淮南,循序渐进,再倚淮河而守,退可防备清军南下,进也可从容或北伐、或东征、或南下!”
“此言有理,先取淮南,再下南京,届时我大汉占有南方半壁,伪清就是秋后蚂蚱,蹦哒不了几天。”
“就是不知,汉王何时才取南京,淮南应该今年就能拿下,南京不知何时才会攻略?
“南京打下了,汉王差不多就该……”
“呵呵,都不多言。来来来,咱们以茶代酒,先恭祝我大汉旗开得胜!”
……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0776/1284299.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