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载歌载舞,妙笔生花
推荐阅读:冠军法则 让你鉴定物品,你选择提取神通? 姑娘修仙吗?蕴灵了解一下! 我的化身正在成为最终BOSS 降临漫威的七龙珠 北府江山 执掌五雷行两界 诸天:从时空商人开始 同时穿越:全是抽象乐子人 大爱诸天从黄药师开始
“你等俱出名门,家世非凡,才器非常,自不应以常法试。今召伶乐于殿中演艺,凡所奏曲,你等各自制辞以唱,以优劣多寡来定取舍!”
随着内教坊伶人们陆续登上殿来,圣人也从御床上站起身来俯瞰全场,旋即便向诸考生们笑语公布了接下来的考题。
众考生闻听此言,脸色各自都变了一变。尤其一些本来就不擅长声辞文艺之人,这会儿更是彻底的死心了。
张岱在听到圣人所公布的考试方法后,也不由得皱起了眉头。这方式说的简单一些,就是让内教坊伶人们任意演奏曲子,而他们这些考生则现场填词,这无疑要比一般的应制命题难度又要高得多。
一般的应制诗,由皇帝限定一个题材和韵脚,然后群臣各自作诗唱和,只是一个比较纯粹的文字排列游戏。除非其中特别出色的诗作,才会特意的协律编曲进行演唱。
但是以乐曲来制拟声辞,则就必须要声韵、词义和曲调都完全吻合。尤其一些流传甚久的古曲本就拟辞者众多,想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更有新意的诗作,无疑就会更加的困难。
不过好在张岱也早从他爷爷口中得知这一次制科考试的真实目的,就是要为来日归京之后谒五陵挑选合格的礼乐人才。
朝廷自有礼义方面的名家宗师,自然不需要在典礼开始前再临时挑选,就算挑选也不可能以他们这些年轻人作为目标。
那所考核的内容就自然只能是声辞乐理方面,这本来就是张岱的长项,毕竟唐诗本身就是一部歌词本,只是在流传的过程中歌曲曲调逐渐失传,只剩下了文字记载的声辞。
但就算张岱已经提前做过相关的准备,皇帝这样一个现场让人演奏并要他们临场编辞的方式也是让他颇感意外,心情也不由得有些忐忑起来。
但皇帝却并没有给他们留下太多准备的时间,随着伶人们登殿到位,当即便抬手示意开始表演歌舞。
伴随着悠扬悦耳的琴瑟声,数名舞者翩然步入殿堂当中,这些舞者全都身着绮罗长裙,雪白的长袖更是飘逸且醒目。
她们还没来得及舞蹈起来,坐席中便有熟悉声色游戏的考生忍不住开口说道:“这是要演《白纻舞》!”
白纻舞是一种非常著名且流行的软舞,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的东吴年间,所谓的白纻就是吴地未经渲染的素色织物。
这舞蹈的本意是吴地的女子挥舞织成的白纻,用以庆贺她们的劳动成果,因为舞姿妖娆美艳而在民间流传开来,之后又传入宫廷之中成为宫廷宴会的表演项目,隋灭南陈之后这些吴地歌舞便也向北流传,到了如今的大唐,仍然是宫廷和权贵之家非常受欢迎的一个舞曲。
张岱来到这个世界后,也欣赏过许多次白纻舞,对此并不陌生。看来皇帝也并不是要刻意刁难他们这些考生,第一个考题选择的是比较常规的题目。
张岱一边欣赏着舞者那婀娜优美的舞姿,一边在脑海中搜索记忆。他见有的考生已经在提笔拟辞了,于是便也不再多想,提起笔来缓缓书写道:“吴刀翦彩缝舞衣,明妆丽服夺春辉……”
正因为白纻舞非常的流行,常常作为宴会中的表演项目,所以为此舞曲作诗的人从古到今都是不乏,甚至堂中那些奋笔疾书的考生们,大概平日里也有类似的经历,所以才能提笔就写。
张岱写的这一首是李白的《白纻辞》,真要说多么精彩倒也不尽然,只不过是欢场上的敷衍之作。
所以在写完一首之后,他也有些意犹未尽,于是便又继续写起来:“皎皎白纻白且鲜,将作春衫称少年……”
在场类似张岱这般一题多作的考生也不少,他们也不清楚圣人让伶人表演的下一曲是什么,只能在自己有把握的范围内尽量多作发挥。
一舞终了,殿堂中已有三十多名考生写出了最起码一首诗作,这个比例还算不错。
至于其他那将近二十个作诗不成的,已经基本上可以确定就是文化课不过关的学渣了。毕竟他们这样一个家世背景,要说没有欣赏过白纻舞那显然是不可能的,这都写不出那就意味着基本没什么诗赋能力了。
虽然说文化课不过关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是废物,但显然在今天这一场以文辞为重点考核内容的考试当中是很难脱颖而出了。
舞者们退下之后,表演停顿了片刻,但很快便响起了鼙鼓、铙钹等乐器声,一时间充满肃杀威严的金戈声响彻殿堂。
张岱一听这乐声不免暗叹一声皇帝虽然对他们有关照、但也很有限,之前还是柔情无限的吴声软舞,这会儿突然转到了卤簿仪仗的军乐上来。
他虽然也听过一些卤簿大驾的仪仗乐,但眼下殿中所演奏的却没有听过,一时间也不由得面露茫然之色。
当他左右张望时,发现有的考生也和他一样面露茫然之色,显然对此也颇感陌生,有的则已经开始提笔快写起来,显然是对这乐曲非常熟悉。
张说坐在殿堂侧上方,见到孙子只是皱眉不写,心知这是触及到这小子的知识盲区了。他也不免心内暗悔之前对这小子疏于培养了,没有经历过多少大场合,对于大驾卤簿乐如此陌生。
“这是铙歌《上之回》。”
他刻意不去望张岱,而是望着另一个同样一脸茫然的考生提醒道。
且不说那考生有没有受到启发,张岱听到这个乐曲名称后却是突然眼神一亮。虽然这曲调没有听过,但是这个曲名他却还熟悉。
“上之回”是西汉时期汉武帝巡边归京所作乐曲,主要应用在帝王归京的场合当中,张岱自从来到这个世界,皇帝就蹲在洛阳,顶多去年去汝州泡温泉又返回洛阳,也没有演奏此乐,自然就没有听过。
但是借用这一典故,却有不少古代诗人都有诗作,其中还包括李白的一首“三十六离宫,楼台与天通”。
但张岱并没有采用李白这一首,因为这一首的主题是讽刺,后边还有“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淫乐意何极”等诗句,在今天这场合写出来的话,那纯粹就是找事了。
因此在思忖一番后,张岱才又提笔写起来:“上之回,大旗喜。悬红云,挞凤尾……”李贺这一首写在中唐,诗辞意境要更适合。
因为张岱一开始没听过曲子而耽误了不小时间,受到他爷爷提醒后又思忖多时,因此没等到他将这首诗写完,下一首曲子已经开始演奏起来了,同样是乐府铙歌的《将进酒》。
这首曲子倒是不需要张说提醒,张岱倒也听过,就在日前他家中摆设宴席庆祝他封爵的时候,此曲便作为劝酒歌演奏数遍,高适还吟唱了好几首自己所作《将进酒》,只是乏甚佳句。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写完《上之回》之后,张岱顺手便又写起了同样是李贺诗作的《将进酒》,至于李白那首更加著名的,个人风格实在是太强烈,张岱便直接舍弃没有借用。
但他也并没有放弃薅李白羊毛,因为接下来就是一曲乐府横吹《紫骝马》:紫骝行且嘶,双翻碧玉蹄。
圣人所选择表演的曲目,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了其内心的真实情感。就拿那首比较冷门的《上之回》来说,看得出这家伙是真的想家了。
至于接下来,伶人们又接连演奏了《出塞》《出自蓟北门》《柘枝舞》等乐府当中的军旅题材,这无疑体现出圣人被之前入朝的王君搞得热血沸腾、到现在都还没冷静下来,已经越来越渴望边功了!
“斩得名王献桂宫,封侯起第一日中。不为六郡良家子,百战始取边城功。”
伴随着最后一首杂曲《少年行》的曲调结束,时间也来到了夜中时刻。
饶是张岱诸多取巧,当写完最后一个字搁下笔的时候,脑门上也已经是一层热汗,握笔的手心里都是汗津津的。而他这状态还算是好的,其他的考生们不乏紧张的大汗淋漓,有的人早已经搁笔放弃了。
之前的这一两个时辰之间,殿中一共表演了整整十首不同的曲目,风格和范围也都十分的广泛,既有横吹铙歌卤簿,又有雅乐软舞清商。
饶是以张岱储备之丰厚,到最后也仍有一首琴曲《湘妃》实在想不到有什么名作可写,只能凭着自己的积累补写上一篇。
至于其他的考生们表现则就更差,十首诗作俱成的一个也没有,大部分都只在三五首之间。甚至还有的干脆一首都没写成,就这么眼巴巴的坐在殿堂中欣赏了一晚上的歌舞表演。
“夜色已深,且将此群徒引入集贤书院安置休息。”
圣人也注意到这些考生们被他折腾的脸色惨淡,于是便也不再刁难他们,抬手召来内官们吩咐说道,同时又对陪坐至今的张说并诸供奉官们笑语道:“有劳诸卿连夜批阅诸生考卷,明日早朝前做定取舍,以备敕授!”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1060/1284335.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