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北府江山 > 第354章 引

第354章 引


“谯纵向后秦遣使称臣,为其藩属,姚兴拜谯纵为大都督、相国、蜀王,加九锡,承制封拜,悉如王者之仪!”

    孟干之读着从西面送回的情报。

    果然不出所料,蜀人对晋室没有半分归属感。

    其实谯纵只要上表建康,低头认个错,朝廷鞭长莫及,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晋室本来就对蜀中没多大兴趣。

    但谯纵连表面文章都懒得做了,一点脸面都不给。

    谯氏好歹也是蜀中大族,谯氏一门历仕两汉、蜀汉、晋,却连基本的气节都没有,直接投降羌人。

    刘遵道:“向羌贼称臣,蜀中晋人难道咽的下这口恶气?”

    五胡乱华,中原晋人的反抗此起彼伏,留下诸多可歌可泣的典故,按常理,蜀中应该有人反抗才是。

    殷仲文道:“蜀中自成汉起,便非华夏之土,及李寿篡位,仰慕石虎,在蜀中大兴土木,残害晋人,自牂牁引獠人入蜀,自象山以北尽为僚居,巴西、渠川、广汉、阳安、资中、犍为、梓潼汉家故地,迁居獠人十余万户。”

    这段旧事刘道规也听过,成汉的前两个君主李特、李雄还算英明,重教兴学,轻徭薄赋,但到了李寿,就变味了,跟石虎一样篡位登基,诛杀叔父李特堂兄李雄所有子嗣。

    还跟石虎约定连横而入侵中原,攻灭晋室,平分天下。

    石虎从西域迁百万胡人入河北,大兴土木残害晋人,李寿在蜀中有样学样,从南中迁徙五十多万獠人入蜀,导致了蜀中的蛮化。

    但獠人处于野蛮未开化的状态,刀耕火种,连胡人都不如,导致蜀中从天府之国衰落成蛮土。

    史称獠人入蜀。

    所以桓温攻灭成汉后,便对蜀中放任不管了,一心一意经营荆襄。

    也就是说,蜀中差不多被成汉换了种。

    晋室虽然烂,却保存了华夏香火,不然四方涌入的胡人蛮人,早就淹没了华夏。

    就连南面的林邑国,这些年也对交州动手动脚。

    刘道规道:“饭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先剿灭桓氏,再论对付谯纵。”

    还是那句话,荆襄崛起了,巴蜀自会瓜熟蒂落。

    谯纵归降姚兴,姚兴也投桃报李,持续向弘农郡增兵,在他的撮合下,桓氏竟与谯纵联合起来,蜀国巴州刺史、镇东将军谯明子出白帝城,顺江而下袭扰荆州。

    姚秦左将军姚文宗率三万步骑攻打顺阳郡。

    东面的南燕也在这个时候凑热闹,自从魏军退兵后,便传出慕容德重病的消息。

    其侄慕容超执掌兵权,此人于西羌,在长安装疯卖傻骗过姚兴,携金刀东归南燕,官拜侍中、骠骑大将军,袭封北海王。

    此人比慕容德更具进攻性,而作为一个外来户,自然希望通过军功获得威望。

    便率燕军大力攻略兖徐,虽被刘广之、王元德、王仲德、檀道济、萧承之诸将多次击败,但也攻破了济北、山阳诸郡,劫掠百姓五千余户,杀其老弱,掠其年轻俊美者充为乐工,进献给慕容德。

    南阳、桓氏、谯蜀都是姚秦的藩属国。

    他们不敢对付拓跋珪,竟联起手来对付刘道规。

    就在这个关口,姚兴又派人送信来,说是只要刘道规不攻桓氏,他就下令姚文宗退兵,谯蜀也不会进犯荆襄,以后各方势力井水不犯河水。

    “姚兴算哪根葱?真以为弄这些虾兵蟹将就能困住我?”刘道规不屑一顾。

    殷仲文道:“定是姚兴得知江左和荆襄都在推行土断,方才联合各方势力,试图打断晋室中兴。”

    每次土断之后,晋室的势力会增长一大截。

    这年头到处都是细作,刘道规能打听到他们的消息,他们自然知晓晋室正在发生什么。

    “来得好,我匣中宝刀新磨,正欲一试!”刘道规拔出宝刀新亭侯,被工匠重新锻打之后,锋利更胜往昔。

    荆襄土断已略有所成,又清出人口三万四千户。

    分了田之后,对刘道规前所未有的拥护起来。

    雍、荆、湘三州可谓政通人和。

    北府军经过大半年的休整,精气神完全恢复。

    西府新军也在刘道规的施政下,地位升高,获得土地和宅屋,也越发精锐起来。

    而无论是北府还是西府,战争最符合他们的利益。

    无数士卒想通过积累战功爬上去,或者得到更多的封田。

    荆襄的土断阻力比江左小,刘道规进行的更彻底,非但军功授田,还可以军功授官,恢复了汉武帝的军功爵制。

    一级曰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

    晋承魏制,魏承汉制,汉承秦制。

    只有有利于北伐,凝聚军心,刘道规无所不为,直接推倒了三百年来士族高门树立的铜墙铁壁,为出身底层的人打通上升路径。

    “我等愿为前锋,迎战谯明子,攻入蜀中,剿灭蛮人!”胡藩、毛修之、傅弘之等一众西府将领拱手而出。

    “我等亦愿攻入蜀中。”刘遵、刘怀敬、刘恶郎几个北府将军连忙站出来,针尖对麦芒。

    “没出息,打什么谯蜀,要打就打姚秦!”刘道规力排众议。

    如今荆襄刚刚有了生机,实在没精力去蜀中与獠人纠缠,而且蜀中易守难攻,长江上游都是坚城要塞。

    谯纵深得蜀人之心,攻打的难度非常大。

    而姚秦不一样,别看现在姚兴咋咋呼呼的,实则虚弱至极,柴壁之战惨败,到现在还未恢复元气。

    匈奴人刘勃勃强势崛起,到处攻杀,牵制了姚兴极大精力。

    众将眼神一亮,“愿从将军死战。”

    对他们而言,只要有仗打就行,至于打谁就无所谓了。

    “传令给王镇恶、刘钟,南面之事全部交给他们!”

    “锵”的一声,刘道规奋力合上宝刀,心中战意盎然。

    这年头就要打打杀杀。

    相对于獠人,秦国的羌人氐人汉化程度高,擅长耕种,是最合适不过的奴隶。

    荆襄三州如此之大,人口还不到百万,实在说不过去,还没有汉朝时一个郡的人口多。

    而要获得人口,最快最见效的手段就是战争……

    猇亭。

    此地曾是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大破刘备之地。

    而王镇恶特意将三万大军驻扎在这片开阔地上,利于展开兵力,与桓石康、桓振对峙了两个多月。

    “王镇恶当年不过一县令,无能之辈,此战必胜!”桓石康有足够的理由自信。

    王镇恶随其叔父叔父王曜从河东逃回荆襄,十几年来,既不会骑射,亦不擅长刀兵,所以这么多年来,一直被桓氏当做文吏在用。

    桓玄篡位称帝,看重王猛之孙的名声,才将其召入西府用为参军。

    去年攻打宜昌,围攻数月而不克,狼狈退回。

    桓石康观摩晋军许久,虽然看上去兵力雄厚,但大多是些乌合之众,盔甲军械都不齐备,士气也不是很高。

    甚至粮草供应都不及时,晋军还要经常下江捕鱼……

    桓怡道:“刘道规麾下只有刘广之、毛德祖、王仲德堪为猛将,其他人等不足为惧,今谯明子援军已至,可西、北、南三面夹攻之,若能击破王镇恶,江陵唾手可得!”

    桓楚覆灭,桓氏并未消亡,除了宜都郡这一支,还有逃入涂中(今安徽滁州)的桓石绥,聚众万余,以大别山为基,袭扰江淮郡县。

    桓玄的谋士丁仙期提醒道:“万一是诱敌之计呢?”

    桓石康大笑,“肥水之战,苻坚令秦军后退三里,引诱北府军渡河,欲半渡而击之,岂料大军一动,阵脚立乱,军心崩溃,北府军趁势掩杀。”

    三万大军前进和后退都不是儿戏,稍微一乱,便会自相践踏。

    没人敢让三万人马后退,来引诱敌军。

    “原来如此……”丁仙期是桓玄的宠臣,擅于谋略,而不知晓兵事。

    “传令,三日之后汇合北面谯明子、南面桓振夹击王镇恶,务必令其片甲不归!”桓石康大声喝令。

    拿下江陵,就阻断了襄阳与长沙之间的联系,凭桓氏在荆襄几十年的威望,未必不能卷土重来。

    但就在这时,异变忽生,西面的晋军竟然开始后撤了。

    营中乱糟糟的,也不知有人打翻了火灶,还是点燃了粮草,白烟滚滚。

    晋军越发慌乱,争先恐后登船,向南退走。

    桓怡惊叫一声,“不好,王镇恶定是知晓不敌两家联军,要退守江陵!”

    “机不可失,不能让他这么退走,传令全军,立即起兵追杀王镇恶!”

    到了这一步,桓石康也没什么忌惮的。

    附近能支援猇亭的只有襄阳,但襄阳距此三百多里,细作传回的消息,刘道规在推行土断,没精力南下。

    就算收到消息,聚集兵马赶来,至少六天时间!

    而桓石康手上有两万人马,桓振手上八千精锐,就算谯明子援军赶不过来,也足够对付王镇恶了。

    “出兵、出兵,定要生擒王镇恶,某要将他碎尸万段,以儆效尤!”桓石康咬牙切齿,对叛徒的憎恨远远超过了对北府军的恨意。

    若不是这些人倒戈,桓楚岂能兵败如山倒?

    战鼓声隆隆响起。

    晋军忽然退兵,让楚军也有些措手不及,但桓石康催的急,士卒还未披挂整齐,就被军吏驱赶出营垒。

    晋军大营中烟雾越来越大,将整座营垒笼罩其中,几乎遮蔽了江面。

    隐隐约约只能看见晋军狼狈奔逃的模糊身影,甚至有人还互相踩踏,传出一阵撕心裂肺的惨叫。

    这更加刺激到了楚军,追亡逐北的顺风仗最好打,几万楚军窝在宜都一郡,穷困交加,如今看到晋军丢弃的甲仗、军械,人人奋不顾身的往东冲。

    连阵型都乱了。

    “不要乱,阵型!”桓怡大声喊道。

    桓石康却哈哈大笑,“由他们去吧,让这些贱小开开荤,王镇恶故布烟障,正是心虚!”

    楚军越发不加禁制,任由士卒冲入营垒之中抢掠。

    却无人再追击楚军了。

    风渐大,烟雾渐消,露出营垒中楚军。

    而东面四里高垒上,一片甲士肃然而立,高高的“王”字大旗在风中招展。

    战鼓声自东而西,压住了楚军的鼓声。

    直到这时,桓石康才惊觉形势不妙,这支甲士虽然只有三千余众,但杀气却排山倒海而来,“北……北府军……”

    只有北府精锐才有这等气势。

    轰、轰、轰……

    三千余北府甲士大步向前,手中的兵器不是步槊便是斧钺和劲弩,左右两翼各有一支百余人的骑兵,手持长槊,寒光点点。

    “快,传令桓振人马速速渡江!”桓石康也算老将了,一眼就看出这支人马的凶悍。

    王镇恶实在太狡诈了,竟然狠心以三万人为饵,只留这支北府精锐参战。

    军令虽然下达,然而他仓促出兵,江南的桓振部没能跟上。

    现在才过去传令,已经晚了。

    那三千北府精锐已经杀入营垒之中,楚军阵型全乱,挤在狭窄的营垒之中,只能各自为战。

    被北府军砍瓜切菜一般屠杀,万余众竟然被三千北府军死死按在营垒中,进退不得。

    短短半个时辰,黄褐色的土地就被染成了血红色。

    桓石康眼珠子都红了,这些是他最后的家当,死一个少一个,正绝望之时,江南喊声如雷,却是桓振的八千精锐赶到了。

    登上渡船,向北岸冲来。

    “还有机会、拖住北府军,剿灭这支精锐,王镇恶必败!”桓石康大声咆哮。

    见到江南的援军,楚军士气大振。

    却不料下游江面上九条巨大黑影缓缓出现。

    仿佛一头头洪荒巨兽,张牙舞爪的杀向半渡的楚军,后面还跟着百余艘艨艟战舰。

    天下最强的水军如今全部掌握在刘道规手上,只这一战就出动了九艘楼船,算是给足了桓石康面子。

    王镇恶算计江北的桓石康部,自然也会算计江南的桓振部。

    希望霎那间又变成绝望,桓石康一屁股坐在地上,两眼无神,“完了……”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1066/1284271.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