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天才学霸?我只是天生爱学习 > 第252章 敬裂缝里的光

第252章 敬裂缝里的光


凌晨三点的成飞研究所动力楼三层,灯火通明得像颗坠入黑夜的星。

    内燃机燃烧效率项目组的实验室里,空气里浮动着咖啡因的苦香、机油的气息,还有某种即将破茧的紧张——墙上那块巨大的电子屏正跳动着第372组燃烧测试数据,所有人都在等那个关键数字跳出来。

    “稳住,别眨眼。”项目组长温宇森攥着马克笔的手青筋凸起,笔尖在白板上戳出个小坑。

    他身后,二十几双眼睛死死盯着屏幕右侧的热效率一栏,前三次测试分别是54.3%、51.2%、53.7%,这已经是远超之前50%的数据了,但离他们的目标60%还差着老大一截。

    年轻的计算工程师小林昨晚熬红了眼,此刻正用沾着泡面的手指反复刷新后台“森哥,理论模型推演时湍流修正项的误差率降到了2%……”

    叮—

    数据更新的蜂鸣声像根细针,扎破了实验室凝固的空气。

    屏幕上的数字跳到了65.3%!

    最先反应过来的是坐在角落的老周,这位参与过三代战机发动机研制的资深专家,此刻正抱着保温杯,杯口的热气模糊了他的眼镜。

    他猛地站起来,保温杯当啷砸在地上,滚到桌脚边还冒着热气。

    他踉跄着扑向屏幕,手指颤抖着戳向那行数字,“65.3%?!老温你瞅瞅!这是真的?”

    温宇森的马克笔啪地掉在实验记录本上,墨迹在第372次测试几个字上晕开,像朵突然绽放的花。

    他摘下眼镜拼命揉眼睛,又迅速戴上,“没错,是65.3%,小吴,把原始数据调出来!”

    助理工程师吴雨桐的手在发抖,鼠标点得比平时快了三倍。

    全息投影在实验室中央升起,燃烧过程的动态模拟图铺满整面墙——橙红色的火焰不再是之前那样歪扭跳动,而是呈现出近乎完美的层流结构,燃料与空气的混合区像被精密雕刻过的艺术品,连最细微的湍流涡旋都服服帖帖。

    “看这里!”小林突然指着模拟图里的燃烧室角落“之前这里总有一团乱流,现在完全消失了!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新解把边界层分离点提前了0.3毫米,燃料喷射角度修正了2度……这哪是提升15%效率?是把燃烧室的血管全疏通了!”

    “老陈!”燃烧理论组的王教授从人群里挤出来,眼镜片上蒙着层雾气,“我上周还跟你说那组非定常方程的边界条件有问题,你偏不信……”

    他突然顿住,喉结动了动,“现在看来,是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光滑性证明了我们的模型假设——湍流不是破坏者,是新解里的有序因子!”

    “我们成功了!”

    温宇森与老周老王几人对视一眼,大家也不再纠结于之前犯过的一些错,千言万语,汇成了这一句话。

    实验室里炸开一片欢呼。

    有人把实验记录本抛向空中,纸页哗啦啦散落一地,有人抱在一起,肩膀撞得仪器架直晃,平时最腼腆的实习生小陆突然喊了句,“老……我熬的夜值了!“

    温宇森抹了把脸,摸到满脸的湿意——他这才发现自己不知何时哭了。

    他走向窗边,望着楼外成飞机场跑道上待飞的战机,尾翼上的国旗在夜色里泛着暗红。

    三年前项目启动时,他们在论证会上被质疑燃烧效率提升5%都是极限,两年前第一次模拟失败,老周拍着桌子说这破方程根本解不出来,半年前团队差点解散,是所长拍着他的肩说再给你们三个月,成飞等不起。

    没想到就在一个月前,陈辉教授竟然完成NS方程解的光滑性的证明,那篇论文就像是一把打开潘多拉魔盒的钥匙,让他们清晰的看到了前方的道路,他们停滞了三年的实验,在短时间内接连突破。

    可惜陈辉教授要去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否则若是有陈教授本人前来,一定能做得比他们更加出色。

    “老周,”他转身看向还在盯着屏幕的老人,“你看这火焰,像不像青鸾-20尾喷口的火?”

    老周摘下眼镜,用袖子用力擦了擦,“像!当年我们给青鸾-10改发动机,燃烧效率每提1%,航程就能多飞50公里,现在这65%……”

    他声音发哑,“咱们的战机不用再怕远海巡航时的燃油焦虑了。”

    实验室的挂钟敲响了四点,不知谁泡了壶浓茶,茶香混着咖啡味在空气里打转。

    小林突然举起手机“我给家里发消息了!我妈昨天还说你这破工作有什么好熬的,现在我要告诉她,我参与的项目让中国战机的发动机更厉害了!”

    吴雨桐蹲在地上捡散落的记录本,指尖扫过某页的字迹——那是三个月前写的,“今日第127次测试失败,燃料混合比误差0.1%,燃烧室温度异常波动。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光滑性证明若能落地,或许能解决这个问题。”

    她抬头,看见所有人都围在模拟图前,眼睛里闪着光,像极了屏幕里那团完美的火焰。

    “大家这些天辛苦了!”

    温宇森对着实验室所有人深深鞠了一躬,“大家整理记录好今天的数据,明天休息一天,等到完成落地,我给大家放一周的假!”

    实验室里又是一阵欢呼。

    这时,实验室大门被推开,一个剃着寸头的中年走了进来,正是成飞主任工程师段晓飞。

    见到实验室中一片欢腾的景象,也大概猜到发生了什么,来到温宇森面前,问道,“你们将效率提升到了多少?”

    “65%!”

    温宇森满脸得意的笑容,颇有几分邀功的意思。

    “嗯,不错。”

    段晓飞面无表情的点头。

    “主任这是什么意思?难道这个提升还达不到所里的要求?”

    温宇森笑容收敛,委屈涌上心头。

    他们熬了无数个日夜,做出这般惊人的成果,竟然只得到一句不错?

    “难道沈飞那边做出了更好的效果?”

    温宇森知道上头的脾性,这种重要的工程自然不可能只有他们一个团队在负责,但他不相信沈飞那边能做出比这个还好的效果,最多也就跟他们差不多。

    段晓飞摇头,“大家都辛苦了,先回去休息吧。”

    现在已经是凌晨四点,这么多人还在这里忙碌,大家的辛苦他看在眼里,实在是不忍责备,也不想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但这些人并没有离开,他们心中同样充满了委屈,这可是他们费尽心血全力以赴了三年的项目。

    温宇森更加肯定了自己的猜测,“主任告诉我们吧,是谁,有差距不怕,我们再努力追赶就是。”

    尤其是看到段晓飞神色不是很好,让他心头咯噔一下,不是沈飞,难道,是西方?

    段晓飞扫了实验室中众人一眼,从大家的眼神中看到了不甘,他知道,如果他不说清楚,这些人恐怕是不会离开了。

    “河北一家研究内燃机的公司,前几天提交了一套燃烧效率达到70%的方案专利。”

    段晓飞语不惊人死不休。

    “不可能!”

    “怎么可能?”

    实验室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大家都瞪大了眼睛看向段晓飞,试图从段晓飞脸上看到一丝恶作剧的神色。

    可惜他们失望了。

    很快,他们的脸色变得苍白起来。

    他们这些人自诩天之骄子,没想到辛苦三年的成果,竟然还比不过一家小公司?

    就在这时,段晓飞的秘书也走了进来,有些哭笑不得的说道,“查清楚了,那家公司的项目是与江城大学合作的,完成那套模型的是一位叫陈灵儿的本科生,跟陈教授是一届去参加IMO的同学。

    据她所说,这套模型,是陈教授改良的。”

    “陈辉?”

    段晓飞一怔,旋即释然的笑了。

    实验室中其他人也都释然起来,如果是陈教授亲自出手,70%的效率似乎也不是那么难以令人相信,自己这些人比不过也不是那么难以令人接受了。

    “好了,大家先回去休息吧。”

    段晓飞拍手说道,“明天我把陈辉教授的模型拿过来,你们看看有什么借鉴的地方,争取尽快完成demo建设,尽快测试投产。”

    随着第四代发动机的成功研发,鄂维南教授实验室每天都有新的材料产出,如今燃烧效率又获得了惊人的突破,七代机眼看着就已经在眼前了。

    段晓飞光是想想就有些激动。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可他没想到,自己这一代人,竟然干成了好几代人才能做出的巨大成果。

    ……

    “辉,好久不见。”

    费城,希尔顿酒店二楼餐厅中,陶哲轩端着两杯咖啡走向陈辉,“这才不到一年时间,你可真是让人惊喜啊!”

    “你的等式理论也很有意思,说不定未来会成为一门新的学科。”

    陈辉这些天在为NS方程在可控核聚变的工程应用谋划,同时也没落下国际数学前沿成果的关注,陶哲轩这篇论文他自然也读了,的确是充满了巧思。

    陶哲轩将其中一杯咖啡递给陈辉,这才用空出来的手摆了摆,“奇技淫巧罢了。”

    如果是几个月前,他或许会沾沾自喜,但现在,他的确是这般想的,在陈辉的成果之下,他这点小东西,的确不值一提。

    “说真的,”陶哲轩把糖罐推到陈辉面前,“你是怎么同时在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凿出突破口的?NS方程的湍流问题和杨米尔斯的规范场,简直像数学世界的南北极。”

    陈辉搅动着咖啡,匙柄碰在杯壁上发出轻响,“其实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

    “NS方程的非线性源于流体的自相互作用,杨米尔斯的非线性来自规范对称性的自发破缺——它们都在追问同一个问题——复杂的整体,如何从简单的局部演化而来?”

    “哇哦,”陶哲轩夸张地挑眉,“这可比我在普林斯顿给本科生讲的数学之美深刻多了。”

    他忽然压低声音,“不过说真的,当我在arxiv上看到你用复几何重铸NS方程的能量梯度分析时,我第一反应是——这小子是不是偷偷学了爱因斯坦的场方程?”

    陈辉笑出声,“怎么会?倒是你的算术几何给了我启发。”

    他掏出手机,调出半张草稿纸的照片,上面密密麻麻写满拓扑空间的符号,“你看,我把联络形式嵌入到NS方程的曲率张量里,发现两者的非线性项其实共享同一种代数结构……”

    “辉。”

    舒尔茨端着啤酒挤过来,深灰西装的袖口沾着点可颂渣,“别光顾着和陶喝咖啡,来尝尝我刚从柏林带的黑啤——所以,你的下一步计划是什么”

    他凑近陈辉,蓝眼睛里闪着猎奇的光,“我赌五马克,你下一步肯定要去搞量子场论的几何化。”

    “舒尔茨教授,你当年用p进霍奇理论解决韦伊猜想时,可没这么笃定我会走哪条路。”

    陈辉摆摆手拒绝了舒尔茨的黑啤,他一直认为酒精会损伤一位数学家的大脑,所以这么多年,他都是滴酒不沾的。

    “那是因为你和我不一样,”舒尔茨也不介意,仰头饮尽被陈辉拒绝的黑啤,用手背抹了抹嘴,“我是按图索骥的猎犬,你是开辟新林的狼——”

    他突然压低声音,“不过说真的,你证明NS方程时构建了一个复-拓扑统一框架?我在波恩的同事昨天还跟我抱怨,说他刚写完的相关论文现在全成了废纸。”

    “没有那么夸张。”

    陈辉一贯谦虚。

    “得了吧。”

    舒尔茨拍了拍他的肩膀,“你的工作,正在给整个数学界和物理学界撕开一道新的裂缝——”

    他举起酒杯,“敬裂缝里的光!”

    “敬裂缝里的光!”

    不知谁接了话,陈辉转头,看见孔涅正举着酒杯朝这边示意,对他露出温和的笑意,一旁的格罗莫夫也加入了,甚至还有两个抱着笔记本的陌生年轻数学家。

    “陈教授,”这时,一个扎着马尾的姑娘挤过来,手里攥着本皱巴巴的《偏微分方程讲义》,“我是剑桥的博士生艾玛,您能给我签个名吗?”

    她翻开书,扉页上密密麻麻记着NS方程的各种推导,“我上周还在用您那篇关于能量级串的预印本,没想到……”

    她絮絮叨叨的似乎有说不完的话,连声音都因为激动变得有些颤抖。

    陈辉接过笔,在扉页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又鬼使神差地添了句,“致艾玛,数学的裂缝里,永远有光!”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1180/1284376.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