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三国:我阿斗,不用人扶 > 第149章 命运的抉择

第149章 命运的抉择


“你是说……蜀军看似五路北伐,只恐是虚张声势,轻吴人之心?”

曹丕吃了一惊,忍不住站起来:“蜀军若顺江而下,直达建业……”

司马懿凝重点头道:“若被刘备尽占江南,又有两川之地。蜀军士气大盛,那五路军亦可由虚变实,则中原危矣!”

曹丕吓得手指一抖,葡萄酒洒了出来,急问道:“若如此,该如何是好?”

自己刚当上魏王,华歆昨日才建议准备再进一步,就遇到如此严峻的局面?

司马懿叹道:“鄢陵侯妻舅今在江东,可差人送家书报信。就怕江东有防备,群龙无首,也难挡蜀军。”

“莫非天意乎?”曹丕颓然坐下,一向最爱的葡萄酒也不香了。

司马懿也只能低头沉默,若眼前之人不是曹丕,他是绝不会说出蜀军阴谋的。

毕竟司马氏世食汉禄,家父去年咽气之时,还担忧曹氏有篡逆之心,恐汉祚断绝。

我伏膺儒教,学的是仁义礼智信。

又在陆浑山拜胡昭为师,苦学兵法韬略,立志拨乱反正,报效朝廷。

奈何生不逢时,天子为曹操挟持,北方被曹军占领,当年若非被曹操所逼,绝不会为曹家效力。

念在与曹丕多年交情的份上,只能尽力而为,一切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吧!

-----------------

却说鄢陵侯曹彰,字子文,为曹操与卞氏所生第二子、曹丕之弟、曹植之兄。

弱冠前喜搏猛虎,臂力过人、不善文章,因自言“好为将”,面生黄须,被曹操称为“黄须儿”。

成年后受封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率军征讨乌桓,又降服辽东鲜卑大人轲比能。

汉中之战曹操召曹彰助战,可惜兵至长安之时战事结束,遂封越骑将军,留守长安。

曹彰本以为凭借关中之地,定能大展拳脚,一展抱负,如霍去病那般收取河西,兵出祁连,封狼居胥。

却不想此一别竟是永别,曹操回中原短短一年时间便病逝,形势急转直下。

原本曹操重病,曹彰以为急召自己返回洛阳,是为辅佐曹植继位。

谁知才出发,便闻曹丕在洛阳即位,未知情况如何,只好暂时在潼关观望。

见曹丕扶灵柩回邺城,又派人与曹植联络,劝其继位,若真有父王遗命,便以十万大军扶持曹植。

毕竟自己与三弟性情相投,常常把酒言欢,其深知吾志,为我写诗、歌以咏志,定能叫我驰骋沙场。

至于兄长曹丕,文不成武不就,做事又不够大气,总是瞻前顾后,城府太深,实在令他厌恶。

不想等了数日,曹植只是回了他一句话:“逝者已矣,兄弟不可争也!不见袁氏兄弟乎?”

“这老大、老三,到底搞什么把戏?”

曹彰自己本身无心争位,先前两人为了世子之位,明争暗斗,拉帮结派。

前一阵还听闻曹植与丁仪兄弟多有怨言,现在怎么又谦让起来?

正疑惑之时,忽然各路探马来报,蜀军三路出兵来攻关中,曹彰也顾不得许多,暂时退兵回长安去了。

这一日与部将商议出兵守陈仓之事,守军来报,魏王遣使者贾逵前来宣旨。

“哼,才当了几天魏王,就来老子面前摆谱?”

曹彰本就不喜曹丕为人,认为他城府过深,做事不如曹植磊落爽快,此时见曹丕直接向他下令,愈发不满,不愿接待,命人直接打发走。

张既劝道:“世子新继王位,又封丞相,理当抚慰各州郡。贾大夫今为天使,奉诏而来,将军若是怠慢,天下必以为魏国兄弟不和。今先王病逝,本就人心不稳,又有蜀军压境,内忧外患,恐会自相生乱,望将军以大局为重。”

“倒也有理!”曹彰深吸一口气,命人带贾逵来见。

三弟自建尚能顾全大局放弃王位,我曹彰何尝不能?

不多时贾逵进城,来至长安未央宫,曹彰站于台阶之上,按剑喝道:“汝等可是来送某先王玉玺印绶?”

贾逵脚下微微一顿,正色道:“家有长子,国有储君。先王玺绶,非君侯之所宜问也。”

曹彰默然,迈步走下台阶,抱拳道:“未知大夫来长安,有何指教?”

贾逵问道:“君侯陈兵潼关,不往奔丧,莫非有二心焉?”

曹彰道:“父王召吾进京,未见而薨,未得王命,不敢贸然前往。今蜀军犯境,不敢擅离,别无异心。”

贾逵缓缓点头:“既无异心,就请君侯接旨吧!”

曹彰目视左右,示意左右将士不得放肆,随他跪于贾逵面前接旨。

贾逵展开王旨,朗声念道:

“先王之道,庸勋亲亲,并建母弟,开国承家,故能藩屏大宗,御侮厌难。

彰前受命北伐,清定朔土,厥功茂焉。增邑五千,并前万户。

孤知弟武艺壮猛,渊谋神勇,有将领之气,常以卫霍自比。今封骠骑将军,安定关中,平乱伐蜀。戒骄戒躁,勿负先王之望。”

贾逵读完诏书,全场静默,非但曹彰和将士们意外,连张既都半天没反应过来。

按照曹丕的性情,难道不应该召曹彰回去守陵或者就国,顺势夺了他的兵权吗?

怎么反倒委以重任,将整个关中托付于他?

“知我者,莫非王兄也?”

曹彰听罢圣旨,却是心生触动,尤其最后几句话,让他心生惭愧,大声道:“曹彰遵旨,愿为王兄排忧解难,万死不辞!”

“将军快快请起!”贾逵见曹彰果然是赤忱至性之人,终于松了口气,将他扶起。

众人将贾逵迎进宫中,询问洛阳和邺城之事,闻知一切如常,心中稍安,但面对咄咄逼人的蜀军,又忧心不已。

曹彰大笑道:“诸位勿忧,关中有我曹彰在,纵然他刘备亲至,亦叫他有来无回。待某诛杀刘备,攻入蜀中,则南阳之危自解。”

众人盛赞曹彰之勇,又新封骠骑将军,遂传令设宴庆贺,也为贾逵接风。

席散之后,曹彰将贾逵单独请至书房,坦言道:“向者先王急召我入京,我以为欲立三弟临淄侯,故而迟疑未动。”

贾逵没想到曹彰竟然如此诚挚,点头道:“君侯不必多言,此事吾自会保密。”

“大丈夫光明磊落,何必遮掩?”

曹彰却摆摆手,拿出一封书信:“此乃临淄侯亲笔书信,他亦为顾全大局放弃争权。三弟说到底只是个书生而已,还请王兄不要为难于他。”

贾逵看罢,慨然道:“魏王子嗣,果真个个人中龙凤也!”


  (https://www.2kshu.com/shu/91444/49394366.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