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兼程1995 > 第181章 渐入正轨

第181章 渐入正轨


郑总是第一个下订单的,他的家具厂不可能全用红松,那太贵了!

    比如说一张桌子,对强度要求最高的地方是什么?

    一不是桌面,二不是桌腿,而是连接处。

    桌子出现晃动甚至倒塌,几乎都是桌腿和桌面的连接处出了问题。物理上这叫“省力杠杆”,因此这个地方需要格外加强。

    至于桌的木板、桌腿的木方,白松都可以胜任,因为白松很适合胶粘。

    建业市场,最常见的木材销售方式,其实就是现货销售。

    现货,大家能看到,需要多少买多少,这是99%的买家都会选择的方案,颜辉这辆车货,烘干的明显比阴干的料子还要好,价格也就一方贵了50元。

    一天时间里,这两车皮料子全都被买走了,除此之外,颜辉还拿下了新的白松订单。

    订货一定比现货便宜,所有人都深知这一点。

    “100多方木头,你没有订单,一天能卖掉,真是这个!”晚上吃饭的时候,表哥竖起了大拇指。

    “哥你不是还帮我消化了20方?来,我敬你一杯,以水代酒!”颜辉现在身体没什么问题,但是还是基本上不会碰酒。

    “你给我那个价,我当场卖都赚钱,咱哥俩没说的!我争取早点攒些钱,以后你的货,我起码能吃下一个车皮再说!”表哥是真真切切得地看到了赚钱的路子。

    有人说,做生意的人最抠;还有人说,做生意的人有钱最大方。这看似矛盾的言论,其实就是出现在生意的不同阶段。

    表哥现在手里的现金比以前要多,但是他对未来的期许更高,这个阶段他的现金流要投放在货里。也就是说,表哥比去年有钱,却比去年要抠一点。

    只是,表哥都没有想到,白松的销售真的非常简单。

    两天后,颜辉刚刚坐飞机回东北,他的20方白松就全部卖掉了。

    白松易粘合的特性,在这两天内被多个家具厂证实。

    木材的强度,从来都不是仅仅指木材本身的强度,毕竟天底下的木材没有一次性长成成品的,都需要加工。切割只是一方面,拼接才是大问题。

    榫卯结构、钉握结构等非常常见,胶粘也是如此。

    好的胶粘结构,成本低、效果好、木材不易劈叉,这是钉子难以取代的。

    有人喜欢无脑吹嘘传统榫卯结构,这也是不对的。一方面榫卯结构会增加损耗,比如说30cm的木棍和30cm的木棍,粘在一起是60cm,榫卯结构卡在一起就只有55cm;另一方面,对工匠水平要求高,工作效率也低。

    在2010年以后,越来越多的数控机床出现,榫卯结构有了新的活力,但数控机床普及之前,榫卯结构耗费的工时实在是太长了。

    因此,当前的家具厂,主要采用的连接方式就是钉子和胶水。

    到了2018年以后,越来越多的小型家具开始网上快递发货,因此大家常见的小型家具多是螺钉结构,这样最有利于分装运输。时代的改变会直接影响工厂的生产。

    白松良好的胶粘性质,使得白松家具的强度直线上升。当家具厂测试之后,再来市场上面买料子,就只剩下了表哥一家有货。

    区区20方,一万多块钱的货,当然是迅速被买走。

    不仅如此,还有人直接找表哥订货,并有人愿意支付定金。

    表哥不可能这么直接当二道贩子吃颜辉的货,他把客户推给了老三。他这里买卖现货也够赚了。他最大的优势,就是一定可以从老三这里拿到现货,等下个车皮到了,他就不急着卖了。

    回到东北后,颜辉立刻投入到了白松的阴干、烘干项目里。

    伊春这个时期的烘干厂不多,很多烘干厂的创立,都是为了烘干进口的高级货。比如说红松60大板的烘干周期有一周以上,颜辉并不能随便找到空闲的烘干厂。

    这种厚板的烘干对技术要求比较高,主要是在于板材内外的湿度差距大,需要不断地补蒸汽。颜辉走访了几家烘干厂,终于只能谈妥一家新厂,价格和周期都合适。

    烘干风险大,颜辉根本不敢离开这里,他天天几个地方跑。

    林场现在不怎么需要去了,主要是加工厂、车站、烘干厂、阴干厂房等地方,一天天忙得像个陀螺。

    如果让颜辉自己回忆这几个月,他都没什么印象。

    3、4、5这三个月,在颜辉的记忆里,就好像是一个瞬间,唰地一下就过去了。

    三个月的努力,白松、红松、落叶松这三种木材的原木、板材、木方,颜辉基本上都跑通了。

    建业中华门木材市场,已经彻底认可了颜辉这个大商人。

    这段时间,也不是没有人尝试往这里运白松,但是要么找不到烘干设备,要么阴干的经验不足,虽然也从颜辉这里看出了一些门道,但运过来的白松质地就是略逊几分。尤其是木方运输,除了颜辉没人敢做。

    颜辉的白松木方运输,为了防止出现大量的折断问题,他采用的是一层木板、一层木方的配置,而且每摞上几层,就会夹一层落叶松的硬板。

    这是他独创的装车方案,只有老三和表哥等几个人知道,每次卸货都是老三亲自去盯着的。

    总之,颜辉跑了三个月,可算是彻底跑通了这条生意线路,他直接找了王红军,把六子借走,给六子一个月开1000块钱额外的工钱,让六子帮他跑一跑各个工厂,王红军自然是满口答应。

    颜辉早就已经成了他第一大稳定客户,别说找王红军借个六子,就算是把副场长借给颜辉都没问题。

    现在,王红军去伐木场拉料子的时候,都会提前给颜辉打个电话,问问颜辉的意见。

    一口气忙了三个月,颜辉终于可以休息一阵子,东北、建业两地的链条已经很顺了。东北这边什么事都可以靠王红军,日常的事情可以靠六子,万一有啥业务上不懂的,还可以靠老郭。

    建业这边,老三也算是进入了正轨,一天到晚也有个老板的样子了,忙前忙后没什么问题。老三要是有啥搞不定的事情,还可以找表哥帮忙。

    颜辉再次告别了王红军和六子,准备回建业待半个月。

    至于他现在的资金,其实也不多,刚刚超过50万。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2224/1284442.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