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5589000米高空飞行,八路军火箭弹训
推荐阅读:面壁者,但元婴期 高冷老公晚上见 重生的猫警长 这个反派过于有人气 从每日一卦开始打造长生仙族 万般特质加身,我终将成为不朽 税收只在机枪射程内! 华娱:顶流从被小花倒追开始 主播她靠脸杀榜,大佬连夜冲千万 海贼:百兽团的地灾固拉多
大型战略轰炸机泰山一号升空,随后两架炮舰机也起飞,跟随飞往国内。
出于保密原因,方文驾驶的这架泰山一号不会在中途停靠,而是直飞太行山北部区域。
至于两架炮舰机,则顺着云贵川航线,经由物流公司的水上机场中转,前往延川,在那边再飞往太行山。
当然,加装了火箭弹发射巢的炮舰机,也是需要保密的,为此,两边发射巢特意用布罩住。
(泰山一号改造款)
三个小时后,飞机进入川地,抵达乐山。
此地的水上机场,完全是由物流公司控制,比在成都那边要更安全,两架炮舰机降落下去,进行临时检修加油。
方文则继续驾驶泰山一号,独自飞往北方。
从乐山、南充、巴中,过秦岭到安康,商洛。
商洛再往北就是黄河,黄河另一边是运城。
两地隔河相望,商洛这边是国民军控制区,运城那边却在去年已经被日军占领。
随即,方文控制飞机爬升高度,以防止被地面看到。
一般来说,人肉眼清晰可见飞机的高度,是3000米以下,3000-6000米中高空,能看到飞机的小点状或条状轮廓,但细节模糊,难以分辨具体机型。
而6000-8000米高空,肉眼观察难度增大,通常只能在光线条件极佳时,看到一个微弱的移动小点,且容易与鸟类、云朵等混淆。
而8000米以上高空,常规情况下,肉眼几乎无法直接看到。即使是泰山一号这种大型飞机,在此高度也因距离过远、大气散射等因素,难以被地面肉眼捕捉,需借助望远镜等工具才可能发现。
因此,方文直接将高度爬升到9000多米,直接在大白天飞过黄河。
9000米高空的气流带着刺骨的寒意,泰山一号的金属蒙皮上凝结着细碎的冰晶,阳光折射下像裹了层银霜。
这种高度飞行,在以前,是凭借飞行员的身体素质硬抗的。
但现在,增压舱技术的运用,让飞机内部环境和普通高度差不多。
方文以机械感知状态对飞机性能进行探查——经过改造的发动机,在稀薄空气中仍保持着 70%的功率输出,足以保持飞行状态。
他透过驾驶舱右侧的舷窗俯瞰下方,这种高度看,黄河像条土黄色的绸带在沟壑间蜿蜒,云朵飘过,如同在河面上盖上一层薄雾,与两岸的黄土高原连成一片苍茫。
南岸的商洛地界,隐约能看见阡陌田垄和零星村落,而北岸的运城方向,相对繁华,几处灰黑色的斑块代表城镇的轮廓。
根据八路军的情报,运城机场就在北岸偏东 20公里处,日军的九八式防空炮有效射高不足 7000米,这个高度应该很安全。
突然,机身轻微一沉,一股湍流擦过左翼。
这种突然出现的气流,对于螺旋桨飞机来说,是有一定危险性的,方文迅速稳住操纵杆调整机位恢复平衡。
越过黄河主航道,进入运城上空,方文用机械感知专门观察了下下方的机场和防空阵地情况。
和情报里有些不同,日军近期在运城增修了三座弹药库,似乎准备在此集结更多兵力。
难道日军要渡过黄河攻打商洛?
方文觉得可能性不大,他印象中,商洛在抗战中没有沦陷过。
当然,也不能绝对,毕竟自己这个因素存在。
是以,他决定降落后,将这里的新情况告诉白云飞。
驾驶舱前面玻璃上凝结了一层水汽,这是内外温差造成的,方文用抹布抹了抹,继续驾驶飞行。
机翼下的地形渐渐从黄土沟壑变成起伏的山地,阳光穿过云层在山脊上投下流动的阴影。
方文知道,那是中条山的余脉,再往北,就是太行山的地域了。
这一带山区,目前还是国民军控制,可以降低高度了,毕竟长时间在9000米高度飞行对于飞机也是一种负担。
他轻轻推了推操纵杆,泰山一号机头下倾,开始以每分钟 200米的速度缓慢下降——8000米、7500米,直到高度表指向 6000米,才重新稳住。
这个高度的空气稍显稠密,发动机的声音变得清晰了些。
远处的天际线上,太行山的轮廓像巨兽的脊背般隆起,身后,黄河早已消失在云层里,泰山一号庞大的机身像一只沉默的巨鸟,朝着群山深处飞去。
一个多小时过后,泰山一号抵达了太行山脉北部八路军控制的晋察冀根据地,不远处就是预定降落的阜平机场。
为了降落泰山一号这种大型飞机,在阜平城南的军营,特别将以前的练兵场空出,跑道是用夯土压实的临时场地,边缘还留着未清理的碎石和草根。
方文不用异能,透过舷窗就能看见跑道尽头插着三杆红旗,那是约定好的“可以降落”信号。
跑道两侧的八路军战士正挥舞着色彩鲜艳的红布条,布条在空中划出的弧线,给天空这架庞然大物指引。
方文控制飞机调整机位,降低高度,在下降的同时,起落架液压系统开启,三组机轮从机身腹部缓缓放下。
下降至 1000米时,方文第一次看清了机场全貌:夯土跑道长不足 1500米,比泰山一号的标准起降距离短了近三分之一,跑道尽头堆着半人高的沙袋,充当简易拦阻装置。
这是为了降落可能出现的事故准备的。
当然这个可能性,在方文亲自驾驶的情况下,几乎为零。
他深吸一口气,将节流阀往回收了半格,发动机转速降了下来。
飞行速度的减慢,同时也要注意侧风。他以普通飞行员的姿态盯着仪表盘上的风速计,指针在 10节左右摇摆。他微微压下右舵,让机鼻对准跑道中轴线,机翼掠过军营时,带起的气流吹得营地内树木摇晃、野草贴地倒伏。
而同时,地面上,白云飞正举着望远镜站在指挥台旁,身边的通讯兵背着步话机,天线在风里不停摇晃。
这是白云飞第一次看到改造后的泰山一号,虽然体型差不多大,但这架飞机和以前的泰山一号简直就是两个样子了。
对此,白云飞不禁感慨在方文带领下泰山军工的飞机制造实力又提高了。
飞机缓慢降低高度,距离跑道还有 500米高时,方文放下襟翼,泰山一号的升力突然增加,机身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托了一下。
他稳住操纵杆,让飞机保持着每秒 3米的下降率,跑道两侧的战士们突然卧倒在地——这是防止发动机尾流卷起飞石伤人。
驾驶舱前方的挡风玻璃上,沙袋堆的轮廓越来越清晰,飞机距离地面越来越近。
主起落架接触地面的瞬间,传来“哐当”一声闷响,机身剧烈颠簸了一下。
方文按住操纵杆,同时踩下刹车,力度不是很大,刹车的效果需要逐步提升。
轮胎在夯土地上擦出两道青烟,碎石子被碾得飞溅,跑道旁的树木在快速后移。
距离沙袋堆还有400米时,飞机的速度慢了下来,最后在距离拦阻装置不到 150米的地方停稳。
引擎的轰鸣声渐渐平息,方文解开安全带,拿起内部通讯话筒宣布:“安全抵达降落阜平,本次航行结束,龚修能去开后舱门。”
龚修能打开后舱门的液压装置,机尾裂开,下腹挡板缓缓放下,搭在地面上。
这时,方文已经来到后舱,第一个从后舱门走出。
他离开飞机,第一眼就看见白云飞带着几个穿粗布军装的战士跑了过来,仰头看着泰山一号的机翼,眼神里满是惊叹:“这大家伙……怎么感觉漂亮很多。”
方文乐了,流线型机身带来的美感,比f220那种棱角分明的空中怪兽更容易被人接受。
他回道:“这叫做流线型设计,为的是让飞机符合空气动力学特性,减少飞行阻力。”
这时,龚修能在飞机上喊道:“团长,先交接吧。”
随即,方文领着白云飞踏上后舱门的金属踏板,进入飞机内部。
在飞机里面,龚修能与白云飞进行了物资核对登记。
300枚 82毫米火箭弹码得整整齐齐,木箱外的白漆标注着“航空型”和“地面型”字样。
“每箱 10枚,30箱正好 300枚。”
方文拍了拍最上层的木箱,介绍道:“推进剂是改良双基药,引信全是机械触发式,在缅北试射过三批,哑弹率控制在 5%以内。”
随后,龚修能打开了一个木箱子,展示实物。
火箭弹上用油漆绘制着“泰山军工”和生产编号。
白云飞身后的几个战士忍不住往前凑了凑,其中一个戴眼镜的年轻士兵不禁问道:“听说这种武器很难掌握,上面专门找了我们这几个学生兵来,先生,我们能学会吗?”
方文点头:“你们读过书,有一定基础,理解能力应该更好些,学习起来会相对容易。具体的教学,等卸货入库后,会有专门的教师为你们进行教导。看那边,就是他们。”
他指向严怀勋一行人。
随后,物资清点登记和卸货同时进行,登记完一批物资,就卸载一批,所有物资都运往军营的仓库里存放。
货物卸载完毕后,方文又前往阜平雷达站,去看看雷达站目前的工作状态,以及他们如何引导2架炮舰机躲避日军飞机飞抵阜平的。
那些雷达兵严格按照从泰山航校学来的技术,全天监视着附近空域的情况,在确定附近区域没有日军飞机踪迹后,通知延川那边。
随后,2架炮舰机在延安航空队的护航下,飞抵了阜平水上机场。
第二天,火箭弹装置的安装和教学开始。
方文带来的泰山军工工程师们,将4具火箭弹发射器进行凭借组装,一个个发射管通过螺母和铆钉连接起来,组成了完整的发射器。
这是一个带有液压装置,通过手动操作可以调整射向的16管发射器。
光有它,没有载具,可不行。
但在阜平这里,却没有可以搭载它的卡车,需要运到青阳县那边,用缴获的日军卡车进行安装。
但在这里,为了更好的演示和教学,使用了替代品,2架骡车。
将其中两具发射器固定在骡车上后,正式教学开始。
清扫干净的试射场上,放在骡车上的火箭弹发射器、16根黑色铁管子在晨光里泛着冷光,给人一种神秘强大的感觉。
前来学习的,不光有学识高的学生兵,也有各部队抽调来的炮兵。
严怀勋用手拍了拍发射管:“都看好了,这 16根管子,每根里能塞一发火箭弹。”
战士们围成半圈,粗布军装的袖口都卷着,有人手里还攥着没放下的步枪。前排一个满脸风霜的老兵忍不住问:“严同志,这铁管子跟咱的迫击炮比,哪个厉害?”
“当然是火箭弹厉害。”严怀勋弯腰从木箱里拿出一发火箭弹,“迫击炮是一颗一颗打,这玩意儿,16发能一块儿飞出去,管够小鬼子喝一壶。”他把火箭弹塞进最左边的管子,“咔嗒”一声卡紧,“装弹要注意,尾翼朝后,弹头朝前,别弄反了——弄反了打不了,还会炸膛。”
“严同志说笑了,我们都是多年的老炮手了,这种问题可不会犯,倒是那些学生兵,你得好生教导下。”一名老兵回道。
哄笑声传出。
白云飞冷声道:“战友间的团结友爱你们都忘记了吗?不要嬉皮笑脸破坏学习环境。”
士兵们连忙端正态度。
教学正式开始。
由严怀勋的助手蹲在地上,用白石灰画了个简易的坐标系,横杠标着“左右”,竖杠标着“高低”,以此再结合实际操作,严怀勋出声道:“这液压杆是调方向的,搬这个摇把,管子能左右转,对付跑动的鬼子;那个带刻度的转盘,是调仰角的,刻度越高,打得越远。”他扳动摇把,16根管子缓缓转向左侧,战士们发出一阵低低的惊叹。
轮到装弹练习时,战士们分成两组,每组 8人。
一名八路军老炮手第一个,他粗粝的手指捏着火箭弹,却在管口停住了:“这玩意儿有啥忌讳?”
严怀勋笑了:“放心,在没有装弹前,火箭弹是安全的。装弹时,你们需要拔掉安全插销,但记住,安全操作是必须的,一定要严格按照标准流程,不能擅自更改。”
老炮手点头,再次确认了装填流程,小心谨慎的按照教授的过程操作,将一枚火箭弹装填进了发射管。
当然,因为是学习,火箭弹是没有拔掉安全插销的。
这批学员一遍又一遍的学习熟悉着装填过程,这些过程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不光要知道,还要背下来,必须一字不差的默写才行。
通过练习和死记硬背,学员们掌握了装填的技巧。
随后是实弹发射操作和发射前的测量。
瞄准练习用的是1000米外的三棵老槐树。
严怀勋让战士们用标杆和指南针定方向,自己则蹲在地上画射程表:“仰角 10度,打 800米;15度,1200米。这张表给你们抄下来,每天都要背,将它们变成本能,以后需要计算时就会快很多。”
他指着3棵槐树,“火箭弹是范围攻击,不求精准命中,但必须保证大致目标区域。”
为了更好的解释,他又换了种说法解释了遍:“打出去的火箭弹会像撒网一样落过去,不用追求每发都中,只要罩住这片地方就行。”
有个年轻战士突然问:“严同志,这玩意儿发射时动静大不大?”
“动静大得很。发射时会喷火,声音能传二里地。所以打完就得开车跑,别等着鬼子的炮弹反扑过来。”他拍了拍骡车的木挡板,“现在我们用骡车,那这骡车就是咱的腿,打完就赶车转移,跟鬼子捉迷藏。”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2544/1284056.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