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军事运输太行山 改造战略轰炸机起飞
推荐阅读:面壁者,但元婴期 高冷老公晚上见 重生的猫警长 这个反派过于有人气 从每日一卦开始打造长生仙族 万般特质加身,我终将成为不朽 税收只在机枪射程内! 华娱:顶流从被小花倒追开始 主播她靠脸杀榜,大佬连夜冲千万 海贼:百兽团的地灾固拉多
五月的缅北雨季来得猝不及防。
厂房顶棚被雨点砸得噼啪作响,却压不住车间里生产进行的轰鸣。
方文在不同车间巡视着,火箭弹厂的生产线第一次正式开工,他比工人们还要紧张。
改造后的Creusot400冲压机正以每分钟8次的稳定节奏吞吐钢板。
“压力表波动控制在0.3以内!“冲压车间主任向方文汇报着情况,这是符合标准化流程中的设计数值。
第一批弹体毛坯通过吊环拉起,放在板车上,送往加工区。
加工区那边,工人们立刻用特制卡具固定,车床刀头随即落下,火星四溅中铣出需要的结构。
这些工序全部是人力操作,参与的工人都是从弹药厂调来经验丰富的工人。
而做好这一工序,需要一天时间。
然后送往隔壁的焊接车间。
焊接车间中火花绽放,烟气熏人。
从斯柯达兵工厂运来的二手焊机旁,施耐德派来的技术员勒梅尔正盯着工人操作:“焊缝必须连续,中断就是失败品!“
方文来到刚焊好的弹体尾翼组件处,用铜锤敲击接缝处、清脆的金属声证明无虚焊。
随后,他前往最东侧的全封闭厂房里。
那里是制药室和装药室。
霍端阳和化学组的工作人员戴着口罩正在小心装药。
改良的双基推进剂被压入药柱模具,压力表指针必须停在120kg/cm的刻度上,不能多也不能少。
引信车间那边,第一批机械触发引信完成测试。
装配组开始对接战斗部和推进部。
这些情况,都被厂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在总监室内用不同的标志在墙上的工艺流程板上标记,实时跟进着厂内生产情况。
耗时3天,在所有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缅北厂流水线试生产的火箭弹制作完成了。
而这时,连续几天的大雨正好也停了,阳光穿过云层照下,仿佛老天爷也在庆祝这一刻到来。
转晴的天气,也正好进行实弹测试,随即火箭弹厂将这批弹药装上军车,运往基地外的实弹测试场。
军车在泥泞的土路上颠簸了前行,来到了测试场。
远处的土山上,树立了一些树桩当作士兵标靶,后面还有五个直径三米的水泥地堡。
这是用来模拟一场攻坚战,土山上就是日军的工事阵地。
泰山军工火炮测试专员严怀勋负责这次的实弹射击。
他带着6名专门为了火箭弹发射而培训的发射手开始忙碌。
一枚枚82毫米泰山自制火箭弹从卡车上取下,安装在不同的发射装置上。
有车载16连发泰山风暴发射器,有泰山7连发和10连发航空火箭弹发射巢。
不同的发射装置,安装也不一样。
也是火箭弹发射最耗时的环节,可以说,安装一小时,发射几分钟。
一阵忙碌后,火箭弹全部安装完毕,可以开始了。
严怀勋和3名发射手在原地等待,另外3人扮演侦察兵们出发。
本次模拟实战的发射定位,是采用了严怀勋根据火箭弹发射特性而设计的交会法测量。
交会法的本质是利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通过至少两个观测点测量目标的方位角,两条方向线的交点即为目标位置。
也是目前炮兵采用的常用定位手段。
这次采用的是三点交会:三个观测点,也就是三条方向线理论上应交于同一点,若存在偏差(因测量误差),则取三角形区域的中心作为目标位置,这样相对于两点交会能够更精确定位。
测试场土坡附近,分别插着红、黄、蓝三面标杆——那是严怀勋提前布设的三个观测点,彼此间距约 1.5公里,呈三角形覆盖整个靶区。
三名观测员甲背着测量工具包,小心来到标杆下的草丛里蹲下,随后拿出军用指南针和划满刻度的木板。
观测员们将指南针平放膝头,转动刻度盘使磁针与正北线重合,然后将木板上刻线测定。
经过测量后用铅笔在地图上标注靶标位置,随后用泰山步话机进行报告。
而火箭弹发射阵地那边,严怀勋收到报告后,立即在手绘地图上进行标记,随后进行测算。
当得出测算结果后,他带着发射手开始调整射角射向。
随后,他向方文报告:“目标坐标确认,射击诸元:距离 2800米,方向角 75°,仰角 12°!请求发射。”
方文点头同意。
随即,车载火箭弹开始发射,16发火箭弹密集射出,向着3公里外的目标飞去。
片刻过后,16枚火箭弹落在土山上,形成了一大片爆炸区。
火光硝烟腾空而起,连串爆炸下,整个土山都看不到了。
看起来效果不错,大家都很兴奋。
唯有方文表现平静。
拥有超强感知的他,敏锐发现爆炸区域有缺失点,那里应该是没有触发的哑弹。
过了一阵,硝烟散去,观察员开车过去检查情况,并用步话机汇报:“有两枚火箭弹未爆炸。“
八分之一的故障,有点高,如果就这样大规模生产的话,会造成很大的浪费。
而后面发射的航空火箭弹发射巢,也有同样问题,出现了引信未激发的哑弹情况。
方文严肃道:“这表明,泰山生产的火箭弹是有技术缺陷的,绝对不能就这么批量生产送到战场上去。把哑弹带回去,我们针对进行技术攻关。“
4枚没有爆炸的哑弹运回火箭弹厂。
即便是哑弹,也会有爆炸的危险,想要对它们进行研究,得做一些安全措施。
技术工人们小心撬开连接处,将战斗部和推进部分离,然后取出战斗部的装药。
这样危险就解除了。
随后,方文和厂里的技术人员,一同研究起来。
曾经参与泰山单兵火箭弹生产的一位工程师第一个出声。
“82毫米火箭弹采用的碰炸机械引信。它核心是“击针-弹簧-雷管”联动机构,需通过火箭弹撞击目标的冲击力压缩弹簧,使击针刺向雷管。若弹簧刚度过强,或击针行程过短,只能产生轻微撞击时都无法触发。我们的单兵火箭筒,就因为弹簧刚度过大,击中日军轻型装甲车侧面时,常因冲击力不足导致哑弹。这4枚火箭弹也是同样情况。”
另一名工程师反驳:“弹簧刚度是经过多次测试的结果,如果刚度不够,很容易提前爆炸,不利于对付坦克和碉堡等攻坚目标。”
确实是如此,弹簧刚度是不可能调整的。
随即大家讨论起其他可能性。
会不会使保险机构失效?
为防止运输中意外触发,引信设有保险销和离心保险,装弹的时候,会取掉保险销,但离心保险需要在飞行中靠离心力解除保险。
部分技术人员认为,是不是离心保险的配重块卡滞,导致保险未解除。
这也是有可能的。
方文亲自拆卸了4个引信,将里面的离心保险装置展露出来。
都是一样的问题,配重块卡在管槽中没有松开,从而导致火箭弹引信处于半锁死状态。
方文用起子戳了下,保险装置才滑出。
“找到了,是部件规格生产不标准的原因。”方文严肃道:“按照其中的生产编号,找出相应工位,对相应工作人员进行处罚。”
想要达到高成品率,就不能在任何生产环节松懈,方文这次毫不留情。
随即,厂部顺着部件的生产编号,找出了那位工人,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
那名工人没想到自己的工作失误,竟然造成了4枚火箭弹的故障,自己也很内疚,写了检讨信,在厂里大会上向所有人自我检讨。
这也让所有工人都对火箭弹生产有了新的认知,这是一个严密的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导致失败。
39年5月中旬,第一批300枚火箭弹生产完毕。
方文给自己的联络人白云飞发报。
【新厂出货,现有火箭弹300枚,车用载具4部,搭载火箭弹发射巢炮舰机2架。】
电报发出去后一小时,白云飞回电。
【这种新武器需要训练吗?】
方文回电。【采用炮兵的训练方式,射击诸元有所不同,我会安排教官随同前往进行教学。】
随后,白云飞去向延安汇报了。
一番电报交流下,双方确定了交货方式和交货地点。
车载火箭弹和改装炮舰机,全数运往太行山区,那边准备用用这种新式武器进行一场大行动。
八路军准备针对华北日军进行反攻了!
方文也很想参与这次行动,随即立即准备向国内发货。
正好,泰山一号也改造好了。
飞机制造2厂,方文驾驶硕大的泰山一号从机库中驶出。
和以前比,体型还是那么巨大,但机身已经改造成了流线型,两个螺旋桨安装在上单翼左右两侧,发动机在机翼下方的位置。
作为改造后的战略轰炸机,它的运力比之前提高了,达到了10吨,内部结构也做出了改造。
前部区域:驾驶舱、投弹手舱,前置机枪室。
上层为驾驶舱,双人并列布局,配备方向盘式操纵杆、仪表盘(空速表、高度表、油量表、发动机转速表等)、无线电通讯设备。
驾驶舱人员配备3人,包括飞行员、副驾驶、无线电通讯员。
下层为投弹手舱,前置机枪室。
投弹手舱2人,通过俯视角轰炸瞄准具,计算风速、高度、航速,在投弹前锁定目标,操作弹舱释放。
前置机枪室1人,设有一挺12.7毫米机枪,射角前方180度。
中部区域:弹舱、物资舱、左右机枪室。
弹舱位于机翼下方的机身内部,是全机最大的封闭空间。
内部为金属框架、可开合投弹口(液压驱动,投弹时向下打开);配备炸弹挂架(“弹射式挂架”,通过弹簧装置将炸弹推出舱外,避免卡滞)。
泰山一号战略轰炸机,取消了外置挂载航空炸弹的方式,全部采用弹舱投弹。
弹舱内有3名装弹手,战时专门负责将航空炸弹装上炸弹挂架,配合投弹手持续轰炸。
舱内载弹量上限9吨。
可投放弹种包括高爆弹、燃烧弹、集束弹。
物资舱位于弹舱前后的空余区域,空间狭窄,其中有折叠座椅、急救箱、干粮箱等生活物资和杂物,也有降落伞、航空机枪备用弹药。
左右机枪室位于弹舱两侧的“腰部机枪舱”,射角120,12.7毫米航空,可向侧后方射击,防御从两侧接近的敌方战斗机。
机枪室人员配备1人。
飞机后方区域:尾部机枪舱、后舱空间、后舱门。
尾部机枪舱位于垂尾下方,射角180,有2挺12.7毫米机枪,防御从后方追击的战斗机。
配员2名。
后舱空间,比较宽敞,可以用来作为运载物资存放的地方,也是伞兵休息和等待空降区域。
而后舱门,除了装卸物资外,还是空降跳伞的出口,也是空投物资的投出位。
这就是改造好的泰山一号情况。
方文驾驶飞机开出机库后,打开后舱门,基地工作人员推着一车车装有火箭弹的木箱进入后舱区域,等火箭弹装完了,还有四个拆卸开的火箭弹车载发射器。
泰山自制82毫米火箭弹重7公斤,300枚也就是2.1吨,再加上发射架,有3吨半重。
对于泰山一号来说,完全没有达到它的运载上限。
物资装载完毕后,人员登机。
飞机机组人员11人(机枪手5人、投弹手2人,弹舱装弹手3人,通讯兵1人,无副驾驶),还有一同前往的严怀勋等6名火箭弹发射教员,以及5位火箭厂的技术人员。
这些人登机后,龚修能过来报告:“团长,物质装载、人员登机完毕。”
方文点头,按下后舱门的机械开关,连动杆启动了液压装置,后舱门缓缓关闭。
他拿起话筒通知另外两家一同回国的炮舰机准备起航,随后控制飞机驶入跑道。
大型战略轰炸机缓缓驶入跑道,方文进入机械感知状态,对飞机进行了全面检查。
除了后舱门没有完全关闭外,其他方面没有发现有问题。
他拿起内部通讯话筒,“龚修能,打开后舱门液压开关,往上推。”
收到指令的龚修能照做,后舱门一声闷响,卡入了槽位。
随即,保持机械感知状态的方文,驾驶者泰山一号在跑道上加速,当速度达到起飞临界时,机头拉起,飞向天空。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2544/1284057.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